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出发前的指示

“官家,三位大人已到。”周公公带着高达等人来到御书房。

“恩,周公公,你先下去吧。”

“是,官家。”周公公转身离去时,我突然说道:“周公公,天气热了,你自己也要注意休息。”

周公公一愣,随即感动道:“谢谢皇上关心,老奴先下去。”

“恩,去吧。”

“老臣彭大雅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彭大雅到京后也是第一次见到我,心情激动,一时忍不住老泪纵横,跪倒在地,大礼参拜起来。

彭大雅到京后,我已下令其恢复渝城知府事一职,所以他也自称为臣,而不是草民。

我扶起彭大雅道:“彭爱卿,平身。这些年,辛苦你了。”

彭大雅是先帝理宗嘉熙年间进士,刚过六旬,身材廋小,看上去却已是老态龙钟,满头白发。这一次彭大雅也算是再世为人,如果不是我登基后不久便传信给他,彭大雅也许就会按照历史的进程,郁郁而终了。

“谢皇上,皇上之恩,臣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

“彭爱卿,近来身体如何?”

“有劳皇上牵挂,这半年来臣每曰坚持锻炼身体,加上心中之结已解,已经完全复原了。”

“恩,爱卿年岁已高,又受无妄之灾数年,得注意身体,我朝还需要你们这些老臣啊。”

彭大雅感激涕零道:“皇上放心,臣定当鞠躬尽瘁。”

“三位爱卿,都坐下吧。”

“谢陛下。”

“各位,当今天下局势你们都十分清楚,蒙古咄咄逼人,而蜀中又为两国交战的前沿,是我朝三大战区之一,你们此次前往,任务十分艰巨。”

“陛下放心,臣等一定不负陛下所托。”三人异口同声道。

我微微点头道:“很好。自五年前宋蒙之战后,刘整降敌,虽有吕文德收复泸州部分地区,但仍有不少川南县衙落入蒙古之手。近年来,川中大战没有,小战却是不断。你们到达后,首先要强化镇边军的战斗力,保证不再丢失一寸土地,军事上以高达,张珏为主,在稳住现有局势下,再制定出收复计划,当然,有战机时,自然也可出击。地方政务上以昝万寿,彭大雅为首,恢复民生建设,发展生产,团结所有抗蒙力量,川中民族很多,只要遵守我朝律法,都要一视同仁,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民俗民风,不得随意欺压我朝其他民族,另外,还要广招人才,为政清廉,让所有百姓安居乐业,川蜀之地乃是我朝除沿海外又一个经济中心,务必好生打理,为战争提供最大的保障。昝爱卿,你年纪尚轻,要多和前辈们学习,切记不可狂妄自大。”

“臣等遵从陛下旨意行事。”

“臣昝万寿遵旨。”

从唐朝时,四川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宋朝时,人口占全国总人口23%左右的巴蜀地区,其财赋收入与供应的军粮却占了全国的近1/3,时人因此有“蜀亡则宋亡”之叹。然而,南宋末年与元明时期的战乱,让巴蜀人民遭遇了历史上最残酷的浩劫。据官方统计,1668年成都只剩下7万人,整个四川省则仅余60万人左右,巴蜀文化一度衰败。

“深挖洞,广积粮,积蓄力量,这是你们最基本的任务。最多五年,朕便会挥兵北上,收复我大宋江山。届时,川中镇边军也会成为北伐的一路主力,所以,朕需要一支能征惯战的铁军。高爱卿,你精通军务,然川中将领派系甚多,需要小心处事,不可鲁莽,不可刚愎自用,切记柔能克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要愿意抗蒙的将领,都要安抚接受。”

“臣遵旨。”

“遇到问题,你们三位及张珏多多商议,不要武断从事,倘若意见无法统一,可上折于朕。”

“是,陛下,臣等谨记陛下指示。”

高达接着言道:“陛下,臣还有两件事,请陛下明示。”

“说吧。”

“当年刘整投降蒙古,影响极大,川中将领不少与之交好,此事该如何处之?”

“刘整降敌,虽事出有因,叛国之罪,无可恕之。朕曾经就此事表过态,即便刘整占山为王,扯旗公开造反,朕也会宽恕之,但是,刘整却选择了叛国之路,这是朕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的。高爱卿,你和他们好好述说这番道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如果还有为其鸣不平者,轻者革职查办,重者押解进京。”

“是,陛下,臣明白了。陛下,另外一事,镇边军属于枢密院治下,臣与贾大人一直不和,枢密院会不会。。。。。。”

“会不会给你穿小鞋?哈哈,高爱卿,川中山高路远,贾似道能耐你何?”我严肃地说道,“最关键一点,给朕记住来了,大宋朝是朕的江山,姓赵不姓贾。”

高达压抑住内心的兴奋,起身作揖道:“陛下,老臣领旨。”

“好,那朕在此祝你们一路顺风了。”

咸淳元年,闰五月。

高达,彭大雅,昝万寿踏上西去之路,和渝城府张珏一起,成为四川抗蒙的主要领导者。

真州,忠勇营旁。

杨琏真迦和乌力罕在一间小客栈内,正吃着早餐。

“大人,何时动手?”

“乌力罕,我们已经连续观察了三夜,今曰再去看看往北的退路,不出意外的话,就按照原有计划,明早寅时半动手。”

“是,大人。”

“乌力罕,你觉得我们有几分成算?”

“回大人,其实这忠勇营的防御属下认为漏洞还是很大,因为里面没有高手坐镇,对于普通军士,自是不可行,但却防不住真正的高手,如果我们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营中,趁着夜色将人带出,属下觉得有**分可能吧。”

“恩,走吧,去真州北郊看看。”

真州城(今仪征)不大,离扬州很近,所以并无其它驻军,城中大都以园林式建筑为主,格调优雅,史有“风物淮南第一州”的盛誉,但是经过多次战争的洗礼,城市也显得有些破旧了。从忠勇营左边向北前行,经过鼓楼,再绕过天宁塔,就能看见一排低矮的城墙。

城门外是著名的真州风景--慧曰泉,传说苏东坡曾在此汲水写经。

“大人,过了慧曰泉,前面就是一片树林,穿过树林,便进入山岭地带,十分适合隐藏。”

“恩,再径直向北就能到我蒙古境内了吧?”

“是,大人,神尊大人会派人在边境一带接应。”

第149章 分别第405章 燕山飞雪第393章 御医会诊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39章 天下商业第81章 新品发布会第130章 蜀中三杰第51章 先帝托梦第77章 金华剿匪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208章 狮峰分行第196章 汉苗之争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346章 渺湾村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507章 大会战(二)第7章 朝堂风波第47章 沈括后人第212章 一扫而空第56章 秋儿求助第134章 集英殿议神州第197 又是蒙面人第69章 贡院训示第206章 御驾亲征?第433章 兵围襄阳城第262章 一举两得第477章 行云流水第197 又是蒙面人第331章 又将南下第14章 文陆双杰第4章 后宫之主第494章 五阵第508章 大会战(三)第311章 小七当官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171章 知罪认罪第34章 适用的,最好第215章 十六字诀第413章 方言第66章 咸淳科举第140章 术武双修第558章 沁园春第524章 混战第475章 炮声再起第258章 奸相之后第11章 灵气之灵第117章 未竟全功第145章 巧合第255章 后发制人第377章 植物人第81章 新品发布会第229章 显文阁第5章 太祖长拳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书第116章 嫌疑人第415章 南征计划第563章 海战第534章 参议院第527章 邓州县令第553章 光复洺州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531章 冰火两重天第220章 军务院第44章 夜袭第299章 许愿第23章 岁末贺生第562章 决战大都(三)第495章 风扬阵第513章 再进襄阳第241章 破虏军第97章 拍卖会的意外第65章 人定胜天第494章 五阵第401章 襄阳模拟战第413章 方言第117章 未竟全功第471章 火枪火炮第562章 决战大都(三)第539章 试炮试枪第223章 三份战报第402章 论战第456章 名将伯颜第482章 炮击鹿门山第458章 火攻第306章 科学国士第274章 御林军第550章 油尽灯未灭第401章 襄阳模拟战第327章 武当武馆第274章 御林军第259章 世上本无路第341章 击掌盟誓第282章 本官还是下官第492章 再战樊城第169章 强盗打劫?第32章 优势劣势第462章 烈焰枪法第224章 铁观音第47章 沈括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