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朝鲜局势

陈冬生给予段尚文的指示很明确,那就是,不管用什么样的代价,都要争取到已经对他们有好感的德国的支持。

而这代价中,陈冬生在给予段尚文的那个文件中已经表明,包括铁路筑路权,矿山,等等。这些还是一个基础的。最重要的是,陈冬生已经表明,就算德国还有其他的一些过分的要求。也不能说一口推迟,可以先通过电报报告陈冬生。

可以说,段尚文已经明白了陈冬生的意思。那就是,这次的和德国的谈判没有底线。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就是德国的支持。其他的都无关紧要。

顺着海风,段尚文的心情却并没有像海风那样舒畅,他很明白,这次的谈判虽然是陈冬生授意的,但是,谈判的支持人却是自己。

也许,自己这人生中就要留下一个无法磨灭的痕迹,一个被后人耻笑的痕迹。但是段尚文却没有任何办法,不能也不愿意逃避。

这个时候,他才明白,陈冬生以前对于他说的一句话,那就是:弱国无外交。

段尚文不好受,而陈冬生同样也处于矛盾之间,在此之前,也可以说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陈冬生虽然也不是愤青,但是对于前人的一些卖国行为同样是很鄙视的。但是现在,陈冬生却已经开始理解那些人,俗话说的好,不是当家人不知菜盐贵。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付出是肯定少不了的,而一个国家想要从低下重新站立起来,前期所要付出的也是不能避免的。

不过,不管怎么样,都没有动摇陈冬生已经下定了的决心。就算是有其他人阻止也不能改变。不过,说起来也的确有点好笑。偌多的东北军政府核心领导中,竟然没有一个人反对陈冬生所做地决定。

这其实也非常简单,事实上,现在的东北军政府中,可以说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造反集团,并没有陈冬生自己理解的那种什么类似革命的行为那么伟大。如果真正要说是革命者的话,那就只有陈冬生一人而已,其他的人中。包括韩章,欧阳天,陈光伟,李立在内的众多东北军政府地文武官员中,基本上都是抱有这样的一个心态,那就是,自己这些人就是要造清王朝的反,并不是说为了所谓的国家、民族。

至于,国家。民族,这些从来都是胜利后说给老百姓听的。

而事实上东北军政府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不管是洋务。还是吸引移民,免费分发土地等等行为,外人说是东北军政府在改革,在重新振兴中华。但是,在东北军政府内部的高层中,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尽快的提高东北军地战斗力,赢取军政府在东北百姓中的民心。说到底,就是为了东北军政府。而不是为了下面的那些百姓。

而历史也证明了,任何一个朝代地兴起,不管是一开始还是最后。为的只是这个政权的壮大和稳固。至于那些百姓,是: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反对声没有。但是劝阻的声音还是有的,而东北军中,能够劝阻陈冬生的也只有韩章了。

“军座,现在我们虽然军事上还可以,但是我们在民间。尤其是内地的民间中。声望已经很差了。如果这次真的这样做的话,恐怕这世人的口水就要那我们军政府淹没了。”

当韩章看到了陈冬生特意给他看地那个已经交代给了段尚文的那份文件副本后。沉思道,言语之间已经显示出来了忧虑。

“不用担心,我已经交代了尚文,这次,只能是秘密条约,不会公布的。至于那些东北的士子,我估计已经没有人会反对了,至于内地的,现在他们是属于满清地人。不管我们怎么样他们都会反对的,等我们一旦入住中原的时候,自然也就是他们停口的时候了。”陈冬生毫不在意的说道,顺便摆了摆手,示意韩章不要继续说下去。

而韩章一看,已经是知道陈冬生地决定已经不是自己能够改变地了,事实上,陈冬生的每一次决定都不是韩章等下面这些人能够改变地,而事实也已经证明了,陈冬生的每一次决定对于东北军来说都是正确的决定。

没有在说话的韩章,也是低下了头,喝起了陈冬生王府里面特有的上品好茶来。

而喝罢后,才悠悠的开口道:“还有,现在南朝鲜已经快要平定了,上午的时候,包俞派的人已经到达了盛京,传回来的消息表明。

现在的我东北军第三军中的两个师已经彻底包围了汉城,并且,仁川的湘军已经开始撤退,按照包俞的估计,不日,汉城可下,南朝鲜可平。”

“哦!不错,给包俞去信,预祝他早日拿下汉城。”陈冬生一听这消息,脸上那因为要和德国合作而闷闷不乐的表情多少也散了点。

不过,陈冬生对于这样的结局可以说是很不满意的,包俞带领的第四师从一成军就开往了朝鲜,而后,有派去了第六师,和第四师一道组成了第三军。磨磨蹭蹭了将近几个月才这样的成绩,多少让陈冬生有点不满意,甚至已经让包俞在陈冬生心目中的印象一度下降到了撤职的地步。如果在这样拖下去的话,陈冬生就会下定决心,把这包俞从第三军撤下来,换上已经修养好了的梅森虎。

不过,还好,虽然有些慢,但是总算是汉城在望,朝鲜再望。如果真的能顺利平定南朝鲜的话,那么自己就可以在朝鲜解放不少的兵力,同时,还可以加大对锦州军区的弹药供应。

现在的锦州军区面临的压力是越来越大,虽然没有了之前那三十万清军压境的局面,但是同样不容;乐观。

满清政府已经把北方的所有军队,不管是绿营还是八旗,还是其他的什么杂牌军。都一并调到了山海关一线,并且,许多情报已经表明。现在的蒙古方向的那些王爷们的动向已经越来越明朗,已经开始征集骑兵压向东北了。

而现在,俄国人的远东部队也在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在陈冬生称王以后,更是三天两头就和边境的东北军小股边防部队发生冲突,而东北军的驻军也在陈冬生的严令之下,极力地避免发生事端。但是从那一方面来看,俄国的远东部队都不可能善罢干休。和俄国远东部队的一战是不能避免的。也好在,现在的俄国远东部队地处远东,俄国要想大规模的增援和补给都非常困难。这也给了陈冬生一点点信心。

要是现在这个时候,俄国的远东铁路已经修筑成功,陈冬生是想也不用想,直接像俄国投降了。虽然陈冬生极力的期盼在朝鲜的第三军能够快速的结束战斗。但是,事实上,南朝鲜现在的局势并不像包俞所说的那么明朗。

自从,包俞得到了第六师的增援,并且被陈冬生委派为第三军的军长后,就一直考虑着该怎么样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拿下南朝鲜。

而那个时候,也正值袁世凯被满清朝廷召回,接替他的是重新从北洋系统中抽调出来的刘启超(虚构人物)。

这刘启超一到朝鲜后,就遵照了李鸿章的秘密指示,放弃了袁世凯之前的防中有攻的战略,全面退守汉城和仁川一线。并在伪装中,开始逐步撤离南朝鲜,不过,他也不敢做的太过于明显,因为他的这个撤离是没有得到满清政府的同意,而是在李鸿章的一人指示下进行的。

而这;刘启超虽然是北洋系统中人,对于李鸿章也是无条件服从,但是,为了自家的小命,他还是禀报了朝廷,说朝鲜局势已经不可维持。请求撤军。

而这个战报让京师内的一大干权势人物都大吃一惊,纷纷质问李鸿章,说,既然朝鲜既然已经保不住了,为什么还不派援军。而慈禧这人,更是让人送去了私下的责问电报。

而李鸿章心思一通,也没有反对,而是又一封回电,上说:此际军中无饷,无弹药,加之无多余援军。欲派援军,实乃有心而力不足也!

而京师中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李鸿章要钱要粮了,但是,现在户部中那还有多余的钱粮啊!为了编练新军-禁卫军,朝廷可是把家底都拿了出来,并且,光绪还遵照了翁同和的意见,向朝廷的大小官员发动了“皇捐”

而这一举动,更是让无数的官员跑到了慈禧哪里哭泣,大道:“家已无财,唯命一条”。光绪要官员的钱财还不算,还把注意打到了慈禧头上,扣除了慈禧那日常花费的三成。但是刚刚决定这件事情,就被慈禧拉去了大训了一顿。

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56章 淮军新军的战斗力第8章 大势所趋第41章 东北地主第36章 我们需要他中立第79章 卖国-救国第55章 两个计划第13章 日军的登陆第25章 电报谈判第14章 认父第63章 成婚第22章 钱这东西第12章 大胜而归第46章 叛徒第10章 汝南之战(续三)第46章 世界大战(上)第4章 “秋风计划”第7章 危机第2章 很多人都烦第33章 意外的金洲城第34章 第一次海战第8章 大势所趋第36章 我们需要他中立第44章 战争已经无法避免第64章 春宵一刻,值?第18章 盛京防御战第7章 危机第79章 卖国-救国第22章 帝国的未来第46章 叛徒第1章 成了土匪第16章 金泉第25章 面临的问题第27章 给我吐出来吧第51章 进军金华镇第76章 强硬的态度第23章 又招人马第10章 琴声第71章 玩具第17章 京城的好茶第30章 装甲部队第57章 第三师-梅森虎第5章 凌晨的进攻第82章 日本的动作第25章 金融危机第35章 人口问题第70章 何谓辱圣人斯文第75章 招揽人才第8章 汝南之战(续)第34章 为什么会败?第44章 淮军一代名将第21章 埋伏第10章 汝南之战(续三)第10章 打秋风第7章 俄军的绝境第10章 打秋风第11章 长春之战第9章 只胜勿败第3章 和德国的条约第14章 满清新军第18章 大战前夕第4章 “秋风计划”第3章 三河镇第3章 整编计划第21章 埋伏第34章 贪污的后果第37章 混乱的攻城战第12章 盛京援军第66章 确定计划第48章 俄国革命第66章 确定计划第78章 盛京学院第24章 人才那里有?第51章 绝境中第9章 穿越一族?第62章 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第41章 今年的冬天第80章 朝鲜局势第34章 贪污的后果第10章 汝南之战(续三)第45章 躲避尴尬第44章 战争已经无法避免第25章 面临的问题第1章 被包围第四十七章第29章 换点口味第1章 被包围第53章 清军撤退第5章 凌晨的进攻第38章 没钱没兵第38章 迟来的消息第31章 第四师第29章 吉林第22章 大战第13章 乌龙之战第7章 危机第26章 初步决定第2章 很多人都烦第6章 出发第51章 绝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