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过海(八)

1648年8月15日,澳洲金山港。

“探索”号机帆探险船在装满了补给品后,缓缓驶离了港口,然后在蒸汽动力的驱动下,穿越巴斯海峡,转向东偏南,顺着南纬38-42度之间的西风带边缘地区向东航行而去。他们已经在金山港停留了四五天了,船只已经维修保养完毕,人员也得到了充足的休整,现在是时候踏上新的征程了。

该船在从塔希提岛返回金山港的途中,曾在澳洲东北部的凯恩斯地区短暂停留了一下,然后领队张金华下令将从塔希提岛搜罗来的来檬、甘蔗选取一部分移栽到这里,并且还往此地留了十六名探险队员看守。因此,这会从金山港出发前往南美智利沿海的航程则只剩下了四十人了。

探索、开辟从澳洲金山港到阿劳坎港(纳塔莱斯港)的航线是张金华率领的这支探险队的极为重要的一项任务。毕竟这关系到国家战略的施行,无论从近期还是中远期来看,这都是一项于国于民都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探索”号出发的时候特地从金山港内待运的移民中随机挑选了十五户六十多口人,男女老幼都有,他们将跟随“探索”号船只沿着南太平洋的西风带北沿航线横穿整个大洋,然后驶抵南美的智利沿岸——他们将成为阿劳坎自由市的第一批远东移民。

不过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讲,这个所谓的南太平洋航线在最初的一些念头内,注定是无法和南印度洋、南大西洋航线竞争的。因为后者这条航线上有着对华夏东岸共和国堪称极端重要的新华夏地区,移民船行经此地可以不断补充新华夏岛上东岸人多个定居点不断下降的人口,使得对这个岛的开发得以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

而前者呢,从澳洲向东一路上除了新西兰外便都是汪洋大海,什么也没有。他们的目的地——智利南部——也一样是一片不甚富饶的地区,这里除了终年刮着的大风外就只剩下了大片破碎的山岛和荒凉的草原,除了畜牧业外几乎很难发展谷物种植,而畜牧业能够承载的人口很显然不如谷物种植业高。

因此,在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内部,对南太平洋移民航线存在疑虑甚至持反对态度的人不在少数。因为这条航线从经济角度上来说根本不划算,从技术角度上来说也存在很多现实的难度。沿途缺少众多的补给维修点,尤其是在秘鲁附近缺乏一个不可或缺的港口,使得这条航线的航行难度大大增加。

不过再难也得继续探索。执委会内部——特别是穿越众还在掌权或能够施加足够影响力的当下——对于运输更多的明人来到东岸可以说是一件不容商榷的“政治正确”的事情,“以从远东移民为纲”这句由一些皇汉分子提出的口号虽然过于激进了一些,但依然代表了大部分穿越众的某种倾向。不管以后怎么样,至少在他们本人或能够施加直接影响力的下一代掌权的时候,他们就要坚定不移地从远东迁移大量的明人来到东岸本土。这个数量,越多越好!

航行了几天后,探险船晃晃悠悠地来到了新西兰南岛的后世奥蕾蒂河出海口。张金华让船员和移民们分批上岸休整,同时补充新鲜淡水。在河边处他们遇到了一些毛利人,这些新西兰的原住民们看起来还算友好,至少他们没对上岸补给的东岸人亮出武器。张金华让水手们拿出一些东岸商品与他们进行贸易,买了一些他们储备的干果和腌肉,此外,双方便再没有别的交集了。

这些毛利人已经进入了农业社会,至少已经知道种田,脱离了原始的采集和狩猎生活。不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组织还相当原始,使用的工具不是石制的就是木质的。这对东岸人来说不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未来殖民这里的代价很低。

新西兰这种地方,气候适宜、降水丰富,有毛利人留下的成熟的农田及灌溉体系,土壤也相当肥沃,农业条件不知道比澳洲强多少倍。将来若是有意开发大洋洲,新西兰绝对是首选,农、牧、矿、渔皆宜,在当前的条件下,养活个百万人都不成问题。

登岸的探险队员们向毛利人支付了商品费用(玻璃球、放大镜、金属小刀、布匹、烈酒等),然后于8月21日早间拔锚起航,离开了新西兰南端,继续向东行去。而在他们离去后,与东岸人接触过的毛利人中间迅速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行性感冒,当然东岸人自己并不知道这回事,或者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从新西兰向东,“探索”号一直稳定保持在南纬40-42度之间的海域内。由于缺乏陆地阻隔,这片海域上的风浪较大,这让初次航行至此地的船员们都极为紧张。这个时候,就连之前一直待在自己房间你的张金华都跑到了甲板上,一边仔细感受这艘标准排水量为1250吨的船只在不断翻涌着巨浪的海面上下颠簸和左右倾斜的角度,一边命令随船的探险队员们仔细记录下这些信息。

这些数据都是极为宝贵的信息,能够给将来可能航行在这条航线上的东岸船只提供参考。毕竟即便在后世,这条航线也不是什么热门航线,很多资料都不齐全,必须要东岸人自己去一一探索。

“保持航速,在恶劣海况下暂时不要调整航向,同时尽可能详细掌握沿途海域的各种信息——主要是天气信息。”张金华站在甲板上,一边极力稳住自己的身形,一边向跟在自己身边的吉文船长说道:“这片海域的天气规律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特别是这些不常出现的异常天气状况,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些天气出现的原因和背景。有些天气不是由单一气象导致出现的,而是很多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我明白的,我已经安排人去测量风速、气压、温度了,嗯,湿度暂时还没法精确测量,只能估算。”吉文船长附和着说道,“收集完的数据我们会带回去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究,也许到了以后,我们就可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了,这些对于船只规避恶劣天气、提高远洋航行安全至关重要。”

张金华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观察着海上风浪的变化。现在毫无疑问,航向东偏北的“探索”号探险船此时正缓缓航行在南纬40.5度左右的海域上,一段从西南方向吹来的冷空气正笼罩在附近海域上空,冷锋的锋面向东偏北方向移动,因此对船只航行所造成的影响还不是很大。

在西风带边缘地带的航线内,不论是太平洋、印度洋还是大西洋,经常会有一些从南大洋(环绕南极洲的大洋)区域吹来的气旋,引发相关海域的恶劣天气和大风浪。在这种海况中,纯风帆动力的船只相当危险,因为一旦气旋运行方向和船只航向相左,那么在这种大风浪区域内会发生什么事情可就不好说了。荷兰人前往巴达维亚的船只,就经常走西风带(行经西澳大利亚海岸后顺着寒流北上),这其中倒霉撞上冰山、遇到恶劣气候的船只可也不少。东岸人自从开始远东移民航线后,这些年来沉在南纬40度左右海域的船只也已经有三艘了,这还是在东岸船只生存能力远强于荷兰船的情况下,否则沉船率只怕会更高。

冷锋持续了整整一天,在入夜后才稍稍减弱,并在凌晨四五点时才渐渐止歇。而此时海面上的风浪也明显减小,这预示着“探索”号探险船再次成功穿越了一段危险海域。

仿佛是坏运气已经在查塔姆群岛以东海域(遭遇冷锋地带)内用完了,“探索”号探险船在接下来的航程内基本还算顺利,除了于9月10日清晨遇到了一次大风暴,并造成了两艘交通艇和几门火炮被吹落入海、一根桅杆被打断以外,船只有惊无险地于9月13日清晨在一片风向多变的海域内看到了远方高耸的群山。

也许是到了智利近海了!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冒出了这个念头。张金华、吉文二人与“探险”号上的航海长碰在一起测算了一下,然后再和一份机密地图对照,发现船只现在很可能正处于乔诺斯群岛群岛间的复杂海域内。

在得出这个结论后,张金华果断下令改变航向,然后“探索”号便逆着海风和洋流,以2.5-3节的低速缓缓向南航行,并拖着伤痕累累的躯体于9月22日傍晚缓缓停靠在了阿劳坎港码头一侧,让岸上的一干人等看了个目瞪口呆。而到了这个时候,从澳洲出发时的107人(含移民)也只剩下了85人了,其中船员32人、移民53人。

在阿劳坎港紧急修理了几天后,“探索”号于9月26日再次拔锚起航,朝麦哲伦海峡而去。他们将顺着西风穿越海峡,然后北上返回本土东方港,完成这次环球航行的壮举。

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识形态第八章 风起云涌(五)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圣菲,指日而克!(一)第十一章 南巴塔哥尼亚(四)第六十七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冬日(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东南太平洋(五)第四十二章 平安堡(四)第一百十八章 见闻(一)第六十二章 非洲航线(续二)第三百零一章 战争岁月(二)第三十一章 新华堡(四)第四十八章 波尔多风云(五)第九十四章 附属地建设(一)第九十二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网(七)第三百八十一章 战争与和平(二)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五十六章 南方的英国人(四)第十四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五十五章 目标:太平洋!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国离乡(一)第十八章 济南(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资本(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二)第三章 非洲航线(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圣菲,指日而克!(二)第九十一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一)第六十七章 海军与海盗(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会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经济工作(一)第二百六十章 误判?第一百三十章 乱局(五)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第六十一章 塔城煤矿(二)第七十七章 参谋旅行(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业与外交(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影响(一)第七十二章 联合舰队第五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五)第四十九章 波尔多风云(六)第一百二十三章 东印度公司(二)第二百十八章 热带沃土(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网(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网(二)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二百五十四章 “访问”(一)第四十一章 海试第三十七章 战争机器(六)第四十四章 波尔多风云(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合作(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筚路蓝缕(二)第八十六章 东方港的西班牙人(二)第四十四章 血河(七)第三十二章 战争机器(一)第十八章 济南(一)第三十六章 东岸见闻录(续)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日(六)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一百三十七章 湖西(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制革第二百八十三章 炮台,三日而下!(二)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影响(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六十六章 颓势与调整(二)第九十五章 附属地建设(二)第一百零四章 打草谷(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集中护航(二)第三十五章 棉布市场(一)第十四章 夜袭第四十七章 波尔多风云(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见闻(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苦难的行军(十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序曲(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网(一)第六十六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二)第三百九十六章 挖掘根基(二)第一百三十章 东南太平洋(三)第二十二章 私掠第五十章 波尔多风云(七)第七十八章 边贸市场(一)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贸易第一百七十一章 奥斯曼之行(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西大荒(一)第六十九章 海军与海盗(四)第六十四章 决战:主题(二)第七十章章 明轮船第七十八章 伟大的航行(三)第五十七章 东岸主义(一)第五十二章 运输工具的革新第八十一章 伟大的航行(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秘鲁舰队的绝唱(二)第一百十五章 河间奴(二)第三百章 战争岁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