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建设(一)

1630年11月2日,小雨。西印度公司武装商船橙色河流号已经在一个星期前扬帆而去,临走前库艾特船长委婉地建议希望穿越众们建个正式码头,以方便他下次来的时候靠泊。

这两天大鱼河南岸的工业区是热火朝天,造纸作坊、水泥窑、石灰窑相继投产。造纸作坊先不谈,这两座土立窑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现代那可都是产能低、能耗高、污染重的淘汰企业,但是现在穿越众们条件有限,只能上马这种土项目了。

这两座窑都是立式筒窑,采取顶部投料,底部出料的方式工作。配料、粉磨、投料、出料均由人工完成。水泥窑设计产能为日产10吨,石灰窑设计产能为日产20吨。当然,这是在原料供应充足连续生产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理论数值。而穿越众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劳动力短缺,尤其是石灰岩的开采。一是人手不足,二是没有机械、炸药,全凭手工开采,效率低得令人发指,一天运气好时能开采个两三吨,运气差时一吨都没有。

这种情况之下,水泥窑和石灰窑自然也就只能产产停停,吨料煤耗大得惊人,驳船上的那点煤炭可不够折腾太久。无奈之下,执委会在生产了部分水泥、石灰解决了燃眉之急后,暂时关停了这两座土立窑。待石灰石达到一定储量后,再重新点火生产。

今天是每月一次的执委会全体会议,一般商议的都是重大事项。

“砖窑、水泥窑、石灰窑的相继投产,给了大家很大的鼓舞。”执委会主席马乾祖在会议上慷慨陈词,“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应当再接再励,争取在各条战线取得更大的突破。下面,大家都谈谈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我先来吧。上个月播种的一些蔬菜种籽均已顺利出苗,长势良好,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顺利移栽,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餐桌上就多出许多美味的绿叶蔬菜。”农业委员金科拉率先开始发言,“不过这都不是重点,我想告诉马主席及各位委员的是目前已经进入11月,正式进入南美的大豆种植季了。而由于种种原因,农业局(农业委员直属下级机构)的人手一直不是很充足,造成农田的开垦进度很不理想。截止至昨天,已开垦农田才400亩。而我们目前拥有200袋共5000公斤大豆,初步测算可播种面积为1000亩。所以我希望执委会能以科学的态度慎重考虑农业局的处境,协调各部门关系,尽快落实农业局的垦荒计划。”

金科拉这么一说,本来跃跃欲试的各位委员们顿时偃旗息鼓了。确实,这件事没法再拖下去了。带来的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穿越众不可能就这么坐吃山空,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肯定是转向农业口了。

其余各位委员们草草提交了自己的计划。比如工业委员马甲提出的耐火砖的试制;交通委员萧百浪提出的海港码头、住宅区及工业区道路的修筑;陆军委员彭志成提出的红砖水泥围墙的修建;物资委员邵树德提出的正式仓库的修建等等。

马乾祖接着又和大家协调了一番,很快,一支临时调集起来的100人大军便划归到了农业局麾下。同时,作为大豆种植区的配套工程,灌溉水渠也被要求同时修建。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在执委会调集的人手到位后,虽然多半是生手,但也仅仅用了10天时间,在11月13日,1000亩土地即开垦完毕。

与此同时,从小溪湿地通往种植区的长达数百米的砖砌水泥灌溉渠道也差不多修建完毕。不仅如此,建筑队那帮建筑狂人们在得到充足的砖头和水泥砂浆后,还一口气建起了3个沼气池外加一个公共厕所。

11月15日,大豆播种正式开始。

大豆含脂肪20%,蛋白质40%,糖类10%,还有丰富的维生素。用途也极其广泛,除了可以榨油外,还可以做豆浆、豆腐、酱油、豆芽、豆粕、油漆、甘油等等。

作为当前穿越众当前种植规模最大、最有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大豆的种植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很多妇女、老人甚至小孩都来帮忙,结果到了11月17日,1000亩大豆即已顺利播种完成,比原定提前了一天。

忙完了播种这件大事。执委会开始进行第二项重点工程——码头的修建。

大鱼河的水深虽然一般,但是河口处左右两侧的近海却都是一片优良的深水区,适宜修建顺岸式码头。目前执委会制定的整个港口项目包括:水下地形测量、地质勘查、航道、防波堤、疏港公路、锚地、仓库、堆场、栈桥、灯塔、炮台等等,工程量极为庞大。当然,执委会也没指望你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

港口选址定为大鱼河北岸,面向大西洋。水下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查都可以直接套用21世纪的数据,比较方便。港口外直接就是一片开阔的深水洋面,平均水深达8米,海底为砂质,大船可直接靠岸,是一片理想的锚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缺乏天然防波堤的防护,需要人工修建。

萧百浪辖下的建设局(前建筑队)原本拥有60人,这次又额外调集了100人参与港口建设。规划中的港口仓库和堆场首先开始建设,仓库主要以大型红砖平房为主,堆场则在码头后方,纵深200米,使用面积达5万平方米,不过其实质上就是一片平整的草地而已。执委会计划等将来有条件的时候再把堆场浇上水泥硬化。

疏港公路的建设也极为重要,初步的计划是以烧砖的废料来铺路面,再使劲压实。路边挖好排水沟,这样一来就避免了雨天路面的软化导致的坑坑洼洼。同样,待材料压力缓解后,执委会最终会将这条路改建为水泥公路。

至于防波堤、灯塔和炮台的建设,目前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留待日后了。

在执委会的计划中,整个码头将在两年内分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堆场、仓库和简易木质栈桥将在两月内完工;第二阶段疏港公路将最迟在1631年2月15前完工。

第二百四十六章 经济调查(三)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地三百五十一章 撤退(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奥斯曼之行(一)第十四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一百四十五章 哈巴罗夫的抉择(二)第一百十八章 见闻(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制碱第五十一章 波尔多风云(八)第二百三十九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三)第八章 新移民(一)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第三百十八章 军队与财政(三)第三十七章 棉布市场(三)第八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十一)第五十章 金融市场(二)第四十七章 巴西局势(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商业与外交(四)第四十九章 火地岛之行(下)第三十四章 西进与铁矿(四)第十五章 混乱与秩序(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稳固的后方第三百六十九章 意识形态第八十七章 伟大的航行(十二)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六十八章 决战:间奏(一)第一百十八章 松前藩第二百六十三章 网(一)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第三百九十三章 来自荷兰的好消息第七十二章 联合舰队第四百三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四)第七十章 决战:间奏(三)第七十三章 决战:高潮(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华夏、新危机(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漂洋过海(十)第三百七十五章 燃烧的瓦尔迪维亚第四百四十章 棉河(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集中护航(二)第一章 新起点(一)第二百六十章 误判?第五十六章 南方的英国人(四)第十七章 混乱与秩序(三)第一百零四章 打草谷(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挖掘根基(二)第九十章 表兄(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北铁路(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一)第四百七十九章 南铁公司(二)第一百零一章 开拓总局(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从南到北(三)第三十五章 谈判(三)第三十四章 西进与铁矿(四)第二十七章 贸易摩擦(三)第十八章 铸炮第一百四十八章 乱局(十)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三十九章 善后会议第三十六章 棉布市场(二)第七十二章 决战:高潮(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二十五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一)第五十五章 波尔多风云(十二)第三十六章 战争机器(五)第三十五章 战争机器(四)第二十六章 本土:外交(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策应(四)第八章 大建设(一)第三百十九章 传教实践第四百九十八章 尘埃落定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针第四百二十四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一)第八十九章 漂洋过海(十七)第三百一十章 贸易往返第二百四十七章 清乡行动第三十五章 战争机器(四)第九章 新移民(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合作(三)第九十九章 重返黑水港(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巴西局势再平衡第十九章 进击的舰队(一)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日(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筚路蓝缕(一)第六十四章 非洲航线(续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乱局(九)第二十五章 荷兰人的未雨绸缪(一)第四百六十章 北方新变化第二百四十八章 拉普拉塔暗流第二百二十一章 经济工作(一)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贸易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外交风险(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罗洽(一)第五十六章 南方的英国人(四)第四十四章 战争结束的曙光(一)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贸易第一百七十一章 奥斯曼之行(三)第四百章 新青岛,新生活(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