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帝国的过去(续)

除了那些以前就参加的人外,还有另外几个第一次参加会议的人,包括教育部部长、农业部部长、民政部部长,军事统帅部的装备部部长,帝国海军司令丁汝昌上将,这些人,可以说都是帝国成立后,才进入到帝国高层的位置,尽管这样,他们掌握的权利在帝国来说,也属于相当小的部分,因为其他还有的几个重要部门都是原来的那些核心人员兼任的,比方说国防部,这个是由杨承瓒兼任部长,财政部是由沈重阳兼任部长。军事统帅部当中的后勤部门是由韩章亲自兼任。

以上的这些就是今日的帝国核心人员,至于还有另外的一种核心,那就是军队系统中将领,那因为在外而没有到场,还有情报系统的,这个就不用,也不能到场,因为这些情报部门,暂时来说,不管是属于国务院管辖的情报局,还是统帅部的军情局,他们的直属上司都是陈冬生本人。

“各位,在做的各位都是帝国的核心,这一点,不用朕多说什么,而今天,需要讨论的事情有很多,也可以说很少,那就是,总结过去,决定我帝国明年,甚至是今后的走向问题。今天也可以说是笼统的讨论,具体的事项将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列。”陈冬生还是和往常一样的说话。

陈冬生和往常一样的开口,但是,韩章却没有和往常一样的接着陈冬生的话说,而是沉默了起来。众人原本都在等着韩章的话语,但是,见韩章没有说之后。一之间就沉默了起来。

欧阳天见此,也不多想什么,而是直接的战了起来。然后说道:“我参谋部来汇报下我军部目前的情况。”

然后欧阳天走到了那挂在墙上地大大的地图。手里拿着指挥棒说道:“目前我军一共有六大军团,这六个军中,一共拥有步兵师十八个,骑兵师四个。基本装备了较为先进的一八八六步枪,毛瑟连发快枪。毛瑟1871等步枪。以及九百门左右的各口径野战火炮,两千门各口径迫击炮,两百挺马克重机枪。以上这些是我帝国陆军军的主力部队一共有三十四万。

除此外。我军还有新编练成军地六个步兵师,正在组建的的十个步兵师,这些加起来有二十万。还有各个地方加起来约有三十万地地方警备队。

海军方面,帝国海军一共有大小舰艇一百三十六艘,主力战列舰两艘,其余主力舰十一艘,剩下的都是小型炮舰等小舰。

目前,我帝国在编军人一共有陆军八十四万。海军舰艇一百三十六艘,海军人员一万一千人。各部队分部驻防在全国各地。”欧阳天说完手,就坐了下来。然后陈冬生看了看韩章,心中也明白,这韩章恐怕这一次会议上是要给其他的人员一个发挥的余地了,因为在之前的帝国核心会议中,基本都是韩章和欧阳天两人在诉说,陈冬生决定,其他人一般都只剩下了听的份。

所以,陈冬生对着其他人说道:“各位继续说。沈部长先来说说我帝国的财政问题。”

沈重阳道:“是。皇上,”然后站了起来,说道:“目前,我帝国的工商业正在稳步地发展,尤其以我帝国的根基东北地区为甚。到目前为止,我帝国一共有各种类型的重型工业工厂,包括兵工厂。矿山。钢铁冶炼等重工业的工厂有二十三家。这几乎包括了我帝国的所有重型工业。也是我帝国军队的支撑力量。

轻型工业方面,现在我帝国直接掌握的已经不多。大多数都已经由民间资本建立,到目前的不完整统计,有着各种类型的工厂三十万余家,包括民间资本以及洋人资本工厂。

而税收方面,由于我帝国刚刚成立,税收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对方南方各省的税收基本没有控制,导致我帝国地主要税收来自于东北,北方地区,到年底为止,我帝国一共由税收收入约四千万两白银。还有下属控制地各类工厂,纯利益收入三千五百万两白银。

而其他方面,包括缴获各个前清地方政府库存白银,抄家所得,现银目前还没有统计完毕,初步预计在两亿三千万两现银,黄金四百万两。而帝国银行的资金不在此列统计范围之内。”

沈重阳的话语刚落下,在座的各人都惊叹起来,这样加起来的话,岂不是数亿两白银了,这让在座的各人都在心中暗自的计算,这么多地银子得用多大地库房来储存啊!但是,沈重阳下面的人却让这些人无语了。

“到目前为止,我帝国去年一共支出地银子无法统计,单单在账面上,有关于各类工厂的投资,包括设备的购买,原料的购买,已经高达六千万两银子。这还算是小数目,我帝国军于去年消耗的军费,包括军队士兵补贴,装备的费用,就已经高大两亿两左右白银。其他的各种消耗无法统计。

到目前为止,我帝国库存资金,在不包括帝国银行的前提下,约有黄金一百三十万两,白银四千万两。而我们还欠下德国方面德意志银行约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以上,就是我们帝国目前的简单财政情况,由于去年不是很稳定,所以,没有办法得到很详细而准确的数据,大多数都是由我们财政部,工商部推测而来。沈重阳后面的这翻话可以说是彻底的打击了在座的各人,数亿两白银,目前就剩下了几千万两,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单单靠目前帝国的税收完全没有办法支撑起帝国军的消耗!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毕竟,那些抄家啊什么的都是一次性的生意。以后是绝对没有的了,帝国总不能自己炒自己的家吧!

众人还没有清醒之余,常子洪又发表了他的报告:“目前,我帝国科学院已经初步成就规模,从各个兵工厂和各个重型企业调集而来的人员组成了目前我帝国科学院。在去年,我帝国科学院已经完善了几种武器的研究,包括迫击炮的进一步射程提高,一八八六步枪的射程和精度方面的改进,另一方面,我们已经研制出来并不逊色于洋人的蒸汽机,目前,已经准备量产阶段。而重炮方面,由于得到了德国方面的技术支持,重炮的关键,炮管的研制也已经取得突破。

另外,皇上特别命令而设立的内燃机研究所研制的柴油机,汽油机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正在进一步的改良当中。”

常子洪的话很简单,远远没有欧阳天和沈重阳说的多,这也是,毕竟在座的各位对于科技可是一窍不通,说多了也没有什么用。

接下来,众人又是各个的按照自己的说管理的部门一一的解说,可以说,这单单是包括就持续了一上午。

在下午,的时候,也就开始了关于帝国字以后的发展道路。

在陈冬生的想法里,关于帝国的未来早在帝国刚刚建立的是就已经确定,甚至,如其说的帝国的未来,倒不如说是他陈冬生各人的未来,其实,到目前为止,陈冬生,还是没有改变当初刚刚在清雅山的初衷。也可以说他的目标一直没有变化。那就是他所做的并不是说什么救国救民,很大的一个程度上,他陈冬生还是为了他的个人着想。

不管是南下朝鲜,抵抗日本,还是对抗俄国,南下中原,灭满清,再到平定中原,全歼干涉军陆军部队。这一切,都没有出陈冬生的各人意愿。那就是为了自己。

其实,也可以说成是为了帝国,因为现在的帝国和他陈冬生已经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而那帝国的将士,官员也和帝国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他们就是一个整体一般。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很单纯的。不论什么人。总会有各个方面的理由或者说利益让驱使他们做某些事情。

当然,到目前为止,陈冬生的个人利益已经和帝国的利益基本上一致,除了少数方面。

在陈冬生对于帝国的未来的设想当中,在近期内,帝国最为主要的方向就是经济方面,由于内国的战争基本已经结束,军事行动也已经进入休整阶段。帝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要把主要的精力完全的放在国内的经济建设上面。

“各位,现在我们就谈谈对于帝国的未来的看法!”

第32章 又一发匪乎!第43章 迫击炮第40章 帝国近卫军第19章 出击第14章 新时代始第40章 武器和设备第12章 全营进攻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3章 和德国的条约第66章 确定计划第1章 第一战第31章 工商条例第56章 李鸿章的烦恼第63章 清帝退位第58章 梅森虎叛变?第1章 被包围第91章 北洋在朝鲜的彻底退却第54章 亲临前线第1章 被包围第43章 迫击炮第56章 李鸿章的烦恼第13章 被抢了第44章 战争已经无法避免第75章 招揽人才第45章 西逃第54章 亲临前线第56章 战局有变第26章 德国的合作第35章 分拆盛京制造局第45章 “海风计划”第3章 整编计划第45章 躲避尴尬第37章 政治中心第32章 战前准备第37章 协议=利益第43章 喝酒下棋第42章 最重要的两件事第44章 郭雪第8章 战还是退第29章 飞龙一号第22章 压俄制日第1章 建国登基第2章 第二军回援第28章 扩大会议第85章 朝鲜—劫掠第34章 抵达吉林第40章 西狩第20章 帝国的过去第36章 我们需要他中立第8章 俄军援军第21章 战后第62章 满清投降第50章 潘盛安的选择第27章 给我吐出来吧第3章 和德国的条约第79章 卖国-救国第14章 满清新军第9章 只胜勿败第3章 是威胁还是机会第28章 钱这东西第33章 意外的金洲城第24章 帝国大开发计划第47章 无奈的撤退第27章 卖身第5章 进攻两江第28章 扩大会议第64章 筹备第24章 第四次扩编第86章 朝鲜行省第24章 山雨欲来第7章 俄军的绝境第10章 打秋风第6章 出发第56章 战局有变第90章 北洋水师第6章 出发第40章 武器和设备第46章 金华镇第47章 无奈的撤退第62章 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第15章 守备旅换装第82章 日本的动作第29章 光绪捅了马蜂窝第6章 你怎么不碰我第49章 袁金城的决定第50章 禁卫新军的混乱第27章 给我吐出来吧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吗第34章 为什么会败?第82章 日本的动作第37章 混乱的攻城战第64章 筹备第41章 东北地主第22章 钱这东西第7章 我发财了第77章 读书人第14章 新时代始第38章 没钱没兵第90章 北洋水师第1章 被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