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后方(二)

一艘小型风帆船缓缓驶进了黑水港码头。岸上的码头工人一把接过水手扔过来的缆绳,熟练地将其系在木桩上,然后又吹响了挂在脖子上的铜哨。随着的哨音落下,大群码头工人从休息室内钻了出来,他们将跳板搭上船甲板,然后走上去接过码头工人递过来的一桶桶渔获。渔获主要是螃蟹,库页岛周边近海地区多的是这种体型硕大的螃蟹,如盲珠雪怪蟹、日本绒螯蟹等。

后世俄国人库页岛的一大特产便是各种螃蟹,年产量数千吨,多的时候甚至上万吨,经常有日本渔船偷偷开到库页岛海域捕捉螃蟹。除了螃蟹外,库页岛近海的海参也异常之丰富,尤其是靠近泽捉岛附近海域,一直是后世海参重点产区。那片海域非常适合海参生长,俄罗斯政府还曾经邀请中国公司前往那里进行海参等水产养殖。

除了螃蟹、海参外,还有一些鱿鱼、鳕鱼、鲱鱼、库页岛鲟之类的渔获,不过数量比较少。码头工人们将这些装满新鲜渔获的木桶小心抱住,然后朝冰窖走去。冰窖是去年下雪前建成的,容积很大,冬天的时候冰窖工人们又去黑水河内凿取了大量冰块,然后加工成标准大小的形状,储存在冰窖内。

有了冰窖以后,东岸人捕捞到的大量渔获就不用像去年那样火急火燎地制作成咸鱼、熏鱼了,白白流失大量营养。而且,从本月开始,大马哈鱼渔汛即将到来,今年东岸人做足了准备,无论是渔网、渔船还是渔民数量都比往年要多,收获定然也会远超往年,因此还真是需要这个冰窖来储存食物呢。

正在码头边整训的挺身队第6、7、8三个中队在带队的副大队长车辇指挥下,也赶过来帮助码头工人及水手们搬运渔获。车辇也是前大顺官员,时任济阳县令,五月中城内官绅欲叛乱,准备擒杀车辇,史载其“觉而先遁”。历史上其人不知所终,不过在这个时空他却是带着十来个随从逃到了烟台,投到了东岸人手下。在烟台干了一个多月的屯田官后,出身流贼的他又被调到了黑水港,出任新组建的挺身队1大队另外一个副大队长。挺身队1大队8个中队,3、4、5中队在大泊整训,6、7、8中队在黑水整训,而9、10两个中队则在利尻岛鸳泊港整训。

“车队长,来黑水这么多天了,还习惯吗?”码头边有人远远地向他喊了起来,车辇扭头望去,只见正是主持黑水港建设的强森上士,他身边除了几名随从外,前大顺邹平县令王世传也跟在身侧。王世传担任邹平县令两月,到任后追赃助饷,很是得罪了一些人,这个时候也站不住脚,便偷偷跑到了烟台过来。看着王世传剪的一头精干的短发,车辇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脑勺,微不可觉地叹了口气。

他如今也算是明白了,这东岸人跟大顺其实也不是一路人,只不过他们是难得的对大顺政权表示友善的地方势力而已。不过有这点在如今这个世道也足够了,至少能给山东的各级大顺官吏、兵将们提供一处最后的庇护场所,让大家不至于枉送掉性命,或者昧着良心投靠刚到山东北部没多久的那些清廷招抚官员。据说东岸人是前宋后裔,先不管他们说的是真是假,单就看他们打破宗室地主的粮仓,将粮食分发给穷苦百姓,并积极组织他们“生产自救”来说,他们对华夏百姓倒也不赖。

至少在他们的组织下,有很多本会饿死的人转而活了下来,尤其是那些来之前饿得皮包骨头、连哭都没力气哭的小孩们,在东岸人的救助以及充足的营养补充(鱼肉、鸡蛋、牛奶)下,这些小孩大都恢复了健康。现在他们一个个都是东岸人最忠实的拥护者,连带着他们的家人也慢慢真心接受了东岸人的统治,开始主动理发、讲究卫生,并开始学习东岸人的“官话”。

也罢,只要东岸人给自己和一帮老兄弟们活路,并且不向满清屈膝投降,我便保他们又如何?从陕北杀到山西、又杀到河南、然后杀到湖广、最后又杀回了陕西,俺老车这辈子什么没见过,山珍海味吃过、官太太小姐玩过、就连京师也进去遛了一圈,这个时候便是死了也了无遗憾了。罢了罢了,既然如今投了东岸人,便收拾心思在这干吧。东岸人不是说了吗,他们来自数万里之外的东岸,即便这里待不下去了,大家也可以回东岸本土,而且还给大家分田、分牛、分房、分女人,这他奶奶的天底下竟然有这种好事!

“强大人,下官觉得这里很好。那啥,地肥,掐一把都是油!俺老车当年种地的时候可没见过这么肥的地。林子里山货多、吃食也多,这河里的鱼虾也多,总之就是比陕西好。奶奶个熊,你说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没人来占着呢。”车辇摸了摸头,说道。

强森呵呵一笑,这个明人只看到了夏天黑水港“温柔”的一面,却还没见识过冬天黑水港狂暴的一面,到了那时候,再想想夏天说的话,心里一定是感慨良多吧。不过他有些东西说的没错,附近的土地确实很肥沃,山里的动物也很多,鱼虾资源就更是非常丰富,反正强森在欧洲没见过这么富饶的渔场。这里好好开发一下,给所有人都住上温暖舒适的房屋后,全岛养活个几十万人不在话下。

“这里还没有彻底建设完工,等到城墙、炮台、灯塔、码头完工,敌人便没法对我们造成威胁;等到给大家建的房屋完工,冬天便不用再惧怕寒冷。放心吧,陕西虽然我没去过,但我有信心将黑水港建设成一座漂亮、坚固的大城市。”强森上士充满自豪地说道。

眼下这座城市是在他一点一滴的努力推动下逐渐完善起来的。截止今天为止,黑水港的码头、灯塔已经基本完工,现在的水泥码头能够同时容纳十余艘大船停靠卸货,在这东北亚地区绝对是有数的大港了。等到下雪前最后两段栈桥完工后,整个码头到时候将能同时容纳二十二艘大船卸货,吞吐能力更为强大。

东岸人还在码头附近的高地上修建了一座灯塔,给夜间航行的船只提供定位,同时也兼做瞭望塔的功能。塔顶端设有一大型燃烧火盆,火光通过一套本土运来的组合灯具(起聚光、反射功能),能够变得更加明亮,然后传到海面上很远之处。值得一提的是,东岸人将运来的另外几套组合灯具临时拿出来安放到了船上,准备等9月份秋刀鱼渔汛到来后实施灯光诱捕,那样这类带有趋光性的鱼虾产量势必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至于城墙和炮台,目前看来完工遥遥无期。因为库页岛一年中能够干活的时间不长,因此大家最近都在抓紧时间修造仓库、住宅房屋什么的,以便在冬季到来前能够让更多的老百姓住进带壁炉的温暖房间内,因此城墙的修建就被耽搁了下来。砖窑厂目前已经将大部分产能投放到了黑水港这边,以加快房屋的建造速度。不过令人沮丧的是,到目前为止城区内只建成了大约三百套带取暖设施的砖石房屋,而城市内人口却已经达到了一万多人,这供需关系还真够畸形的。

“有强大人在,俺相信咱这黑水城肯定能建起来。这边土地这么肥沃,到时候多迁一些百姓过来垦荒挖煤,早晚成远近闻名的富庶地方。”车辇半是恭维半是真心地说道。据他这一段时间来的观察,他发现东岸来的人都是实干派。他们不喜欢废话,大部分时间在埋头默默做事:开垦荒地、修建房屋、开挖沟渠、伐木造船等等,他们似乎有一套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规矩”,使得没融入这个体系的外人分外不习惯。

据某个给他们上思想课的教师所言,他们这种来自农业社会、习性自由散漫的人,一开始很难适应东岸这种工业化社会的各项规章制度,需要长时间的改造才能最终融入东岸社会。虽然车辇不太明白这位教师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总感觉他说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在挺身队3个中队750名官兵的努力下,大部分渔获都被安全堆放到了冰窖内。负责管理仓库及冰窖的王世传跑过去仔细检查了一番,然后在几名冰窖管理人员的协助下将厚实的冰窖大门紧紧关上,并放下了悬挂在大门上方的棉被,这才赶到了强森面前,向他点了点头。

强森上士又在码头上转了转,然后拍了拍车辇的肩膀,嘱咐他抓紧时间整训部队——因为接下来可能会有大战爆发,然后便带着随从往城外的农田走去,看看5月份时播种的两千亩土豆长势如何。

第四十二章 血河(五)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六十一章 非洲航线(续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巴塔哥尼亚(二)第四十九章 火地岛之行(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果阿(二)第五十一章 缴公粮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线(续四)第五十六章 南方的英国人(四)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变化第二百六十八章 网(六)第八章 大建设(一)第二百三十章 新市场(二)第二十六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二)第三十二章 大河以西(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北铁路(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氏经济学(一)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伊河(一)第五十六章 齐洛埃岛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亚(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乱局(六)第四十五章 西班牙补给船第一百零九章 远东根基第九章 狼群(四)第十章 狼群(五)第九十九章 东方战略的开启第五十三章 追逐战(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二十九章 乌江之畔(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矿区(一)第二十九章 本土:乡间(一)第三百零六章 第勒尼安海(三)第四百零七章 风吹麦浪(一)第六十四章 困难与希望(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巴拉多利德和约第四十六章 巴西局势(二)第三章 非洲航线(三)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八)第十二章 大建设(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社会变迁(七)第二百八十五章 布城,不堪一击!(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三十九章 善后会议第三百八十七章 铜钱(二)第四百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三)第二十五章 圣奥古斯丁(三)第三百二十六章 策应(七)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线(续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六十章 塔城煤矿(一)第四十八章 火地岛之行(上)第二十九章 本土:乡间(一)第二十八章 新华堡(一)第五十八章 “破浪”号的首航(三)第六十三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外交风险(一)第九十一章 表兄(四)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三)第六章 风起云涌(三)第八十章 伟大的航行(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铜钱(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华夏、新危机(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灼热的经济(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商业与外交(一)第四十二章 波尔多来信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四百零一章 新青岛,新生活(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览会(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艰难的谈判(六)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七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二)第五十二章 战备之船舶(二)第四百十五章 围攻第二十一章 帕斯奎尔家族第四百八十五章 “抢收”行动第十六章 善后处置(二)第二十四章 漂洋过海(十四)第七十三章 决战:高潮(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饥渴症第三章 新起点(三)第二十七章 诡异的局势第六章 风起云涌(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南方车辆厂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四十三章 贸易与殖民(二)第六十四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二)第五十三章 战备之物资(一)第三章 荷兰纪行(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网(六)第六十五章 非洲航线(续五)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一章 必须是穿越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一章 非洲航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