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七章 十七骑破两千

完颜宗望见金宋两国和议大局已定,便准备退兵。退兵前,他挑了十七个精壮骑兵立即出发赶回金国,向朝廷汇报前线情况。与此同时,命燕京地区的汉军都统刘彦宗等人不必再领兵南下。

完颜宗望没有想到,自己派回去的十七个骑兵竟然又创造了一个举世罕见的战争奇迹。

这十七个金军骑兵北渡黄河走到磁州时,河北路兵马矜辖李侃领兵两千前来截击他们。

为首的金人将领见前方的道路上出现了一支宋军,便对宋军主将李侃说道:“对面的宋将听着,你我两国已经议和罢战了。我们十七个人是二太子完颜宗望派回国传递消息的,请贵军让开通道。”

李侃因为没有接到朝廷任何停战的消息,对金军的说法根本不信。

李侃说朝廷给我们的最后指示,就是让我们配合西北援军在后面掩杀金军,说不定你们就是被打败的金军呢!

李侃命两千军士摆开阵势,与十七个金军开战。

这十七个金国骑兵见李侃还是要要动武,顿时勃然大怒,弯弓搭箭冲上前应战。

金军的十七个骑兵分为三路,前路七人,左右两路各五人。三路金军毫无惧意,直冲宋朝军阵。

这十七人都是精挑细选,骑术精湛的骑士,他们一边冲锋一边开弓射击,当真是箭无虚发,许多宋军纷纷中箭跌落马下。

要说金军的十七名骑士虽然骁勇,但方才也不过射杀了不足百人而已。怎知这些河北禁军的军士都贪生怕死,交战后纷纷后撤,结果导致阵型大乱。

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葩诞生了,磁州城外,十七个金国骑兵追杀着二千余人的宋军。

由于发生了互相踩踏,结果两千宋军居然损失过半。战胜宋军后,十七个金国骑兵却一个都没有负伤!

这战绩,比郭药师一月前在黎阳黄河边上杀敌数千,自家部队只战死三个人的战绩还要辉煌。

帯着对宋军的极度蔑视,这十七个金国骑兵冲散挡道的宋军,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

李侃被吓破了胆,躲入了磁州城中,再不敢提拦截金军之事。

派出信使报信后,完颜宗望也率军开拔北返。

种师道得知金军撤军后,立即给皇帝赵桓上书,说这是最好的战机,只要我军在后面追击,在金军到黄河边渡河时与他们接战,保证能够让他们全军覆没。

种师道还断言,如果就这么放走金军,日后金国定然还会南侵,则祸不可测也。

太宰李邦彦等主和派大臣听后,在朝堂上强烈反对,认为朝廷花费这么大的代价才与金国缔结了和约,不可再轻言开战,引得金军再次南下报复。

皇帝赵桓害怕金军去而复返,决定接受李邦彦等人的主张,礼送金军出境。

同时,朝廷为了避免种师道领兵招惹金军,就下旨罢种师道为太一宫使,解除了种师道的兵权。

这个时候,姚古、种师中二人也领兵来到了东京汴梁城下勤王,但种师道被解职后,勤王军将领们明哲保身,追击金军的想法再也无人提起。

李邦彦还担心出意外,过几日又上奏折,请求让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将领兵护送金军过河。并在河东、河北树立大旗,明确各处有擅出兵者一律军法处置,以防止地方武装骚扰金军。

二月十一日,东路金军终于开拔离开京师,并同时带走了作为人质的肃王赵枢及负责割地事务的太宰张邦昌和秦桧等人。

二月十二日,为庆祝金军终于退兵,皇帝赵桓下旨命大赦天下。

宋徽宗赵佶在退位前才大赦了一次天下,如今时隔一月,新皇帝赵桓又大赦天下,只怕此番金军南侵,得利最多的却是那些牢里的囚犯吧!

二月十三日,李纲又上表请求皇帝赵桓批准派兵护送金军过黄河,并说这是有祖宗的先例。

原来辽国强盛时,宋辽多次战争后曾签署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签署盟约后,当时的宋军为了防止辽国反悔,又或者退兵时烧杀抢掠,便派大军跟在后面护送辽军出境。

现在金军情况与其类似,李纲便引用成例,希望皇帝赵桓批准也派遣宋军护送金军过河。

李纲表章上去后,众位大臣都认为金军刚走了三天,现在就派兵在后护送,时间太早,容易引起金军的误会。

但李纲却说宋军在护送的同时,也是在寻找战机。

李纲认为,金军区区几万人马,却打败我们宋朝那么多军队,攻下如此多的城池。如今金军又要走那么多金银,战果如此辉煌,金军肯定会得意忘形。

我军若是在护送金军时突然打击他们,定能一举得胜。

此时金军走了两三日,皇帝赵桓感觉威胁消失了,又逐渐偏向了主战派。他对李纲的看法非常赞同,便命李纲全力负责此事。

李纲大喜,下朝后立即分遣将士,调动城外军队十余万人分几路一同进军去护送金军。

宋军上下都觉得报仇的机会到了,士气十分高涨。

二月十四日,又有大臣秘书省校书郎陈公辅上书弹劾太宰李邦彦、中书侍郎王孝迪、尚书左丞蔡懋等主和派大臣,并建议加封吴敏为少宰、李纲知枢密院事,徐处仁为中书侍郎,唐袼同知枢密院事,李悦为尚书右丞。

简而言之,陈公辅就是请求皇帝调整朝中大臣,把主和派全部清除出去。

对于陈公辅的上书,皇帝赵桓很快批复全部照准。

于是浪子宰相李邦彦在几番宦海沉浮后,终于尘埃落定,彻底被赶出了朝堂。

皇帝赵桓命李邦彦到鄧州作知州,李邦彦却说自己家中有丧事,请求回家守孝,暂不上任,得到了批准。

随后,皇帝赵桓又把王孝迪发到了京兆府醴泉,把蔡懋贬到了大名府。

二月十五日,皇帝赵桓又下旨命严格操练京城禁卫军。

同时,朝廷又命将所有自燕京跑到宋朝境内的所有燕人全部发回到金国那边去。

钦宗命各处州府衙门要给足这些燕人盘缠,并一定要跟随或押送他们回到金国境内,不准他们聚集在一起,不准他们路过京师,不准他们沿路做买卖,总之一定要顺顺利利把他们送回去,不要违背了宋金签订的合约。

第八百六十五章 宋徽宗提供的铁证第一百三十六章 二寨主的偷袭第六百三十六章 隔河对峙百万字感言第七百七十二章 无耻小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等待招安的二龙山第七百八十章 热血不可乱洒第七百四十四章 告别废都第九百三十八章 难战更难和第二百零八章 周通前来拜访第六百四十章 围猎祖州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王进娶妻第八十四章 张都监的心思第一百二十八章 焦挺的本事第五百四十二章 宰相王黼气炸了第三十二章 白菜总是被猪拱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访无为军第六百八十二章 带着打手北上第六百零五章 林灵素的宗教战争第一千零二章 秋天里的一把火第七百九十章 献计杜充第三百四十九章 浑水摸鱼的高丽第三百七十九章 阮琴回音第一百一十六章 重逢蒋门神第十章 陆小乙找的好汉第四百六十章 想被他抓走第六百二十二章 夹谷谢奴的嫉妒第一百三十章 南下求医第七百七十章 我要抢女人第六百八十三章 池鱼之殃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门庆的祖宗第七百五十八章 金军巧夺大定府第五百二十七章 软蛋厢军上了阵第七百四十四章 告别废都第七百零一章 完颜宗翰的邀请第九十四章 初会徐宁第七百九十八章 杜充邀功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言之师第六百五十八章 反贼消息第六百三十九章 上京与祖州第二章 是男人就要保护潘金莲第二百六十四章 双枪将招揽险道神第九百零五章 乌合之众第二百八十六章 攻守有道第七百八十五章 先赠甲,再送刀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炮响兮轰他娘第一百六十五章 吃洒家一杖第一百九十四章 秦明的尴尬第九百六十七章 你也配姓赵?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李良辅军的悲歌第一百五十二章 喜事连连第九百九十四章 大混战序幕第一百六十七章 送师兄一壶水第六十九章 初会孙二娘第七百七十二章 无耻小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官人的实力第七百二十九章 文化中心第二十二章 爬梯子的浪漫第二百五十八章 极品人渣董平第四百八十八章 南下求医第四百一十七章 各有心思第七百一十五章 山不在高第三百六十四章 我乃贾宝玉第六百九十三章 首战对手第三百七十一章 失之交臂第九百七十四章 宗泽的抉择第六百七十二章 海战准备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交接俘虏第六百零二章 那厮变心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玉麒麟的故事第四百四十六章 蒙古奴隶第六百五十二章 精于算计的赵良嗣第五百四十九章 招西门庆为女婿第五百五十章 大内密探王雕儿第二百三十九章 各展神通第五百九十七章 知府人选第六百一十四章 明月何处看第二百七十六章 拜访周同第二百八十二章 牟山贼来袭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门庆讲三国第八十七章 飞云浦的埋伏第二百六十五章 董平喜收猪队友第四百四十四章 妖孽天才第二百五十六章 双喜临门第四百四十三章 文化下乡的好生意第六百五十九章 宋江的去向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勿谓言之不预第九百九十二章 渭州的前世今生第七百零一章 完颜宗翰的邀请第四百九十四章 北方大港第一百八十四章 撞上宋江团伙了第三百四十章 我好想割须弃袍第七百零一章 完颜宗翰的邀请第一百二十三章 西门庆讲三国第六百二十九章 西门谋良虎第八百二十章 反胜为败第九百九十七章 难以割舍的诱惑第二百五十九章 赈灾募兵第九百五十六章 楚国初创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日本在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