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潮起彼岸

做事情,要顺势而为!

在十九世纪,与大英帝国为敌,无疑是逆流击水。时过境迁,到了二十世纪,只要站在美国一方,首先就立于不败之地(除了那个东方古国周边的几场战争)。而今天,任谁都知道,东方巨龙会超越美国。时代的更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要想成为时势的英雄,就必须顺应潮流!

回到十九世纪末,我们来对比一下英美的国力起落。1860年,这时英国占据世界财富59%,超过世界的一半,而此时美国只占世界财富的13%,在英国面前还很弱小。接下来,美国开始南北内战,英国继续大杀四方,最大时期殖民地面积有三千四百多万平方公里(如果没有概念,那么也就两个俄罗斯那么大)。到了1880年,德国、美国开始奋起直追,但是大英帝国还有底子,占据世界财富的45%,此时的美国占据世界财富的23%,刚刚达到英国的一半。可是仅仅过了十年,来到1890年,美国就超过了英国!

如果有人问我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哪里机会最多,我会告诉他:“东南西北中,发财在广东!”但如果你是问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哪里机会最多,我会毫不犹豫回答到:“美国!”

1879年,小克虏伯在纽约注册了“美国克虏伯集团”,虽然这个美国克虏伯和德国的克虏伯公司目前完全没有经济瓜葛,但是克虏伯的姓氏会还是让人联想到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小克虏伯一到美国就拜访了美国的顶流大亨:摩根、洛克菲勒、卡耐基、范德尔比特……

小克虏伯以钢铁为切入口,邀请有实力的企业合作,一起兴办公司。既然是大家参股,那么当然就是股份公司。虽然那些大亨还没有实际出资,但是小克虏伯跟各位顶流会晤的事实,大家都看到了,有很多人争着认筹“美国克虏伯集团”的股票。很快,小克虏伯就有了大量的启动资金。

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之前,钢还是一种稀有的贵金属。人们大量使用铁,但是却很少使用钢,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们还无法大量制造出钢。直到1855年英国人贝塞麦试验成功,将空气吹入铁水以炼成液态钢,钢的价格降到了不足以前的十分之一!从此,钢大量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人类迈入了“钢铁时代”。

但是,贝塞麦炼钢法有一个不足之处——必须使用优质的低磷铁矿石,这就造成了低磷铁矿石价格高,而磷含量高的铁矿石卖不出去。针对这一现象,1879年,英国冶金学家托马斯提出了碱性转炉炼钢法,即采用白云石高温烧成的熟料,混合焦油做成碱性的耐火砖炉衬,冶炼过程中吹入空气并加入生石灰。采用碱性转炉炼钢法,就算是使用磷含量高的低价铁矿石也能炼出钢了!钢的价格又一次下降,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炼钢的发展。

小克虏伯购买了碱性转炉炼钢法的专利使用权,新建的工厂正好用上新的转炉。新的钢铁厂建在海边,不光通铁路,还有卸货码头,可以使用海外的矿石。在钢铁厂旁边,小克虏伯还建造了一个造船厂。其实克虏伯家族早就对造船有意,在史实上收购了船厂,成立了后来的德意志克虏伯造船厂。这样一来,从高炉炼铁,转炉炼钢,钢水浇铸,轧板造船一条龙,各种工序连接在一起,工期大大缩短,而且节约了金费。

当时要造一艘万吨级货轮,至少要一年多。但是,这种造船速度怎么跟得上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小克虏伯提出一个目标:百日交船!船厂负责人找了多方人士,几位数学家告诉船厂负责人,可以采用统筹法,把各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定出来,然后从后往前反推,就知道什么工作所需时间最长(决定了交船时间),哪些工作可以同时展开。

通过统筹法一计算,交船期可以压缩到一年以内,这是一个进步。而且船厂负责人发现:统筹法从后往前推,可以比较精确的计算出某一项工作的开始日期,也就能确定该工作所用原材料进仓日期,这就提高了仓库的周转率。用简单的话讲,就是用更小的仓库面积就能完成工作。更小的仓库,意味着成本下降了!

运用统筹法,在设计并行工作的时候,可以把工作(或者叫船体部件)分成一个个不同的模块,模块做好之后,再到船厂组装起来就好了。有些模块(或者工作)还可以外发,利用全美国的资源,做好之后通过铁路直接送到船厂,甚至可以通过码头运来直接组装。

船厂负责人通过模块化组建工序,再次对造船周期进行推算,得出的结果是:交船日期可以降到5个月之内!这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船厂负责人立即向小克虏伯汇报了此事。小克虏伯当即拍板:船厂采用统筹法规划各个造船工序,采用从后往前的“拉动式”确定各个工序的时间节点,采用“模块式”的分包工序然后在船厂组装。任命有设计背景的资深工程师作为项目经理,负责各个工序的进度,项目经理根据各工序进度决定浮动工资。

1880年中,美国克虏伯集团开始对客户接单,并承诺:150天交船!(史实:美国自由轮从铺设龙骨到下水只用了4天15小时30分钟,当然很多非常重要的工作都是在它下水之后才完成的。)这年代,正是美国高速发展时期,一时间订单纷至,工厂热火朝天。

时代大幕缓缓拉开,大洋彼岸潮起云涌!

布鲁克林大桥横跨美国纽约州纽约东河,连接着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和曼哈顿岛。大桥全长1834米,桥身由上万根钢索吊离水面41米,是当年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钢材建造的大桥,落成时被认为是继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后的第八大奇迹,被誉为工业革命时代全世界七个划时代的建筑工程奇迹之一。

最初提议建造纽约布鲁克林大桥的,是一位德国移民约翰·A·罗夫林。他曾经是黑格尔的学生,他带着在德国学到的桥梁技术来到美国创业,后来在美国成为建筑师 。他为建造大桥呼吁了十五年,直到1869年,他的建造布鲁克林大桥的计划力排众议,得到了批准。

可惜好景不长,约翰·A·罗夫林在一次河边勘察时因事故去世。他的32岁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接替了他的工作,被任命为建桥总工程师。可是命运总是那么不堪,因采用气压沉箱法建桥墩,华盛顿.罗布林患了沉箱病,只能靠他的妻子艾米莉到工地指挥。

在好几年前,同为德国人的克虏伯就参加了布鲁克林大桥的建设。小克虏伯还在德国成立了工程机械设备厂和工程建设公司,威廉二世也有暗股。美国克虏伯集团成立后,小克虏伯干脆在美国设立了工程机械设备美国分厂和工程建设美国分公司,专门承接美国的业务。

工程机械设备美国分厂就建在美国克虏伯钢铁厂旁边,采购生产原材料非常方便。从十九世纪后半段开始,整个美国就是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有工程正在建设,纽约布鲁克林大桥正是其中之一,工程机械设备需求十分旺盛。所以,工程机械设备美国分厂的订单增长也很可观。而且不光是工程机械方面接到订单,码头船舶机械、矿山钻井机械、农用机械订单纷沓而来。这时候还没有卡特彼勒、更没有小松,工程机械设备厂的产品迅速占领全世界。

比工程机械设备美国分厂发展更迅速的是工程建设美国分公司,全美各处工地都在开工,各分专业(勘探测绘、结构工程、给排水、岩土工程、矿山码头、电气、爆破、安装、造价等等)都在缺人。工人可以雇佣,专业人员只能批量培养。工程建设美国分公司先是开办短期培训,进行分批轮训,培养出大量初级专业人员。然后,工程建设美国分公司又成立了工程专科学院,并且开始制定专业标准,进行专业评级。工程建设公司以及工程学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程专业标准、工程评级、专业人员评级的体系,创造了整个工程行业的生态链。

至此,克虏伯在美国东海岸建设了钢铁厂、造船厂、工程机械设备厂、工程建设公司、以及相对应的专科学院。加上在德国本土的机床设备集团等企业,小克虏伯控制的产业规模以及远远超过了父亲!

第十二章 撤军第三十章 中俄战争第八章 黑旗军第四十九章 战列舰交火第四十五章 英舰追击第四十五章 英舰追击第四十四章 海上猎杀小组第二十一章 银行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六十五章 新枪(上)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十章 水战第十四章 大胜之后第五十章 驱逐舰交锋第二十六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防护第五十五章 石油战争第二十三章 左宝贵将军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四十一章 包围第三十五章 变样的海军竞赛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三十二章 提尔皮茨第十六章 甲申易枢第三十五章 变样的海军竞赛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陆军第四十五章 英舰追击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陆军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学第五十五章 石油战争第六十章 惨胜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五十五章 石油战争第十四章 大胜之后第三十五章 变样的海军竞赛第三十一章 武器贸易第五十九章 打得准第十九章 君主立宪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战况第四十四章 海上猎杀小组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学第五十五章 石油战争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二十二章 蓝丝带奖第四十九章 战列舰交火第三十六章 战前准备第五十七章 黄雀在后第四十四章 海上猎杀小组第十六章 甲申易枢第三章 机床设备集团第六十一章 遭遇第二猎杀小组第五章 电器公司第三十四章 1907年经济危机第四十四章 海上猎杀小组第六十五章 新枪(上)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九章 新战术第十二章 撤军第二十二章 蓝丝带奖第五十章 驱逐舰交锋第三十九章 德法边境战役第四十章 英法联军赛跑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四十章 英法联军赛跑第十二章 撤军第一章 穿越小克虏伯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蝉第五十四章 波兰战役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陆军第四十一章 包围第十二章 撤军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八章 黑旗军第五十九章 打得准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一章 穿越小克虏伯第五十四章 波兰战役第三十三章 无畏舰第七章 恭亲王奕䜣(下)第五十章 驱逐舰交锋第二十四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三十章 中俄战争第六十七章 新枪(下)第十三章 光复河内第十六章 甲申易枢第五十四章 波兰战役第十七章 北京之战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二十一章 银行第五十九章 打得准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蝉第三十七章 1913年第六十三章 布鲁西洛夫攻势第三十一章 武器贸易第二十四章 战舰三大要素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