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学而优则仕

根据国家民政总局的统计,全国7岁到16岁的少年儿童约有近三千人,而且这个数字也随着每年的移民计划比例相提高。

国民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澳洲共和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光是整个曼城的适龄学童就达到了近两千一百人。

面对一个总人口只有一万八千多人城市,这样的适龄学童比例无论放在后世哪个地方都是相对恐怖的。

曼城国立小学和中学,除了增开班次之外,就是教师人才的严重缺乏,原穿越众里的教师人才,都在不断的寻找新的工作选择离开没有前途的教师岗位,而从明朝新移民中进行培养的一些读书人,也不太愿意教书育人。

虽然教书是一项很伟大的职业,工资也相对较高,这是当初学校一建立时就定下的教师高工资待遇目的就是希望能留住教师人才,但面对于经营自己的事业的诱惑,显然很多人选择了放弃教师这个职业。

教育部部长于丽红大姐,曾经不止一次提出,强制教师人才的流动性法案,可是都没有通过,不用想这个法案如果一旦通过,那些穿越众里的教师会做如何感想。

总统周爱国总是语重心长的说,要留住人才还得靠心,要让他们自愿留下。靠强制手段是不行的,既然人家不愿留下,那么就是一定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于丽红铭心自问自己在对教师争取福利时,做的已经相当好,甚至不止一次在议会上与其他议员站起来大声叫喊。如果这样做的还不太好,那么自己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做了。

几天前,她无意中与赵世杰聊起这个话题,问对方,怎么大家就都不喜欢这个职业呢,就连明朝来的那些读书人也不愿意。

对方笑了笑,解释道:这就是你于大姐没有去了解他们真的想要什么,而如果真的了解他们想要什么,那么问题一定会容易解开。

赵世杰给他举了一个简单例子,就拿那些大明来的读书人来说,他们的之所以选择澳洲,一是因为穷困,二是不得志,屡考不中,俗话说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

古代的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现在来到了新的地方只是改变了穷困的生活,那么他们一定会不甘心,前者又有草根出生的几位镇长等官员,你叫他们如何能够平常心对待。

所以要想他们踏实的留下干一辈子,那是几乎不可能,但如果说干个五年十年那么还是很有可能的,只要制定出相应升迁条例他们就一定会努力的认真的教书育人,至少在没有调走之前。

这简单的解释,总算提醒了于丽红大姐,说白了就是需要一个可以提高大家积极性的升迁机会。对付那些来自大明的读书人完全可以用进入仕途为诱惑,让他们在教师的岗位服务个几年,等到他们调走时,新的教师人才也已经培养出来了。

学而优则仕,也提醒了于丽红培养新的教师人才的想法,既然大明来的读书人想要进入仕途,那么自己就用相应晋升机会留住他们几年,在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出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

说到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于大姐还是比较偏爱女人,毕竟从转岗的男女人数来看,基本都是男人,要不是大明来的移民女子当中基本没有识字的,她早就不想用那些读书人了。

现在有了赵世杰的提醒,她立马用行动证明自己下定了决心改变现状,一份相应的教师人才晋升详细报告被提交到了议会。

这份报告根据本人所在教师岗位服务多少年,获得的什么荣誉称号作为将来入仕的考定标准。

报告送到议会经过大家的仔细探讨认为可行性很高,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另一种为国家推选人才的方法,就目前澳洲国民的教书水平,要想推广公务员考试制度基本上很难。

面对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国民,通过这种考试制度的意义根本不大,还不如从实践中选拔真正的人才,老根叔等人就是通过在实践上让政府看到了其的优势和能力。

特殊的情况下就要有特殊选拔人才的方法,这也是议会上会如此顺利通过的原因。

不得不说于丽红的这份报告算是给所有有志于进入仕途的读书人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机会,日后无论是继续担任教师还是直接进入仕途,他们都可以依订自己在岗位上所获得的荣誉被聘任到相应的职位。

当报告正式出台,发放到全国所有的的学校中时,尤其时那些被分配到小学中学教书的的大明书生们,立马沸腾了起来,一个劲的喊着国朝新政果然对咱们读书人不薄,自己必当要好好教书育人,已报国朝之恩。

别看一个个说的冠冕堂皇,其实还不是希望自己每年评比的似乎获得一定的荣誉,将来被选入政府部门这些就是自己的资历,可是马虎不得。

也许这是落魄失意的读书人第一次感觉到,学而优则仕这个五个字真正体现出来的意思。相比于大明考科举考的八股文,澳洲提供的教书育人评比能力如何的考评就要相对容易多。

只要自己做的好,就能进入仕途成为官员,面对这么轻松的条件,来自大明的读书人第一感觉,想要当官并不是那么难,甚至是那么容易。可是他们完全忽略了一个最重要问题,那就是自己所获的荣誉和评比,必定是竞争激烈,要想当好一名教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报告的出台除了提高这些教师们的积极性外,也让学生们感觉到了老师们的以往不同,以前放学或者下课老师是一点时间也不会拖延,现在是不拖延一半的休息时间都不下课,甚至更有丧心病狂的居然在放学后要求班上的学生留下给其补习,这种现象还不占少数,让学生们叫苦不已。

为了避免在学生们的厌学情节,于丽红不得不叫停这种补课,才让各所学校的学生从新回到了以前生活。

第98章 海岛赌场第571章 欧洲情报司第367章 富商移民(二)第627章 观望第59章 被监视第532章 付出的代价第152章 福利院第667章 鲁王被灭第616章 远东的军事对峙第314章 增兵决议第145章 华人家族第269章 受宠若惊第467章 海外运输队第534章 爱国主义募捐第531章 一切如初第620章 澳洲参战第288章 难民第273章 龌蹉的土奴法案第110章 澳洲梦第488章 入京第207章 日久深情第70章 郑家妥协第475章 经济扩大会议第565章 化整为零第142章 刘姥姥进观园第484章 良禽择木而栖第464章 大国重器第546章 南洋立国第168章 军事行动第512章 划江而治否第624章 战泉州第195章 结果第666章 空投物资第494章 救援行动(二)第187章 好奇的郑森第17章 抉择第478章 大变第176章 建国前第433章 拉票第427章 中计第639章 战略物资储备局第63章 发展要平衡第181章 潜伏行动第27章 述职报告第445章 两广的商业税(下)第393章 解决危机的办法第78章 澳洲的强大第578章 实力为王第232章 给他们一个梦第223章 内斗的开始第258章 联合舰队方案第614章 落后就要挨打第396章 吸收外资第10章 利益诱使第95章 归属问题第183章 结交第604章 围魏救赵第669章 打响第一炮第70章 郑家妥协第256章 协调一致第65章 寻找投资商第214章 走后门第344章 肃清行动(二)第186章 黑水投资第171章 发粮第336章 摊牌第404章 觊觎大员岛第618章 借道第647章 诱敌第582章 学习很重要第8章 大明人的感慨第669章 空袭第606章 报纸带来的麻烦第108章 该不该买房第254章 大订单第329章 衣锦还乡第171章 发粮第588章 复杂的关系第287章 发行国债探讨(二)第46章 肖白图的美好计划第353章 心乱如麻第75章 风波第202章 未来的定位第597章 吕宋北部的新主人第277章 扩军方案(三)第400章 新的合作模式第558章 茶叶贸易战第346章 肃清行动第92章 婚姻法第255章 全面解禁外出条例第518章 大员岛战略第618章 借道第93章 流放第562章 见闻录第450章 安南攻略第171章 发粮第241章 两广总督的担忧第8章 大明人的感慨第482章 英西联盟第16章 卫生疾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