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四章 新的拓殖(四)

其实,新柯尼斯堡这座去年年初才设立的定居点之所以获得了如此快速的发展,与这一年加班加点修建完毕的2号公路是脱不开关系的。为了及时抢通这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公路,四百多名南非劳务工因为劳累、疾病或事故而长眠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新柯尼斯堡与河口乡之间的2号公路连通后,目前已经增加到1500多人的南非劳务工又开始了2号公路的二期建设。这次是从新柯尼斯堡出发,前往位于后世皮拉蒂尼方位的中山堡(意为山中的堡垒)。目前这个地方已经有上百名民兵带着五百多名新来的大明河北农民在平整土地、修建房舍了。修建完自己的居舍后,他们将和第二批分来的五百名女奴一起开始从中山堡方向往新柯尼斯堡平整土地、修建道路,以期尽快将公路修通。不然以目前令人蛋疼的交通条件,从新柯尼斯堡往这里输送给养的效率实在太低。

除了丘陵地区外,一直是政务院各位官员们眼中焦点的伊河地区及其衍生出去的西北铁路沿线自然是重点移民区域了。首先是峡谷堡、百尺崖堡、梅洛堡等地的人口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尤其是开发较早的峡谷堡,目前经过一些人口补充后已经有了将近两千居民,只比南方三十公里外的下伊河堡少了七八百人,算得上一个“人烟稠密”的地区了。

从下伊河堡方向不定期开过来的火车每次都会拉来许多物资和移民,到峡谷堡下车后,这些移民将驱赶着马车、牛车等一切交通工具浩浩荡荡地往西北方的百尺崖堡和梅洛堡而去,并在那里屯住下来,一边种地一边修建房屋。当然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将承担极为繁重的铁路修建劳役,以便尽快让火车能够直通到百尺崖车站,这样运输物资的效率可就大大提高了。

今天的太阳比较大,但正午的气温依然只有30度,再加上不时有清风拂过,总得来说还是比较舒服的。陆军元老、伊河地区专员彭志成在一帮随从们的簇拥下来到了峡谷堡车站,他们可不是坐火车过来的,而是一路骑马骑过来的。

彭志成虽然已经快49岁了,但身手依然矫健,骑上两小时的马非常轻松。此刻抵达目的地后,他脸不红气不喘地翻身下马,然后将马鞭交给紧随着他而来的前任秘书梁建,瞥了他一眼,说道:“小梁,你比我小十岁,这身体怎么这般差劲?听说你暗地里还包了一对俄罗斯姐妹花,别是把身体给搞垮了吧?幸好我没把西北垦殖局局长的位置交给你,不然就你这身体,怕是到梅洛堡来回走一趟就得累趴下,那还干个屁的活!”

“什么破西北垦殖局,就是一种田的地方,我才不要呢。”梁建一把接过马鞭,随意地说道:“我还是好好地当我梅林县县长的职位吧,这可是全国第五个县,又是开发成熟的地带,可比去西北山里当山大王舒服多了。这次真的要谢谢彭哥了,没有你小梁我绝对抢不到这个位子,那帮白衬衫岂是好相与的。”

梁建所说的梅林县是上个月刚刚报经执委会批准成立的东岸第五个县级行政单位,下辖梅林港、奇山乡、丘伊乡、养马堡、沾化堡五个乡镇,总人口九千五百余人。境内主要以水产养殖和捕捞、大豆种植、家禽饲养为主,此外在养马堡还设有一个军马场及良马培育中心。整个县域环绕着米林湖南半部分并南抵至内格拉澙湖畔,不算很富饶,至今粮食仍无法自给,需向邻近的东方县进口。

梅林县唯一值得一提的大概就是坐落于梅林港的南方车辆厂了。该厂目前是华夏东岸共和国境内唯一一家蒸汽机车制造厂家,最初的时候,从下到铁轨、螺丝钉,上到火车车体,几乎全是该厂自己生产。没办法,缺乏配套厂家、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可不是就只能靠自己来了么?

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几名穿越众合伙在梅林港开了家机加工作坊。他们从北方逃过来的英格兰工匠中网罗了几个人,接着又招了一帮学徒,然后从联合工业信贷银行贷款买了几台第一机械厂淘汰的老旧机床,便开始加工起了铁路或火车上专用的螺栓、螺帽、连接件之类的小玩意。他们运气不错,正赶上了东岸修建铁路的高峰期,因此半年下来生意相当之好。这不,他们这会儿又继续招人并把厂房做抵押贷款买了两台崭新的磨床,开始加工起了滑动轴承、活塞连杆之类的部件,产品线是越发丰富了起来。

现在梅林港以南方车辆厂为核心的一整条火车产业链在经过几年时间的积淀后,算是渐渐有了雏形了。这其中既有作为核心企业的南方车辆厂、铁路机械厂(第二机械厂一部搬迁至梅林港成立,专事生产铁路用蒸汽机传动系统、轮对等核心部件),同时也有为这两家企业做配套的基础零部件加工作坊。和镇海港的造船产业链一样,这里的火车产业也是以两家或三家大型国有骨干企业为核心,辅以大量私人小企业、小作坊进行配套生产。相信假以时日,梅林港的经济必定会因为火车的大量普及而愈发兴旺发达。

“你可别瞧不起西北垦殖局。”彭志成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看了一眼梁建,然后无奈地说道:“现在你就算求我我也没办法了。上个星期政务院刚刚下发文件,西北垦殖局从伊河地区辖下剥离出来,归政务院直管,以后看起来是大有前途。真是可惜了,要是当时你坐上了那个位置,这些将要兑现的好处岂不都是你的,可惜了啊。按照我的判断,目前西北垦殖局下辖的百尺崖堡、梅洛堡以及正在规划的河津堡(位于内格罗河东岸,后世乌拉圭44号公路与内格罗河交界处)、成山堡(后世乌拉圭比查德洛镇)、铁岭堡(科拉莱斯矿区)都会承接大量人员和物资进行大规模开发,机会可是相当之多啊,以后升格为地区也是迟早的事情。你小子啊,真的是错过了一次坐火箭的机会,白白便宜别人了。”

听到彭志成这么说,梁建的脸色顿时也变得有些不好看,不过他很快又调整了过来,苦笑着说道:“没这个运气就是没这个运气,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我既然当上了梅林县的县长,那么就好好干,将这个县好好整治一下,不说追上东方县、平安县这些老牌强县,至少也不能比罗洽县差吧。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也要提高,至少这粮食就先要自给起来。伊河畔那么多肥沃冲击平原,即便不实行三茬轮作制度也能有不错的收成。如今按照农业部的规划,这里起码能平整出数以十万亩计的良田,只要上头给我拨下足够的农业人口,再给我一些时间,我有信心将这里整成继湖西农业区后全国第二个农业基地。”

“农业个屁!”彭志成当场骂了句梁建,然后说道:“梅林县的核心是什么?是他娘滴南方车辆厂啊!不是他娘滴什么农业种植基地!你到底搞没搞清楚?要说伊河地区的适合种田的地方,新设立的大沼乡(宁津堡以东二十余公里、塞沃亚蒂河西岸沼泽区)、河阳堡(伊河、塞沃亚蒂河交界处附近,伊河北岸)哪个先天条件不比你梅林县那几个地方强?这些地方都是肥沃的河畔冲击地,土壤肥力强、灌溉取水方便,同时还适宜发展养鱼、养鸭,这才是真正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啊。听我一句劝,上任县长后好好和南方车辆厂的厂长祁永杰联络联络感情,人家有什么困难尽量解决。然后在县里大办教育,发展机械技校,给火车产业区提供大量合格的机加工人才,这才是你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考虑什么粮食自给之类的狗屁倒灶的事情。对了,联合工业信贷银行那里你也要多跑跑,那些给南方厂配套的厂家也不容易,你拣选拣选,上道的就帮扶一把,说服银行给他们多贷一些款子,以便让整条产业链上的各道环节都快速发展起来。”

“至于人手和师资力量的事情你不用太过操心,这事情我会帮你想想办法。”彭志成继续说道:“兵团堡那边我还有些交情,让他们支援一些专业对口的毕业生过来不难。另外一机厂、二机厂的职业技校也有不少学生,我也会向他们打招呼,多少也能弄一些人过来。人过来后就看你的了,梅林铁路职业专门学校的牌子年底前一定要给我挂起来,学校也要正式开课,一期招收的学生不得低于五十人,否则看我怎么收拾你!记住了,铁路是这个国家的未来,梅林县的未来就是一切围绕着铁路做文章,懂了么?”

第三章 非洲航线(三)第六十六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二)第二十五章 贸易摩擦(一)第四百零七章 风吹麦浪(一)第七十五章 参谋旅行(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方战区(九)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过海(八)第二十九章 圣奥古斯丁(七)第一百零八章 烟台(三)第五十七章 黑水大开发(三)第四十八章 外交与危机(三)第三十六章 为王前驱(一)第十八章 南方共同市场(三)第五十章 战备之轨道(三)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七十二章 大扫荡第四十二章 贸易与殖民(一)第二十章 进击的舰队(二)第三十四章 西进与铁矿(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四)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线(续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黑水城的新客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与突破(四)第四百零一章 新青岛,新生活(二)第八十五章 财富与销赃(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舶与航运(二)第五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十一)第八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十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嬗变的局势第七十二章 联合舰队第四十三章 血河(六)第二百零六章 血肉磨坊(五)第八十七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三)第八章 大建设(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漂洋过海(十)第十八章 深固根本(四)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点第四百章 新青岛,新生活(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四)第三百四十九章 判断(二)第五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十一)第五十二章 波尔多风云(九)第三十七章 为王前驱(二)第三百九十七章 挖掘根基(三)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兴趣第六十五章 决战:主题(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经济工作(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乱局(七)第三百六十七章 合作(四)第三百零七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一)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一百零六章 烟台(一)第二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外交风险(一)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义(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二)第三百十八章 军队与财政(三)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五)第七十四章 目标:苏伊士港(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二百十章 血肉磨坊(九)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市场(一)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零六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三)第四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浑水(五)第四百五十章 社会变迁(二)第四章 新起点(四)第一百零三章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第二十二章 百万法郎战争(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经济工作(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三百零七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一)第二十一章 帕斯奎尔家族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乱局(六)第四百二十七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北铁路(一)第二十三章 本土:财税第二百二十八章 疯狂的棉花第六十九章 决战:间奏(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获的里昂第一百九十五章 棉花第三百二十四章 策应(五)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览会(一)第五十一章 战备之船舶(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方战区(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西北走廊(三)第九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一)第三十章 本土:乡间(二)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四)第十五章 深固根本(一)第三十二章 西进与铁矿(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乱局(六)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印度洋(十五)第八十五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