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拐卖五万人口,死罪!

张论弹劾王立“略卖人口”,并且略卖了五万人口,并非空穴来风!

而是,有法可依!

因为……

明朝,跟历史上的所有封建王朝一样,是“以农为本”的社会体系。

纵然明朝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却还是典型的农耕体制。

立国之初的明朝,刚刚经历了战乱,经济凋敝,田园荒芜,流民失所。

再加上户籍和土地册散失严重,人口流动较大,朝廷的赋税和徭役很难征收。

于是,朱元璋下令,对全国户口进行核查,并整顿户籍,强化赋税和徭役的管理。

明朝严格的户籍制度,由此诞生。

明朝的百姓,按照职业详细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乐户等籍;

各种户籍世袭职业,不容更改!

其中,

民户,世代务农,向地方和朝廷缴纳田税,并且服相应的徭役;

军户,世代镇守在各地的“卫所”,闲时屯田,战时从军;

匠户,世代为宫廷、官府及官营作坊服劳役,以额定的薪酬为生;

乐户,就是教坊司的各种妓女,世代为妓;

这样的户籍政策,继承自元朝的“诸色户计”,却又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只要祖上是什么户籍,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是同样的户籍!

当然,民户除外。

因为,民户可以参加严格的科举考试,可以为官!

为了保障赋税的征收,朝廷对民户的“里甲”制度特别严格!

将一百一十“民户”编为一“里”,丁粮最多的十户任“里长”,其余的一百户为“甲首”;

《明会典》中严格规定,民户“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

也就是说,任何“民户”离乡百里以上,比如进京考试,或者离乡投奔亲属,必须持县府颁发“路引”;

否则,必被当成无籍流民加以逮捕!

当然,遵纪守法的民户,被称为“良人”。

如果有人将某个“良人”强行掳为家奴,或卖给他人为奴为婢,则称为“略卖”;

在元朝时期,“略卖”是杀头的大罪!

到了明朝,对“略卖”人口的定义更加完善,惩戒却有所减轻。

《明会典》中,“设方略诱取良人及略卖良人为奴婢”者中,有明确的量刑和惩戒措施:

“略卖良人为妻妾子孙者,杖一百,徒三年”;

“略卖良人为奴婢者,杖八十,徒二年”;

“略卖子孙为奴婢者,杖八十”;

“略卖弟妹、侄子、侄孙、外孙为奴婢者,杖八十、徒两年”;

“略卖子孙之妾为奴婢者,减二等”;

五万山西的饥民被迁往四川,可以理解为被“略卖”到四川!

因为,这批饥民是被锦衣卫“护送”到四川!

没有路引!

那时的山西巡抚和知府、知县逃得一干二净,不可能发放路引!

也不可能发放五万张路引!

饥民们在四川种植烟叶,拿工钱,享一日两餐,可以理解为被“略卖”给王立为奴!

如果被认定为略卖人口,按照《明会典》的量刑规定,王折的屁股,将被打几百万杖!

不被打死才怪!

其实,刚开始,五万饥民迁往四川,张论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

只需稍稍运作一番,这批饥民就可补足卫所的逃兵!

对此,王立自然不乐意!

由西厂牵头,以每亩三百钱的租金,在四川租下一百万亩粮田,张化也高兴了好一阵子!

щщщ▪ тт kдn▪ co

毕竟,这批粮田是各个卫所的屯田!

卫所的军户早就溃散,这批粮田本就荒在那里!

饥民到来之后,每年三十万的租金,全都进了张论的口袋,他自然乐意!

但,渐渐地,张论不满足于每年的三十万!

在他看来,烟叶加工成卷烟之后,每亩的收益是几十两、几百两,甚至上千两银子!

于是,他要求将租金加到八百钱!

王立自然拒绝!

张论想效仿王立的做法,招募百姓到其它的卫所种植烟叶,可惜没能成功!

因为,他没有王立那样的胆量!

不敢知法犯法!

就算他想“变通”一下,当地的百姓,也不敢“出一里之间”!

更不敢将自己的粮田改种烟叶!

若是收成不好,或者烟叶卖不出去,一家老小只能饿死!

没办法,四川的百姓,就是这么淳朴!

或者说,此时的他们,还能吃得上饭!

只想当良人!

还不至于铤而走险!

其实,如果四川百姓逼得像陕西或山西那样,连造反都敢的时候,就不用张论苦口婆心地游说了。

王立的料想,没有错!

张论确实是眼馋了!

加收租金不成,又不敢对西厂用强,就把王立“略卖”人口一事,捅到了京师!

如今,王立遭到弹劾!

证据确凿!

如果朱由检降罪下来,王立必是死罪!

满朝官员,几乎都看王立不爽!

就算没有仇怨的,也在眼红!

巴不得弄死他!

于是,朝中的文官们再也没有派别之争,全都调转枪头,直指西厂!

但,魏忠贤不敢让王立倒台!

那批饥民迁往四川,其中的前因后果,魏忠贤自然知晓!

于是,阉党成员与朝中文官们,再一次喷得你死我活!

大殿里,又变成了菜市场!

朱由检就像个看客,端坐龙椅之上,一言不发!

他的所思所想,没人知道!

直到王立进殿,菜市场终于安静下来!

“皇上!西厂将山西百姓迁往四川,确实是赈灾的一部分必要措施!

但,王公公并未上报朝廷!

这批百姓没有路引,确实是事实!

下官以为,王公公虽是出于赈灾所虑,但违反大明律法,是不争的事实!

王公公身为西厂提督,知法犯法,藐视皇上,略卖百姓数额巨大,理当革职查办!”

周延儒话音刚落,殿上从人正要附和,王立及时说话了:“首辅大人,你诬陷本厂公略卖百姓,可有证据?”

“按大明律法,民户离乡百里而无路引,既可判为流民!

这批百姓,是由西厂锦衣卫押送至四川,沿途各州各县皆可为证!

还不是证据确凿?”

“首辅大人,此言差矣!”

王立淡然一笑,向朱由检和众臣拱手致意,然后说道:“

大明的律法中有明确规定,略卖人口的对象,必须是“良人”或自家亲属!

然,本厂公前往山西赈灾之时,各州各府的“黄册”皆被流贼损毁!

也就是说,这批百姓,已经没有户籍证明!

首辅大人,请注意:这批百姓的身份是“流民”,而不是“良人”!

更不是本厂公的亲属!

何来“略卖”一说?”

王立的强行诡辩,满殿的文官,顿时全都懵了!

周延儒气得满脸通红,怒指着王立:“王二狗!大殿之上,岂容你胡言乱语!

那批百姓……只是黄册损毁!

他们本来的身份都是民户!

并非你口中的“流民”!

你略卖人口,竟敢……”

“首辅大人!”

王立打断周延儒的话,不紧不慢地说道:

“万岁爷早就下了口谕,户部、吏部已将本厂公的名字改为“王立”,还请多加注意!

另外,我想请教首辅大人和各位大人:

如果发现某人没有“路引”,又查不到他的户籍,应该作何处置?

是以“流民”的身份逮捕入狱,还是以“偷漏重税”发配充军?

若要遣回原籍,又该遣往何处?

若是五万个这样的流民,又将遣回何处?”

音落,殿内一阵窃窃私语。

商议多时,仍无定论。

没办法!

王立一再强调“没有户籍”或“查不到户籍”,着实给文官们出了个难题!

正常来说,各州各府很少遇到“流民”!

即便遇到,也就一两个!

如果查获的流民没有犯罪记录,一般都是责打几杖,然后遣回原籍,顺便罚些银两。

现在的问题是,明知那批百姓隶属山西,却因黄册损毁,查不到他们的“户籍”!

就算强行送回原籍,在没有原始黄册的情况下,当地的官员也不敢接收!

众臣实在没想到,略卖五万百姓的事实,王立仅仅以“黄册损毁”为由,就简单地大事化小了!

没办法!

众臣仍在议论纷纷,王立又说话了:“山西的民变愈演愈烈,洪总督正在调集各方兵马清剿!

若是这批流民返回山西,身无银两,家无粮田,必会加入“三十六路”流贼之例!

今,本厂公以“流民”的身份暂且安置于四川,他们全都遵纪守法,勤劳耕作;

他们,不仅没有为祸四川百姓,还给四川的地方带来可观的赋税收入;

等到山西流贼被彻底剿灭,本厂公必会将他们遣回山西,核实户籍,妥善安置!

所以,还请万岁爷明鉴!”

此时,此刻,王立把包袱扔给朱由检,他会如何裁定,几乎没有悬念。

众臣虽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然而,朱由检的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厂公……对山西的流民安置之法,确实有独到之处,是为各地安置乱民之典范!

今,朕想知道的是,一百万亩的香草,如果全部加工成卷烟,能换得多少银子?”

此话一出,众臣全都傻了眼!

包括王立!

特别是王立!

几乎,想死的心都有了!

张论的奏书中,并没提到这批百姓在种植烟叶!

阉党和众臣,虽然争得面红耳赤,争得你死我活,却保持着高度的默契!

“种植烟叶”这个关键问题,从没人在殿上提出!

但,朱由检还是知道了!

或许,他早就知道!

或许,他早就想问这个问题!

又或许,他已经在暗中调查了!

种植烟叶,再加工成卷烟的高额利润,他必然知道!

很明显:各级官员和坊间百姓的“吸燕”,他不再介意!

此时,此刻,他只想着从中抽税!

他真的是穷怕了!

王立正在苦思对策,朱由检又说话了:“关于种植香草的收益,诸位大人可详加调查!

一个月内,各自呈上奏书!

退朝!”

尼玛!

这一次,王立彻底无语了!

这个朱由检!

变得狡猾狡猾的!

竟然,让众臣“各自呈上奏书”!

你玩这一手,还让不让我活了?

第39章:忽悠,往死里忽悠第98章:喜添二将第62章:被逼上任的杨总督第171章:差点气炸了!第32章:咱俩五五分账第40章:继续忽悠陈王廷第212章:真的不怕死?第66章:蠢蠢欲动第208章:心乱如麻!第192章:救命的稻草第46章:萧山驿站第230章:南辕北辙第94章:一不小心,捞了条大鱼!第88章:借调曹文诏第133章:三个太监一台戏第5章:京师的钱,太好挣了吧!第100章:无意间,给人挖了个天坑第205章:阶段性胜利第177章:“卖保险”也能赚钱!第56章:顺手牵羊第35章:确实是个人才第77章:京师保卫战(7):勒索第198章:初征:“关门打狗”之计第163章:名垂千古的最好机会第121章:不藏了,我摊牌了!第112章:公主的“宫闱私事”第143章:曹化淳的突击检查第17章:皇宫夜宴,都在装醉第153章:强龙与地头蛇第31章:两道圣旨第208章:心乱如麻!第209章:两颗人头第198章:初征:“关门打狗”之计第38章:崇祯元年,袁崇焕抵京第57章:兵分三路第236章:急需一笔天价军费第106章:大凌河之围第26章:西厂“厂公”初体验第218章:古人诚不欺我也!第162章:皇宫刺客第8章:对食夫妻第167章:厂公断案第71章:京师保卫战(1):遇伏第229章:无奈退兵第127章:朱由检的梦中预言第236章:急需一笔天价军费第202章:狡猾的流贼第148章:给天下的女人“洗脑”第203章:有内鬼?第155章:就算烂掉也不降价!第161章:蜀王必须死!第230章:南辕北辙第130章:自己找死,怨不得我!第158章:变法之后的新气象第237章:不敢填坑的熊文灿第234章:无赖遇上无赖第75章:京师保卫战(5):浑水摸鱼第198章:初征:“关门打狗”之计第131章:殿试?这不是为难我嘛?第233章:大军围城第74章:京师保卫战(4):危机暗藏第180章:民智的开启第7章:阻拦圣驾第152章:被尊为“圣人”的资本家第102章:狡猾的朱由检第167章:厂公断案第202章:狡猾的流贼第230章:南辕北辙第32章:咱俩五五分账第215章:摁死那帮不听话的家伙第147章:里外不是人第239章:演技高超第192章:救命的稻草第150:现代科学的拓荒者第107章:与大凌河共存亡!第162章:皇宫刺客第151章:又一堆“空头支票”第161章:蜀王必须死!第138章:朱元璋埋下的祸根第4章:“惊弓之鸟”的皇后第179章: “赈灾彩票”与“剿贼彩票”第15章:再不敢玩火枪了第108章:这个坑,真不是故意挖的!第127章:朱由检的梦中预言第168章:鸡生蛋,蛋生鸡第239章:演技高超第165章:为了卖房,操碎了心第183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194章:要什么就给什么第168章:鸡生蛋,蛋生鸡第217章:君臣之间离心离德第36章:敢跟我抢柳如是,你找死!第219章:一句话,引发江南震动!第145章:征招“女工”的困难第235章:朝野上下,风起云涌第131章:殿试?这不是为难我嘛?第81章:新的生财之道第171章:差点气炸了!第207章:最后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