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皇权与治权之争

???孟良此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现在赶回下邳,战场情况不允许,这里需要他指挥着这支有生力量牵制纪灵的后方,缓解郯城的压力。在座的将领们都没有**指挥作战的经历,而且都是第一次在一起磨合,这支部队交给谁都不放心。

如果抗命不归,那他孟良就开创了一个先例,让三公、皇上所代表的皇权在臣民眼里一不值。如果他开了这个头,那么今后谁都有可能找出任何理由蔑视皇权的权威,自己精心设计皇权与治权相分离,以皇权行使监督权力的新政治格局就形同虚设。更可怕的是,如果不能保证皇权的权威性,那么一旦内部出现野心家,那么又将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整个社会又会重新陷于纷争之。

孟良一时间做出了决断,必须得赶回去,那怕丢掉整个东海郡,损失在座的全部将领,也必须赶回去表明一种姿态:皇权的神圣性不容侵犯。

但是,这支部队交给谁来统领呢?论军职,糜威和史涣都是偏将军,在他之下就是二人军职最高,但此二人均未有**领兵的经验,而且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勇则勇矣,把握大局的能力都差一些。

说道战术能力和头脑冷静,赵云倒是合适的人选,可他没有军职在身,以一个亲卫队长的身份指挥两位偏将军、一位屯长,实在是勉为其难。

想到这里,孟良忽然有了主意。

“下邳方面有紧急事情,我必须赶回去。现在我授权赵云赵龙以我的名义指挥这支部队,这是我的佩剑。诸位将领见此剑如同见我本人,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赵云的命令,否则,视同违抗我的命令,以军法处置。史涣,我授权你直接掌管军法处,负责军律的监督。”

孟良给赵云的统帅权加了双保险:直接让他以自己的名义统帅这支部队,见剑如见本人;用史涣这个铁面无私的亲信将领为他保驾。

赵云深深地看了孟良一眼,立正向他行了个军礼:“赵云定不辱使命。”

临走时,又单独叫来糜威,密密的叮嘱他:“龙现时未有战功,未能晋升提拔,但其统兵能力、大局谋略、武艺均在五大将之上。你要放下你军职、元老、宗亲的架,好好的跟他后面学点有用的东西,对你今后是有好处的。”

糜威点头:“我知道,姑父你放心,我会听从他指挥的。不过,我也提个要求,下次给我独当一面的机会。姑父,你可不能怕别人说你任人唯亲,刻意压制我啊。”

“你过于浮躁,什么时候你变得沉稳了,我会给你这机会的。”孟良拿起马鞭,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

孟良只带着庞杏儿和二十四名贴身护卫回归下邳,对龙并无特别交代。他知道,赵龙已经很好的体会出了他抄袭来的游击战的精髓,只要各个将领服从他的指挥,他一定会在这场战争成熟起来,那时候,刘备即使没有落入庞娘的算计,再想拉走他,他也会斟酌再三的。

孟良一行人夜行昼伏,绕过了东海郡的一个个县城。这纪灵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用一个张勋牵制住徐州的目光,自己却率大军偷袭于后,好几座县城都是在猝不及防的形势下被攻破的,一个好端端的东海郡被纪灵的大军弄得到处断垣残壁、狼烟四起。

但是,孟良明白自己的失误至多是战术上的,应对不足,自己提出的那一套步步为营的战术,现在想来也没什么大的漏洞,何以朝廷三公会联名弹劾于他?这孔明和鲁肃又是怎么做工作的?如果今后动辄出现这样的事,岂不是前方作战,后方添乱?

虽然,这次自己从大局着想,摆出了尊重皇权的姿态,但是长此以往,如果三公以建议权、弹劾权、监督权为名经常性的干涉相府的行政权,这也是一件头痛的事。

回到下邳相府,孟良直接去找孔明鲁肃,先听听他们的解释。

孔明一脸平静的看着他,拿出了一摞邸报,说:“你先别急,这是这几天收到的东海郡以及青州的敌情通报。你先耐着性看完,看完我们再解释原委。”

这么多年,孟良不怕孔明急,也不怕孔明恼,就怕他这份平静自若,那感觉就像自己一拳打在棉花堆里,不着丝毫力。

孟良气呼呼的夺过来邸报,坐了下来,鲁肃在一边为他续上茶。

这邸报都是加急书,从东海郡的朐县、戚县、建宁、东安传过来的,都是介绍这些县如何沦陷的,大致原因归纳起来有几点:敌众我寡、城墙年久失修、警备军缺乏训练、敌袭突然猝不及防。后面是一些损失情况,除了东安在沦陷之前按照东海郡的要求焚烧了粮仓之外,其余县治都未做防备,库存粮食、牲畜全部为敌所有,警备军皆已溃散。还有几份是其他县发来的,要求组织民众撤离,以免遭战火涂炭。

最后一份是来自东海郡陈容的,他说郯城遭敌四面围困,已成孤城,旦夕不保,而孟相分兵一半解救史涣和淮阴县城,更是让郯城岌岌可危。陈容在信的最后还写道,淮阴城已破,因为淮阴城县令、县都尉按照孟良的指示拼死抵抗,结果,全城被屠,死亡人数当在四万人左右。

孟良此时才知道,整个东海郡的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糟糕。

那孔明见孟良脸色阴晴不定,又递过来一份邸报说道:“这是青州传来的,纪灵部有分兵北上青州的企图,甘宁、高顺部有可能面临袁绍和袁术腹背受敌的危险。刘晔要求,暂不能动用高顺部南下,以确保青州的安危。”

孟良沉默了一会,问道:“彭城徐庶、李通部现在在什么位置?”

“在豫州执行战略佯动的时候,为了臧霸的侧翼安全,耽搁了几天,现在刚刚回转彭城,正在补充粮草器械。按照这个进度,出兵寿春尚需一个月左右。魏延部刚刚回防下邳,我已命他在泗水北岸构筑防线,防备纪灵直接进攻下邳。”

鲁肃一边插话:“孟相,你在东海确立的步步为营,固守待援、坚壁清野、袭扰游击这十字方针太理想化了。步步为营,固守待援,从实际上看根本行不通,纪灵不是小毛贼,也不是杂乱无章的黄巾,他是拥有二十万人的正规军统帅。东海郡的城防也非彭城郡可比,赵昱在那里执政数年,以属官不得扰民为由,城防上根本没做要求,架不住纪灵的攻击。坚壁清野理论上不错,但是关键时候,各县执行起来都有误差,其两个县还将官库的粮食分散到百姓手里,几十万斤的粮食,谁舍得一把火烧就烧了?倒是袭扰游击有可取之处,但是,这暂时影响不到整个格局啊。”

孟良知道,从这种战术的实际执行效果来看,鲁肃说的一点没错。看来自己的决断真是出问题了。他又问道:“此番三公弹劾于我,他们事先与你们沟通过了吗?”

孔明看了鲁肃一眼,答道:“这本是我的主意。你这人太固执,不撞南墙不回头,我想了半天,唯有这办法可以制约你。所以,我提议,敬附议。我们俩找到三公,把情况一分析,他们都觉得有理,就行使三公的权利了。”

孟良腾的一下站起来,指着孔明说:“你,你呀,糊涂啊。行政权和皇权的分离,是这个新制度的基础。如果今后,处处以皇权来掣肘,那跟过去有什么两样?你真是头上不痒,找个虱来挠。”

孔明依旧慢腾腾的说:“我们可是一开始拥你为帝的,是你不愿意。但是,你不愿承担皇权的责任,又想行使皇权。你让我们怎么办?比如这次,一开始你提出方略,我和敬都反对,而你坚持说我们没有你了解部队,一意孤行,结果,这你也看到了,事实证明你就是错的。再比如,我们以相府的名义招你回来,你愿意吗?你会回来吗?”

鲁肃跟着帮腔:“还是孔明了解你。我以为以皇权的名义招你回来,你还会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没想到还真让孔明说了。”

孟良一下气馁,颓然坐在椅上,仔细回想这事,好像还都是自己的错。自己过去不是一贯提倡民主集制吗?不是一直要求集思广益,发挥大家的民主意识吗?最高内阁决策,两票对一票反对,自己不是也我行我素了吗?

想想心里不服,特别是对弹劾权的使用,辩解道:“是,这次我承认是我的错,我的失误,我不应该一意孤行。但是,孔明、敬,你们可意识到轻易动用弹劾权的严重性。东海郡只是战术层面的事,并非重大决策,而三公的弹劾权是政策、重大决策这种战略层面上的。你们这是轻易为皇权干涉治权开口啊。”

孔明也沉吟道:“是,我们没想这么多。我们只想着如何有效的解决当前的问题,孟相,你的思考是对的,为了将来避免皇权与治权之争,皇权这种武器是不可以轻易拿起。”

孟良见孔明理解了自己所想,口气也和缓下来:“如此,今后我们三人之间也定下一个议事制度,如果个人的提议大家有争执,事先尽量沟通。实在沟通不了,进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为了今后防止类似事情再度发生,我建议将这个原则写入相府议事规则,制定为制度。”鲁肃在一边提议道。

三人都表态支持。

孟良想,难怪后来出现了那么多独裁者,关键是对事物个人认知的程度不一样,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一人独裁确实有效率,但是犯错也难免。

“这样吧,既然皇家已经对我行使了弹劾权,我得有个姿态。不然,何以维护皇家的脸面?我自请辞去大将军一职,由鲁肃替代我行使军事指挥权。”

孔明、鲁肃皆明白此的道理,点头称是。

孔明见孟良站起身来要离开,忙说:“等等,还有件事。阚泽提名我们家黄月英调到商部,协助他主持情报工作。这事我不好表态,你们决断一下。”

孟良道:“这有什么不好表态的,商部主要是你分管的,你先拿出意见来。”

“她跟我说了好几次,我一直没表态。毕竟她要从事的是情报工作,这块我们从不插手,都是你一手建立一手控制的。”

“那敬什么意思?”

“我觉得,最好让黄月英进商部,这是个象征,标志着我们新朝女从政的开始。这与我们一直提倡的众生平等这个道理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黄月英进商部象征意义比实际意义大多了。我赞同。”

孟良听的鲁肃这么一说,见孔明又没明确反对,只是因为黄月英的特殊关系不好表态而已,这种态度本身就是表态了。

“那行,我没意见,我赞同。”孟良知道,如果来个表决,至少是一比一,反对也没用。自己又说不出来反对她进入情报系统的理由,如果一味的拒绝,他们还以为这情报系统不愿意让他们插足呢。

只是,小姑奶奶,可千万别给我惹事啊。

正心里祈祷着,阚泽匆匆的从门外来,进门就说:“紧急事件,刚刚接到来自濮阳的报告,曹操在许昌拥戴少帝继承皇位了,改元为建元初年。”

鲁肃匆匆看了看地图,叫道:“这曹操好快的动作,许昌前些日刚刚从臧霸手里移交给他。”

孟良哈哈大笑:“孟德兄果不欺我,真信人也。让荀悦立即起草通告,谴责曹操的篡位行为,责令他立即取消伪号。嗯,他已经宣布与我割袍断交了,我该用什么来跟他划清界限呢?嗯,有了,就说我们将他的老父亲扣留在此,若不取消伪帝,后果自负。”

第34章 第一大将第156章 天下名剑排第四第30章 意外之变第65章 残阳如血第113章 兵陷绝地第97章 赠君一曲广陵散第173章 诱敌深入之计第72章 刺客为何是美女第23章 先手第107章 虎牢关前鏖战急第135章 淮阴县城第69章 布局彭城第90章 死忠故主的家将第84章 让徐州第192章 凌波仙子第187章 言出必行第75章 糜榕的藏身之处第153章 花田情趣第125章 霸王硬上弓第2章 居无盐则食无味第64章 佯攻变主攻第65章 残阳如血第111章 贾诩横空出世第20章 三国第一牛人第100章 粮食战争第150章 绝不赦免第138章 猫戏老鼠的感觉第111章 贾诩横空出世第82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73章 用间大师阚德润第45章 八大宣教使之一的唐谘第97章 赠君一曲广陵散第75章 糜榕的藏身之处第43章 云门二十三号第156章 天下名剑排第四第53章 战略上的分歧第32章 绑架出个主公第78章 凯旋门前意深远第122章 委曲求全第28章 异军突起赵二春第20章 三国第一牛人第111章 贾诩横空出世第44章 史涣以死相逼作者声明关于人物的年龄及其他锲子二轮回道第156章 天下名剑排第四第16章 初见糜竺第123章 泰山六大寇第103章 黄月英的儿子叫黄飞鸿第151章 纪灵的气节第15章 魏延魏文长杜畿孤独的用间大师贾诩三国谋士谁为首贾诩三国谋士谁为首第111章 贾诩横空出世第82章 计划不如变化创作大家谈之五6978951兄的评论第38章 急报,黄巾来袭创作大家谈二缔造兄的评论专用贴第124章 青州战役第10章 农民的习性第96章 庞家有约第27章 纪律与信任第69章 布局彭城第96章 庞家有约第113章 兵陷绝地第105章 高顺陷阵营第33章 强中自有强中手第79章 灵堂对第68章 吕方商校第122章 委曲求全第167章 甄宓的魅力弥衡腐儒该死刘备哭泣的艺术第135章 淮阴县城第122章 委曲求全第169章 郭嘉的挑衅第122章 委曲求全第74章 夜袭彭城第10章 农民的习性第64章 佯攻变主攻第92章 黄月英,你想干嘛?第149章 英勇的陷阵营第41章 接管武原贾诩三国谋士谁为首第128章 刘和称帝第180章 爵位之争第190章 震撼第174章 秘密基地第68章 吕方商校第78章 凯旋门前意深远第18章 未雨绸缪第102章 参加会盟之议第52章 新婚之夜创作大家谈二缔造兄的评论专用贴第174章 秘密基地第69章 布局彭城刘备哭泣的艺术第18章 未雨绸缪第154章 荆南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