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章 旋灭3

西军总帅临时行驻的潼关城中。

“进入河东驰援的龙骑军所部三万,在汾州、晋州和沁州接连大败。。”

“南下逃归者亦是十不存而一二。。”

“其中统帅龙骑诸军的徐都部署重伤不起,身边唯余大雪营数百扈从归还。。”

“余下前往接应的北凉副率使袁左宗的姑臧军。。”

“又有左牙前将齐当国天水官健,射声将军姚健的雍城弩义从,”

“在绛州的曲沃、翼城、稷山之地连战皆北。。副率袁左宗战没,姚健失踪阵前”

“目前余下人马已经避战退往了慈州境内。。以齐当国为首收拢和整顿部伍,而据守于壶口山备敌待援,”

“如今淮敌的前探马队,已经开始兵进河间府(今山西运城)了。”

然后就是堂下一片静默,因为这个现状也意味着一旦淮军顺着河间府南下关内,就很可能包抄和截断正在潼关城中的,大元帅府前敌司所属及其相应的后路和粮道了。

“让驻留在长安和同州,拱卫天子的效义四军北上把。。”

居于上首的总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副元帅兼都招讨使赵熙沉声道。

“朝廷收留和供养他们的族人,就看用在这一时。。了”

“以北凉右率燕文鸾为领军,并麾下骑弩士三营。。”

“伺机援救北凉世子残部,并且不惜一切手段拖住河东之敌。”

“另命第一批归换的九原军,东移往陕州和怀州境内。。”

“已经抵达南阳的宁塞军和永固军,就近向方城和泌阳发起攻势。。”

“越是在这个关头上,东面和南面的战线越是不能露出破绽。。”

待到重新振奋起来的帐下众将帅、官佐和幕僚,都相继领命而去之后;

“用我的印信,派出加急的飞抵羽缴。。”

赵熙才过头来,对着自己身边仅剩的元帅府行军长史,兼前敌司勾管机宜荀平语重心长的道

“让河陇方面速速加快步伐和动作了。。”

“其他地方的行事可以暂且放下。。”

“但是一定要先行兵发凉州姑臧城。。”

“先掌握了北凉腹地和根本所在的局面再说。。”

“这只重中之重的要务啊。。”

然后,待到所有人都在他面前消失之后,赵熙才对着空气幽然叹声道

“就算你自小与我交好。。并有盟助之约”

“但如果没法跟上来的话,那也只能做我新朝的奠基之物了。”

“最多念在私交和旧情上,保全徐氏血脉不断而已。。”

。。。。。。。。。。

江宁府,留守司内,

面容有些惨淡而憔然的五路总管冲玄,也是满脸苦笑而无奈的看着朝廷颁给他的,嘉勉戳力用事和劳苦功高的赏赐诏令。

而这一切的由来,都是建立在对淮镇的暂时绥靖和妥协,乃至是变相的资敌为患的基础上;却不知道暗中授意和变相鼓舞这一切发生的后方朝堂君臣们,可能想到将来事情的演变和后果么。

然而随后他就把这种心思给按下了,对他而言更重要的还是眼前的职责;

比如,如何用受伤捉襟见肘的有限兵力稳定住当下的局面,而让被夹在西南自蜀中而下的西军,和东南愈演愈烈的大云贼之乱当中,已经变得相当有限的官府控制区域,不至于在继续恶化和崩坏下去了。

虽然在岭外之地,可以或多或少的调剂、提供一些兵甲钱粮上的支援,但是在江南地方上想要获得兵员募集和人役上的补充,却是越来越困难了。

因为,在局部轮番出现和持续不断的天灾人祸之下,许多地方的青壮年不是逃走就是去从贼了;故而他手下可以支配的主要力量,一直就没有满员过的陪都三军,相应的损失和消耗也越发难以获得补充了。

这还要“感谢”他的前任护国大将军孙静邦,把朝廷在东南各道的可用之兵,和稍微像样一点的地方部队,都给折损在了针对淮镇的江宁事变当中;

最后只有他一手打造的陪都三军,因为某种牵涉和干系,才没有把放在其计划当中,而在后续的大崩盘当中勉强保持了建制下来;还收拢了崩溃掉的江东讨捕军而有所恢复战力,勉强挡住了大云贼的进一步扩散之势。

但是对于上游荆湖和蜀中相继糜烂的局面,他就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因此,在接下来的公文当中,他只希望朝廷能够提供更多的火器,以加强江南诸道的防御力量。

不然,他也只能继续饮酒止渴式的暗自维持与淮镇的私下交通往来,以牺牲朝廷在江南地方的统治权和威信为渐进的代价,换取那些可以解决燃眉之急的所需;

然后在隐隐的煎熬和矛盾的焦虑当中,等待将来重新兵戎相见的那一天。

“恭喜太尉。。”

“大喜啊。。留帅”

“真是国朝之幸甚。。”

几个有些急切而仓促,却又难掩喜悦的声音,随着一干从外间涌入的身形,七嘴八舌的传到了宁冲玄耳边,

“大云贼发生内乱了。。”

“自江东、江西到两浙,那位为教贼所窃据的州府。。”

“相继发生了火并和内讧。。遍地是骚乱不堪。”

“更有地方士民、义士,籍此反正而重归朝廷治下了。。”

“消息来源可靠啊么。。”

他不由的精神一振,就像是多日的操劳和辛苦,因此暂时远去了一般。

“可又有确切的佐证。。”

“而不是那些用来敷衍舆情的东西。”

“这一次怕是有八九分的把握了。。”

一名负责对敌招抚和消息收集的长史,相当肯定的道。

“在下当以身家前程做保才是。。”

“因为,有好几位教贼的上层人物因此出奔在外,而纷纷被地方官军所获。。”

“又有若干地方上的教贼大小头领,相继派人暗通官军求请招抚事宜。。”

“因此,教贼之乱只怕是十拿九稳了。。”

杭州府境内,

作为诸多被招入京的勤王之师,来自江西道大云教圣军之一的金求德和法大力,也前呼后拥的勒马在作为小神京的临安城之外,望着远处已经笼罩在遮天蔽日烟云和灰烬之中,哪怕大白天也是隐隐厮杀和嚎叫声不断的城池。

说实话,谁又能料想到正当是蒸蒸日上而大势已经无可阻挡的兴教大业,会急转直下变成这么一副模样了,这才过去了几年时光,而从东阳府到临安的迁都之议也才不过数个月而已。

谁又能晓得,这地上神国的殿前诸班太尉和内厅枢密、中庭丞相们的文武臣班,以及殿后的诸大小国师和法王、司教们,维持日久的平衡和制约,会因为迁都临安之后的捐奉问题被迅速打破和失衡;

乃至从朝班上的争权夺利和明争暗斗,因为小天君的一封衣带诏,而演变从神京到地方上的各自成兵戎相见的全武行厮斗和攻杀。

但显然这也是他们这些边缘势力的莫大机会与挑战,不若的话只怕他们还被继续排除在外,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到圣教的核心和中枢所在呢。

要知道,因为他所在的江西之地距离这小神京距离最远;因此,他们是打着保护圣教而铲除奸逆的旗号,乘机一路攻打那些同属圣教旗号下的异己势力,不断的吞并和裹挟各路人马过来的。

因此,虽然是到达的最晚的一路,已经错过了许多事情和关键;但未尝不能说是因祸得福的获得,某种比较超然的身份和后发优势了。尤其是想对那些过早参与到临安之变当中,而已经严重折损了实力的各路人马而言。

比如,来自城中所属势力进行安抚的代表和闻讯来意的使者,已经穿着夸张的礼服和华丽的行头,忙不迭的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了。

第908章 临峙8第27章 闻变第651章 出援第9章 折转第67章 协谈第1265章 又决5第1070章 零落20第318章 插曲第591章 期新第359章 战云2第961章 沉惊11第1188章 江宁变2第234 眼界第472章 渐变2第218章 营中。整备第760章 徒变10第332章 燕归来第261章 动员 炮组第689章 新气5第1092章 立新22第119 余音第1192章 江宁变6第867章 拨乱7第430章 战局13第1051章 零落第536章 风雨6第54章 相见时难第476章 渐变6第271章 文抄公的忧郁第44章 医者父母第611章 怅怀11第1200章 徐州起4第1100章 立新30第1285章 旋灭5第238章 请求 表示第1243章 新章3第1288章 旋灭8第865章 拨乱5第913章 临峙13第1145章 潮新15第144章 期待第898章 反动18第581章 变数第1254章 再决4第947章 破釜7第879章 拨乱19第282章 求助与自救第147章 惊闻第968章 沉惊18第994章 跌宕4第596章 期新6第4章 饿殍第583章 变数3第1149章 潮新19第301章 战淮北十五第3章 在人间(下)一百三十章 短暂回归的日常第15章 常平若惊梦第1121章 浪奔第57章 偶然第965章 沉惊15第1124章 浪奔4第612章 怅怀12第825章 启新15第103章 客串第1150章 潮新20第468章 归亡17第677章 出援27第1188章 江宁变2第561章 营生第535章 经略9第1044章 殇国4第360章 战云3第514章 兵戎4第10章 转职了?第832章 云起2第526章 兵戎10第670章 出援20第100章 薄发2第477章 渐变7第526章 兵戎10第1058章 零落8第569章 ,营生9第226章 禁足?处断第111章 风起第584章 变数4第28章 独走第626章 怅怀21第751章 徒变第1061章 零落11第203章 只若初见第536章 风雨6第353章 援济6第600章 期新10第1208章 淮动8第982章 浮梦12第495章 闻惊5第787章 萌动17第217章 反差第72章 一山不容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