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一节 人心莫测

大梁城近似方形,周长约四十里,城高平无论在五丈左右,城墙高大结实,易守难关。鸿沟在大梁城南绕了个圈,如同母亲张开手臂,将大梁城搂在怀中,护住了大梁城的南侧和东侧,只有城北到阴沟水之间有一片空地,可以驻扎大军。当初秦军大将王贲攻大梁,只能掘开鸿沟,以水灌城。大梁城是夯土墙,禁不住水泡,时间一到,城墙不攻自破,秦军顺利入城。

但是掘开鸿沟灌城可不是一件小工程,首先要筑围堰,在大梁城周筑起一圈土堰,然后再引水,还要等城墙浸泡一段时间之后坍塌,没有四五个月,根本不可能奏效。正因为如此,项佗才留下两万人守城,自己放心大胆的带着大军去协助项羽攻打济北郡。如果周叔要强攻大梁城的话,很可能久攻不下,兵疲气衰,到时候项佗正好可以打他一个回马枪。

周叔当然也知道其中的利害,他避开了大梁城,直接攻击大梁东的陈留和外黄,陈留和外黄不如大梁城高大坚固,守兵也不如大梁多,突然被周叔围住,顿时慌了手脚。看着城外西楚军高大的弩砲和杀气腾腾的战阵,陈留令和外黄令没有作太多的考虑,献城投降。

这两个县这么爽气的投降,和西楚在前期做的宣传工作也有莫大的关系。西楚的商人现在是地位最高的商人,他们到哪里都把头昂得高高的,开口我西楚如何,闭口我西楚如何,说得天花乱坠,几乎把西楚夸成了天堂。外黄和陈留都是交通发达之处,来往的商人特别多,西楚的诸多善政早已经传到这两县的人耳中,他们对西楚的安定和富庶早就向往已久,再加上东楚这几年一直在打仗,赋税加了又加,早就让百姓不堪重负,不少人都想着要逃到关中去,现在西楚军打来了,他们正好遂了心愿。

周叔拿下这两个地方之后,没有急于向东进兵,他停了下来,一边派人到附近各县招降,一边回头攻击大梁。大梁是个钉子,不拿下大梁,他不敢轻易向东进击。

但是他造成的声势,却足以让项佗心惊,项佗火速回军,在定陶、宛朐一带和周叔对峙。周叔吸引项佗回头的目的已经达到,也不急于进攻,他一面派人到大梁城劝降,一面耐心的捕捉战机,等待项佗的失误。

没有了项佗的侧应,项羽没有了兵力上的优势。韩信固守梁父山,王陵、臧衍死守博阳城,互相呼应,就是坚决不出战。项羽虽然骁勇无敌,可是看着铁桶也似的城池和韩信大营,他也只能望而兴叹,进退两难。

北线陷入了僵持,而南线却热闹起来。

项羽撤离了九江,张良卷土重来,再次攻击南郡。五万大军将江陵郡围住,每天攻打,曹咎紧守项羽的嘱咐,坚决不出城作战,死守城池。张良也不着急,每天摆开阵势操练弩砲手,时不时的集射一阵,将一块块巨大的石头扔进城里,打得城里的东楚军走路都只能依着城墙根,还得举着盾牌,苦不堪言。要不是项羽特别吩咐了,曹咎真想杀出城去,与张良决一死战,省得天天受这窝囊气。

与此同时,陈余到达南阳郡,主持南阳的军事。

陈余看到蒲将军和赵青时特别客气,虽然这两人刚刚打了败仗,蒲将军还将一万精兵损失得七七八八,但是陈余知道,蒲将军是第一个投靠西楚的,他对西楚逼降韩王成有莫大的帮助,同时也给其他人做了好榜样,再加上蒲将军的儿子蒲苴子是现在是共尉身边的亲信,蒲将军别说还有点实力,就是没有实力,他在共尉心目的地位也不是一般人可比。至于赵青,那就更不用说了,他是共尉起家的五校尉之一,也是五校尉之中比较早出来独当一面的人,更是惹不得。

所以陈余很客气,一见面就抢上前去打招呼。赵蒲二人也不敢怠慢,虽说他们是资格老,但是刚刚打了败仗,腰杆子不是很硬,陈余是共尉派来的,他们多少要给点面子。何况他们从心底里,也有些敬畏陈余这个名士——读书人在他们的心目中还是有份量的。

“二位大人对南郡的战事有何见解?”陈余很客气的问道。

赵蒲二人互相看了一眼,赵青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们两个都是粗人,只知道卖命打仗,对于谋略却不通。大王派将军来主持南阳的军事,我们自然是听将军的吩咐。”

陈余哈哈一笑,连连摇手:“二位太谦虚了,我初来乍到,诸事还不太清楚,哪里敢有什么吩咐。二位久在南阳,又深入到南郡作战过,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还希望二位鼎力相助,我们同心协力,协助张将军拿下南郡,完成大王的作战意图。”

赵青见陈余说话很客气,一点也没有以前的那种傲气,心里十分舒服。他把南阳和南郡的情况说了一遍,最后说道:“现在曹咎在江陵和张将军对峙,不可能投出兵力来顾及南郡的北部。项羽又远在齐地与韩柱国作战,我们的北面还有周柱国的大军掩护,现在应该是出兵取南郡的好机会。”他说到最后,又加了一句:“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陈余连连点头:“赵大人说得有理,余深表赞同。不过,余有一浅见,想请二位大人参详。”

赵青客气的笑了笑:“大人有话请讲当面,我二人洗耳恭听就是。”

陈余走到地图面前,指了指南郡的邔县和鄢县:“我们大军南下,先攻取此地,这应该不是难事,但是这几个县城拿下之后,我们不要南下和张将军会合,而是东下,取衡山郡。”

赵青和蒲将军惊讶的互相看了一眼,竖起了耳朵细听。他们都知道,南下和张良会合,纵使拿下了江陵城,那他们也只有配合的功劳,而攻取衡山郡,他们的功劳可就大多了。

“衡山王现在在九江,和项悍合作攻打英布,衡山郡空虚,正是攻取的好时机。而且拿下了衡山郡,就切断了东楚救援南郡的可能,到时候,曹咎要么撤军,要么只能向张将军投降,此乃不战而胜的道理。”陈余谦虚的笑笑,又接着说道:“而且,我们攻下邔县之后,从汉中来的粮草、辎重都可以经由汉水运往前线,较从陆路运输,省心省力,可以减少很多路上的开支。”

“妙!”蒲将军一拍大腿,赞了一声,站起身来冲着陈余拱了拱手,深施一礼:“陈将军果然深通兵法,一下子就切中了要害,实在是妙不可言。”

赵青咂摸了一会,也连连点头:“这样好。就依将军的方案办。”

陈余这才露出轻松的笑容,又接着说道:“那就请二位大人准备兵马,我趁这个时间,给张将军和英布写两封信,一来向张将军解释一下我们的意图,二来也给英布支个招,解了六县之围,到时候也好协助我们作战。”

赵蒲二人相视大笑,抚掌大乐。

陈余随即修书两封,一封给张良,向他解释他们的行军意图,一来是向张良请示,二来是避免张良误会,他们原本是应该协助张良攻取南郡的,现在却准备去打衡山郡,如果张良认为他们是自行其事,意在争功,那可就麻烦了。另一封给英布,向他挑明现在的情况,希望他能识时务,及时向西楚投降,西楚也好极尽全力的帮他对付项羽。

英布接到陈余的信,犹豫了很久,他也舍不得这个王位,那可是自已用性命换来的,现在陈余要他把王位取消,向西楚称臣,他实在有些不甘心。虽然天下一统是无法避免的,他最终不是向西楚称臣就是向东楚称臣,而现在看来,也只有向西楚称臣一条路。可是称臣是一回事,取消王位,做一个十万户侯,那又是一回事。

但是陈余的建议他又不敢掉以轻心。他已经和项羽翻了脸了,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万一惹恼了西楚,他们撤出南郡,那他就惨了,项羽现在活吃了他的心都有。

更让他心动的是,陈余还给他提供了一条好计,让他可以立刻解六县之围,同时反击项悍,立一个大大的功劳,将来就算是向西楚称臣,他也能多得点好处。

拿不定的事情暂且放下,英布随即开始实施陈余的计策。他把自已的正妻吴氏找来,寒着脸对吴氏说:“我和你吴家是姻亲,一直交好,可是现在你家父兄却和项悍一起攻打我,这难道是姻亲应该做的事情吗?”

吴氏吃了一惊,坐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她和英布生活了几年,知道英布是什么狗脾气,前一段时间因为战事紧张,没有时间跟她算帐,现在项羽走了,六县暂时安全了,他又回过神来了。

“大王,你也知道我父亲的性格,他攻打六县,又怎么会是心甘情愿的呢?”吴氏斟字酌字,小心翼翼的说道:“项羽粗暴好杀,又有霸王之威,我父亲如果不听从他的命令,哪里还能活到现在。何况大王也看出来了,我父亲并没有尽全力攻城,他只是在敷衍项羽罢了。”

英布哼了一声,脸上的神色缓和了一些,又接着说道:“就算你说得有些道理吧。可是现在项羽不在九江了,他在齐地和韩信打仗,根本抽不出身来。城外只剩下你父亲和项悍,他为什么还帮着项悍?难道非要逼着我和他翻脸,刀兵相对吗?”

吴氏听了这话,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她清楚的知道英布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吴家和他作对,那她这个正妃就死到临头了,英布随时可能砍了她的脑袋,就象砍了王少儿的脑袋一样。

“大王,你误会了,请让我派人出城和父亲商量一下,他一定会愿意和大王合力,打败项悍的。”

英布偷偷一笑,立刻让人拿来了纸笔,就看着吴氏修书一封,然后派人出城送到吴芮的营中。

吴芮正在营里和吴臣两人商量,眼下攻城久攻不下,士卒疲惫,项悍又恼火得很,天天找借口发脾气,把他这个衡山王当部将一样的训斥。他年纪大了,还能忍一忍,可是吴臣却积了一肚子的火。他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大小又是个太子,怎么能被人这么训斥呢?项悍虽然是东楚的大司马,可是那也不能这么对他。如果不是吴芮压制着,他早就和项悍干起来了,今天在大帐里,又被项悍说了两句,他正闷气呢,妹妹的信来了。

吴芮打开书信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吴臣一看,连忙接过来看了一眼,顿时勃然大怒:“死刑徒,居然敢来威胁我们?明天老子就杀进城去,砍了他的鸟头。”

吴芮不悦的看着他,哼了一声:“只怕你没砍了他的头,他先砍了你妹妹的头。”

吴臣不以为然,一个妹妹,死了就死了吧,当初把她嫁给英布,就是想拉拢英布的,现在英布都成了敌人了,还顾惜她干什么。他刚想说,可是一看老子的脸色,又把话咽回了肚子里。妹妹死了没关系,可是如果老子认为他没有人性,那可就麻烦了。他可不是独子,还有两个弟弟盯着他这个太子之位呢。

“父王,你意欲何如?”

吴芮叹了口气,起身走到青铜灯旁,将信伸到灯火,火苗舔着了竹纸,一会儿就将信烧成了灰烬。吴芮沉思了好一会,这才转过头来看着吴臣:“阿臣啊,你觉得……东楚和西楚哪一个会胜?”

吴臣扑嗤一笑:“这还用问?项羽虽然能打,可是就凭他一个人,怎么能打得过西楚?原本大梁之会的时候,东楚和西楚共分天下,齐、赵、燕、代都是他东楚的,可是现在怎么样?西楚一出手,这些地盘全成了西楚的了。现在韩信和张良一南一北,两面夹击,就算项羽厉害,几次一跑,也能把他累死。依我看,天下肯定是西楚的。”

“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何必还跟着项羽干,白白死了你妹妹?”

吴臣一愣,随即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他张大的嘴巴:“父王,你也要向西楚投降?”

吴芮叹了一口气:“我知道西楚不封王,我们父子投降西楚,最多也就是个十万户。可是我又想啊,我父子两人都不是逐鹿天下的人,这命中注定,也就是跟着别人后面过点安生日子。这十万户侯虽然不如王自在,但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难道你想和河南王申阳一样吗?”

吴臣欲言又止。

吴芮又道:“我也听西楚的商人说,西楚王之所以不封王,就是不希望重蹈周朝的覆辙,他希望和功臣们善始善终,不要弄出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来。从这一点上来看,不封王,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可是……”吴臣还有些不服气:“为什么只能他一家称王,别人不能称王,只能听他的摆布?”

“你有那个摆布别人的本事吗?”吴芮瞪了他一眼,不快的说道:“你也不想想我们现在的局面。跟着项悍攻六县,攻下来了又如何?你妹妹死了,然后我们还得跟着项家与西楚作战。就衡山这点家底,是西楚的对手吗?现在张良和蒲将军他们可就在我衡山郡的背后,他们一旦解决了曹咎,势力要对我衡山下手,你能挡得住他们吗?”

吴臣张口结舌,垂头丧气的低下了头,他哪里有这本事。这么一想,衡山确实守不住。

“再者说了,我们虽然占着衡山,可是衡山总共才多少户?地瘠民寡,还不到五万户呢,真要能封个十万户,我们还赚着了。”吴芮想着想着,忽然笑了起来。吴臣一想,也觉得如是,虽然丢了王位,可是实际上却是占了便宜,而且是大便宜。

两人一想通了这个道理,立刻高兴起来。他们重新坐到一起商议,想来想去,仅凭他们的力量,他们根本不足以对付项悍,项悍有五万人,他们只有两万人,而且这两万人的战斗力也不如东楚军,要想成功,不仅要和英布配合,还要把梅鋗拉过来。梅鋗有一万人,战斗力也不错,有他帮忙的话,面对项悍的把握就大得多了。

“这还不简单,梅鋗是父王的旧将,他还能不听父王的话?”吴臣大喇喇的说道。

吴芮暗自叹了一口气,更加坚定了立刻向西楚投降的决心。吴臣不是个逐鹿天下的材料,还是到西楚安安稳稳的做个十万户侯吧。不过,他虽然不同意吴臣的盲目自信,但对说服梅鋗还是有几分把握的。因为项羽虽然封了梅鋗十万户侯,可是梅鋗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好处,项羽只是开了个空头支票,根本没有足够的食邑给梅鋗,梅鋗现在实际享用的食邑不到两万户,不可能对项羽没意见。

事情正如吴芮的估计,梅鋗正在发愁呢,一直在外面打仗,每天的消耗都十分惊人,他带了一万人马,再打下去,那么点食邑的赋税收入可就供应不上了。听吴芮隐晦的一挑拨,他立马明白了吴芮的意思,当下拜倒在地:“梅鋗愿听大王安排,万死不辞。”

吴芮大喜,随即将详细的事情告诉了梅鋗。梅鋗听了之后,却摇了摇头:“大王,就凭我们的实力,就算再加上九江王的协助,我们也无法打败项悍。”

“那怎么办?”吴芮对梅鋗很信任,知道他打仗有一套,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让他带着人马去协助项羽作战了。

“我们的人马加起来,虽然略多于项悍,可是东楚军的战斗力很强,我们并不占优势。更何况九江王在城里,我们在城外,能不能配合得恰到好处还是个问题。一旦出现失误,我们完全可能被项悍重创。”梅鋗说着,小心的看了吴芮一眼,后面的话没说出来,真要实力没有了,到时候西楚接不接受你的投降都是个问题。

“你的担心很有道理。”吴芮恍然大悟,这一仗不是要打赢就行,不光要打赢,还要能保存一定的实力,这样才有资格向西楚要十万户侯的封赏,要不然,人家未必就理你。

“你觉得怎么办才好?”

“先向张将军探探口风。他负责南线战事,想必能做主。如果他愿意接受我们,先答应了给我们的封赏,我们就可以请他协助,一口吃掉项悍的人马。”梅鋗一握拳头:“这可是大功一件,对他对我们都有好处。如果他不能答应,我们可就不能轻举妄动了。”

吴芮赞赏的看了一眼梅鋗,由衷的叹道:“还是你办事稳妥啊。好,就这么办。”

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三十一节 项庄舞剑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七节 洞观若火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三节 长远打算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二节 军帐红颜第二章 喋血巨鹿 第一节 旁敲侧击第一章 陈胜王 第二十节 形势逆转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十节 知已知彼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节 大功告成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三十二节 瓜分天下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七节 勾心斗角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二十八节 舌取陈留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九节 欺之以方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十八节 歪打正着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十五节 战火再起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三节 劫后重逢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十八节 见血就晕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七节 奇技淫巧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八节 软硬兼施第一章 陈胜王 第二十五章 人心所在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一节 软硬不吃第一章 陈胜王 第三节 一击必杀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三十二节 固守待援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五节 虚虚实实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三十四节 巧舌如簧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八节 大道所在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一节 匈奴冒顿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二十六节 死不瞑目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九节 定量计算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二十节 相逢意气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一节 故技重施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六节 项梁渡江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七节 扶弱抑强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二节 千里奔袭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三节 节外生枝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二十三节 长短之议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二十九节 替罪羔羊第一章 陈胜王 第十六节 好好学习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节 函谷易手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二十五节 事出意外第一章 陈胜王 第九节 故技重施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二十三节 血战开始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二十一节 何必当初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八节 一笔交易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四节 两手准备第一章 陈胜王 第二十节 形势逆转第一章 陈胜王 第五节 一块麦饼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四节 铁骑破阵第二章 巨鹿鏊兵 第十四节 不死不休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二十四节 宝刀之歌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节 利欲薰心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二十八节 舌取陈留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十二节 步履维艰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四节 娄敬献计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九节 天意弄人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二十七节 方寸已乱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八节 黎明突袭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一节 先胜后败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七节 内心强大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三十一节 摧枯拉朽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九节 封狼居胥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十七节 新郪新妻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四节 弄巧成拙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七节 心有灵犀第一章 陈胜王 第二十八节 后来居上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十八节 背水而阵第一章 陈胜王 第四节 轻取乡亭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十四节 刚烈杜鱼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九节 一只黑手第一章 陈胜王 第十五节 相谈甚欢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十二节 半渡而击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一节 刘季中计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二十七节 防守反击第一章 韬光养晦 第十一节 故国王孙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二十四节 老而弥辣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三十五节 沛公求援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三十一节 关中实力第一章 陈胜王 第十三节 形式不妙第一章 陈胜王 第十八节 正中下怀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三十三节 无一生还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十六节 黄老之道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九节 驾前议兵第一章 风云再起 第三十节 前途堪虞第二章 喋血巨鹿 第一节 旁敲侧击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四节 两手准备第一章 陈胜王 第十五节 相谈甚欢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二十节 转战颍川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六节 祸不单行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二十一节 以静制动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九节 做贼心虚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三节 一点先机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二十三节 绝处逢生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十一节 信陵兵法第二章 风云变幻 第十六节 私心重重第三章 秦亡楚兴 第五节 损人利已第二章 四海归一 第一节 南越赵佗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六节 血溅三步第一章 陈胜王 第二十九节 一醉方休第三章 风云突变 第六节 女儿心思第二章 溪云初起 第二十八节 各有所想第三章 楚风浩荡 第二十一节 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