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四节 梅贻琦和他的大学

一百九十四节 梅贻琦和他的大学

各方势力为何推举赵书礼,这当然也是运作。

这个运作并不难,很多军阀都对老蒋深怀恨意,但是如果仅凭此自然不足,只有利益才能驱动他们。有几个军阀比较好对付,比如现在半依附于塞北的小军阀,比如青海的马家军,整个青海只有一百来万人,他们没有塞北的支持根本无法存在下去,要是塞北想对他们动武,简直易如反掌。还有占据陕西半边天的杨虎城,此时从神木以南名义上都是杨虎城的地盘,当然在两只军队之间还有一些游击队。虽然从陕北往南攻击,想想黄土高原上的沟沟壑壑,仅从交通上就不可能支持大部队作战,但是甘肃此时也在塞北军的控制下,从甘肃往陕西地势一路下降,可以说塞北军占据了地利。所以自从做了陕西王后,杨虎城就极力跟塞北搞好关系。

这两方自然是力挺赵书礼,接着对老蒋有意见的军阀,像李宗仁自然也愿意反蒋,只在赵书礼答应了不动他广西的利益后,他立即加入了声讨蒋价石的阵营。而南天王陈济棠自从上台后,就一直在蒋价石的阴影笼罩下,如履薄冰的应付,能打到老蒋是符合他的利益的。四川的刘文辉则一直跟老蒋不对付,因为他的老对头刘湘是蒋价石扶持的,他要一统蜀中不打到蒋价石是不可能的,而塞北军一直是希望四川能够出现一个统一的政权的,哪怕这政权是个军事政权。

这几方势力稍大的军阀一起行动,其他小军阀为求自保只能顺应大势了,更何况塞北军的威名放在那里有能力领导中国,在加上塞北军毕竟远在塞外,跟雄踞中国中心地带的中央军相比,他们恐怕更会觉得安全。

在外有藩镇逼宫,内有蒋价石辞职的情况下,赵书礼上台的议案很快通过。

他第一时间通电接受任命,同时派刘澍第一时间去南京活动,刘澍对外的职称是自己的全权秘书。但是这并不为南京的一些政界大佬所认可,他们强烈要求赵书礼立即进京担负责任,恐怕他们也担心出现过去袁世凯跟孙中山谈判后的情况,袁世凯拒不南下就职,而要把首都定在北京。于是南北争端在辛亥后,造成了中国十几二十年的乱局。

其实这也是赵书礼担心的,他也不想自己南下后,北方发生问题。至于南下怕自己的安全,他心里倒不在意,他已经决定了,要是南下就带领自己的王牌军第一军去南京。还怕南京那些杂牌军吗,并且只要自己进了城,立马以中央的名义把这些军队调往城外。之后的事情则是统一其他军队,当然这难度相当大,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现在沉醉于一朝登顶的赵书礼根本没有考虑到。

既然赵书礼有这么仔细的考量,可是为什么不立即南下呢,换句话说他现在在干什么呢。

答案是,他在视察,在塞北各地视察。

他最担心的莫过于自己离开后,塞北在发生危机,就像上次他去苏联德国躲避内战时候,宋远自作主张的情况。

赵书礼第一站视察的地方选在了塞北大学,这个由梅贻琦一手组建的大学。

梅贻琦为了这个大学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当时来到塞北的时候,尽管赵书礼表示不惜一切代价的支持。可是当时塞北可没有任何基础,尤其是教育基础,梅贻琦来到后,连一所校舍都没有,虽然在巨额拨款下,塞北大学已经在黄河边上动工了。但心急的梅贻琦等不到了,他当即租下了几座仓库,跟他从清华挖过来的几个年轻讲师立刻开始办学招生,第一批只招了十几个人,算是个特别班。

外交曾经笑过他心急的把塞北第一所大学办成了仓库大学,但是梅贻琦回应说,所谓大学者,非有高楼大厦之谓,乃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很快就成了名言,也是塞北大学办学的一个主体思想,那就是不惜重金聘请人才。

现在的塞北大学已经不同于往日了,占地三千余亩,撞撞大楼巍巍,派头十足,乃是包头黄河岸边的一个标志。

但是这并不是梅贻琦为之骄傲的,他更骄傲的是塞北大学的人才储备,先后从北京各个大学挖来了数百教授,现在在校学生人数一万多人,本着开门办学的理念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现在的塞北大学作为中国最大的大学,不但为塞北,也为全国各地输送着大量的人才。

北京从民国开始就颇为坎坷,大学的经费都是捉襟见肘,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还好说,有的学校根本就是需要校长要饭似的到处乞讨。因此那些学校中存在一大批生活困难的教师学生群体,对此梅贻琦大包大揽,连老师带学生一并带到了塞北。这才早就了塞北大学现在的规模。

梅贻琦请人不但不惜工本,豪爽无比,有时候还耍点无赖手段。

比如原来塞北的最高法院的院长张孝栘,就是被他软磨硬泡拉过来的。当时为了请张孝栘,他日夜蹲守在人家家里,最后是他不嫌丢人,张孝栘嫌丢人了,于是一把年纪的老先生选择了辞职。叹气说,他的法律生涯从教学始,那就以教学终吧。

梅贻琦是理科出身,虽然他同样重视文科,作为自身专长的理工科却也没有落下。先后建立了力学性能,应力学,机械等专业,甚至还把塞北飞机厂的实验室搬到了大学里,工厂出经费,学校培养人才和研究成果。

他不但重视文理科,对体育也格外的重视。

每天会亲自带着学生在草场上做操等,据说这是清华的传统,他在清华时期,前任校长做的更过分呢,规定早晚教师自习室图书馆等场所一律关闭,就让学生去草场运动。

今天赵书礼来的早,恰好就看到了梅贻琦大汗淋漓的带着一干子没精打采刚刚睡醒的学生在跑操喊口号,锻炼身体建设祖国,哈哈...

“梅校长,你这就是所谓的强壮其体魄,野蛮其精神吧?”

赵书礼开他的玩笑,看着这一群天之骄子在草场上傻傻的喊口号,赵书礼就不由得想笑。

梅贻琦很认真的回答:“错了,是强健之体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赵书礼没法继续开下去了,点头赞叹道:“梅校长对教育很有思想吗,看来当初真的没请错你啊,说句笑话,我当初还真的没看上你!我想的是蔡元培,可惜这老爷子去当官,帮蒋价石忽悠人去了。”

梅贻琦笑道:“是吗。蔡元培先生确实是我辈楷模,现在被俗事缠身实在是遗憾。不过还有一位先生我也深敬佩之。”

“谁?”

“张伯苓!”

一百四十三节 扫墓和阅兵四百零一节 河北攻防四百零二节 权力重组四百二十四节 英美有牌打一百四十一节 难得的休假三百六十九节 沈阳会战1二十六节 收复外蒙十一节 落户河套一百六十三节 哈尔滨防御战5四百零二节 权力重组二百二十节 军官俱乐部二百零三节 连锁反应二百三十五节 大会议北地之王二百三十四节 华北变局二百五十三节 南京保卫战4一百九十五节 中国有我不会亡一百四十三节 扫墓和阅兵二百一十八节 还真有这么一波人六十六节 开胃菜一百五十五节 暗战2一百六十四节 哈尔滨防御战6三百七十节 沈阳会战2九十二节 居庸关保卫战2三百九十一节 苏德战争二百四十四节 把血流干为止二百五十二节 南京保卫战3一百三十九节 日本人搞的鬼一百三十六节 收编山西二百三十五节 大会议北地之王三十一节 大礼九十九节 谁来调停三百八十二节 相持二百五十一节 南京保卫战2五十四节 世纪婚礼一百零六节 埃德蒙之死二百四十九节 国际形势三百六十四节 冬季战争二百三十七节 德意志狂人三百五十七节 平津会战后二十八节 谈判2八十四节 刀尖上跳舞十一节 落户河套三十一节 大礼四十三节 张家口大检阅四百三十七节 你彪我也彪一百零四节 做工偿还九十六节 向天津挺进十五节 进京活动2三百九十四节 是他们求我们四百四十四节 结局三百九十节 日军的目的三百七十七节 沈阳会战9一百二十一节 一亿农田的水利计划一百六十四节 哈尔滨防御战6四百二十七节 对日最后一战1二百五十三节 南京保卫战4四百三十七节 你彪我也彪六十节 哪里的部队1九十五节 该死的飞机三百五十六节 参军潮八十三节 夜袭二百四十六节四百三十七节 你彪我也彪一百三十九节 日本人搞的鬼六十七节 大危机一百一十九节 移民新疆的最大困难三百六十节 一个番号二百一十九节 探视八十七节 阎锡山的反应三百八十一节 撤出东北一百一十节 非暴力不合作二十四节 外交努力十二节 叔叔一百三十节 鼓动三百六十一节 东北总攻三百六十二节战区和番号二百四十五节 装甲军突击四十一节 北伐战争第8节 直皖战争四百二十节 缅北大反攻二百二十三节 回不去了一百二十八节 如何抉择4二百二十五节 讲课七十九节 四年建设大纲三十九节 军事秘约1一百二十七节 如何抉择3九十三节 扫荡二百三十二节 1936年三十节 风云暗涌四百二十节 缅北大反攻八十六节 蒋瑞元的反应三十三节 扩军备战四百四十四节 结局二百零八节 一定能要到的四百一十九节 恐怖法西斯四百二十五节 中国也有牌打一百三十七节 兑换晋钞四百一十五节 印度洋争夺二百四十四节 把血流干为止二十一节 电厂投产一百一十三节 视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