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急需一笔天价军费

王立本想看一出好戏,可惜天不遂人愿!

因为,吴三桂出来搅局了!

想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本来,吴三桂是奉王立之命,引锦州城的骑兵至大凌河待命!

刚至城外,恰逢八旗兵在追杀百姓!

二话不说,冲上去就是一顿乱砍,没留下一个活口!

见了八旗兵,关宁铁骑就是这么强悍!

其实,关宁铁骑之所以强悍,除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赏赐丰厚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关宁铁骑的兵源,几乎全是关外的辽东人!

抢走他们土地和财产的人,正是八旗兵!

杀害他们亲人的罪魁祸首,也是八旗兵!

刚才,被八旗兵追杀的汉人奴隶,或许就是他们的亲人!

只是,你们砍人就砍人,不要这么心急嘛!

这下好了吧,事情发展成这样,所有的猜测再难验证!

问题是,这批汉人百姓之中,肯定混有八旗兵的细作!

哭爹喊娘,苦苦哀求,让我怎么处理才好?

如果再不出手相救,不仅高起潜有怨言,满城的士卒更有怨言!

问题是,怎么救?

如果送他们到锦州、宁远或者山海关,实在不敢放心!

如果让他们运送物资或修筑城池,更不敢放心!

既然如此,那就,暂且把他们安置在大凌河城,让宋哲暗中盯着他们!

……

时间,转眼来到三月底。

刚刚收复的广宁城转眼就丢,众臣群起弹劾王立的“不作为”,朱由检始终视而不见!

因为,王立的奏书所言,朱由检深以为然!

此时此刻,确实不宜突入辽河平原!

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能够守住大凌河,已经非常不易了!

由此可见,孙承宗与杨嗣昌并非能力不行,而是行事稳重,顾全大局!

那么,王立举荐的杨嗣昌……

呃,就连温体仁也认他的才能,那就诏他入宫,朕亲自试一试!

如果真有才能,可将剿贼之事全权委托于他!

这样一来,辽东有王立,剿贼有杨嗣昌,朕就高枕无忧了!

“哦?四正六隅?十面张网?”

朱由检对这个词很感兴趣,满脸期待地盯着杨嗣昌:“若是采用你的计策,真能彻底剿灭流贼?”

“呃……皇上,微臣所说的四正六隅,其实源自厂公的剿贼之法,只是稍加改进!

回想剿贼之初,洪总督在延绥与陕西,杀得流贼鸡飞狗跳,却因当时的山西无人负责,才让流贼有了喘息之机;

在这之后,流贼从山西窜入河南,再从河南窜入湖广,眼看就要被剿灭,却每次都获得喘息之机;

后来,厂公建议设立五省总督,在陕西、延绥、山西、河南与湖广各设总兵,既归属总督之调遣,又各自负责本省之剿贼大任;

此计一出,流贼被杀得无处可逃,只得遁入山中;

而今,流贼变得更加狡猾,流窜范围不再局限于五省,大有全国蔓延之势!

因此,流贼可能会窜逃的各省要地,必须常备一支剿贼大军!

微臣以为,陕西、河南、湖广、江北官为“四正”,各设巡抚,分剿而专防;

同时,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同设巡抚分防而协剿;

如此“四正”加“六隅”,合为“十面张网”,必让流贼无处可逃!”

“嗯,杨总督之言,甚合朕意,恨用卿晚啊!”朱由检连连点头,却又眉头一紧!

自从擒杀了贼首高迎祥,半年多的时间里,各路流贼销声匿迹!

以为天下大定了,朱由检神采奕奕,雄心勃勃,整日筹划着击败八旗兵,收复大片大片的疆土!

哪知道,王立的预言再次应验!

获悉各路流贼复起,朱由检第一时间想到了王立!

经过慎重考虑,终究还是放弃了!

毕竟,王立以微弱之兵与八旗兵抗衡,已经非常不易!

再让他兼任“剿贼总督”之职,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若有顾此失彼,只能是得不偿失!

幸好,经吏部和内阁的一致推荐,从宁远诏回了杨嗣昌!

一试之下,果然是大才!

只是,真要采用“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那得多少的兵力?

又需要多少的银子?

“皇上,微臣以为,除现有的五省兵马之外,还需新征十二万大军,计银一百九十二万九千余两!”

听到这个数字,朱由检的脸瞬间沉了下来!

一百九十二万,那是什么概念?

天启年间直至自己继位之初,全国各省,每年上缴户部的税银,维持在三百五十万左右!

这个数字看起来庞大,实则捉襟见肘!

因为,全国各地,需要财政拨款的地方实在太多,军队的欠饷随处可见!

事关生死存亡的辽东,关宁军的军饷也不能准时、足额的发放!

九边重镇,更是形同虚设!

皇太极那家伙,有事儿没事儿就趁虚而入,翻墙抢劫!

人祸也就罢了,老天爷也跟自己对着干!

这十年来,西北几省天灾不断,民不聊生,流贼四起,军费的支出一年比一年多!

而上缴户部的税银,一年比一年少!

去年,上缴至户部的税银,只有可怜的八十来万!

若不是东、西二厂的百万税银,自己这个皇帝,恐怕早就饿死了!

然而,再怎么省吃俭用,再怎么补贴财政的亏空,银子还是不够用!

唉!

如今,流贼再起!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势在必行!

在杨嗣昌的计划中,二十万军队,每年一百九十万的饷银,确实不多!

从忠勇营和骁骑营的开销来看,这笔银子真的不多!

除了必要的兵器甲胄之外,剩下的银子分摊到每一个士卒,每月还不到一两银子,勉强填饱肚子都难!

即便如此,这笔银子仍是天价!

让杨嗣昌暂且退下,朱由检陷入了沉思!

大明的每一亩土地,每年的产出折算成银子,大约是一两半至二两半;

太祖皇帝立国之初,田税始终保持在一百二十钱左右,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二百多年!

从万历三大征开始,田税猛涨到如今的一百八十钱!

可是,田税涨了,财政收入应该增加才对,为何越来越少?

在正德年间,大明登记在册的土地,不是有五万万亩之多么?

直到现在,土地数量没有减少吧?

每亩征收一百八十钱田税,应该有九千万两的入账才对!

就算遭了灾,再除去部分军屯之田,就算只收到十分之一的税银,也该有九百万才对!

为何,这几年上缴户部的税银,从来没有超过一百万?

那些银子,都到哪里去了?

为何就收不上来?

按大明现有的土地数量,每亩土地加收四个铜板,就足以凑出二百万的军费!

但是,据厂公和王承恩、曹化淳等人所言,这笔钱不能再加了!

每一亩,朝廷只加收四个铜板,真的不多!

但到了地方上,就会变成四十钱,四百钱,甚至更多!

届时,百姓又会骂朕是“重征”皇帝!

搞不好,又会逼得百姓铤而走险!

唉!

我大明的官员,到底是怎么了?

东、西二厂每年都在抓贪腐,每年都有几百人被剥皮实草,贪官怎就越抓越多?

到了最后,竟然,连东、西二厂都不敢再抓了!

ωωω⊙T Tκan⊙c ○

唉!银子,银子!

急需的军费,朕该如何筹集?

“万岁爷,内阁首辅温大人到了,正在殿外候见!”

王承恩低声提醒,朱由检抬起沉重的头,有气无力地说道:“请他进来!”

“喏!”

温体仁进殿,刚要参拜,朱由检急忙挥手阻止,迫不及待地问道:

“首辅大人,你举荐的杨嗣昌,朕已经试过了,确实是位大才!

他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朕甚是满意!

想必,他前来觐见之前,已经跟你提过吧?”

“皇上圣明!

本来,这个杨嗣昌,微臣并不了解!

只因厂公连连举荐,微臣这才私下派人核实,发现他确实是个大才,这才大胆地举荐给皇上!”

温体仁的回答,让朱由检大为失望!

本来,朱由检的问话是“抛砖引玉”——只要温体仁给出肯定的回答,就能顺势问起军饷之事!

哪知道,温体仁打了个太极!

他的毕恭毕敬,他的言辞恳切,让朱由检再难开口!

无奈之下,朱由检只能硬着头皮,开门见山了!

“杨嗣昌的剿贼之策,甚得朕意!

只可惜,如果采纳他的计策,需要的饷银实在太多,每年高达二百余万!

以首辅大人之意,这笔饷银,如何才能凑足?”

“呃……这个嘛……”

“不得加征田税!”

温体仁本就支支吾吾,朱由检却抛出了“终极杀招”——只要不加田税,一切都好说!

期待的眼神中,温体仁犹豫多时,试探着开了口:“皇上,厂公在四川的变法卓有成效!

四川一省,百姓衣食富足,税收丰盈!

若能全国推广,不出五年,大明必能国库充裕,兵强马壮!

只可惜,皇上每次提到“全国普及”之事,厂公总是闪烁其词!

呃……微臣曾建议,将四川巡抚刘大人诏还入京,商讨全国变法之事……”

“首辅大人!”

朱由检略有不悦,打断了温体仁的话:“全国之变法,势在必行!

但是,这是一项长期的国策,需要慎重而行!

而且,以变法增加税收,需要好几年才能奏效,难解燃眉之急!

既然厂公有所顾虑,肯定有他的原因,此事还是暂缓!

朕最关心的,是急需的二百万两饷银,如何才能马上凑齐!”

“呃……这个……这个二百万两,不是个小数目……微臣以为,还需召集众臣共同商议,对,共同商议……”

温体仁继续打着太极,朱由检并不满意!

从他的眼神就能看出来,如果没有满意的回答,此事很难善了!

此时的朱由检,明显是逼着公鸡下蛋!

可是,除了这样,他实在是无计可施!

户部拿不出银子,那就只能找温体仁!

谁叫他是内阁首辅?

其实,朱由检也知道,让温体仁马上给出解决办法,只能是天方夜谭!

但是,只能如此!

因为,流贼复起,大有蔓延之势,必须迅速清剿!

只有给内阁足够的压力,他们才会想出解决办法!

本来,迅速解决军饷之事,朱由检是没抱希望的;哪知道,温体仁稍加思索,竟然凑了上来!

“皇上,西厂王公公的天音阁,日进斗金,他的富民商场更是遍布各州各府,富可敌国!

微臣的意思是,如果军饷要得太急,可试着向王公公开口……借钱!

呃……只是……若是他不肯借……”

“借……借钱?”朱由检蹭地弹起身,满脸怒容:“你说什么?你说的是“借”?你让朕向厂公“借”钱?”

“不,不,不!”

温体赶紧否认,却又满脸堆笑,神秘地说道:“皇上,这个“借”字嘛,其实……这个……既然是皇上借钱,王公公应该不会拒绝!

因为,他……他不敢做个逆臣!

如此一来,急需军饷的燃眉之急,不就解决了?

最关键的是,皇上随口说个“借”字,王公公敢让皇上打借条么?

他敢让皇上还钱么?

他真敢大逆不道,不仅满朝的官员不会答应,全天下的百姓也不会答应!

不知,微臣的意思,皇上是否明白?”

“不,不行,不行!”朱由检连连摆手,眉头紧锁:“这样做实在不妥,容朕再考虑考虑……”

第227章:除夕夜,微服私访第112章:公主的“宫闱私事”第72章:京师保卫战(2):骑虎难下第201章:屯兵萧关,千里运粮第208章:心乱如麻!第155章:就算烂掉也不降价!第124章:仗未开打,先断退路第124章:仗未开打,先断退路第37章:坑死一个算一个第65章:十大罪状第10章:神助攻,挤走袁崇焕第3章:大明皇宫,暗流涌动第53章:幸好留了一手第33章:就是要公报私仇第196章:是否出兵援朝第206章:对朱由检失望透顶!第150:现代科学的拓荒者第109章:绕至八旗兵的后方第69章:挪用银子赈灾第140章:跟蜀王死磕第179章: “赈灾彩票”与“剿贼彩票”第148章:给天下的女人“洗脑”第238章:差点被搞砸第138章:朱元璋埋下的祸根第181章:偏居一方,心谋全局第47章:这把玩大了!第190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第76章:京师保卫战(6):城外初战第42章:这位厂公太嫩了第102章:狡猾的朱由检第139:孤城的守将第210章:去意已决!第6章:时间不多了!第39章:忽悠,往死里忽悠第20章:这是上朝还是菜市场?第107章:与大凌河共存亡!第144章:误打误撞第27章:来,干了这碗毒鸡汤第25章:一代宗师陈王廷第172章:天不怕地不怕的曹文诏第139:孤城的守将第105章:逼我玩“阴阳合同”第145章:征招“女工”的困难第31章:两道圣旨第226章:初战告捷第182章:一个敢想,一个敢干第232章:心态膨胀了第163章:名垂千古的最好机会第77章:京师保卫战(7):勒索第114章:来互喷啊,谁怕谁?第14章:魏忠贤的“借刀杀人”第237章:不敢填坑的熊文灿第190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第131章:殿试?这不是为难我嘛?第132章:民妇与官斗第50章:杨鹤的“元气”学说第136章:一个个的,全都冒出来了!第95章:早不来迟不来第197章:陷阱,一个接一个第121章:不藏了,我摊牌了!第163章:名垂千古的最好机会第233章:大军围城第39章:忽悠,往死里忽悠第223章:再一次,尝试着改变第4章:“惊弓之鸟”的皇后第16章:家奴,肯定斗不过主子第54章:遍地都是银子!第33章:就是要公报私仇第10章:神助攻,挤走袁崇焕第184章:朱由检的元宵节噩梦第108章:这个坑,真不是故意挖的!第170章:人口大迁徙第134章:退而求其次第129章:无耻的姜太公与周武王第15章:再不敢玩火枪了第15章:再不敢玩火枪了第12章:稀里糊涂收了钱第157章:赶紧把白银换成黄金第23章:皇后的嘱托第93章:何须自己动手?第80章:袁崇焕入狱第159章:不敢说实话第73章:京师保卫战(3):虚晃一枪第239章:演技高超第177章:“卖保险”也能赚钱!第136章:一个个的,全都冒出来了!第131章:殿试?这不是为难我嘛?第199章:围贼于关中第21章:与魏忠贤同穿一条裤子第105章:逼我玩“阴阳合同”第53章:幸好留了一手第63章:推三阻四的王立,崩溃的朱由检第34章:后宫的闲言碎语第201章:屯兵萧关,千里运粮第83章:峰回路转(2)第133章:三个太监一台戏第202章:狡猾的流贼第13章:所有人都懵了圈第220章:到底谁写的历史?第226章:初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