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漂洋过海(十八)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在这期间,有四艘来自本土的机帆船靠港,这是走南太平洋航线专往南锥地区运送移民的船队。它们从本土带来了一些水泥、石灰、农具、种子、食品、机器零部件等物资,更有一艘船满载了数百吨黑山煤矿出产的燃煤。这些物资都将存在岛上的仓库内,以供应本地建设及来往船只修理所需。看得出来,本土对大溪地岛这个重要中间节点的重视程度是越来越高了。

除了物资之外,还有大约四五十名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抵达此地。他们中有兵团堡出身的学生,有造船厂、机械厂技校毕业的学生,更有直接从车间抽调的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这些人将和上一批抵达这里的技术人员们合在一起,再在本地招募一些机灵的学徒,这便构成了本地的工业基础,差不多也能运转一些极为基础的厂子了。

“有了这些技术人员,再加上两三千名移民,差不多也能在金华港周边站稳脚跟了。”张金华站在城外的一处木质哨塔上,意气风发地看着附近的一草一木。

金华港就是后世的阿法阿希提,正面被珊瑚礁包围起来的潟湖海湾也被称做金华湖或金华湾。看得出来,这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当然这也得到了执委会的首肯——而他本人更是执委会钦点的南太平洋航线特派员,负责南太平洋移民航线上各个节点的建设事宜,暂时就驻节在大溪地岛。

这个新建起来的港口城市位于一片沿海冲击平原上,附近是大片的原始森林,南北两面都是潟湖,西面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气候温暖、海风习习,除了太过潮湿以外,生活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没有想象中那么热,也许是因为这里常年刮着东南风的因素导致。

沿海冲击平原由西面河水带下来的火山灰形成,与阿根廷北部平原大体相似,是非常肥沃的农地。再加上此地独有的优良气候,怪不得能孕育出如塔希提甘蔗、塔希提来檬这样钟灵毓秀的品种呢,端地是好地方啊。

这半个月以来,大溪地守备队四百名新老士兵轮番上阵,将金华港以东地区的沿海平原已大致清理了一遍,歼灭塔希提部落十余个,毙伤俘土人两千余,算是基本控制了这片区域。就算此时还有一些土人藏匿在山中的密林间,也没什么大碍了。

至于说金华港以西的地盘,由于山脉起伏不定、地形极为复杂,张金华暂时还不打算涉足。东岸人目前所控制在手里的,基本已是岛上的精华地带了。好好开发的话,几可养活万人。等到他们将这里消化完毕,到时候再向西搜剿土人,顺势占领整座岛屿。

不过不占领西半部分,却不代表他们不会对这里进行前期勘察。同样在这半个月时间内,张金华命令海军上士刘伏波带领一支全副武装的探险队向西进入了山区,对当地的植被、地形、气候以及土人村落进行详细勘察。

这里是一座圆锥形的山脉,非常陡峭,山体由年代久远的火山岩构成。陡峭的山体不时被深深的峡谷所分开,峡谷内的土地往往非常肥沃,不用怀疑,这种峡谷内一般是有人居住的,但未必是敌人,因为岛上的土人并不是来自一个不落或者说并不是一条心。他们以贝壳为货币,过着极为原始的生活。东岸人如果愿意的话,也许可以运一船贝壳过来,买光他们手里的货物,顺便给他们制造一场印象深刻的通货膨胀——当然这只是个玩笑。

峡谷底部的谷地平原异常肥沃,而且水分充足,降下的雨水能够充分保留下来。不像两侧的山坡上,既很难接触到山外面潮湿的雨气,也保不住不多的降水,因此较为干旱贫瘠,多生长蕨类植物,与谷底和山上的树木大相径庭。

据一同前去的农业技术员坦言,谷地可种植水稻、玉米,山坡上可种植牧草,好好开发的话确实能够活不少人。特别是这里的山脉地域广阔,开发潜力极大,作为一个远洋运输的节点是绰绰有余了。而且如果本地的官员们有心的话,还可以在这个岛上大量种植咖啡、可可、甘蔗等热带经济作物,再大力人工养殖黑珍珠,好好发展的话绝对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1650年10月11日,在初步安顿好了岛上的一应事宜后,张金华离开了金华港,然后逆着南赤道暖流向东航行,并于11月5日抵达了加拉帕格斯群岛海域。而在他们离开前,两艘从澳洲驶来的船只再次给大溪地岛运来了七百名明人移民,同时还有一些牲畜。牲畜里有四匹马、六头牛、十头猪以及二十只山羊,此外还有四头从新华夏岛专门捉来的驼峰牛、两头印度野牛以及七八只新华夏岛的特有物种象鸟——这可是当地政府费了千辛万苦才弄来的动物,真不知道是不是那座岛上最后的几只了。

逆流抵达龟岛群岛(东岸人的称呼,即加拉帕戈斯群岛,原意为巨龟之岛)后,“大溪地”号全蒸汽动力船缓缓停靠在了群岛中的一座大岛——圣克里斯托瓦尔岛近海,并派人登陆。这个岛除了几个港湾以外,大部分都是以黑色玄武岩为主的临海悬崖,岛上到处是饱受烈日炙烤的杂草与树木,空气中的水汽明明很丰富,但在旱季就是不降雨。当然,这对植物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对上岸取水的东岸水手们来说就是个麻烦了。他们找到了以前宿营时取水的小溪流,但无奈地发现那里已经干涸,因此只能返回船上。

“空气中的水汽明明很大,在太阳蒸腾下搞得像是个蒸笼似的,云层也压得这么低,可为什么就不降雨呢?这个岛真是奇怪!动物大概只能吃植物或露水解渴了吧!”张金华郁闷地放下了胸前的望远镜,从腰间的水壶内倒出一些啤酒喝了,这才砸了砸嘴,说道:“换个地方,去最大的那个岛上去碰碰运气。”

10月12日,“大溪地”号停泊在了伊莎贝拉岛西北侧的班克湾附近海域,然后继续派遣水手乘小艇上岸取水。这个岛——至少其北半部分——比圣克里斯托瓦尔岛的环境要严酷许多,干旱、炎热、植被稀少,大片黑色的火山岩裸露在外面。

这个岛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锥形火山口,带队的刘伏波觉得这些火山如果很多年没有喷发过,那么其火山口内一定会自然形成一个湖泊,可供东岸人取水。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一群人直奔最大的那个火山口。

山脚裸露的岩石旁到处是各种颜色的蜥蜴,一见到人来后便躲进了自己的洞穴内。东岸人无心搭理这些动物,他们沿着山坡向山顶前进。越往上走,绿色植物越多,看得出来水分也越充足。一开始是低矮灌木、杂草,然后是仙人掌、金合欢树,最后甚至还出现了大型乔木,令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树林里不时出现一些惊慌失措的野猪或野山羊,但东岸人无心理会,********朝山顶而去。

火山口底部果然有个湖泊!刘伏波等人爬到山顶后,立刻发现了这个事实。湖泊底部还有个小岛,似乎那才是真正的火山口。众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顺着到处是灰烬的山坡下到了火山口底部,但令人失望的是,这里的水竟然是咸水!

垂头丧气的众人又下到了山脚下出发的地方,此时留守在这里的两名水手刚刚杀死了一只体重超过90公斤的象龟,正在处理龟肉呢。众人在这里吃了一顿没滋没味的烤龟肉后,下午又继续出发,并在连续搜索了几个火山口后,才终于发现了一处淡水湖泊,然后如获至宝地派人回来禀报。

淡水的问题解决后,东岸人也没有立刻撤离。相反,他们花了大概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将附近的几个大岛都粗粗勘探了一遍,并在这里发现了数量极为丰富的硫磺矿——这在东岸可是极为稀缺的资源。只可惜这里名义上还是西班牙王国的领土,地理位置又很敏感,东岸人短时间还不能造次,只能以后慢慢想办法了。

这里地理位置这么好(处在移民航线上),又没有疟疾等热带疾病,还有丰富的矿产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无论是作为移民中转站,还是捕鱼港口(背靠秘鲁渔场),又抑或是开发矿产,都有相当的价值。只不过囿于形势,急切间不能占据,那么只能以后徐徐图之了。

离开龟岛群岛后,“大溪地”号返回了阿劳坎港,早就等候一月之久的镇海造船厂的技师们便过来检查船只状况、了解航行中出现的问题,准备回去继续优化这型船只,并争取早日最终定型批量生产。

而张金华也搭乘马车前往了兴南港,准备返回东岸本土。他除了向执委会述职外,还打算将自己的家人也接过来,然后继续乘坐“大溪地”号前往金华港,去那里上任。

第三百十七章 军队与财政(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业与外交(二)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乱局(六)第三百三十一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二)第四十九章 波尔多风云(六)第二十六章 余波第一百零五章 打草谷(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战争催化(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丘区(一)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一百三十章 乱局(五)第一百十九章 打草谷(三)第一百零七章 哥萨克与满洲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稳固的后方第四百四十二章 漂洋过海(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业与外交(六)第五十四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炮击事件第四十八章 波尔多风云(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二打奇洛埃岛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乱象(二)第七十四章 探险船队的出发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虚的山东第五十五章 黑水大开发(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亚的关闭第二百五十九章 与生意人的外交(二)第四十一章 平安堡(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华夏、新危机(四)第二十八章 新华堡(一)第十一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业与外交(六)第三百八十三章 东线无战事(一)第十五章 善后处置(一)第三十八章 血河(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乱局(七)第一百零四章 南非新境况第二百四十五章 经济调查(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社会变迁(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黑龙江的新秩序第五章 安齐拉纳纳(五)第一百二十章 见闻(三)第四十六章 外交与危机(一)第三百三十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一)第十五章 新发展(四)第三章 艰难的开始(一)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第一百章 西大荒(六)第五十七章 东岸主义(一)第一百十三章 市政建设第五十四章 南方的英国人(二)第二十一章 进击的舰队(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船舶与航运(二)第一百零八章 烟台(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南方战区(九)第一百三十章 乱局(五)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东新形势第七十二章 海军与海盗(七)第二十五章 百万法郎战争(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三)第四百零六章 既要战争,也要发展(三)第三百二十章 策应(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艰难的谈判(五)第五十八章 决战:发展第一百六十三章 果阿(二)第四十章 河中堡的困境(四)第五十九章 东岸主义(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南方战区(八)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印度洋(十五)第九章 大建设(二)第三十二章 西进与铁矿(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围困第三十九章 济南(六)第三十二章 东岸见闻录(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罗洽(二)第七十八章 边贸市场(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军的意志第四十二章 波尔多来信第六十八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四)第八十四章 东方港的奥斯曼人(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十二章 大建设(四)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八十章 大河以西(三)第一百四十章 商业与外交(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三)第七十三章 目标:苏伊士港(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圣菲,指日而克!(二)第三十七章 战争机器(六)第一百五十章 乱局(十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巴塔哥尼亚(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冬日(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资本(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僵持与突破(四)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览会(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魏氏经济学(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唯一的防守方式第三十六章 为王前驱(一)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