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鬻子一章

政曰:昔者文王问於鬻子:昔者,言往日也。虽临驭亿兆而不独专,从师问道以求政衍之门。

敢问人有大忘乎?尊师道,故曰敢问。文王思存大道以终政事,心述在於经远,所以先问於大忘也。

对曰:有。鬻子前答文王,言有大忘也。

文王曰:敢问大忘奈何?

鬻子前不即以指答者,故引成文王之问。文王欲然终大志之理,故曰其事奈何矣。

鬻子曰:知其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

过则勿惮改,终日不为恶。恶去於身也,岂但墨面髡发是为形余哉?故其蚩尤见诛,四凶就戮,夏癸绝祀,商辛覆宗。贼身害躯,破家失国,其行如此,是为大忘也。其行如此,是谓之大忘,终成所答之事。

贵道五帝三王周政乙第五卷

夫为政以德,必贵于道,为化国之福焉。当文王之时,而通称三王者,据近以及远,明道以同也。周者,合也,备也,言五帝三王贵道,其政能合若一也,而无所不备也。

昔之帝王,昔者,在昔贵道德之帝王。称昔者,以远喻近,为之劝也。所以为明者,以其吏也。言帝王而有圣明之称者,皆委贤吏,使在显职,故道化兴而万国宁,明圣不独运也。

昔之君子,其所以为功者,以其民也。人惟邦本,得众斯昌;建极乘时,必资兆庶;人皆效力,以成其功也。

力生于神,王者有国,必先灵右;皇天上帝,社稷山川,神逵玄符,无不来会。成汤降神,受夏大命;武王梦神,遂大戡殷。夫冥运两仪,鼓动万物,岂有使之然哉。莫不大化于自然玄应而义用造之非我,理自相符,故曰力生于神者也。

而功最于吏,王者度政施令而不自为,必属贤能以任使之,故天下和平,人知所保。此贤史善最之功也。

福归于君。俊德在官,尽心竭力,人敦其道,俗顺其教,上下相亲,而德交归焉。国土平康,而为君之福者也。

昔者五帝之治天下也,五帝谓黄帝、颛顼、高辛、唐尧、虞帝也。

其道昭昭,若日月之明然,若以昼代夜然。日月运明,明不私照,必须幽显,始终不息,故昭昭然所不舍也。夫圣人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道大不沦,可以崇远也。故其道首首然。万世为福、万世为教者,唯从黄帝以下、舜禹以上而已矣。

首者,始也,言五帝之道常为万代之始,后之不能加也。夫黄帝始垂衣裳,造书契,置史官,为舟楫以济不通,服牛乘马,立栋宇重门,击柝以待暴客,为杵臼以利万姓,作弧矢以威天下,造律管,兴封禅。颛顼平九黎之乱,人神不杂,万物有序。高辛氏作鞠转、钟鼓、莞席。帝尧茅茨不剪,土阶三尺,夏日葛衣,冬日鹿裘,荡荡乎人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帝舜少而至孝,尧闻聪明而用之。舜乃举禹为司空以平水土,弃为后稷以播百谷,卨为司徒以教百姓,皋陶为士师以理狱讼,垂为共工以典众作,益作朕虞以育草木,伯夷为秩宗以典三礼,夔为乐政以和神人。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夏禹栉风沐雨,冠履不顾,敷九土,乘四载,凿龙门,辟伊阙,导百川,建万国。微禹之功,人皆鱼矣。帝王之功,莫此为盛,故百代不易,为福为教也。

君王欲绿五帝之道而不失,则可以长久。言君王但因循五帝之道而常行用,无所为替,则可以长保宗庙社稷,以为人始也。

守道五帝三王周政甲第四

执大象而天下往,明道不往,则道不可暂离所也。圣人在上,贤士百里而有一人,则犹无有也。

言圣王在上,化被苍生,德周万物,虽百里而有一贤士,以圣道广宣,贤迹不见,其贤虽多,则若无有也。

王道衰微,暴乱在上,贤士千里而有一人,则犹比肩也。王道衰微,暴虐乱政,人皆思德,虽千里有一贤士,其若比肩。言贤人不可得也。

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三

帝王所以安国家,行政教,其在良吏乎。言必博广以取也。故曰:民者,贤不肖之杖也,贤不肖皆具焉。贤者,德行之名;不肖者,顽嚣之谓。夫贤与不肖见于行,此二者同出于性而异名,皆杖于最灵,各有定分矣。天下之广,黎庶之众,贤与不肖自皆具焉。

故贤人得焉,不肖人休焉。言贤者不自求进而村为时须,王者必任,贤人所以得也;不肖者非自求退而行无所取,不登政事,是以休废也。

杖能侧焉,有过人之智,必矜其能;恃能矜智,必违常道。轻躁所至危僻,故曰杖能侧焉。

忠信饰焉。怀尽忠之节,必修于道。修身贵真,履行务实,由于正路。礼、义、仁、信以文饰其身也,故曰忠信饰焉。

民者,积愚也。冥然无知,愚之谓也。虽愚,明主撰吏焉,必使民兴焉。言明主推心于人,以取良史而不独任也。士民与之,明上举之;得于众心,善于政事,上所以举用之也。士民若之,明上去之。若如人者,贤愚之间、政既不与,所以斥去之也。

故王者取吏不忘,必使民唱然后和。人主总群谋以观众,知明以探风声,察于下言以求得失,取贤人以宣政化。推己取贤,唯圣者能之。

民者,吏之程也。程,法式也。知之在下,是故取吏之法式,察之于众庶人者,若之也。

察吏于民,然后随。人与之,主举之;人若之,主去之。此随之也。

政曰:民者,至卑也,极卑下也。而使之取吏焉,必取所爱。圣主不违人以独用也。故十人爱之,则十人之吏也;百人爱之,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则千人之吏也;万人爱之,则万人之吏也。自此已上,皆言人之情好之德行,各有所爱乐之,多少殊别也。

故万人之吏,撰卿相矣。人爱之多,则必堪为政事。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主之所拔,不可失贤也。卿相者,诸侯之丞也。卿相者,人主之杖,故为诸侯之丞也。故封侯之土,秩出焉。贤者得之,列土封疆。得自家臣,故曰秩出焉。

卿相者,侯之本也。政之兴亡,在于卿相。得贤者和辑,失贤者离散,故为侯之职,在卿相也。

曲阜鲁周公政甲第十四

曲阜之地方七百里,少昊之墟,是鲁周公所封之邑,以周公脾益政礼,故称之以为篇耳。

政曰:昔者鲁周公曰:吾闻之于政也,称周公之言,以明政者也。

知善不行者谓之狂,

善者,体道怀德也。人主行善于上,百姓变善于下,尧之日比屋可封。知善道之为善而不行用者,是狂悖之人也。

知恶不改者谓之惑。

恶者,贼以丧躯。人主为恶于上,则百姓为恶而不悛者,是昏惑。

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

知善而不行,知恶而不改,铃至狂惑者。此圣王之明戒也。

道符五帝三王传政甲第二

夫开国崇基,必先于道。道既符合,无往不贞。影响相同,自然合应。甲者,先于乙也。

不肖者,不自。谓不肖也,

肖者,类也。言不类不似也。自知贤不肖,是为明也。不似之人,岂自称哉?言不知也。

而不肖见于行。

丹朱傲虐,无拾昼夜;頟頟肆恶,曾无休息。此则见于外不以隐微者也。

虽自谓贤人,犹谓之不肖也。

不肖者岂自谓不肖哉?以贤者视之,不肖之逵见矣。虽以彼贤,以自贤,人岂以为贤乎?

愚者,不自谓愚,而愚见于言。

昧道不德之人,岂自称其愚蒙哉?而愚迹见于辞说也。

虽自谓智人,犹谓之愚。

愚者岂自以为愚哉?以智视之,愚迹见矣。虽以彼智,以自智,人岂以为智?

数始五帝治天下第七

言帝者,年数之始,以记其佐帝及升位之年数也。天下者,岂可妄理哉?亦由积德累业以有之也。言五帝之道相缘为政,故同称之也。

昔者帝颛顼,

黄帝正妃曰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颛顼,为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

年十五而佐黄帝,

轩辕氏,少典次子,父曰帝鸿氏,母曰附实,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感而孕,二十五月生,以土德王,故曰黄帝,在位百年。颛顼自幼年以翼佐黄帝也。

二十而治天下。升为天子也。

其治天下也,上绿黄帝之道而行之,

因修黄帝之道而行其政令,不改革也。

学黄帝之道而常之。化迹不及,所以效也。效其通道而常用之。

昔者帝喾,黄帝正妃生玄嚣,玄嚣之子生帝喾,德日新,故曰高辛,在位七十年矣。年十五而佐帝颛顼,三十而治天下。佐颛顼以理天下,三十而升为帝也。其治天下也,上绿黄帝之道而明之,言德稍下,不能尽行黄帝之道,但明之而已矣。学帝颛顼之道而行之。政教所为,效颛顼而行。其言不能常习之也。

第189章 疯狂的战场大战魔王第119章 回到九龙山众人相会第12章 白泽大仙救命第30章 四人来到轩辕丘第224章 镇元子说《天地宝鉴》地(一)第296章 浴火重生的金仙体第66章 与螳螂人交手第31章 食用凤凰蛋第92章 灵竹界之竹中生的人第353章 祭炼龙血真魂第149章 化苍龙大战群蛇妖第201章 仙神法律法规(二)第215章 玉帝带头仙城大战第312章 回忆以前看过的地府问答书第356章 讲道八威龙王经(二)第300章 天尊七等级第174章 半人马国家龙神视现灾难变第241章 九霄门众天帝第318章 混沌鸿蒙勤悟道第298章 回到飞羽星第20章 玄门过三关第166章 芷翎仙子的父亲与兄长第87章 尧龙山兵神蚩尤现身第173章 曦和常曦日月精第57章 九龙现身塔下第77章 芷翎消失在黑暗空间第362章 凤血城讲元阳经(二)第328章 寻塔任务开始第134章 戎宣王尸是森林之神第59章 英招迎客元神出窍第307章 芷翎出事被抓第64章 玉帝的许多真名第434章 六十仙将下界转世来历(三)第240章 南天门前遇真君第159章 帝喾大帝的伟大传说第49章 空幽子变化为龙鸟第164章 少昊讲《紫度炎光玄真变经》第361章 在凤血城讲元阳经(一)第432章 六十仙将下界转世来历(一)第468章 玉琼宫会见东华帝君第42章 寻游莲花山,王母宴众仙第107章 灵竹界之赏赐仙果第95章 灵竹界之泥丸高皇上宝真人太虚第327章 五老秘言威天下第415章 玉帝有旨第123章 师兄帝喾来信第391章 鸿蒙八宝之混沌鸿蒙玉第200章 仙神法律法规(一)第252章 巨人地牢遇冥女公主第386章 白虎煞气第183章 信仰神力大变化第451章 玉皇十七慈光(二)第82章 地府游记之孟婆第393章 得《飞天九符》(一)第365章 塔中危机第66章 与螳螂人交手第434章 六十仙将下界转世来历(三)第142章 元古仙骨传承第367章 死亡之眼有心魔第369章 离开第三层塔中世界第462章 古熊山是神农架第70章 路过长脚国走到女子国第250章 冰雪平原的神魔之战(一)第7章 与帝江大神共舞第184章 上清大洞九宫朝修秘诀上道第117章 反回熊猫帝国第355章 讲道八威龙王经(一)第140章 修炼真灵变化之法第95章 灵竹界之泥丸高皇上宝真人太虚第40章 昆仑铜柱与稀有大鸟第294章 许元君真人与龙族有关第487章 大战西王母分身第95章 灵竹界之泥丸高皇上宝真人太虚第269章 冥女讲众多魔龙族第482章 习得妙法回宫来第109章 天仙道法(二)第437章 悟道道第395章 练《飞天九符》(三)第430章 约战幻麟在碧海第275章 讲道遇高人第279章 回到极北仙岛壶岭滋穴第189章 疯狂的战场大战魔王第137章 隐居下界的元始玉皇第142章 元古仙骨传承第438章 师姐是九天真女第160章 与帝喾会合清丰山第75章 遇见三身人玉琳琅第66章 与螳螂人交手第5章 拜师九天真王第109章 天仙道法(二)第411章 超强的出场第321章 太微天帝君第85章 兄弟的力量在强大第161章 帝喾祖父曾玄少昊氏的来历第67章 九天玄女到来第382章 玄冰女神第220章 太上道君说三天正法三元文第84章 地狱游记之阎王星盘图第101章 张玄楚第一次讲道第1章 道法自然梦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