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飞龙一号

因为同时的帝国其他造船厂中,已经对那些中型战舰,那些五千吨一下的战舰已经有着比较成熟的规模。加上帝国在经济危机中抢购的众多设备。已经足够让帝国自己大量的制造这些中型战舰。

可以说,如果帝国给海军的预算足够的话,那么帝国海军在未来的两年内实力翻一倍还多,但是,可能没有那么多合格的水兵,海军将领来指挥。现在的帝国海军将领当中,主要的骨干都是满清遗留下来的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等这些舰队的官兵,其中,也有一部分年轻的帝国新一派的海军将领分别从德国,帝国的海军学院完成学习而进入到海军系统中。假以时日的话,帝国海军绝对能够支撑起帝国所需要的海洋利益。

至于这个假以时日的时间需要多久,按照陈冬生自己的估计,最少也需要五年的时间来确保帝国的基本海洋利益,如果有十年的时间的话,陈冬生有信心让帝国的海军飘扬在世界的任何角落。

海军的发展绝对不是说可以用迅速这一个词来形容的,一个国家海军的强大,他不但但需要先进的战舰,而更加重要的是海军将领,士兵的素质,在这一点上,帝国海军绝对没有办法在目前就和英国海军相比较。英国海军那经过几百年沉淀下来的海军精神远远不是目前的帝国海军能够对比的上的。而目前陈冬生所想的就是,既然没有你那种精神,那么,就让我的大炮,飞机来说话吧!

当然,这大炮现在是有了,但是飞机却还只能是停留在陈冬生脑海里面。对于帝国的发展中,陈冬生可以说倾注了很大的心血,而这一点,可以在飞机。坦克上看的出来。

帝国对于飞机的正式研究早在一八八六年的东北军时代就已经开始,当然,那时候研究地还是汽油发动机。飞机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帝国对于汽油发动机的研究进度。因为,飞机虽然说构造很复杂,但是那是相对于后世的那些喷气飞机来说的。螺旋桨飞机的话,则是没有这么复杂,只要飞机的动力系统能够解决,那么,那些飞机地机体啊什么的,陈冬生虽然不太清楚,但是简单的双翼,单翼飞机图形还是可以画出来的,而目前现代飞机的大概图形可是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基本上都已经确定下来。但是在当时。如果没有陈冬生的话,估计没有人能够这么快的就把飞机的构造能出来。

帝国在一八八六开始对汽油发动机开始研究,在一八八七年,完成了初步的研究,并且制造出来地样机已经在体积上,重量上,以及功率上都有了比较符合当时的国际标准。但是。很显然,这样的对于陈冬生来说并不满足。他陈冬生要的是能够让汽车跑动起来,让飞机飞起来的汽油发动机。甚至,在帝国的柴油发动机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汽油发动机还可能要担负着一些重型卡车的动力需求。

而在于康率领地发动机研究室,在一八八七年后得到帝国大量的资金,设备支援。甚至,还有几台外国人制造地发动机。而他们的任务就是研制出比他们更加先进的发动机。

而后,于康带领地研究室在得到了大量的人力,资金,设备的支援下,在一八八八年帝国成立的时候。成功的设计出了一款用于轻型车上的汽油发动机。而后。帝国在研究发动机的同时,也开始研制汽车。并且按照陈冬生的要求。汽车并不是那种四地轮子,但是却和马车一样地轿车。陈冬生要的是最少要在外壳上像现代汽车地轿车。

而在几个月后,于康的研究室烟成功的研制出了一款大型的汽油发动机,而这发动机就是为了重型卡车,也就是陈冬生心目中的机械部队而专门研制的。

尽管这用在轿车,重型卡车上的发动机已经研制成功,但是,用在飞机上的发动机却迟迟都没有成功,因为,飞机要求的发动机在体积,重量上要求越小越好,但是功率却需要很大。这可以说是一个很矛盾的现实。

于康等人在一八八九年中旬研制出来的飞机发动机,功率只有三十二匹,重量却有一百二十公斤,然而,即使是这样,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至少,在这汽油发动机的领域上,帝国已经远远的超越了西方各国,当西方国家还在用奇异的眼光看着那些三个轮子或者是四个轮子类似马车的汽车的时候。帝国的汽车在一八八九年处的时候就已经定型,不过,为了保护秘密,暂时只给了少数部队试验当中。

而那个一八八九年中研制出来的发动机虽然还没有办法成为作战飞机的动力。但是,陈冬生还是下令,命令于康带领这小型号的发动机专门成立飞机研究室。依照这个型号的发动机制造了一批飞机,而这些飞机在陈冬生亲自的干预下,全部都是双翼的木质飞机!同摔坏了十多架样机,死伤了多名试飞的研究室人员外,终于在一八八九年低试飞成功。但是,也只是在空中停留了十几分种!

当听闻试飞成功后,陈冬生正在关注着世界上的那场他一手造成的经济危机,虽然很忙,但是还是亲自到了研究基地,观看了飞机试飞,并且正式取名为“飞龙一号”这代表着中国的第一架飞机,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正式出炉!而后,陈冬生当场就授予了所有研究人员嘉奖,而于康更是得到了帝国对科技领域最高的奖项最高科技奖!并且得到了一笔数量不菲的奖金。陈冬生对于这种事情做的是驾轻就熟,完全是信手拈来。在得到了又一次的大规模专项款以及大量的各人奖励后,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飞机就已经发展了四个型号,从最初的飞龙一号只能在空中停留十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再到一个小时,然后到飞龙四号的三个小时。

在一八九零八月的时候,于康等人为飞龙四号安装上了一挺改进型号的马克重机枪。并且成功试飞,并且速度达到了一百六十公里。而乘员为两人,一人架势飞机,一人操作机枪。

一个月以后,在机枪上安装上了自动开火系统,也就是说,只需要一个乘员就可以单独架势飞机作战。随后,飞机研究室在这台飞龙四号的基础上。完善一些小细节,比方说降落系统,操作系统,等。

最后,在一八九零年十一月,终于为这架帝国第一款作战飞机定型,单人座战斗机“幻影一型”,双人坐侦察机“暗影一型”以及只能携带少量炸弹的轰炸机“飞影一型”以上三种就是帝国在飞龙四号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第一代作战飞机。而且,关键的是,这些飞机的战斗力都不怎么样,比方说,单座战斗机“幻影一型”只有一挺机枪,虽然于康也考虑过撞上两挺,但是机体太小,安装下去后,会造成飞机急速飞行,或者做灵活动作的时候失控、所以,也就只能一挺机枪了。侦查机的话没有武器。“飞影一型”轰炸机的话,只能携带重量在一百五十公斤的炸弹!

但是,即使这么飞机在后世看来属于绝对的垃圾,但是,在当时的国际情况里,这样的空军部队军队会是敌人最为惧怕的存在。试想,现在这个时代里,还没有高射炮,高射机枪,不要说高射机枪了,就算是重机枪也没有几个国家研制成功的,到目前为止,帝国已经把马克机枪改进了三代了,而这第三代当中,已经有了轻型机枪的存在。在德国根据了帝国提供的图纸开发出了属于他们的NG-1型重机枪,性能堪比比当初帝国军使用的第二代重机枪。而其他国家中,英国已经能够防止重机枪,虽然没有中国的技术支持,但是老牌帝国也不是吹出来的。虽然性能也和德国的NG-1型差不多,但是,英国这个是属于完全自主设计的。

至于法国,美国这些国家也都不含糊,自己研发不了,难道仿制都不会吗?就这样,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马克机枪的兄弟姐妹型号就成为了各国陆军的标准装备,只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个国家的陆军都不会装备太多,因为那马克机枪的射速太快了,快到他们承担不起那大量的子弹消耗!

所以说,在目前,重机枪还没有大量被装备,高射机枪还没有出现的情况下,飞机只要不是自己从空中掉下来,地面上的人是拿飞机没有办法的。当然,一旦飞机出现并且展现巨大战斗力的时候,各国肯定会研发对抗飞机的武器,到时候,高射炮,高射机枪。甚至同样是飞机都很有可能被研发出来。所以,保密很重要。

陈冬生已经决定,不到关键时刻,这飞机还是藏起来的好!

第80章 朝鲜局势第33章 朝鲜第88章 仁川之战续第44章 郭雪第61章 战后续第54章 北京城的陷落第84章 拿下汉城第17章 造船厂第62章 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第35章 福江岛海战第43章 立储第15章 守备旅换装第66章 确定计划第62章 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第11章 官军来缴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吗第58章 炮兵第19章 熊本师团第50章 禁卫新军的混乱第32章 雪…女人第1章 被包围第15章 科举选拨第8章 俄军援军第34章 贪污的后果第85章 朝鲜—劫掠第4章 援军之战第27章 给我吐出来吧第89章 夜战——炮击第29章 飞龙一号第10章 汝南之战(续三)第25章 风满楼第5章 钱粮危机第6章 牛角山第18章 大战前夕第68章 危机四伏第43章 立储第37章 对日本宣战第91章 北洋在朝鲜的彻底退却第63章 清帝退位第34章 抵达吉林第17章 造船厂第41章 东北地主第71章 玩具第70章 何谓辱圣人斯文第21章 帝国的过去(续)第62章 满清投降第62章 宁予友邦,不予家奴第18章 帝国的后宫第61章 战后续第16章 帝国外交第11章 长春之战第59章 真相大白!第8章 战还是退第15章 守备旅换装第7章 汝南之战第10章 琴声第27章 何进与郭丰台第64章 筹备第46章 疯狂第68章 危机四伏第7章 危机第61章 要投降吗第34章 贪污的后果第6章 你怎么不碰我第18章 帝国的后宫第58章 梅森虎叛变?第38章 没钱没兵第39章 世界和平了吗第77章 读书人第83章 黑夜里的刺刀第3章 三河镇第27章 卖身第35章 人口问题第31章 是非对错第37章 对日本宣战第10章 战始第48章 刘铭传第33章 意外的金洲城第18章 盛京防御战第48章 冒牌手榴弹第1章 建国登基第29章 光绪捅了马蜂窝第3章 是威胁还是机会第14章 夜战第4章 援军之战第61章 战后续第47章 疯狂第43章 战初第61章 要投降吗第45章 大战来了第42章 南下第16章 盛京的白色恐怖第3章 和德国的条约第6章 你怎么不碰我第31章 第四师第88章 仁川之战续第85章 朝鲜—劫掠第51章 进军金华镇第23章 又招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