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和约(二)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在主将被杀之后,那些鲁阳军的士卒们尽皆丢下武器投降。

尹凯很快便将整个局势掌握到了自己的手里。

许八郎此时也从环形防御工事中走出来,对着尹凯深深一拜,许多感激的话语,在此时也显得有些多余了。

“你们还是快些上路!”尹凯催促着他:“若是刘大头反应过来,再追上来,可就不好说了!”

“好!”许八郎连声答应着,重新集合起商队的车马,沿着向西的官道,快速地往洛阳的方向而去。

一直看到太平寨商队走得远了,尹凯这才押着鲁阳军的俘虏回转京城。

此时,早有人将杏花镇外所发生的事禀报给了刘大头,一听说尹凯亲自领兵过来围剿了他的部队,刘大头先是吓了一跳,然后马上想到了什么,连忙赶往尉迟王府去见尉迟俭。

实际上,他之所以如此明目张胆地敢于打劫太平寨的商队,也是受到了尉迟礼的蛊惑,这件事并没有知会于尉迟俭,若非如此,尉迟俭也不会让他们这般行事的。

尉迟礼受到尉迟俭的委派,前往京郊去向三军的将领进行安抚,在刘大头的军营之中时,提起了太平寨商队反伤了他的人,而且许八郎还在皇帝的面前告了他们一状,他们险些被顺昌皇帝因此拿下问罪,刘大头便气不打一处来,尉迟礼趁机鼓动刘大头再打太平寨的主意,于是也便有了如今所发生的这一幕情节。

当刘大头风风火火地赶到尉迟王府,见到尉迟俭,并向他说明了情况之时,尉迟俭的脸沉得仿佛是冬天里要下雪之前的阴郁天空一样,马上将尉迟礼叫了出来,对其一顿得臭骂。

“你难道不知道吗?京外的三军,可是皇上和尹凯的眼中钉,肉中刺,上一次我好不容易才令皇帝收回承命,但是最终他还是安排了一个郑王来统领三军,你们也便消停消停好了,如今更是顶风而上,打劫太平寨的商队,还被尹凯抓了个现行,只怕如今,尹凯已经押着你们那些没用的将士们进了京,这件事想要再糊弄过去,已然不可能了!”

刘大头垂着头,一声不吭,心里面却是将尹凯和太平寨骂到了祖宗八代。

尉迟礼道:“这尹凯管闲事管得也太多了吧?鲁阳军的事情,又不归他管,他把郑王放在什么地方了?”他的意思是正好借机来挑拨尹凯和郑王的关系。

尉迟俭瞪了他一眼,道:“他是京城防御使,只要是在京城地面上所发生的任何治安事件,他都有权力掌管,你们就算是真得要打劫太平寨商队,为什么不等着他们离开京城的地面再说呢?”

尉迟礼和刘大头面面相觑,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那么多。

尉迟礼道:“如今,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三哥还是快些想想办法。”

尉迟俭道:“这件事往小里面说,刘良被革职问罪,三军最终会退回原地;若是往大里面说,刘良可以杀头了,三军统领进行轮换,皇帝再把这三军拨到尹凯的治下,我也无话可说!”

一听到自己可能会被杀头,刘大头马上害怕了起来,跪倒在地,哭诉着:“还望宰相大人救我。”

尉迟俭思忖了一下,道:“如今之计,我也没有能够说得上话的地方,但是你马上去找郑王,或许能够有所转机!”

“郑王?”尉迟礼有些诧异:“他能管多大的用?”

尉迟俭道:“虽然他只是名义上的三军统领,但是尹凯直接抓了鲁阳军的人,没有跟他说明,他一定会很不高兴。这个郑王向来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让他到中间这么一搅和,或许事情就会有了转机!”

一听此言,刘大头连忙磕头谢过,马上出了尉迟府,赶往郑王府。

尉迟俭警告着尉迟礼:“以后这种没头脑的事情,你不能再做了,做什么事情之前,还是先要考虑了一下,若是不能把握,便如何也要问一问我!”

“诺!”尉迟礼点着头,又建议道:“要不,我进一趟宫,跟妹妹说说?”

尉迟俭摇着头,道:“虽然八妹如今贵为皇后,但是顺昌皇帝对她根本不放在心上,而且八妹总想着参与政事,被顺昌所厌,虽然我多次劝告,但是她还是我行我素,如今顺昌皇帝一见到八妹,便不高兴,若非他碍在咱们尉迟世家的身份上,恐怕早就把你八妹废了。”

尉迟礼恨恨地道:“这个皇帝真是小人得志,当初他作祁王的时候,那一副嘴脸,巴结我们就像是一只哈巴狗一样,如今作了皇帝,倒是把咱们尉迟家的人当成了对头。”

尉迟俭也只是挥了挥手,不愿意再听他说下去。

此时,对于尉迟俭来说,最关心的问题还是燕京前线的战事,这件事也是整个大楚朝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契丹人之所以能够在燕京站住脚,并且经营了那么许多年,还是有他们一定的道理的,那里虽然是汉人居多,但是那边的汉人却并不认同大楚朝廷,契丹人的汉人汉制的政策,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尉迟义如今已经围城半年之久,契丹人也正渐渐从开始时的慌乱无措中,恢复过了精神来,组织起草原上各民族的援军,正源源不断地赶往燕京城。

尉迟义也显得焦虑不安,从他往来于京城的通报便可以看出端倪来,对于何时能够攻破燕京城,他也没有了底。

如今的形势,随着时间的流转,局面越来越向着有利于契丹人的方向发展,这样下去,迟早是要大败的。

虽然在给尉迟俭的回信里,尉迟义的回答十分得委婉,但是尉迟俭也看得出来,实际上此时,尉迟义已然没有了必胜的决心。

所以,在这个时候,尉迟俭正在考虑的事情是与契丹人讲和。

在京城中,还有契丹人的一个议和使团没有离去,这个议和使团一直在跟礼部的人拉锯一样得进行着谈判,而顺昌皇帝也没有对他们进行召见。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议和的事情,还是要看前方的战事,如果尉迟义攻城顺利的话,那也就不存在什么议不议和的问题;只有在战事不顺的情况之下,才会考虑与契丹人议和,以达到体面退兵的效果。

也许如今,正是可以和契丹人议和的时机了,尉迟俭考虑是自己应该就在近期,跟那些契丹使者见个面了。

第119章 晋阳(四)第42章 排座(二)第 133章 退婚(三)第61章 瓦桥(一)第275章 保州(五)第132章 退婚(二)第69章 谈判(四)第505章复仇(五)第493章大乱(三)第397章 抢亲(二)第331章忍谋(一)第305章结盟(五)第404章 刀神(四 )第31章 选妇(一)第508章大结局(三)第94章 逼婚(四)第32章 选妇(二)第416章 商人(一)第454章 负荆(四)第313章 地雷(三)第46章 招安(一)第92章 逼婚(二)第257章寻(二)第364章 搅局(四)第302章结盟(二)第131章 退婚(一)第185章 明约(五)第327章讨价(二)第467章乱京(二)第295章 火器(五)第502章 复仇(二)</p>第480章 子归(五)</p>第107章 秋收(二)第287章 朝论(二)第456章 请罪(一)第138章 过年(三)第88章 易货(三)第114章 玻璃(四)第117章 晋阳(二)第291章火器(一)第304章结盟(四)第377章 安身(二)第489章改朝(四)第487章改朝(二)第415章 朝贡(五)第287章 朝论(二)第201章 燕京(一)第198章 卧底(三)第45章 排座(五)第61章 瓦桥(一)第499章谋略(四)第70章 谈判(五)第246章失(一)第35章 选妇(五)第373章 合战(三)第497章谋略(二)第373章 合战(三)第34章 选妇(四)第242章苦(二)第241章苦(一)第410章 商队(五)第493章大乱(三)第48章 招安(三)第51章 煜(一)第274章保州(四)第238章突变(三)第315章地雷(五)第124章 离合(四)第29章 契合(四)第33章 选妇(三)第141章 条件(一)第207章 旧情(二)第31章 选妇(一)第222章 陌路(二)第461章 突变(一)第109章 秋收(四)第258章寻(三)第232章谜局(二)第355章 水攻(五)第272章 保州(二)第474章换天(四)第493章大乱(三)第253章惊变(三)第300章首败(五)第395章 对峙(五)第385章 买卖(五)第123章 离合(三)第442章 三攻(二)第275章 保州(五)第144章 团圆(四)第24章 入潜(四)第403章 刀神(三)第351章 水攻(一)第87章 易货(二)第177章 京城(二)第196章 卧底(一)第303章结盟(三)第489章改朝(四)第391章 对峙(一)第453章 负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