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浪奔

天南州外围,扼守九龙江平原水系中游的紫罗城,已经被官军包围了起来。

整个城墙下的地面上,涌进来的讨逆军士兵密密靠在一起,将各色手牌和大盾重重叠叠抬高,错杂古朴的兽面涂绘和包铁花纹正面朝上,对着城墙上不停击坠下来的砖石滚木灰瓶炭火,艰难的向前行进着。

在其下他们踏着余烬和尸身,分开数条“通道”,让扛着软梯和云梯的士兵猫腰低身穿过,将器械抵进排在城墙上,接着就有士兵勇敢地向上挺着锋利长枪,侧举着盾牌踏着梯子而上,到处都是厮杀的嗥叫和身影。

当轰隆隆的炮声响起之后,守军最后一点的抵抗意志和士气,也就被彻底轰碎了。

从这里开始,可以借助九龙江水系发达的船运,直接用河船输送军队和辎重,长驱直入抵达下游的首府天南城下。

而在天南城下游出海口的蒲港,作为所属的当地官吏军民,所见到的却是一只残破不堪、满载伤残归来的水师舰队;

他们进港的时候是如此的迫不及待和仓促,以至于为了抢进航道而好几艘靠得近的船,都相互挤撞在了一起,就此堵塞了航道;而另一些等不及的战船,则干脆就此冲岸搁浅在了沙滩上;

最后,又有几艘破损实在厉害的战船,不得不仓皇放下满载人员的小划子和横舟,然后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座船,就这么缓缓沉没在了港口附近咫尺之遥的地方。

自此,昔日兵强马壮号称装备精良第一的畿内水师第一镇,就只剩下这些不足小半的残损家底了。

而一旦叛军水师在海路上的阻绝和威胁一去,也就意味着官军不再需要在经过漫长陆上的劳师远行,在中南沿海的山地丛林里跋涉上一大圈,才能获得来自后方的补充和供给了。

而在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海外岛藩的贡赋输送也得以恢复起来,还可以海路运兵登陆那些亲善朝廷的海外岛藩港口,而籍此威慑和阻绝那些外藩大岛上的离心地方势力,对于天南的暗中支援和扶持。

虽然朝廷暂时无法清算和讨伐到他们,但是只要能够隔断了安远州到天南州之间的海路输送,那就这这些人再怎么处心积虑,也就没法再将人员和物资送上岸,而继续给叛党的天南输血了。

尽早打通与那些海外岛藩的联系,对于回复国朝的权威和贡赋财税的来源,乃至避免被隔绝的太久,而让这些立场倾向国朝的藩属,就此产生什么更多变故和别样的想法来。

毕竟,这些年国朝穷尽民力来发动征北之战,又经历了内耗严重的岭内变乱,在不断抽走驻屯军力的彼消此长之下,就算是在尚且平稳安定的东海道各洲,也多少出现了一些杂音和不谐的迹象。

比如,以灾荒和道路断绝,或又是盗匪横行为由,对于国朝加课的重税和繁多的物产征收名目,想方设法要求减免和赈济云云;或又是干脆以风浪险阻乃至海路不靖为由,公然进行拖延和滞纳;

而光是从当地出发,却在抵达广府中途,莫名其妙浪沉和遇贼失踪掉的官船,就已经达到了十数条之多。

这也是广府方面量以人力物力无算,不计代价不停从海路发起攻势,想要将这些叛军手中难以补充的海面力量,给逐步拖疲拖垮消磨殆尽的最终目的和打算,也是完全无解堂堂正正的阳谋手段和正对方略。

至少现在这些部署和目标,已经初步达到了相当程度。原本横行于东海道与西海道之间,肆意掳掠船只和拦截贡赋的叛乱水师第四镇,第六镇,都已经相继因为地方供给不足,而不得不带着残部退往西海道的驻泊地,去分散就食了。

而仅存的畿内水师第一镇,也是元气大伤而后力不继,眼看就只能退守到港中休整。

这先海后陆的总体方略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彻底断绝叛党所挟持的天南,再次出亡的路线和可能性,以免劳师远征的成果再次有所缺憾。

。。。。。。。。

扶桑之地,东国,姬路藩,姬泽城下,也已经是一片兵马戎碌的氛围。

披挂齐全的五十五名奉公人和郎党,三百名骑侍,一千一百名徒士;又有简单武装过的足轻三千五百人;人夫一千六百人、口取三百二十四人,另携乘马和驮马共五百六十六匹,并荷驮车八十辆,集结在临时结成的军寨里严正以待;

这就是一个二十五万石高的中等藩家和名主,在仓促之下所能够从附近抽调聚集出来的全部力量了。虽然姬路藩还有规模不等的水军,以及好几只大型的跨海船团,但却都没有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变成陆地上的战力支持了。

而在他们面前,则是三面进逼而来各色旗帜如林的军阵,从最为亲善的土屋氏,到素有渊源的吉乡氏,长期通商往来的楠氏、林高氏、刚川氏等等紧邻强藩的徽记和马印,还有形形色色国人众和僧兵的各种旗号,层次林比的高举在空中。

而在他们之中,来自平成京朝廷的贵胄兼上使——与良王,在一众御前兵尉和拔刀队的护卫下,正站在御舆上进行战前的鼓舞和宣讲,时不时激起如潮的呼喝和吆喊声。

在数个月前逼死了三河守护代官周元祀周元祀,以征缴朝敌为名朝敌瓜分了三河到远江之间,吉良家及其配下所有领地,而如出一辙的联合军势;就这么在某种力量的帮助和协力下,轻易地长驱直入姬路藩相对封闭自守的半岛险胜,又突如其来的兵临在了姬路家的重镇和主城面前了。

随着对阵敲响的震天金鼓声,迎面射过来的漫天箭雨和弩枪,霎那间仓促堆聚而城的城下寨里,顿时激溅起了一片哀呼惨嚎声和间杂的叫喊怒骂声。

这个一贯以女性为主导历史极为悠远,行事却相对低调和隐秘,长期超然而置身事外的老牌藩族,也终于迎来了生平最大的危机和患难。

虽然扶桑藩在这百年间一直内战和纷争不断,但是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的王族,东国还是西国的诸位公方,与中土方面的交流和往来,却是一刻都没有断绝过的。

因此,中土大陆的局势变迁,同样也可以通过这些沿海诸侯藩家,以及本地大名势力的消长更迭,来体现一二。而姬路藩和姬泽城所要面对的命运,也只是这其中一隅小小的缩影和余波而已。

第1016章 颓然6第760章 徒变10第1211章 平卢第353章 援济6第1233章 底定3第787章 萌动17第1014章 颓然4第977章 浮梦7第859章 风动19第417章 对阵第829章 启新19第718章 大罗(8)第1242章 新章2第560章 归还10第529章 经略3第235章 酬谢、 暗示第877章 拨乱17第772章 萌动2第384章 战云5第882章 反动2第457章 归亡5第43章 急治第442章 天倾9第547章 序间第150章 整备和插曲第633章 怅怀33第945章 破釜5第272章 战了又战第1207章 淮动7第441章 天倾7第1072章 立新2第717章 大罗(7)第923章 惊破3第8章 一场富贵?(下)第191章 战归第5章 生与死(下)第176章 间歇第376章 再战5第627章 怅怀27第980章 浮梦10第1076章 立新6第580章 决意10第389章 回转4第206章 诸事第1287章 旋灭7第207章 升官与发财第711章 大罗第375章 再战4第498章 闻惊8第651章 出援第744章 思变4第492章 闻惊2第456章 归亡4第834章 云起4第930章 惊破10第595章 期新5第382章 波黠第220章 家中、设备第772章 萌动2第30章 浮生、道途第257章 应邀 闺房第162章 迷梦将醒第349章 援济2第1287章 旋灭7第191章 战归第834章 云起4第100章 薄发2第895章 反动15第49章 夜酬第1103章 归远3第1161章 沧澜5第194章 无序第1170章 沧澜14第548章 序间2第943章 破釜3第762章 忧乱2第498章 闻惊8第55章 别亦难(续)第163章 有变第556章 归还(6)第436章 天倾3第179章 再遇第914章 临峙14第55章 别亦难(续)第97章 厚积5第3章 在人间(下)第824章 启新14第881章 反动第858章 风动18第1012章 颓然2第499章 起复与投献第798章 肘腋8第144章 期待第329章 猛进第1278章 卷荡8第932章 惊破12第318章 插曲第166章 交代?第678章 出援28第39章 尝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