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一)

彭志成坐在峡谷乡火车站二层的一间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内,手里拿着份文件看来看去。这是一份政务院政策研究室刚刚下发的一份关于国家下一阶段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列举了东岸共和国目前工农业发展的现状,无论是取得的成就还是存在的问题都详细地写在上了上面,同时报告中也对未来得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前瞻性地提出了发展一些产业的想法。

这份文件下发到乡镇一级的干部手中,以尽量多地搜集一些基层实务干部们的意见,这样也对国家制定政策有很大的好处,下面的干部们执行起来时也更能领会中央的意图。彭志成是退役陆军元老、政务院特别顾问、全国铁路督办、伊河地区专员,自然有资格阅读这份文件。

“战争到今天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在这16个月的战争中,我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仅仅以不到两千五百人的伤亡就攻克了多座西班牙城市,基本歼灭了敌在南美洲的两大舰队,同时获得了极为丰厚的战利品。不过军事上取得的巨大胜利,并不能够掩盖过去这段时间内国民经济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

“据统计,在上一个完整财年(1647年),国家财政实现总收入215.2万元,比1646年下降了5.6%。其中国内各项税收的征收力度有所提高,因此税收收入在国家财政中的占比首次突破了10%,达到了10.8%;国家财政总收入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国营企业上缴的贸易利润大幅度下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6%。在这其中,我国纺织品在法兰西市场销售额的持续走低是最主要原因——法兰西王国对进口的我国纺织品第三次提高了关税,目前已经创下了20%的新高。”

“与收入相比,去年全年财政支出323万元,比1646年大增45%。其中军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67.5%,同样比去年大增64.2%,相信随着库存军资的持续消耗,明年军费支出总额还将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1647年全年财政赤字为107.8万元,而随着战争的深入进行和一系列经济建设的同时展开,预计明年政府财政赤字将突破160万元。战争若是久拖不决的话,国家财政必将陷入崩溃边缘……”

看完这耸人听闻的开头部分,彭志成将文件拍在桌子上,然后无声地笑了。政策研究室的一帮人真是小题大做,别的不说,今年首批从远东返回的移民船船舱内可是携带了整整一百二十万铸造好的银元。这些由大泊造币所花了整整两个多月时间才铸好的银元可是莫大帅的主要“政绩”之一,毕竟他在远东搞的什么事执委会、政务院都只能从报告上的只言片语中去理解,印象自然没法太过深刻。

但这些从远东一箱箱拉回来的银子可就不一样了,在国家财政赤字额度创下历史新高的当下,这120万银元所带来的效果可就不一般了。至少原本对他很看不顺眼的财政部、民政部等文官系统的大本营中的官员们,此刻对他的观感就有了很大的改观:国家每年在远东的投入均摊下来绝对不会超过25万元(不算造船),莫大帅竟然给本土送来了120万元的现金,几乎将国家历年在远东的投入一次性全收了回来,这样的干部才是有能力的干部,才是国家的好干部!

除了这些钱,陆军部也给中央财政解送来了从拉普拉塔收获的各类金银币近90万元。此外,从拉普拉塔历次运回来的超过六万头牛(数量还在继续增加)以及近两万头其他牲畜(羊、马、猪、骆马、驴、骡等),这些也都是可以变现的,如果再算上一些其他物资如皮革、硬木、粮食、珠宝等易变现物资的话,这里面大概也有个七八十万元了。

如果这还不够,别急,******人承诺的一千万银行里拉(164万余元)的贷款很快也要到了,这些钱全部加起来已经足够东岸共和国继续维持两年时间的战争了。至于两年后怎么办,凉拌!先管好眼前再说吧,也许两年后出口贸易又再度繁荣了呢?

“……为今之计,还是要大力发展国家经济,恢复出口贸易。借着与******人及荷兰西印度公司签署的合作协议,大力推动在新兴市场——巴西、加勒比、北美、西非乃至意大利、西班牙的商品出口。东方不亮西方亮,法国市场销量下降了就靠新兴市场来弥补,纺织品贸易额下降了同样靠其他商品来弥补。为此,政务院制定了接下来几年时间的发展纲要。”

“首先是提高非纺织品占出口额的比例,依照费效比测算后,政务院批准了工商部提出的关于钢铁、造船、交通三个行业的五年规划。在钢铁行业,平安钢铁厂的产能去年大幅度下降,全年已经跌破了五千五百吨,比1646年下降18%。但去年全年全国用铁需求却接近六千五百吨,缺口达一千吨之多,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战争抽调了大量内河蒸汽运输船前往拉普拉塔运输军资,导致长山铁矿(工人、苦役营囚犯、劳改营犯人、黑人劳务工加起来工人数量逾两万人)出产的大量铁矿砂无法及时运到平安港码头。此外,码头工人被大量抽调到前线担任军夫,码头吞吐效率下降,这也是造成铁矿砂运输瓶颈的主要原因之一。”

“今年按照计划,西北铁路百尺崖堡到河津堡一段总长近110公里的路段要全面通车,共需铁轨及其他各类器材超五千吨。其他机械、车辆、锅炉、蒸汽机、五金器具、金属农具、军火、锚链等各种用铁需求加起来,全年用量可能超过了七千吨。如果算上正常生产中的损耗,平安钢铁厂全年需生产钢铁八千吨以上。该厂1号高炉设计日产生铁35吨,年产生铁一万吨,如果正常生产所需的原料如铁矿砂、焦炭、纯碱及各类添加剂都能正常供应的话,完成生产任务应当问题不大。”

“但现在的瓶颈在交通运输上。”彭志成看着文件,不由得轻声默念了出来:“上次和老萧聊天的时候,内河运输公司辖下的72吨级的内河小汽船到现在一共才增长到了79艘,总运输吨位不到六千吨。即便加上本已退役、现在又重新拿出来使用的35吨级小火轮,这内河运输总吨位也不会超过八千吨。而且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被抽调到了前线运输军用物资和人员,这国内的运力就更是紧张了。煤炭、矿石、建筑材料、粮食、木材、机器什么的,哪个不要占用大量运输吨位啊。如今煤矿、铁矿、农场生产的燃料、矿石和粮食数量倒是没有下降,甚至可能还有所增长,可这积压着运不出去也只能徒唤奈何啊。”

“水路运输运力紧张,这效率更低的公路运输更是不堪啊。”彭志成将文件又拿到了手里,一边看一边思索:“公路运输在如今的国内依旧相当落后,高等级的公路(国道、县道)里程短,连300公里都不到。载重货车也不超过100辆,总运输吨位不过区区一千五百吨左右,这能济得什么事?到现在甚至还不能做到各县之间互通公路,交通部简直是在扯淡!”

事实上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对东岸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确实也越来越深。别的不说,单就对交通运输资源的挤压就使得国内大量工厂开工不足,生产效率下降,产能比起战前来大幅度下挫。这在对能源和原材料极度依赖的钢铁、建筑、木材加工等行业尤其明显,而这些行业的不景气又很快传导到了下游企业,使得整个东岸的工业机器转速下降、生产力水平下降、工人们创造财富的效率下降。

再加上西班牙人施展了自己的影响力,使得相当一部分国家或地区拒绝向东岸出口工业生产所需的各类物资,这进一步使得东岸国内的各项工业生产雪上加霜。如今政务院也就只能优先保障一些重点企业的生产了,比如纺织企业、军工企业、机加工企业等等。与此同时,去年一年国内都在压缩各种非必要的商品生产,以尽量节约资源保障国内重点扶持的行业。

比如前些年一直很红火的金属农具、五金制品及钢条出口,在连续四年两位数的增长率之后,1647年全年此类商品的出口额增长率首次下降到了5%以下,出口数量甚至下降了10%,这全拜国内钢铁产能萎缩所致。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去年平安矿务局出产的原煤大量积压也就不足为奇了。年中的时候,该矿务局领导在请示政务院后,不得不破天荒地首次下令进行减产。产量已经连续十年增加的平安煤矿在1647年产量同比下降8%,这似乎预示着东岸经济的全面减速。

“还是人少了。”彭志成长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看来破局还是要着落在铁路上。既要战争,也要发展,这经济不能垮。”

第十一章 新移民(四)第四百八十五章 “抢收”行动第四十九章 战备之轨道(二)第五十五章 南方的英国人(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标题第四章 荷兰纪行(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社会变迁(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北垦殖局(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市面(一)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四百九十二章 筚路蓝缕(二)第二百十章 血肉磨坊(九)第四百五十六章 谈判指导方针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八)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亚(七)第八十八章 伟大的航行(十三)第五十章 战备之轨道(三)第七十四章 南方战区(一)第七十章 南巴塔哥尼亚(八)第三百七十四章 二打奇洛埃岛第二十章 “走私商人”的兴趣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北铁路(一)第八十二章 伟大的航行(七)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五十章 战备之轨道(三)第二百十八章 热带沃土(四)第三百章 战争岁月(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能放弃的土地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日(六)第二十章 进击的舰队(二)第三十三章 西进与铁矿(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去国离乡(二)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四百三十三章 资本(二)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一百五十章 乱局(十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从南到北(一)第四百十章 漂洋过海(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第四百二十章 黑海乱象(一)第七十五章 参谋旅行(一)第二十六章 贸易摩擦(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围困第三十五章 太平洋贸易第二百七十八章 男爵的回信第九十八章 重返黑水港(二)第二章 还是政治任务第七十八章 割麦子第四百九十八章 尘埃落定第三百二十八章 混乱的巴黎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二十章 进击的舰队(二)第七十六章 目标:苏伊士港(四)第二百十三章 福尔摩沙来客(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东南太平洋(五)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八十一章 伟大的航行(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乱局(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过海(八)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军的意志第二百十三章 福尔摩沙来客(一)第五十一章 缴公粮第九十章 漂洋过海(十八)第四章 艰难的开始(二)第三十二章 西进与铁矿(二)第二十章 进击的舰队(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罗夫的抉择(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创业与发展(一)第七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乱局(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冬日(一)第三十一章 西进与铁矿(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六十七章 海军与海盗(二)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四百八十八章 后勤与马政第七章 风起云涌(四)第二百十四章 福尔摩沙来客(二)第六十七章 新定居点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锥(二)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四)第二十三章 本土:财税第五十二章 波尔多风云(九)第三十八章 棉布市场(四)第十六章 善后处置(二)第一百零四章 打草谷(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策应(六)第四十二章 血河(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序曲(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氏经济学(一)第七十章 海军与海盗(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捕鲸(三)第二十六章 贸易摩擦(二)第五十八章 南方的英国人(六)第十三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