第六十五章 钱粮(京师篇)

崇祯十七年二月初十,辰时初刻,北京,皇极殿。

朱由检端坐龙椅之上,皇帝四周,原先威风凛凛的中卫军护卫由六个变成了十个,各人身上武器更加精良,原先鲁密铳已经被淘汰,现在各人佩戴的是毕懋康毕千户改良版的掣电铳,射击速度更快,威力也更大。

大殿之上,前来早朝的群臣和往日相比少了很多。

原内阁首辅陈演,原京师大都督李国祯,原漕运总督萧一民,原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这些人当然都不在了,和这些大佬们一起消失的还有他们的徒子徒孙。

崇祯皇帝皇帝放眼望去,发现他的对头们已经少去大半,这是个好兆头。

有一个道理不用多讲,要想在明末立足,杀人是第一步,朱由检爱杀人,张献忠爱杀人,满八旗更是屠城专业户,李自成,假定他也爱杀人。

朱由检吊死煤山时曾说过,文臣皆可杀。

考虑到历史上明思宗命运多舛可能存在心理障碍导致心胸偏狭,不妨给他的话打个折扣,文臣不用全部杀完,只杀一半就好。

万历年间,大明全国有官员八万左右,到崇祯末年,卖官鬻爵猖獗,官员队伍进一步扩展,保守估计也已超过十万,也就是说,崇祯皇帝至少还要杀五万人,这样看来,任重而道远啊。

当然,要想让大明中兴,单靠杀人是不行的,虽然历史上所有雄才伟略之君王都是杀人狂,秦皇汉武自然不必说,就是本朝太祖,成祖,哪个不是手上欠下几万条人命?

穿越到地狱模式的朱由检常有杀人冲动,杀吴三桂,杀钱谦益,杀侯方域,杀洪承畴,杀所有该杀之人。

不过现在还不是大规模杀人的时候,建奴未灭,李闯就在山西。

除了杀人,崇祯皇帝还有更大的理想,那就是建设和谐大明实现汉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大明梦。

崇祯皇帝现在最缺的是钱,粮,人。

换句话说,朱由检现在什么都缺。

那么皇帝陛下有什么宏伟蓝图呢?

呃,蓝图倒是没有,毕竟不是职业官僚,不过下一步该怎么走朱由检早规划清楚,概括说来,那就是:

经营北京,屯田练兵,恢复海运,维持漕运,招纳藩王。

现在迁都是不用考虑的,在朱由检看来,北京城就很好,虽然现在穷一点破一点,然而好歹也有几十万人口,京师九门城墙高大,炮台林立,易守难攻。

朱由检有意在京畿地区开垦田地,整顿军户,招募北直隶各地流民垦种,再加上藩王军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驰援,有了这些充足兵源。两年之内,便能练数万精兵,到时只要内部不生叛乱,哪怕多尔衮亲率满八旗来攻,京师坚持个两年两载也没任何问题。

再说,江南是士绅东林党大本营,什么侯方域钱谦益左良玉李成栋都不是什么善类。

军阀左良玉在崇祯十五年还进入襄阳烧杀抢掠,湖广巡抚不能禁止。朱由检仅凭手上这几千人马,想要在江南立足,恐怕还没到南直隶就被各路军阀吞并蚕食,临末再来个禅让太子的故事。

所谓经营北京是指重新建设繁华靓丽固若金汤的北京城,招徕晋商之外的所有商人,只要商品流通,北京城自然会恢复生机。

要想商路畅通,漕运就必须要整治,当然按照历史发展来看,漕运这项得不偿失劳民伤财滋生腐败的奇葩制度是必须废止的。但在港口建设海路扩展之前,作为大明南北经济大动脉,漕运必须要维持下去。

改革漕运首先是杜绝腐败,要让朝廷发放的俸据真正下达,还要合并关卡,把沿途一些可有可无的关卡全部关停,这样就能精简冗员,清退掉一大批依附于运河之上的吸血鬼。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很艰难,运河沿岸各个城市都是青皮无赖乃至漕帮活跃之地,要改革就要拿掉他们吃饭的家伙,自然会遭受很大阻力。

还要清退一些不合格的漕兵,据朱由检所知,从涿州到瓜州,从临清到扬州,数千条漕船,数百个码头关卡上还活跃着数万形若乞丐衣衫褴褛的漕兵,如何安置这些人,也是个大问题。眼下能想到的无非是让他们屯田或者加入藩王军。

除此之外,改革之后,漕运将减少宫廷采办份额,尤其要禁止太监借采办之名,肆意搜刮,整个漕运要逐步向私商开放,并且尽最大可能减少商船通行费用,这样才能真正高效利用这条黄金航道,做到大江南北互通有无。此举势必影响到沿途商户利益,必然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然而时值乱世,一步走错都会给改革者带来灭顶之灾。

崇祯初年,朱由检改革驿站,改出了个闯王李自成,崇祯末年(这年号太晦气,朱由检多次想要改了)改革漕运,别再搞出个张闯王,马天王。

正所谓: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只要漕运畅通,物质充沛,便能养活更多军队,便能加固城防,修建堡垒,仿照袁崇焕在辽东做的那样,将整个京畿地区变成一座巨型堡垒。真正到了那时,何惧建奴,何惧流贼?

然而现实是惨淡的。

经过叛军一番折腾以及紧随其后的平叛之战,整座京师损失惨重,虽然没有史书中常见的十室九空家家死绝那么夸张,但百业凋敝,民生困苦是不争的事实。

据户部尚书倪元璐密报,战火之后,京师百姓伤亡者五万余人,房屋被烧毁一千余间,无家可归者不计其数。

尤其让崇祯皇帝揪心的是,京城八大晋商被彻底打残后,城内原本繁荣发达的商业完全陷入瘫痪,粮食布匹存货告急,即使是高出平日两倍价格还是被人疯抢一空,几家掌柜索性关门闭市,就连平日滞销的煤炭因为没有了货源也早被哄抢一空。

新任漕运总督王长亮惊讶发现,从临清过来的漕运船大都空空如也,小部分装有些陈米旧粮,运抵京师的细粮不及平时的三分之一。

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次,一个司膳监的押送太监竟然纵容漕兵在一万石粮食中掺杂两千石沙土充数。朱由检勃然大怒,派王鑫沛审问之后,才知道在扬州,在瓜州,在运河沿线的各个粮食集散地,粮商们听说京师战火,晋商覆灭,都不愿再运粮过来。

这位太监倒是忠心耿耿,硬着头皮凑了几千石陈粮回到京师,不少同僚则直接跑路,弃崇祯皇帝不顾。

这也难怪,押送漕粮的漕兵官吏,外派太监们大都靠陈演等大佬上位。所谓树倒猢狲散,现在陈演李国祯一伙完蛋了,而且还犯下弑君叛国的滔天罪行,差点刺杀了朱由检。

万一朱由检气昏了头,仿照成祖朱棣那样搞一个灭十族,这些虾兵蟹将恐怕一个也跑不了。

京师未定,稍稍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要远离是非之地,为何要傻到去京师送死。

再说,临到崇祯年间,兵灾水灾,押送漕运早已不是个肥差,遇到祸不单行的时候,一会儿清兵入寇,一会儿黄河改道,外加朝廷摊派,负责押送漕船的人必然贴钱,总之,这样卑微的差事不做也罢。

漕运凋敝早已是崇祯皇帝预料之中的事情。只不过,这次情况远比预想的更加糟糕,除了朝廷御用的漕船,就连那些一心逐利的私商,也不再看好京师这块市场。

少部分粮商将粮食运到京师,要么口出狂言,非晋商不卖。要么坐地起价,将粮价哄抬道原先的四倍五倍。

这样一来,北京城内的其他商人,如浙商,汉商,根本无力接盘,原因自然很简单:他们没钱。

即便是朝廷采购,户部派人去码头真金白银买粮,粮商也口口声声表示非五倍价格不卖,而且要崇祯皇帝出示朱批,免除他们从扬州到京师沿途往返所有税费。

商人从不关心政治,他们只关心钱,大家知道崇祯现在有多缺粮。

江南粮商确实有这个资本,他们船上全副武装,镖师漕帮数以千计,不要说河匪,就是沿途大员见到他们,也要礼让三分。

不过这些人如果知道朱由检前几天杀了多少人,或许就不会这么嚣张了。

第三百三十章 征战莫卧儿王朝(二)第三百章 鱼死网破第三百十五章 玉石俱焚第三百零九章 步履第一百八十二章 开战第二百八十一章 渡江第五十四章 自残(山西篇)第二十七章 红颜第四十六章 夜战第三十二章 铭记第三百章 关墙第五十章 爆发(京师篇)第三百零四章 破戒第二十章 亡灵关于朱由检性格说明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劫第三百四十三章 杜美莎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北第三十三章 兵饷第一百五十三章 半岛第三百零九章 尸毒第二百二十章 谎言第三百一十七章 战栗黑洞(旧日支配者)第三百二十六章 你的名字第三百零六章 瘟疫之源第三百零四章 破戒第二百二十六章 鬼泣第三百零六章 干锅第二百三十三章 交换第三百零一章 挫折第一百九十四章 灭绝第三百零九章 步履第一百八十五章 骑兵第八十五章 烽火第一百五十九章 舰队第二百六十章 烹饪第三百三十四章 惊涛骇浪第三百三十五章 宿怨第三百四十三章 杜美莎第二百三十三章 交换第三百三十一章 寿司第一百章 追击第一百七十二章 定国第二百二十二章 舌尖第三百十二章 瓮中之鳖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说第二章 朝会第二百六十二章 海盗第一百一十五章 困兽第三百四十章 哥萨克悲歌第三百十五章 玉石俱焚第一百九十九章 禁欲第三百六十章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第三百零二章 崩溃第三百十八章 日落第三百章 炮灰第三百章 赐死第三百零九章 登陆第三百零六章 后院第一百三十一章 平衡第四十二章 摊牌第三百十二章 霸业第三百零四章 殖民第一百九十三章 捕鲸第三百章 初心第一百四十六章 血战第二十二十九章 出征第七十四章 三喜第二百八十一章 渡江第二百六十章 烹饪第三百三十五章 宿怨第二百二十七章 欢颜第二百一十六章 煤矿第三百十八章 日落第三百二十八章 毒液第三百章 樱花第三百零八章 汉化第三百章 炮灰第三百十三章 道法自然第三百零五章 斩草除根第三百十八章 忘恩负义第一百五十三章 半岛第三百二十章 殉国第四十章 赔本第三百五十一章 从海底出发第三百零五章 瘟疫来袭第二百四十五章 回国第四十章 赔本第二十三章 唐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丰收第三百十二章 霸业第二十八章 艳后第三百十三章 彼得大帝第三百零四章 拓荒第三百三十三章 尘埃落定第三百二十章 殉国第二百一十章 冲锋第二百三十五章 夺门第五章 人心第四十八章 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