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萌动3

?站在芦关的墙头上,目送着远去的大队人马之后,我也下达了出发的而命令。

虽然有更多不确定的命运和选择在等着他们,但依旧暂时和我们没有直接的关系了。分道扬镳之后就是继续北上,将我预定的好处和利益,先拿到手再说了。

至于还留在开义城里的那些人,无论是我方或是罗允孝那边,都暂时性的选择了无视,他们显然遗忘,或者说,站在罗允孝的立场上,并不希望他们这些资深家臣,出现在这只讨伐大军里。

这就是所谓的搁置分歧,共赢互利吧。

当然了,

光靠我这手上的七八千人,放到辽西五州之地内,哪怕按照最基本的城邑为单位,平均分摊开来,也就是撒胡椒面一般的,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因此,我只能重点的解决一些局部的要点,以点带面式的来确保和缓解,对整体控制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

比如现在北边的两州之地,效法南边的故事,依托多山的地势,先建立起一道最基本的防线和势力边沿来。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放弃掉一些,缺乏山河险要的遮护,而需要花大力气才能维持的地段和边角。

但至少相比罗藩为首的联军,在初战辽西之时,所遇到的各种重重反抗,种种困难和麻烦,这回我所要面对的情况则要简单的多。

因为先期抵达接管当地的那些各家诸侯们,已经先行变相的帮我清理过一遍了。其中好些以薛氏残党为名,被掳卖的俘虏还在南边的额港口里,等待装船去淮东呢。

只要堂堂正正的长者实力碾压过去,将地方离散的各种零星武装力量,给一鼓作气的荡平和收拾干净;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是在山地丘陵之间,残留的那几家诸侯势力,也就没有了多少插手的余地和捡便宜的胆量了。

毕竟,在这场罗藩本家剧变引发的动乱当中,他们同样也是某种程度上实力大损的受害者和当事人之一。

此外,就是善后和后续经营的问题了。

这一次阴差阳错的在淮东的海对面,一下获得这么一大片的新地盘,也等于是将我方需要维持和保证的战线,一下子增扩了倍半以上。

同时也带来各种资源投入和政权设置上的困难和紧缺,毕竟物资可以抽调和暂挪,,相应管理和经营地方的人手,却不是那么容易补充过来的。

需要一个稳步的培养周期和实践实习的缓冲过程,才有可能初步满足日常的需要。

这就是,计划和预期一变再变的结果,所造成各种猝手不及,或者说消化不良的后遗症,需要慢慢的收拾和弥补了。

好在淮东外部,暂时没有太过强势的对手,也没有什么严重的敌患和压力;可以见招拆招的用足够时间周期,来慢慢经营、纠正和补全这些问题。

当然,前提是内部没有较大的灾荒,或是外部大规模战事的需求,不然以淮东数十万军民,这些年辛辛苦苦的积累和生聚,照样也要捉襟见肘或是后继无力的。

相比位于辽河平原上的东部三州,或是南方沿海平原贯穿其间的南面两州,乃至八州产出最丰的辽西郡本身,北方的耀州和屏州,真可谓是乏善可称且相对狭促的下等小州。

既无像样的矿产冶炼和手工业,适合耕作的土地也是不多,还被绵连起伏的山丘,给分割的支离破碎,只是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像样险阻和崎岖,而随着流经境内的大凌河上游峡间,将大多数城意和人口聚居区,保持着基本的连接和贯通的状态。

因此,无论是在人口还是赋税钱粮上,都是处于薛氏主导的辽西八州,某种垫底的状态。

但是当地好歹也有一个特色产业,就是在山地丘陵间发展起来的林草畜牧业,可以出产牛羊和优良的大材;

而从这里出发,沿着大凌河溯流而上,继续向西或向北的重重大山之外,就是所?的山外草原各部,以及管领他们的塞外诸侯;因此还有传统的茶马贸易延伸出来的边市和通商活动,作为某种经济活动的上补充。

虽然说期间通商的大部分利润和出兵征掠的收益,通常都归薛氏本家所有,但是长期不断来自草原的畜马,也大大促进和改良了当地的畜牧业。

因而,作为辽西薛氏的军事支柱之一,所谓擅长跋涉翻越山地,亦能在狭窄处做短距离突击的薛氏藩骑,就是靠北面两州的出产为基础,而世代积累和发展起来。

而目前最大的关键,就是抓紧时间组织人力清理修缮道路,并由此建立起一条依托海路而贯穿辽西南北,全新的粮台分布线和战地输送体系来。

自古从传统输送的物流效率上来说,人力不如畜口,而在畜口之中,牛驴不如健马;而健马的驮负,却又比不上车马的效率;

而在通常情况下,陆运不如水运省时省心;而在水运当中,传统江河水系的漕运,却又比不上海运的规模和成本。

因此,出于生产效率和物资流通上的考虑,科技手段实质上是在不断进步和攀升的。

故而,直接拿人数去堆后勤和补给线,是最愚蠢的做法。不但极大浪费了宝贵的劳力和生产资料,也浪费了维持繁重劳役输送而消耗的大量粮食补给。大部分军需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都被在路上吃掉了

毕竟,在个体口粮消耗量上,人吃的或许比不上牲口多,但是比起世世代代专门驯养出来特定用途耐粗饲的牲畜,却更加的精细和脆弱;而且在承当繁重劳役的同时,人需求的可不仅仅只是粮食而已。

显然在相应出力的性价比上,光口人数和畜群却是毫无优势的。而车辆和舟船的发明,却又将这个上限和效率,进一步的拔高和拓展下去。

所谓的代马输卒,也就是百年乱战时期,那些基本都在家门口附近打酱油玩争霸的中原藩镇们;或是世代摩擦和冲突之下,已经相爱相杀多年的边藩诸侯们,才喜欢做的事情。

南朝大梁能够游刃有余的掌控着,号称遍布东西万里的海疆和外藩之地,凭借的也就是历代规模庞大的海贸活动,所衍生出来的强大海运力力量和水师舰队。

像在淮东,则因为相对发达的运河水网和传统的漕运体系,以及成熟的外海输送航线,由此行程一个水陆海运的复合体;对于当地的集体农业和工场矿山的生产活动,提供了不少的额外加成和效率优势。

但到了辽西之地后,却又不得不退化到,更加原始和落后的状态中去了。

这时候相应运用成熟的车马技术,以及如何利用当地相对充沛的畜力资源,就成了眼下需要重视和投入的关键事项之一了。

这也是我给新来军前的那些,行走中军的见习虞侯和参军、参事们,布置的分解课题之一。

当然了,淮东发展到现今的局面,已经渐渐脱离了传统钱粮兵马甲械之类的模糊粗放的概念;而延伸出最初级的统计,统筹、组织和管理学,物理和化学衍生出来军事基础,天文学和地理学、地质勘探学和气候学,等一系列的近代军事理论的前瞻来。

虽然大多还很稚嫩并且时不时还会出点谬误,但总体上还在外部压力和需要要,来自内部指导和纠正的催化下,按部就班的向前发展着……

这次在辽西的征拓,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过程,也有足够的实验素材和土壤。

如何尽可能的最大效率之下,将被征服和占领的土地,迅速转化成实打实的产出和可以调用征集的现成资源。

第974章 浮梦4第1151章 沧澜第1009章 夷变9一百三十章 短暂回归的日常第848章 风动8第1276章 卷荡6第48章 再变第102章 薄发3第700章 履新4第28章 独走第320章 两河风起二第963章 沉惊13第132章 征兆第933章 惊破13第303章 战淮北十七第44章 医者父母第342章 投献第1215章 平卢5第1020章 颓然20第89章 绸缪第370章 接敌2第670章 出援20第341章 协力第920章 临峙20第1169章 沧澜19第374章 再战3第452章 天倾20第473章 渐变3第717章 大罗(7)第967章 沉惊17第866章 拨乱6第801章 沦没第918章 临峙18第1118章 归远18第1179章 会江宁9第122章 人市第442章 天倾8第611章 怅怀11第754章 徒变4第443章 天倾11第980章 浮梦10第779章 萌动9第109 萝有千千结第221章 两处闲愁第938章 惊破18第435章 天倾2第321章 两河风起三第813章 启新3第485章 渐变15第730章 异梦5第1208章 淮动8第370章 接敌2第953章 沉惊3第870章 拨乱10第1118章 归远18第98章 薄发1第598章 期新8第179章 再遇第737章 抉择7第673章 出援23第515章 兵戎5第1143章 潮新13第755章 徒变5第562章 营生2第273章 斩获、梳理第1213章 平卢3第1196章 江宁变10第1116章 归远16第916章 临峙16第981章 浮梦11第865章 拨乱5第282章 求助与自救第1004章 夷变4第376章 再战5第272章 战了又战第198章 航归下第716章 大罗(6)第241章 报偿第379章 战云第347章 应调第379章 战云第561章 营生第365章 停整第556章 归还(6)第368章 折转第1207章 淮动第415章 图穷第69章 生天第1018章 颓然8第510章 根本2第235章 酬谢、 暗示第740章 抉择10第1160章 沧澜10第80章 幕内第207章 升官与发财第636章 怅怀36第702章 启东2第1169章 沧澜19第1193章 徐州起3第388章 回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