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出援3

新罗藩、德津郡,章邑城里,已经是金戈甲光的一片肃杀。

到处都是背着火铳,或是那些刀剑的军士在巡曳着。

在忙碌了一夜之后,虽然将士们已经不免疲色,但是至少士气还是相当振奋和亢进的。

虽然只是一段短短的换乘、登岸的过程,却同样蕴含着足够的危机和凶险。

已经至少有四条大舢板,因为在海潮当中的操作失误,或是撞上浪尖而翻沉。虽然很快就被附近的空载船只给捞起来。

最后只是失踪了两个,能见度较低之下被冲走的士兵,但是整条舢板十数人的装备和军械弹药,却是就此跑了汤。

这就是非常规的强渡,所造成的不确定因素和无可避免的意外。

而乘坐低矮的舢板和划子,通过这段海面时,各种飞溅的浪花和无所不在的潮气,很容易就将士兵们,裹在身上的毛毯、棉袍和戎衣,都变得湿漉漉起来。

再加上寒风的不停吹刮,而不停的带走体表的温度和水分,如果时间稍长之后寒气深入体内,也足以引发各种症状,而带来一系列非战斗的减员和损失。

所以,必须在上岸后的第一时间,灌下事先备好的热汤水和就近升火取暖,迅速提高体温和烘干衣物、清理器械,才能保证下一步的基本战斗力。

而拿下数里之外章邑城所费的功夫,就只能说是波澜不惊的一个小插曲了。

只是一次武装侦察转变成的临时突击而已,就击垮和俘获了那些,仍旧盘踞在城中的不明武装力量。

只是,亲眼在见到了章邑城之后,又不免刷新了我对城邑这种概念的下限。

这新罗藩里见到第一个所谓的城,就是一个用勉强可以站人的八九尺矮墙,外加两个木制门户,将一大片杂乱低矮的棚户区给圈起来,范围比较大的土围子而已,

比较像样一些,也就是城中心偏北位置的,一小片鹤立鸡群一般,白墙黑瓦拱檐的多层建筑而已,多少还有些雕梁画栋的漆彩痕迹,而且还被放火烧掉了大半。

好吧,也就是鬼子的天守阁和城下町,可以比拟的玩意儿。

除了少数盘踞城围之上的流贼之外,城中的青壮年几乎不见了,只有一堆孤魂野鬼一般,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躲在参差不齐的蓬窝里,大气都不敢出的老弱妇孺,

甚至在陪同前来的通译和金氏使者的叫喊下,连个可以出面交涉的人都找不到。

不过,分藩多年的好处是,至少在这些地方,汉话至少是相通的主流,大多数标识和字样,也与国中无异。

所以强闯了一些民家之后,随即拉出一些人来问话之后,总算得到了我们想要的部分讯息。

比如,这章邑城的当主,属于完氏藩的“重臣”,高林家的下辖和封邑。只是早就在城中内贼的里应外合中,被汹涌而至的地势给灭门了。

连带举城的青壮之属,已经就地收刮的物资粮食一起都被带走了。

又比如,事实上,我们手头的这上百号俘虏,倒是那只被称为孟山贼的不明武装有所关联

只是属于半路加入的外围流匪,以及外郡被裹挟来民户。具体战斗意志更是地下的令人发指,先头的小队突入城围的时候,那些头目们,都还四散在城中的民家里。

闻警敌袭的第一反应也不是聚集起来抵抗,而是就这么赤着膀子抱着衣物,撒腿就像最近一处的门户奔逃而去,然后就被包抄过来的游骑,给堵个正着做了俘虏。

因而在具体情形上也基本是知之甚少,不管怎么翻来覆去的审问,也吐不出多少东西,反而是逼出一堆相互矛盾的传言和想象,

比如这只自称蒙山军的武力有十几万人,领头的是个三头六臂身高丈八的怪物,手下一堆的鬼神之流,每天都要生吞掉几百头牛羊云云。

好吧,果然只能是自力更生了,随后黑岛仁的部下,还是在城外不远的陶土矿坑中,找到了几个愿意配合的带路党,居然是同样来自九州太宰府,并且在罗津港呆过的倭奴,却是某种意外之喜了。

这样有了他们作为对照,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了。

事实上,在新罗藩的境内,也有为数不少的倭人,除了相当部分都是作为奴隶和驱口,还有相当部分则是扮演着低层监管的角色。

对于这些分藩在新罗地的国人诸侯来说,介于某种千百年沿袭下来的历史渊源,这些渡海引入倭人无疑是鞭策和镇压这些新罗土户,最好的工具和替罪羊。

放在倭国那边,也是道理亦然的。

事实上,在大唐全面向着海外开拓的年代,来自新罗和倭国输出的各色归化人等,在唐人的海外拓殖地和贸易据点里,也是某种身份和角色近似的长期竞争关系。

直到乙未之乱爆发,天下大乱征战不休,这种对外的人口输出,才慢慢停滞和消失,然后演变成了两大藩之间,隔海相互袭掠的“变相”交流。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新罗藩都不得不处于被动防守的劣势,这种情况一只持续到,承光帝重续的北唐朝廷确立,才有所遏制。

事实上,

在经历了永嘉大进军和西军东进,等一系列历史大事件后,南北分峙的格局当中,东海三大藩也因为不同的距离和地缘环境,而发生一系列的剧变了。

其中夷州作为梁公的两大初领之一,天然的就是南朝的基本盘,而一度成为侵攻大陆沿海的重要前出据点和跳板,直到澄海之乱的爆发;

而名义上还是封君代牧的扶桑藩,则因为独立性更高的下属各家封臣,交错对立的立场而陷入了绵连的东西国内战当中。

至于新罗藩,则因为地缘上接壤的现实威胁,则全盘投入了北朝的怀抱。

直到北朝因为权臣乱政各方离心,而逐渐衰微下去;与之相应的却是南朝水师在大陆沿岸的活跃,北朝沿海州县的凋敝与破败,以及登州镇的崛起。

而新罗藩所在半岛的横向纵深,却是实在太局促了,是以在迫在眉睫的现实威胁下,沿海好些诸侯藩家,都恰时改弦更张开始向着南朝大梁称臣纳贡。

如今迫切需要人救援的金氏藩,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因此,乙未之乱后的百余年间,新罗藩本身的演变,就是一副随着城头变幻大王旗,而上演了一幕幕墙头草,随便倒的悲喜乱帐。

所谓的荣誉和传统,都比不过周边环境和武力的现实威慑,而随波逐流频繁的变化着立场。

因此,新罗诸侯的总体数量,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各藩频繁更换家主和以下克上的继立,历代继承人的死于非命和多处意外,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镇帅大人啊,”

入城后像只苍蝇一般烦人,而被我赶得远远的金氏藩使者,再次眼巴巴凑了上来。

“事集如火啊。。”

只是,不管金氏藩的使者,如何哀告和恳求的变相催促,又是如何层层加码的许下一个又一个条件,都不能改变我的初衷和决意。

一切凡是以先拿下距离更近一些的罗津港,获得一个稳定的驻泊地和外海补给来源,确保了与淮东的联系和往来,先立于某种相对的不败之地再说。

第1081章 立新11第484章 渐变14第698章 履新2第837章 云起7第690章 新气6第693章 暮气3第771章 忧乱5第1193章 徐州起3第234 眼界第662章 出援7第100章 薄发2第274章 殷情与妥协第635章 怅怀35第544章 风雨8第970章 沉惊20第604章 怅怀4第451章 天倾19第843章 风动3第1111章 归远11第601章 怅怀第764章 忧乱4第1107章 归远7第935章 惊破15第1266章 又决6第358章 战云1第329章 猛进第984章 浮梦14第1034章 澜动14第778章 萌动8第122章 人市第515章 兵戎5第1092章 立新22第33章 旧识 惊闻第6章 义军第972章 浮梦2第479章 渐变9第459章 归亡7第212章 年会第279章 朝生暮死罪与罚第537章 风雨第1074章 立新4第1049章 殇国9第788章 萌动18第70章 闲停第499章 起复与投献第576章 决意6第328章 两端第1279章 卷荡9第670章 出援20第1136章 潮新6第204章 梳理第654章 出援4第579章 决意9第797章 肘腋7第619章 怅怀19第1008章 夷变8第1278章 卷荡8第150章 整备和插曲第368章 折转第391章 在河北第四百一二十章 战局3第935章 惊破15第228章 决定、静观第878章 拨乱18第806章 沦没6第698章 履新2第848章 风动8第378章 再编与齐列第1172章 沧澜16第124章 夜遁逃第537章 风雨第67章 协谈第121章 日常第1115章 归远15第1009章 夷变9第739章 抉择9第41章 出奔第406章 应援第170章 澜动第361章 战云4第966章 沉惊16第301章 战淮北十五第917章 临峙17第261章 动员 炮组第508章 根本3第168章 微澜第175章 善留第496章 闻惊6第116章 碎梦第1085章 立新15第543章 风雨7第128章 夜宴与偶闻第1200章 徐州起10第1013章 颓然3第1244章 新章4第566章 营生6第180章 途变第339章 防要第551章 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