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莱特兄弟来了

皇上来到开封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整个河南境内,大清日报、当地学子、大学生、官员等将整个开封府围的严严实实。愣是张玉的防御已经相当严密,还是有几个学生和记者混了进去,被关绪清贴身的御林军又抓了出去。

这天,关绪清正在书房看着京城电报过来的奏折。大多都是些各地枪炮局陆续接到其他国家订购武器的订单,自从枪炮局脱离兵部直系管辖之后,就有源源不断的订单纷至沓来。

其实这都归功与大清的手榴弹和迫击炮,虽然在步枪方面,大清的自制步枪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领先各国的高度,但是手榴弹和迫击炮除了德国和几个盟国有技术自制之外,其余国家都是没有的。

由于当初大清提供德国手榴弹、迫击炮制造技术时明确规定不能用于大规模制造后贩卖。所以其余各国都有海量的订单向大清飞来,前段时间由于大清国内增兵,各地枪炮局制造出来的武器都被兵部统一收购了。好不容易缓了过来才发觉原来国外的订单要比国内的订单多出了好几倍。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快速敛财的渠道。凭借英国、法国等国家先进的工业能力,有了大清制造出来的迫击炮和手榴弹的成品,不出一年也能研制出来。倒不如乘现在市场处于垄断阶段大发一笔,如今大清的发展太需要资金了。

想到这里,关绪清立刻在奏折上批示,各地枪炮局严格按照超过兵部订价100%的价格对外销售。中立国家的订单可以先做,而亲英、亲法的假象敌国可以后做,而类似印度这样英国爪牙的国家一定放到最后一个做,并且要先收费用。

在批示完奏折之后,关绪清伸了个懒腰。刚想小睡一会,王商急急忙忙的跑了进来。

“皇上,京城急件。什么有两个外国人来了。”王商说道。

关绪清刚想睡觉,被王商这么一搅和愤怒的说道:“外国人怎么了?他们来了朕就不能睡觉得陪着他们吗?放肆,是谁发来的急电,看朕不罚他一年俸禄。”

王商吓的脸都绿了,颤颤的说道:“喳,是文廷式发来的。说找到了两个修自行车的外国人,已经带到京城了。奴才让电报房回电让外国人等个一年半载的。”

这会轮到关绪清脸都绿了,什么?文廷式这么快就回来了?还把莱特兄弟一起找来了?

“慢着,你刚刚说是谁带了两个外国人回京了?”关绪清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王商看着情绪波动颇大的关绪清,小心翼翼的说道:“回皇上,是文廷式,文大人。”

关绪清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睡意全无,兴奋的叫道:“传朕旨意,赏文廷式双眼花翎,加一年俸禄。让户部拨款100万银元给两个外国人,在西郊给他们划个空地出来,总之那外国人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另外,让康有为去清华大学挑选机械学方面的精英去那两个外国人那里学习、观摩。”

虽说王商是看着关绪清长大的,但是还从来没有见过他情绪波动如此巨大的。就是当初中法战争时马尾军港被偷袭时,关绪清也没有如此激动啊。

“喳。”王商赶紧回答道。

大清发明了手榴弹、迫击炮这两样轻武器,就直接或者间接发了一大笔财,另外在战争中也占了不小的便宜。如今京城飞艇公司已经开始大量制造飞艇,虽然这种在后世中纯粹属于休闲娱乐式的工具,但是在这个时代的军事上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最让人兴奋的是,莱特兄弟已经来到了大清,只要硬件、软件条件给到最好。相信很快,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就要问世了。到时候掌握了制造技术的大清,不光光可以发一大笔钱,更重要的是可以肆意的到达任何一个国家的领空,任意的进行轰炸。

想到这里,关绪清恨不能插上翅膀回到京城,立刻见见那对莱特兄弟。

而此时,在天津大沽港口,一群特殊的人已经登上了大清的土地。

秋日高照,海风习习,波光中时而反射出刺眼的光芒,打在进出的货轮身上,晃得人一阵眼晕。作为京畿乃至整个华北的门户,也是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大沽港俨然一派欣欣向荣的崭新气象。

海岸山上,高达七层的灯塔已经耸立起来了,入港的航道也都放下了标识,青砖和洋灰砌成的小洋楼仿佛一夜间遍布了整个港区,在一横一竖的两条大街旁,各式各样的店铺鳞次节比,有中国人自己开的,也有洋人开的,货物从面粉、肥皂、洋布,到洋钉、螺帽、化肥不一而足。远处,港区的外围还在不断建设,“咚”、“咚”的打桩声不断传来,而在冒着黑烟的大沽船厂方向,又有新的厂房拔地而起,这里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

在港区的北面,离大沽口炮台不远的地方,是北洋舰队的军用码头。北洋舰队有专门的军港旅顺和威海,大沽口并不是它们主要的基地,但因为北洋舰队实在是清廷的一块宝贝,隔三差五的就要接受检阅,所以在大沽港留了一个简单的停泊码头。这里只是用简单的木栅栏与民用码头区分开,有时外地的船只都会停错了码头,这时也不过跟码头的胥吏通融一番也就卸了货物,不过今天北洋水师的军用码头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部戒严了,港口的海面上还有蚊子炮船和鱼雷艇来回巡逻。

两艘涂着大清水师特有黝黑漆装的庞然大物静静地停泊在码头边,八门420毫米的粗壮炮管从装甲炮塔中伸出来,被水勇擦得一丝不苟的炮口反射着幽冷地光芒,显得狰狞而恐怖。这就是亚洲第一巨舰原南洋舰队“大清一号”、“大清二号”。

不远处,德国大使里克.海因茨注视着刚刚在大沽船厂接受完检修的“大清一号”号和“大清二号”号。毫无疑问。排水量达到10000吨以上地两舰给人的映像是极其深刻的。海因茨虽然不是出身海军,但因为家族的原因,对舰艇地知识是极为丰富的,这样的一等重型战列舰。就是强大的德意志也仅仅只拥有三艘,而这个一向被西方人视为蒙昧落后地国家却拥有两艘这样的军舰,据说这两艘军舰是在上次的中英战争中,清国的海军从英国海军手上俘获过来的。真是太令人不可思议。只是这样一来,清国的海军实力在东亚已经达到了无人能敌的地步,就是在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超过他。

对此,海因茨微微产生了一些担心,这个国家恐怖的发展势头是他亲眼目睹的,一旦开启了民智,整个国家就像上了发条一般,急速向前奔跑。天津、上海、广州这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工业区的雏形,而且这种趋势正在蔓延开去,毫无疑问。这个国家将经历一场工业上地变革,尽管在公民的教育程度、社会体制上还存在着众多不足,但以其庞大的市场、丰富地自然资源和近乎奢侈的人力资源。一旦让其走上工业发展的快车道,国力必将急速膨胀,从而给世界格局带来极大的震动。

只不过这一切从近期看,似乎对德国没有什么坏处,伟大的德意志仅仅在太平洋上拥有几个小岛屿。几乎和清国没有什么冲突。更何况清国需要德国支持他们突破英国人地封锁,同样也需要德国地技术和马克。在清国国力上升的过程中,德国将发挥全方面的影响力,从而给这个国家打上深刻的烙印,这无疑将为德国在远东获得利益带来更大的便利。而这些在这几年里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证。

另外,他清楚自己此次来到清国的目的。就是来检查在清国首都跟德国共同建立的飞艇公司目前的制造进度,也许不久的将来德国就要用这些飞艇去做侦查、轰炸、运载等一系列作战任务了。

第808章 帝国在前进第314章 航空母舰第774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1204章 盘旋的龙纹第722章 黑手党代表团第471章 囚禁段冯第106章 世仇的初次遭遇第820章 蛇吞象第1001章 大空战(3)第682章 会游香山第557章 大和号的末日(上)第1235章 海空的归属第792章 钢铁城市第850章 旷世奇才第553章 用钱砸出来的战争第216章 无畏级战舰第310章 丧钟为谁而鸣(下)第995章 暗袭(上)第689章 兼职运动员第191章 俄国出兵第589章 纠结的东条英机第1145章 家国第48章 东岭之战第805章 午夜奇袭第681章 棋如人生第101章 秘密回銮第469章 火箭计划第120章 幕后黑手第336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第908章 热血冰锋(上)第627章 落跑新郎第1073章 三千里钢钳2第297章 血腥的世界第1097章 泥泞中的野兽第718章 全世界的弃儿第1088章 单兵日记第914章 追兵!追兵!第1089章 不可思议的任务第496章 攻心战术第1169章 投降是最好的选择第342章 作战方案第239章 明日的罗斯福第934章 黑拳(上)第634章 恶魔的灭亡(下)第297章 血腥的世界第414章 外交角逐第85章 正式宣战第487章 收购道奇第629章 上帝的赐福第1052章 病毒之迷第881章 秋闱夺嫡第48章 东岭之战第931章 帝国的筹码第361章 幽灵出现第1151章 电力时代第923章 民用大客机第1195章 大清洗运动第876章 龙行千里第1042章 一封密信第777章 石油惹得祸第757章 千钧一发第1132章 自由女神第936章 拨云见日第747章 无法逾越的鸿沟第249章 海兰泡战役1第460章 鸿门宴(下)第501章 目标:新加坡第649章 坤宁宫会群芳第893章 天才的方案第68章 赴德留学第626章 大反攻时刻的到来第684章 让炸弹飞!第938章 地下魔窟第325章 天子脚下第767章 为什么是中国第49章 炮毁人亡第115章 大清特种兵第668章 丛林法则第553章 用钱砸出来的战争第1109章 审判日第1041章 战争的艺术第204章 痛苦的抉择第351章 风暴背后第764章 铁血蓝鹰第1149章 大工业区建设第222章 海上争霸3第156章 东京覆灭第475章 电影王国第733章 世界的心脏第76章 蒙古小胜(三)第296章 新西伯利亚攻防战第440章 第六帝国第624章 慕尼黑,被死神拥抱第379章 肮脏的交易第381章 香港问题第364章 车站遇刺事件第1193章 政治婚姻第1184章 军事联盟第288章 海军总教官第972章 决死南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