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立新2

辽河下游,盖山城的墙头上,一个如同惊雷般的咆哮声响彻回荡在期间。

“谁。。还有谁。。”

“还有谁敢与我一战。。”

作为选锋的捉生将李铁牛,正一手挥动着沾满血水的双刃宣花大斧,一手倒拔着夺来的将旗,踩踏在数具被斩做两段的尸体上,对着那些残余守军畏畏缩缩的面孔咆哮道。

然后就像是为他的宣称做出注解和背景一般的,从他背后飞掷而出的轰鸣和火焰,刹那间炸裂在这些垂死挣扎守军之间,而夺走了他们的最后一丝勇气和信心。

片刻之后,就只剩下满城满地跪地投降和乞活的身影了。随即之后,代表昔日故主大罗氏的青空飞马旗和淮军的风雷旗一起,飘扬在了着第一座被光复的城邑之上。

。。。。。。。。。。。

而在建安州以北的海岸线附近,

随着尘嚣直上的烟尘喧天,一只排成数条纵队而首尾望不到边的长龙,正蜿蜒在远方起伏的群山与绵连丘陵之间,紫电赤焰的大小旗帜就像是凭空生出密密丛林一般的,散布在沿途所设立的中转营地和据点上空。

踏着鼓点和节拍,成群结队行进在大片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看起来死气沉沉空寂异常的旷野之中,却也是别有一种感触的心境和风味。

相比上一次离开前的所见所闻,时隔两年多之后情况似乎变得更糟糕,沿途满眼满地都是十室九空的村邑和市镇;

就算是有所人烟的邑落里,也到处是躲在废墟和残垣里苟延残喘,而面黄肌瘦的老弱妇孺,几乎看不到青壮年的身影;显然其中有能力或是有气力的人,都已经不是纷纷外逃求生,就是被附近的势力给抓丁裹挟走了。

因此,作为后续的处理措施和方针。在大军过后的所在地,跟进的则是一只庞大的输送队,以及主要由那些逃亡到辽东半岛的流民青壮所组成还乡屯垦团。

由罗思谨为首的一众昔日罗氏旧属家臣,出面对沿途地方进行相对有限的安抚和救济;最关键的是从淮地运来农具、种子,尽快把他们组织起来,尽可能的恢复当地春耕播种的生产活动。

如果人力尚且还有所不足的话,就从淮地分批抽调过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不亚于前方作战和攻略的重要任务,和与军事行动双管齐下的并行方略。

毕竟,

这辽东之地可不比淮北,就算耽误了农时还可以套种、补种一些速生低产的豆麦瓜薯什么的。这里虽然地处黑土地带土壤肥沃,农田水利开发度高而产出颇丰,但是因为气候雨热的缘故,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更长;因此一年只能有一季的收成,一旦耽误了之后就不仅仅是歉收减产的问题,而是再也再也没法补救了。

毕竟,淮镇如此兴师动众的出兵扫荡辽东,可不是为了让自己凭空背上一个大包袱玩人道主义救援游戏的。

罗氏的内乱让治下领民百姓也就是饱受其苦了,普通人家就算有所积余,也早已经被折腾干净了;更何况还有各方自立的势力,为了各自的野心和欲念在相互侵并和攻打之间,把地方给搜刮了一遍又一遍的,只怕除了一大堆嗷嗷待毙的嘴巴之外,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剩下来了。

但是如果运转得当的话,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填补和恢复地方因为战乱造成的空白;最终将淮镇在收复地盘上建立的统治秩序和执行力的权威性,给顺数推舟的迅速稳固下来;

毕竟对于这些饱受战患的大多数领下百姓,天大地大吃饱肚子才是最大的事情。正属于用较低的代价和粗浅手段,就可以轻易收买和聚拢人心的阶段。正好用来完成统治权和基本名份上,相对日常影响和动荡最小的平稳过渡。

而罗思瑾为首的大罗氏旧族而言,作为配合本军在辽东乃至安东道行事的代价,以及在收复辽东之后的补偿和妥协条件;

就是逐步放弃他们已经保留不住也维持不下去的,安东诸侯总管领和大都护的名分,以及相应统治权和名分移转的情况下;保证罗氏余族的世代生活无虞与田土财产上的基本收益,以及在淮镇体制内仕官、从军之类的发展机会;

当然了,这部分是以宗族公产和籍田的形式,由我信得过的罗思瑾来管理和经营的。毕竟,淮镇也不是无条件做善事或是养懒人和寄生虫的地方。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目前还是需要他们这些人作为门面和招牌,以继续维持罗氏管领安东的这张皮;用来掩人耳目制造罗氏依旧管领安东的假象,顺便对付南边朝廷可能到来的质责和非难,以及各种后续的动作和手段。

“报。。”

一个声音再次打断了我的沉思。

“辽西出阵的折可适部,已经前出至东山城。。夺得附近长庆、奉陵邑七处。。”

“报。。”

“东路的杜桑所部,已经北入铜州,连下铁城、汤池、柘木数城。。”

“报。。”

“前军先手部车营,于海北州凌明城遇敌襄平军数千,立阵一鼓破之。。”

似乎从目前为止,乘着冬末春临之交突然出兵的效果,还在继续发挥着出其不意的作用;

因此,一路主力、两路偏师和一只奇兵,都还没有遇到像样的阻力或是成规模的抵抗,具体伤亡的数字也始终停留在十位数以内。

不过对我来说,能够一波流a过去固然是最好的;但还是更希望敌人能够受到刺激压迫而聚集起来,方便我用堂堂正正排队枪毙给碾压过去才是。

若是让他们化整为零的四散在地方上而进行频繁的抵抗和袭击,我反而要多费些周章和气力了

“报。。。”

负责奏传的虞侯再次通报道

“耀州、辰州、卢州和熊岳州的十五位城主并九位管邑,”

“率所部军民及父老,前来进碣军上兼作犒师之举了。。”

“奉牛一百余而羊猪四千口,麦豆八千石而草料三万担。。”

“另有银绢作价五千五百缗,杂色酒水四千斤。。”

当然了,这些人当中倒是大多数都是当初淮镇撤军时,作为半岛三州的边沿缓冲区和亲善势力,所扶持起来的存在,或者干脆就是派人带过去换个旗号和马甲,在当地作为内应和打入楔子所发展起来的势力。

有这些带路党和内应作为前驱,可以说抵达出兵建安州的第三天,就已经将半岛北部这些布局过的四州十数邑之地,几乎是没有什么阻力轻而易举的一鼓而下了;

然后又在他们协助和指引下,东路的偏师以控制下的穆州为跳板,在两天内轻取了东南隅邻接乌骨水上游的来州、保州、开州、定州,虽然都是一些地狭民寡的下州小郡;

却是从而将乌骨、鸭绿两水流域的中小诸侯们,与淮镇直接控制下的半岛沿海,以及双江口泊汋城的飞地,从陆地上完全连成了一片。正所谓是淮军的兵锋所指,无不是土崩瓦解或是望风披靡,或是纷纷倒戈开城相迎。

因此,他们还以臣藩之名为我凑出约四五千藩兵,以及翻倍数量的民夫。虽然大多数装备和训练都相当简陋,只有权壮声势和场面的象征性作用,但是我还需要他们作为榜样和示范,来减少在辽东地方上潜在的阻力和敌意。

所以在进军途中,对其中的一些人适当的接见和安抚,许予利益和前程;也是稳固下后方和侧翼,有所必要的手段和过程。

而我所在的主力则继续长驱驰入,直指被博罗会所属势力窃据的辽东城周边。这也是我预期的主战场和决定性的战略重点所在。

第314章 淮北纷纷七第392章 在河北2第1091章 立新21第383章 战云4第102章 薄发3第1240章 底定10第1242章 新章2第894章 反动14第679章 出援29第1200章 徐州起10第175章 善留第923章 惊破3第811章 启新第726章 异梦6第120章 意外第598章 期新8第1123章 浪奔3第350章 援济3第699章 履新3第846章 风动6第743章 思变3第584章 变数4第1267章 又决7第587章 变数7第1106章 归远6第268章 海徒第637章 怅怀37第237章 邀请 剧场第1282章 旋灭2第525章 兵戎9第328章 两端第744章 思变4第769章 忧乱9第848章 风动8第336章 告捷第663章 出援13第1049章 殇国9第658章 出援8第438章 天倾4第527章 经略第390章 回转5第922章 惊破2第1117章 归远17第276章 孤城、喋血第1027章 澜动7第228章 决定、静观第1097章 立新27第1章 在人间第1160章 沧澜10第1231章 平卢15第10章 转职了?第211章 同年第1139章 潮新9第775章 萌动5第435章 战局第1220章 平卢10第974章 浮梦4第731章 抉择第530章 经略4第751章 徒变第706章 启东(6)第271章 文抄公的忧郁第97章 厚积5第353章 援济6第971章 浮梦第217章 反差第1239章 底定9第385章 战云5第918章 临峙18第631章 怅怀26第384章 战云5第375章 再战4第958章 沉惊8第740章 抉择10第1050章 殇国10第234 眼界第738章 抉择8第350章 援济3第408章 入汴第1187章 江宁变第39章 尝辩第823章 启新13第567章 ,营生7第679章 出援29第600章 期新10第929章 惊破9第339章 防要第1218章 平卢8第186章 事辞第6章 义军第307章 战淮北二十一第477章 渐变7第444章 天倾12第264章 定装 突至第341章 协力第1206章 淮动6第178章 再临第1287章 旋灭7第324章 爷五死与喜当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