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八章 宋徽宗甩锅

大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朝中的高官、勋爵、士大夫们在东京汴梁城里拥有了无计其数的各类产业。

让这些人放弃他们的巨额财富,那可是剜去他们的心头肉!

这天下是皇帝的,皇帝可以任意迁都,到哪里都有享不尽的富贵和奢华。

可是,这些官员、勋爵、士大夫们却带不走自己的产业啊!

如今的情势下,虽然迁都抗金或许对于朝廷社稷更为有利,但却对在东京汴梁城拥有大量产业的权贵们有害无益。

因此,当宋徽宗有意迁都时,京城中的权贵、士大夫们大多义正言辞的坚决反对,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劝谏宋徽宗不要抛弃京城里的上百万黎民百姓。

那么,面对即将南下的金军,这些权贵、士大夫们自己不怕死吗?

人谁不怕死?可是这些权贵、士大夫们死不了啊!

首先,在不懂军事的他们看来,只要皇帝坚守东京汴梁城,号召天下勤王,不需旬月,就可集百万大军于城下。

金军虽然猖狂一时,又怎么可能打进东京汴梁城?

况且,即使东京汴梁城被金军攻陷了,也没有甚么好怕的嘛。

金军此来,为的是讨伐皇帝。即使改天换日了,大臣还是大臣,士大夫们不是一样可以改投门庭,在金国继续做高官?

辽国灭亡后,只要皇家失去了权力,其余辽国重臣可都是受到金国皇帝的重用了,根本没有性命之忧!

京城中的这些高官、权贵、士大夫们一个个的都是人精,早就看透了其中的关节。

是以,他们一个个的都能拍着胸脯,慷慨激昂的陈词,表示要与京师共存亡。

宋徽宗也不是傻子,大臣们不怕死,可他怕死啊!一旦京城守不住,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这个皇帝。

于是,为了南逃避祸,宋徽宗在亲信心腹们的建议下,有心禅让皇位给太子赵桓,让他替自己留在东京汴梁城里抗战,堵住大臣士大夫们的悠悠之口。

十二月二十日,宋徽宗下旨封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为禅让皇位作政治准备。

同一日,朝廷派到前线讲和的使臣赶到了河北安肃军,在城门外拿议和书求见金军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

在议和书中,宋朝廷希望以赔款及增加岁币来换取金国收兵。

金军如此大动干戈,其目的一是要没有诚信的宋朝皇帝宋徽宗下台,二是要求宋朝割让土地作为赔偿。对于宋朝花钱消灾的提议,当然不会接受。

因此,金军直接回复宋国使臣,说主帅完颜宗望不在大营中,拒绝接见宋国使臣。

使臣无奈之下,只得将议和书交给了在燕山府被胁迫投降金军的官员吕颐浩,拜托他一定转给完颜宗望。

时隔一日后,十二月二十一日,宋徽宗又下罪己求直言诏,批评自己不是个合格皇帝的同时,希望天下有识之士广开言路,出奇谋以救大宋于危难之时。

这是宋徽宗在为禅让皇位做舆论准备了。

当日,宋徽宗再下旨,命各地停止进贡花石纲。

方腊造反都没有让宋徽宗悔悟停止的花石纲,终于在金军的威胁下取消了。

同一日,完颜宗望继续进兵,率军攻打中山府。

中山府守军在詹度的带领下顽强抵抗,金军久攻不下,只得暂时作罢。

此时宋徽宗正在筹划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赵桓,然后自己就可以向富庶的江南逃亡保命。

可是宋徽宗又恋栈皇帝宝座,寄希望于前线能够挡住金军大军,或是金国接受自己的和谈条件,从此罢战休兵。

因而,宋徽宗虽然做了禅让皇位的准备,但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欲拖延几日,观望形势。

丞相李邦彦和掌枢密院童贯对金军退军不抱幻想,他们都希望宋徽宗能赶快禅让皇位后南逃避难,如此自己也好跟着远离险境。

见宋徽宗犹豫不决,李邦彦和童贯便想用计激他。

李邦彦想起童贯曾说过,他在太原时,得到过一个金军的南征檄文,只因上面对皇帝用语颇为不敬,所以一直没敢给宋徽宗观看。

李邦彦便建议童贯在次日早朝时把这个金军檄文进呈给宋徽宗,看一看能否刺激到他。

二十三日早朝,童贯便依计进呈檄文。

檄文上的大概意思,就是宋朝皇帝是个人渣败类,此番金军南下,不打倒这个败类誓不罢休。

徽宗看了檄文后,果然深受刺激。他坐在龙椅上涕泪俱下,良久无语,最后说罢了罢了,卿等晚间再来商量大事吧。

到了夜里,宋徽宗在玉华殿先后召见宇文虚中、吴敏等大臣召对,商量禅让之事。

召对后,宋徽宗命吴敏等留在外间,说自己需再思考一下。

少顷,宋徽宗心意已决,召集众大臣进殿,不料因为情绪波动,他还未开口就突然气塞昏倒,自御床上掉到了地上。

内侍们赶忙将宋徽宗搀扶起来,抬到保和殿东阁休息。

群臣商议后,决定让太医再进汤药,看看能不能有点效果。

宋徽宗喝了汤药后醒了过来,但却无法开口说话。

宋徽宗举起手臂,示意内侍拿纸笔来,徽宗用左手写道我右半边已经不能动了,禅让大事如何安排?

众大臣不敢揣摩宋徽宗的心意,都无言以对。

宋徽宗又写道众位爱卿为何都不说话?

大臣还是都保持沉默。

宋徽宗最后写道,皇太子赵桓可继皇帝位,朕以教主道君的身份退居龙德宫,又写吴敏忠诚可靠,让他起草禅位诏书。

吴敏起草诏书后,得到宋徽宗首肯,众大臣便命人从东宫叫来太子赵桓探视宋徽宗。

太子赵桓赶到后,大臣们便在徽宗榻前宣布禅让圣旨,并要给太子披上龙袍。

皇太子赵桓是一个生性懦弱的人,此时大难临头,老爹要将皇位传给他,让他给老爹背锅,吓得赵桓急忙叩头辞让皇位,说我受皇位则为不孝,坚持不肯继承皇位。

僵持不下时,皇太子赵桓也突然病发倒地,人事不省。

大臣们也不知是真是假,只得将皇太子赵桓送回东宫养病。

此时,宋徽宗去意已决,坚持要禅让皇位。

国不可一日无主,朝廷大臣们只得带着圣旨和龙袍守候在东宫外。

可是,金军要来攻打东京汴梁城,捉拿宋朝皇帝,皇太子赵桓实在是不想当这个顶包的皇帝。他躲在东宫里一整日都没有露面。

群臣无计可施,最后只得派赵桓的老师,太子詹事耿南仲入东宫劝说太子继位。

经过一番苦劝,太子赵桓终于即位,是为孝慈渊圣皇帝,也就是倒霉皇帝宋钦宗。

第六百二十二章 夹谷谢奴的嫉妒第九百九十二章 渭州的前世今生第三百七十三章 当皇帝就是能任性第五百零四章 安道全与李巧奴第六十八章 张家庄招婿第一百二十七章 难分伯仲第一百九十三章 孔亮寄书第七百二十二章 陆小乙学坏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雷霆一击第六百五十五章 水军初成第八百四十八章 英雄西门庆第一百二十章 神火将军第一百二十四章 初会史文恭第九百一十六章 各有各的打算第六百五十九章 宋江的去向第九百七十九章 西门庆调兵遣将第四百一十七章 各有心思第二百四十八章 抢赤发鬼的人头第一百七十四章 秦相爷的前世今生第七百九十章 献计杜充第九百九十五章 西门庆征西第三百七十三章 当皇帝就是能任性第五百三十一章 小人要戴罪立功第六百四十七章 战后处置第五百五十一章 王俊的前世今生第一百一十章 遭遇宋徽宗第一百三十五章 刀下不留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任君挑选第四百八十六章 丑女婿也要见人第五百零四章 安道全与李巧奴第七百四十三章 灞桥柳色第六百二十三章 驸马之刀第四百三十八章 踏上金国土地第二百零五章 初识刘小姐第三十四章 谁人入我梦第六十六章 此地蜈蚣岭第六十章 再登独龙岗第二百六十六章 相州岳飞第五百四十一章 爆兵狂人柴进第四百一十五章 倔强的坚持第八百五十六章 兵贵神速第八百九十章 太上皇遇袭第三百二十二章 好汉们借粮的烦恼第九百二十九章 灭国之战的序幕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官人名声在外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小小的恶趣味第六百一十三章 是谁救了谁第五百一十八章 如何坐山观虎斗第四百九十二章 水中蛟龙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官人的实力第四百一十九章 斡离不的马第八百三十章 置身事外第六百二十九章 西门谋良虎第三百五十九章 粉丝卢大傻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驱虎吞狼第三百八十三章 陆小乙的新任务第八百五十一章 宋徽宗的送命题第六百一十五章 最好的猎物第九百四十七章 西门庆军出征第五百四十一章 爆兵狂人柴进第八百九十三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见义勇为团启行第九百五十一章 东京城救星第三十五章 李清照与赵跑跑第五百九十九章 苦大仇深何观察第八百四十二章 向强盗炫富第八百零一章 西门大官人的慰问第九十章 偷袭得手第四百八十七章 金辽两国要开打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张邦昌禅位第二百九十二章 好汉来投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唐遗韵今何在第六百九十二章 被人围观了第七百零七章 重逢毛子廉第八十二章 壮观孟州气象第一百一十四章 家中有贼第六百九十七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五百四十二章 宰相王黼气炸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史文恭来访第六百五十九章 宋江的去向第五百七十四章 好戏开场了第五百四十二章 宰相王黼气炸了第九百零二章 假冒亲王?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战之争第三百三十一章 梁山泊的另类能人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文治武功第五百三十九章 西门庆的朋友圈第九百三十五章 呼延灼阵亡第八百七十六章 剑拔弩张第八十六章 离开孟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远恶军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点拨黄文炳第一章 我是西门庆?第一百九十五章 关门打狗第九百七十七章 童贯复职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场征税引发的战争第九十六章 东京往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抢赤发鬼的人头第三百六十章 相扑为戏第二十七章 谷中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