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汝南之战

随着第三师的加入,帝国军的进攻力度很明显比之前的那一次要猛烈的多,即使是曾国荃把全部兵力都派上的全线还是不管用。

而那些已经经历了一天的战斗的新湘军新兵们在也没有办法承受这样的压力。崩溃,或许说这个时候新湘军的最好代名词。

曾国荃面对这样的局面,他选择了撤退。因为在帝国军重新开始进攻开始,他手下的新湘军已经把半数的阵地都丢了。如果还不撤退的话,曾国荃不怀疑帝国军真的能够打到自己跟前来。

曾国荃退了,然而,那些洋人的干涉军却并没有一起退,理由很简单,曾国荃并没有给他们下达撤退的命令或是通知他们说自己要带着手下先跑了。

于是乎,曾国荃就带着还能动的一个镇又一个协,一共两万多一点的人全然不顾还在身后的那些抵挡帝国军的其他新湘军和干涉军。在约凌晨两点的时候,就摸着黑跑路了。

而那些剩下的新湘军和那些干涉军们却还并不知道,一直等到天亮了,这些被人帝国军彻底包围的时候,才发现,那曾国荃竟然可耻的自己先跑了。

对于曾国荃的如此举动,不但把那些被抛弃的新湘军给激怒了,甚至,把那些干涉军的洋人们也激怒了,而他们一发怒的结果就是:全体向帝国军投降!

汝南的城墙上,仅仅经过不到三天的时候里,这汝南就经历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近代化战争。

交战双方一共投入了约十三万的兵力,两江和干涉军的联军有七万五千人,而帝国军方面就有了两个王牌师团,第一师。第三师,另外还有第七师,共五万六千余人。而这一次地战役中,也是双方使用的火炮最多的一次局部战役。联军方面先后投入了近四百门的野战重炮。而帝国军方面也先后投入了不少于五百门地迫击炮。

交战损失的话,联军方面的洋人干涉军两万五千人全军覆没,新湘军只逃回去了两万余人。直接损失了五万五千余人,其中,直接阵亡的人数超过两万人,剩下的不管是有伤还是没有伤,都当了帝国军的俘虏。

而帝国军方面,损失也不小。第三师还好一点,由于只是参加了后面的进攻。并没有遭受到多大的损失。仅仅千人不到。但是,帝国军地王牌部队第一师,却是损失惨重,战前的两万三千多人,到战后能能停留在战场地上继续作战的不到一万五千人。第七师的话也有超过四千人的损失。这样算起来。加起来的伤亡人数就已经超过了一万两千人,其中,约有五千人直接阵亡,而剩下地虽然受伤,但是由于接受了战地救援。暂时还没有列入阵亡名单。但是即使是没有阵亡,他们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回到原来的编制。

大战一结束,和魏奎盛想的不一样的是,第一军的军长陈光伟并没有给他送来嘉奖电报,而是一份训斥令!上面说。魏奎盛由于私自安排大规模的作战,虽然重创敌军,为我军取得了优势,但是也同样的导致了部队的伤亡惨重。陈光伟还说道,他已经上报军事统帅部。将由军事统帅部来决定他的过错。

但是魏奎盛却丝毫没有担心,因为他知道,尽管自己地部队伤亡惨重。但是。也同样的给围攻南京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战争,重新都不会说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够获得胜利的。

汝南方面的这短短三天的阻击战结束后。第一师,第七师留驻远地休整。而第三师又快速回援镇江。这一次,当第三师和第五师汇合于镇江的时候,镇江内地新湘军已经没有任何抵抗地勇气。因为,他们最后的希望南京地援军已经再也来不到镇江了。

于是,这些新湘军们在做了明明已经知道是无用功的抵抗后,就很干脆的弃城而逃。城内的近三万的新湘军中分成了从三个方向突围。那时候,第一的战斗力虽然强悍,但是只有两个师的他们也抵挡不足这些只想要逃命的家伙。用尽了极大努力后才拦截着了两个方向的新湘军。让另外一个方面的新湘军给逃了。

然而,这些弃城而逃的新湘军士兵在刚离开镇江不远,就发生了内乱,整整超过上万名的新湘军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发生大规模混战。以至于让这一支好不容易才从第一军口中溜出来的新湘军在没用遇到敌人的情况下,自己打自己就打掉了近半的兵力。可谓开创了新湘军内乱的第一步。

当第一军顺利的拿下镇江以后,攻势也暂缓了下来,因为部队已经连续激战数日,士兵的体力已经很疲惫,而更加重要就是,补给问题。

补给,这个问题从东北军时代开始就一直困扰着帝国军。直到今天,还是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帝国军由于采用的都是近代化的武器装备,在轻武器上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但是,这好武器装备上去的同时,也就代表着需要提供更加多的补给。

不要说目前已经开始列装部分部队的重机枪,就算是那些手榴弹,步枪,和迫击炮那一个不是超级大的消耗。

重机枪的恐怖射速的代价就是每一分钟数百发的子弹打下去,而在一天的交战中,十挺重机枪使用的子弹数量超过两个装备一八八六式步枪的营使用的子弹。这也是帝国军虽然已经能够量产重机枪,但是却并没有大规模列装部队的重要原因。

而同样的一八八六式步枪的性能可以说已经是世界的顶尖水平,但是同样的,好武器的子弹消耗能力也不是一般。

另外还有帝国军的最大炮火依仗,迫击炮,迫击炮之所以能够让陈冬生决定暂缓野战重炮的生产,也正是因为迫击炮拥有的高速机动能力以及他的快速射击能力,八十毫米的迫击炮能在一分钟之内发射八发以上的炮弹,虽然在战时不会又这么恐怖的速度,但是也是很惊人的。

以上的种种,也就造成了帝国军虽然部队攻击力强悍无比,但是却需要一个极为强大和稳定的后勤供应系统。而很显然,目前的帝国军的后勤系统完全没有办法满足目前帝国军的后勤需求。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目前,能偶用来托送弹药的也就只能靠驴、马,等牲口,而不是其他更加便捷的运输工具。尽管陈冬生很想在中国大地上弄出几条、铁路来,但是,依照目前的情况,短时间内绝对没有办法完成。

这也就造成了帝国军的攻击力虽然强悍,但是却没有办法继续作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这一点,从上一次的止步山东,止步两江,和这一次的止步南京,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那就是,部队没有弹药了。

北京城内,陈冬生看着刚刚送到的关于汝南战役的报告,心情自然的舒畅不已。现在的南京已经可以说就在手中了。至于陈光伟提高的关于消灭了这么多洋人干涉军是否会引起不必要的争端的这一点。

陈冬生可以说并没有放在心上,对于洋人干涉军,陈冬生是早就有了一套的应对计划,即使不是魏奎盛自作主张把那两万五千多的干涉军部队给干掉,陈冬生也会想办法把那洋人干涉军拖进来。

在远东,有着这么一支数万的洋人部队,对于帝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在陈冬生的计划中,打的目的就是在列强面前展现帝国的强大军事力量,然后通过自己的那份谋划了一年多的计划。陈冬生绝对相信能把大多数的洋人国家给拖进深潭里。

到时候,这世界,就不会使他们独自说了算。

皇上,你看,是不是要让段部长行动了。”一旁的韩章恭敬的对陈冬生说道,自从陈冬生登基以来,韩章和欧阳天等一众的老部下都越来越对陈冬生面露恭敬,也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恐慌。

一方面是陈冬生在帝国的构筑体系当中那独一无二的威望,一方面也是因为陈冬生那从来都没有失策过的谋算。而最为重要的就是陈冬生的铁血手段,在东北的时候,去年的数次清理东北的各种反叛分子以及在清理北京城的时候,连韩章自己都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杀,不管是真的叛逆还是说被冤枉,都无一例外的遭受到了各地军情局人员的逮捕。而这些人一但被逮捕,就永远没有就会出来。不管是不是冤枉的,等待他们的不是死亡就是送往东北各个矿山。

第42章 最重要的两件事第17章 情况危急第43章 迫击炮第34章 抵达吉林第32章 战前准备第40章 帝国近卫军第19章 熊本师团第61章 战后续第53章 清军撤退第48章 俄国革命第89章 夜战——炮击第39章 韩章回来了第36章 我们需要他中立第43章 立储第45章 大战来了第41章 别无选择第11章 长春之战第29章 换点口味第31章 工商条例第40章 骑兵第48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53章 清军撤退第4章 “秋风计划”第14章 新时代始第3章 和德国的条约第15章 继续前进第8章 大势所趋第70章 何谓辱圣人斯文第34章 为什么会败?第47章 世界大战(下)第12章 盛京援军第43章 战初第56章 战局有变第8章 战还是退第22章 大战第7章 危机第54章 亲临前线第39章 韩章回来了第72章 法律第25章 金融危机第32章 战前准备第76章 强硬的态度第73章 伯乐和马第31章 工商条例第16章 盛京的白色恐怖第61章 战后续第35章 银子有多重第39章 清廷的反应第7章 俄军的绝境第10章 汝南之战(续三)第34章 第一次海战第38章 中日之战第56章 淮军新军的战斗力第9章 只胜勿败第5章 凌晨的进攻第56章 战局有变第21章 帝国的过去(续)第6章 出发第1章 第一战第21章 帝国的过去(续)第29章 吉林第62章 满清投降第16章 帝国外交第12章 大胜而归第25章 面临的问题第32章 呼声第58章 炮兵第10章 琴声第41章 众多的皇子们第89章 夜战——炮击第18章 帝国的后宫第33章 朝鲜第45章 “海风计划”第7章 危机第3章 和德国的条约第19章 出击第44章 战争已经无法避免第23章 马克沁机枪成型第32章 呼声第65章 下一步计划第44章 战争已经无法避免第28章 登台讲课第62章 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第2章 很多人都烦第31章 秋易白第15章 守备旅换装第47章 疯狂第56章 李鸿章的烦恼第15章 继续前进第21章 东北有后第34章 为什么会败?第68章 危机四伏第40章 武器和设备第66章 确定计划第37章 协议=利益第22章 钱这东西第70章 何谓辱圣人斯文第7章 我发财了第21章 战后第56章 战局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