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四)

晨曦从远方的地平线上逐渐升起,将万丈光芒洒在了平坦的东岸大草原上。草原绿得如同一张美丽的地毯,地毯上点缀着一些波光粼粼的河流和郁郁葱葱的人工树林,但更多的还是每隔一段距离便会出现规划得整整齐齐的红砖青瓦式建筑,那是东岸乡村的民居。

这时候如果你从空中俯瞰下去的话,那么就会发现: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铁路延伸向远方,而在铁路上则是一列奔驰着的列车。列车以三十多公里的时速奋力向前,将车厢内装载着的大约70吨各类物资以及一车厢的旅客从一个城镇带向另一个城镇,方便了沿线村镇居民们的生活。它就像那人体的动脉血管,源源不绝地向整个国家的各个节点输送着营养,支撑着整个体系的运转。

这里就是罗梅线,华夏东岸共和国最繁忙的一条交通干线。在这条长度不过150公里的铁路线上,分布着七个大大小小的乡镇、横跨三个县,沿线人口总计接近了四万人,算得上是国内最精华的地带了。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运输任务的日渐繁重,罗梅线上原本每隔两三天才对开一列火车的频次也开始跟不上趟了,为此国家铁道总局不得不多次采购蒸汽机车、车皮,培训司乘人员和机理技工,同时也不断修改发车时刻表、增加车次,以使其能够有效承担起如今胜往昔数倍的运输任务。

而从3月下旬最新调整的列车时刻表上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罗梅线铁路每天对开三列火车,一天下来能将超过两百吨的物资从罗洽港运抵梅林港,有力地补充了海运力量的不足。如果按照行驶速度、载货量来算的话,一列火车抵得上三条以上的72吨级的内河/近海通用型小汽船了。通过这些火车,北方鸭子湖地区的谷物、工业品能够非常快捷地输送到南方来装船出海,而南方的牲畜、大豆、建筑材料、金属工具、海产品也能够源源不断地北上,有力调剂了各地的商品市场,降低了物资流通的成本。

根据统计局的调查,目前罗梅线沿线的七个乡镇间无论是物资还是人员流动都很频繁,各地物价趋于一致,统一市场逐渐成型。一些原本活跃在这三个县之间的商人们也因为火车的开通而生意凋零,他们不得不赶着大车向西,深入到伊河地区内陆较封闭的宁津堡、大沼乡等地,将沿海地区便宜的商品以相对高一些的价格出售过去,赚取一些辛苦钱。

而且,促使这些商人们前往他处寻找机会的因素可不仅仅只有火车开通这一项,事实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拉普拉塔地区最后一处交战地点圣菲的西班牙军队逐渐溃败,大批民兵或夫子开始返乡。特别是那些民兵,他们从战利品中分得了大量现钞,如果再加上津贴补助的话,这些出征在外一年的民兵平均每人分得了140元以上,这已经比一些小商人的本金还要多了。

这些人返乡后,哪怕只有其中极少一部分人拿钱出来做生意,那么也将会把当地商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推上一个新的高峰。大量热钱在民间汹涌澎湃,物价指数在政府的死命调控之下,除了少许几个进行价格管制的基本消费品以外,其余皆屡创新高。这一切都使得执委会、政务院的官僚们开始认识到,国内民间除穿越众以外的资本力量正在形成。

这些民间资本中只有极少数是从农业生产中完成了原始积累,即所谓的农业资本,大约占到了15%左右;此外,因为商业贸易而发家的资本数量则远超农业积累所得,大约占到了三分之一左右;而剩下的则是政府人为“创造”出来的资本,即返乡军人手里握有的庞大现金。

这些返乡军人里面当然要数正规军士官手里的钱最多,他们中少的也有三四百元,多的五六百的都有,人均资本突破了420元。而普通士兵和民兵们,即便手头的钱不如士官多,但平均也有两百元左右。这些总数可能高达两百万元的巨额资本就这样积淀在民间,仿佛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将东岸原本就脆弱狭小的国内市场搞得一团糟。

在战争期间超发了大量纸币的财政部、国家贵金属管理总局对此忧心忡忡,在执委会组织召开了多次经济工作会议后终于定下了基调:一、放开部分行业的私有资本准入许可,在国家的严密监管下允许私营资本在这些行业投资设厂;二、成立债券市场,首批允许十余家大型国有企业发行低息债券,以补充融资渠道的不足;三、允许成立私营的公路、河运股份公司,引导国内资金投资交通基建行业,投资及利息可由设立收费关卡分20年收取;四、引导国内资金投资海外领地,获取超额收益,如海外渔场捕鱼、海外贸易、海外种植园等等。

不得不说,如今东岸政府的执行力还是相当强的,特别是在那些持有大量现金的人都是服从性较好的军人的情况下,相当部分的资金很快就被分流了出去。在这之中,保守一点的人在政府的引导下投资大农业生产,即在国内西部未开发的地区进行大面积拓荒,拓荒完毕的土地可得到30-50年不等的租赁权,即开荒者可以以一个较廉价的租金从农业部手里租赁自己开荒完毕的土地,然后进行大农业生产。

三五十年的租期完结后,政府可以视情况决定是否续租,如果续租的话上一任承租者有优先续租权,如果不续租的话则收回土地另做他用。这个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规避了国家三令五申提出的个人拥有土地不得超过三十亩上限的规定,同时也为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当然就目前阶段来说,从事大农业生产依然有很多困难。首先是劳动力的问题,在如今的东岸共和国,政府基本垄断了劳动力资源,即每年新来的移民的“产权”属于政府,私人很难从这里面截取自己朝思暮想的劳动力。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在东岸活跃多年的劳工经纪人便进入了大家的眼帘。这些人手头掌握着大量劳动力资源,同时在旧大陆也很有办法,因此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即劳工经纪人负责从旧大陆“搞”来青壮年劳动力,然后将其所有权以签订劳务合同的方式转让给东岸的农业拓荒资本家。这种方式先期肯定要投入不菲的资本,但一旦有了这些廉价劳动力以后,通过大规模农场的机械化(马拉收割机、蒸汽犁、蒸汽脱粒扬谷等机械)生产来获取超额利润也就成了可能。

如果说劳动力的问题不是很好解决的话,那么与机械化农场相配套的农机租赁维修、育种站、兽医站、农业技术顾问等问题的完善就要好解决多了。目前在北方的西湖县、镇海县,活跃的农机租赁企业已经有了四家,拥有各型农业机械(主要是马拉收割机和蒸汽犁)三十多台。

农机维修企业也出现了一家,这家由一名穿越众投资、两名大丰农机厂辞职的技师合股经营的公司目前也具备了相当的农机维修能力,且随着国家农机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国内农业机械保有量的逐渐攀升,这家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张。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国内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逐渐走上正轨后,农业机械行业必将进入长期的繁容上升通道。

除了开荒经营农场外,还有一部分具备一定冒险精神,但却又不敢投资海外的退伍军人们则选择集资合股修建公路。公路主要是各乡镇之间的砂石路,能够通过一定载货量的各型货车即可。这些公路的造价不菲,但建成后可以预期的收益也是不低的,非常适合他们这些稳健型的投资者。目前政府对这块的政策是由私人出资修建县道、乡道,修建完毕后可设卡收税,20年收税期满后则无偿移交给交通部进行维护,同时将收税关卡撤销,改为免费公路,日后的维护保养费用由国家财政承担。

而修路同样面临着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与经营农场者们想办法从旧大陆捞人不同的是,这些打算修建公路的前退伍军人们则将主意打到了非洲黑人的身上。在一些穿越众老长官的撮合下,他们选出了一些代表,准备前往南非会一会那些八旗部落的酋长、克拉尔等贵人,然后看看能不能从他们那里想办法搞一些劳动力过来。为此,哪怕支援他们一些武器让他们去掠取奴隶也在所不惜,毕竟这可比从奴隶贩子们手里买人要便宜多了。而且掠取来的黑人奴隶也是签订正式劳务合同的,即干5-7年重体力活以后便给予他们黑八旗部落的旗籍,等于变相增加了这些八旗贵人们的实力,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百十三章 市政建设第二百四十七章 清乡行动第三百三十七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一)第七十四章 海军与海盗(九)第二百八十五章 布城,不堪一击!(二)第十二章 大建设(四)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变化第七十四章 南方战区(一)第六十三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一)第十章 库艾特的到来第一百二十六章 阿穆尔河的盛夏第一百零一章 本土的准备(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澳洲的惨淡经营第八十一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创业与发展(一)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十四章 新华夏殖民地的春天(二)第四十二章 血河(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经济调查(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钱荒与票据(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第二十一章 济南(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岱山岛第八十章 收割及预备役第三百零二章 战争岁月(三)第二十六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二)第九章 新移民(二)第五十四章 漂洋过海(十六)第一百三十章 乱局(五)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十八章 铸炮第一百八十一章 浑水(十)第八十五章 伟大的航行(十)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铁路(三)第三十章 新华堡(三)第四百章 新青岛,新生活(一)第三十三章 西进与铁矿(三)第九十四章 附属地建设(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业与外交(六)第三百九十六章 挖掘根基(二)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第二十三章 圣奥古斯丁(一)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微调(二)第四章 安齐拉纳纳(四)第二百十章 血肉磨坊(九)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三)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六十三章 铩羽而归的舰队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国人(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七十三章 海军与海盗(八)第八十九章 表兄(二)第三百零四章 第勒尼安海(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黑龙江的新秩序第二百七十二章 矿区(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阿穆尔河的盛夏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帅的临别献礼(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会第三十七章 战争机器(六)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七十章 海军与海盗(五)第四百四十六章 东岸日本公司第三百十五章 海上“托儿所”第四十五章 波尔多风云(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五十二章 追逐战(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序曲(一)第八十四章 伟大的航行(九)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区(五)第二十四章 百万法郎战争(三)第二十九章 乌江之畔(二)第一章 新起点(一)第四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一)第二百十八章 热带沃土(四)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北铁路(二)第九章 狼群(四)第二十三章 圣奥古斯丁(一)第六十八章 决战:间奏(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北铁路(一)第六十一章 东岸主义(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人口饥渴症第十二章 南巴塔哥尼亚(五)第九十三章 南方战区(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卡法(二)第三十一章 黑河之滨(二)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势(一)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战斗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六十九章 南巴塔哥尼亚(七)第二百零九章 血肉磨坊(八)第五十一章 战备之船舶(一)第四十六章 圣维森特协定第二百五十一章 铁路时代(一)第五十九章 南方的英国人(七)第四百八十八章 后勤与马政第一章 非洲航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