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平卢

河北平原所独有棕壤或褐土的广袤大地之上,已经是旗鼓喧天而兵行如织;

众多道蜿蜒向前的队列,在无数步骑车马器械辎重的间杂之下,浩浩荡荡沿着地理河川的走势,绵连向北而总也望不到尽头。

这次淮镇为了攻略平卢道直接出动了三个军,还有一个移驻河北和维持后方,而只有七成在编的防戍军,各色马步炮淄共计四万有余;所以在整体的战术和装备优势之下,凭着火器坚利而攻守兼备自成一体的特色,直接沿着运河故道从正面平A过去就好了。

而且沿着运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得到伴随行军的蒸汽水轮的车船队运力支持,以及来自车船和炮船上架设大小火炮的支援。

从某种意义上说,既可以保障后方的粮道和补给线无虞,又能将士兵和牲口的体力,从亢长的行军和负重当中给轮流解放出来,而提供足够的预警和待机的机动人马。

因此,在进入黄河以北的大平原地区之后,行军的速度比起预期还要更快一些,尤其是有沧州和德州当地驻屯军民作为前驱和导向,并提供沿途协力的时候。

我麾下分列左中右的三翼(军)人马,仅用了不足两天的时间就穿过了沧州全境,而直抵最前沿所在的清州地界。

根据长期所收集的点滴情报汇总,作为曾经北朝屈指可数的东北重兵集团所在和三大兵源地之一,平卢道的军事力量大概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就是范阳、幽州、卢龙、营州四镇镇兵,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精锐,拥有专属的番号和军序,最盛时下辖经略军、静塞军、威武军、清夷军、横海军、高阳军、唐兴军、恒阳军、北平军共计九军,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

不过大都掌握在大大小小的将门世家手中,直到被北朝覆灭前一次次抽调和历年兵败严重削弱之后,才由现任的大都督韩忠彦统合在了一起,目前尚且具有实力的也就是四到五个军而已;而且据闻有相当部分是位于山后地区,还有部分仍旧滞留在河北境内,与张邦昌部纠缠而来不及赶回应战。

此外还有所谓的大都督牙兵和一只驻守幽州首府蓟城的环城卫,基本是谁在其位就听谁的本城世袭军户子弟构成。

然后是位于渝关、白沟等十一处望要折冲的镇防军,比同于内陆的团结兵或是延边的守捉军,其中又按照装备和训练程度,分为甲军、马军、步军三部分,其中甲兵顾名思义属于比较精锐的部分,马军为无甲轻骑,步军同样少甲而以弓弩手居多。

以州县为单位的土兵和马步弓手,比照内陆地方的团练、乡兵,规模按照所辖地境大小不等,分布在山内的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山外的莫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

此外还有一些铺军(军驿)和巡丁,不过数量和规模就小得多了。不过在燕地有个特点,就是世代屯田的军户子弟遍地,而无论是镇防军还是土兵、马步弓手,都是人人都能射而闻名,而相较河北、河南等其他地方的备马率比较高。

不过在这些年实际遭遇和接触的表现当中,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当然了,格局沧州地方部队的反应,这些时常相互袭扰的平卢兵,一个“韧守长射,腿长善跑”的评价是差不离的。

“报。。(北)清州已下。。”

突然一声例行的传报打断了,正坐在车台上一边享受三枚裙甲下隐秘的温暖,一边故作眺望战情态的我,已经渐渐飘远的一缕思绪。

我这才注意到远处的城池,烟熏火燎过的垛口上,已经插上了淮军先手部队所特有三条火红叉尾的风雷旗。

而且从城池外观的完好度上看,就连事先准备好战斗工程兵都没有出动,就已经被打破了这处州城的城防,和城上继续坚守下去的士气,就此进入到扫荡溃亡和收尾的阶段。

事实上,这也是如今这一路进兵过来所遭遇的常态和惯例了。

因为连年征战的折磨和消耗,而地方兵力寡弱的缘故,最初预期当中的步步为营和节节抵抗的事情,并没有能够发生;似乎敌人的主要抵抗力量,都集中在了州城为代表几个更加坚固的大邑里,而完全放弃了那些外围的县邑和据点。

因此还不等淮军的大队人马到来,这些被放弃的城邑据点当中,就已经迫不及待得对负责前哨的游骑和先兵,各种举起了白旗而开门以待;当然了,这也有因为地处河北大平原上,实在是一马平川而无险可守,逃也没处可逃的缘故。

而且据守在这些地方,主要还是那些三流的州下土兵、弓手之流,虽然装备落后而很有些保境守土的悍勇,但实际的战斗意志和持久韧性都不怎么高,一旦被集中火力打开城防缺口或是轰破城门之后,就很容易士气崩盘、惊炸呼啸而散;大多数都是脱了号服和丢弃武器,躲回家里去装成百姓了。

而作为落城之后的相应惩罚和对策,就是按照他们抵抗的力度和坚持的时间,就地按照人口比例抽走相应的青壮年,集体押往后方在防戍军的监管下,充为修缮道路和营建粮台所(兵站)的现成劳力。剩下的金氏老弱妇孺居多,就算是放在哪里任其自生自灭,也就生不出什么是非,翻出不什么大风浪来了。

其中自然也有反抗和逃避的实践和例子,只可惜他们既抵挡不了淮军阵战的铳炮和掷弹,也逃不过骠骑兵和猎骑兵的追击,在大军过境的绝对优势碾压之下,大都无一例外的变成挂在城头上的新旧首级了。

但到目前为止已经打下来的涿州、易州、良乡、固安、武清、安次在内七座城邑当中,并未见到预期当中主要几只平卢军马的旗号,或者说他们甚至连清野坚壁的都做得不怎么样。

以至于在我行进的途中,经常可以见到部分被焚烧后的田野,以及更多还未收割的麦穗和栗米,成片高粱构成的青纱帐,就这么散布在旷野之中而无人理会。

而负责前出的捉生团和游奕团的精锐轻骑,甚至还可以频繁的撞见那些,正乱糟糟散落在田野里胡乱放火的平卢游骑,而有所斩获和消息回报。

然后,每下一处城邑和市镇,就开始多处一个新的任务来;就是强制编管当地残留的民众,到野外来收麦和割草,然后经过重新分配与调派,变成维持后方的补充资源。

孙子兵法说的好,能够就食于敌一钟,胜过后方劳师动众的输送一石;虽然我一开始就并不指望,能够在敌境内取得足够的补给和资源,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能够沿途自足一份就是一份,对于维持士气和纪律都是有所好处的。

广袤的河北大平原,现在已经成为了淮军下辖的猎骑兵、骠骑兵和探哨轻骑,各种驰骋游猎的天然舞台和广阔天地了;

虽然时不时有成群的燕地骑兵杀出来,分作许多小股部队试图骚扰和阻滞我的本阵,但是很快就被同属骑兵的淮军火器所驱散和拦截、遮断在了外围和边缘,在并不算对等的伤亡比之下,就连一点浪花和泡沫都没有冒出来,就很快重新的销声匿迹了。

而在在这些被初步肃清和搜检过的地区,随着一处处被破坏和烧断的渡口桥梁,又被跟进的建生军工程团就地取材的重新修缮起来,淮镇的控制力与警戒范围,也在不断的随着大军所过,缓慢而坚定得向着北方延伸而去。

而被留在后方的是防戍第三军,但因为有车船水运的存在缘故,实际上后勤保障和粮道维持的压力并不是很大;

因此这只驻防军序的存在,除了重建地方秩序和组织新的屯垦营、编管区之外,主要是用来警戒和防备位于河北道中部地区;防范张邦昌所属势力在唇亡齿寒或者说兔死狐悲之下,由此可能产生的异动和利令智昏的作为。

再加上淮南方面镇守沿江的两个军,这样一番调防和出兵下来,淮镇刚刚完成的扩军成果和储备积累,也就像是被海绵吸干的水分一般,再次回到了相对重外虚内的原点上。

因此,我这一次北进战役并没有计划打得太久,参谋团和幕僚组所制定的实际进军停止线和作战范围,也暂定在大平原所及的燕山以南地区,首要目的就是消灭或是重创平卢道的北朝残余,扫荡和摧毁其继续存立下去的基础。

毕竟,平卢道再怎么凋寂和衰败,也有山内山外十六州之地,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基数不是。

第500章 根本第837章 云起7第324章 爷五死与喜当爹第192章 港西第631章 怅怀26第751章 徒变第755章 徒变5第579章 决意9第867章 拨乱7第289章 战淮北二第383章 战云4第5章 生与死(下)第123章 萝莉凶猛呼第1263章 又决3第129章 宴终与插曲第1220章 平卢10第904章 临峙4第726章 异梦6第121章 日常第907章 临峙7第12章 山中日月长第120章 意外第1023章 澜动3第1205章 淮动5第1288章 旋灭8第403章 忧喜3第295章 战淮北九第761章 忧乱第1262章 又决2第1101章 归远第166章 交代?第92章 厚积第246章 营地,装备第270章 京口的文抄公第809章 沦没9第1001章 夷变第807章 沦没7第877章 拨乱17第828章 启新18第450章 天倾(18)第98章 薄发1第263章 计议第24章 间闻第1140章 潮新10第678章 出援28第499章 起复与投献第1027章 澜动7第711章 大罗第770章 忧乱10第1033章 澜动13第953章 沉惊3第1261章 又决第1036章 澜动16第415章 图穷第96章 厚积4第139章 际会第593章 期新3第935章 惊破15第1184章 江宁变4第1257章 再决7第1186章 会江宁10第208章 波罗庙与节操第343章 两岸第609章 怅怀9第772章 萌动2第368章 折转第713章 大罗(3)第724章 异梦4第120章 意外第645章 后手5第26章 忽来第1098章 立新28第22章 夜宴、百态第870章 拨乱10第1024章 澜动4第614章 怅怀14第373章 再战2第354章 驰归第768章 忧乱8第1194章 江宁变8第892章 反动12第330章 猛进二第832章 云起2第1204章 淮动4第746章 思变6第1053章 零落3第748章 思变8第167章 偶现第865章 拨乱5第55章 别亦难(续)第242章 新军第1091章 立新21第1241章 新章第593章 期新3第51章 在扬州(下)第515章 兵戎5第145章 渊源第845章 风动5第389章 回转4第159章 装备?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