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李庭芝的三个问题

现代军队中都十分重视思想建设,只是在这个时代却还是一片空白,仅有一些朴素的雏形观,即便是许多兵法大家,也是只知其然,而没有去详加分析整理,所以没有形成理论。

李庭芝也算得上名将,但是在这方面却也从未认真思考过。

“祥甫,比如你招收的流民士卒,他们首先要求的是吃饱饭,那你可以从他们为何会没有饭吃谈起,接着谈到为何会流落到扬州,他们自然会说,家乡被蒙古人占领,失去了土地家园。那你就可以继续引导他们,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李庭芝打断我道:“公子,我有些明白了,公子的意思是不是逐步引导这些流民对于侵略他们家乡的蒙古人产生仇恨,这样在战争中才会义无反顾地投入杀敌之中。”

我点头赞道:“祥甫果真是名将,一点即通,我们的士卒大都十分淳朴,就如一块璞玉,需要大师来进行雕琢,你怎么引导你的部队,你的部队就会走向那里,从最基本处着手,最后一步步将他们引导至为国为民的境地中。至于怎么打仗,祥甫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也就不多说了,对了,君实,回去后你将那本《武经总要》印刷出一百本,给祥甫一本。”

“好的,公子。”

“全本的《武经总要》吗?”李庭芝急道。

“正是,我已经看过。”陆秀夫答道

“祥甫莫急,等印刷好自然会给你。下面我们再回到这第三象上,正如宋瑞前面所言,在大家明白当今我朝的优劣势之后,自然就会认为应当扬长避短。我们原本存在的优势需要继续发扬光大,而短处则需彻底避免,首先就是整治朝纲,再就是整治军队,一旦我方的劣势转为优势时,蒙古也就不可怕了。一个王朝的兴盛自有兴盛的道理,衰败也有衰败的原因,根本是在于自身的内因。蒙古只是个外因,尽管其越来越强大,但决定胜败的终究是内因而不是那外因。还有几年的时间,我们的机会也就在这几年中,只要我们能够彻底避免我们的劣势,就会有机会出现了。只是,只是我们要改变的这两点何其艰难啊,祥甫,我需要你的鼎立支持啊。”

我突然双眼直视着李庭芝。

李庭芝也是聪明人,自然知道我这话的意思。是跟随皇权,还是相权?李庭芝躲开我的目光,眼睛里闪过复杂的神色。

旁边的陆秀夫似乎有些着急道:“大人,以天下为重,为我大宋之崛起。”

“公子,我。。。。。。”

“祥甫先不必答复,等我先将第四象说完。第四象和第三象是相辅相成的,这四象法一环扣一环,从第一第二象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机会,同样也能看出我们的风险,一是来自我朝内部,一是来自蒙古,如果不在两三年内改变现状,我们就会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最多三年,蒙古忽必烈一旦缓过劲来,必定会南侵,而且是不胜不休,所以对于我朝而言,机会与风险并存,在这个生死存亡之际,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否则为大宋之崛起也就成为一句空话,让后人耻笑了。”

李庭芝听完后说道:“公子,我能问几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

“公子认为蒙古人三年左右必会南侵,那以公子之见,他们会从哪里选择突破?”

“如果我是蒙古人,自然会选择从襄阳一带发起进攻,只要突破襄樊防线,便是一马平川,东可进军临安,南可直下广东西,以蒙古铁骑的野战能力和速度,我朝必定会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公子如何看待这场战争?”李庭芝接着问道。

“这场宋蒙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点祥甫不会否认吧。从双方军力的对比来看,我认为会经过三个阶段,在战争初期,首先是蒙古主攻,我朝主守的局面,我朝依托城池,江水,只需守住各大防线,就能够将战争拖入第二阶段,也即是会进入相持阶段,这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会显得十分突出,最后一个阶段便是我朝大举反攻的阶段了,此时也就是该我王师北伐,定中原,平天下,一雪靖康之耻的时候了。”

李庭芝稍加思索,似乎在消化我这番话,片刻后又道:“公子,那你如何看待这忠臣歼臣?”

我知道这李庭芝是想了解我对于贾似道的看法。

“自古以来,忠臣,歼臣都是和帝王相连的,祥甫,我来问你,秦桧在唐太宗手下还会成为千古歼相吗?魏征在宋高宗麾下还能成为千古名相吗?”

李庭芝一愣,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也没想到我会如此反问,迟疑片刻后才道:“我认为不会。”

“呵呵,就是如此。”

文天祥和陆秀夫也是第一次听我评论忠歼,同样愣到,反倒是袁棘表情自然,似乎对于我的言论理解甚透。

李庭芝猛地喝了一口茶,突然离座跪倒在地,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道:“请陛下恕臣之罪,臣李庭芝定当不负陛下厚爱,为我大宋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祥甫快快起身,无须如此。”

我知道此刻李庭芝已经抛开心结,从此会一心为我办事了,我也是长长地舒展了一口气。

李庭芝的前面两个问题是在考验我的能力,尽管四象之说已经让其佩服,但那都是我的说辞,可以说只是泛泛之谈,而对于其突然提出的两个军事问题,可不是谁能事先准备就绪的。

最后一个问题显出了我的气魄和容量,暗示李庭芝,正是帝王的问题才造成了所谓的歼臣。

李庭芝起来后,心情大好,心中之石已落,笑道:“公子的军事见解果真高明,已经超出常人之见识,对于曰后的战争,我也曾经仔细考量过,却远不及公子之精辟独到,祥甫服也。至于忠歼之说,公子之见更是前无古人,作为帝王,能有如此能耐,是臣之幸,也是我大宋之幸也。”

“大人,你终于笑了。”陆秀夫说道。

“哈哈,君实,你姓格较为孤僻,清高不羁,当初你离开扬州城进京时,我还担心你到了临安会受委屈呢。此时方知,你是很幸运的。”

“祥甫,听说你明曰会立即离京,是不是扬州城出什么问题了?”

李庭芝不好意思地答道:“回公子,扬州城没有问题,是臣自己心中有结。”

第363章 特区第19章 老臣江万里第439章 钦差出使第137章 政务院第271章 吴家之行踪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165章 陈心书之心第466章 战前动员第233章 同乐楼之乱第135章 蒸汽机第431章 老外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438章 定计困襄阳第532章 国号之争第159章 重开南衙第336 故人相见第194章 皇家科学院第500章 火器与武功第484章 大理城第279章 当世高手第376章 灌顶续命第411章 英烈纪念碑第392章 帝王学第351章 后装手枪第31章 四象之说第309章 心有灵犀第8章 御书房第389章 老大的决定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278章 五大指挥使第295章 吕氏兄弟第266章 最后的报名者第122章 持续性发展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372章 对弈第383章 守护者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227章 临安夜市第362章 两大圣地第361章 姜央大巫师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430章 巨舰返航第158章 艰难的抉择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165章 陈心书之心第385章 神通第212章 一扫而空第403章 入宫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233章 同乐楼之乱第444章 战略布局第233章 同乐楼之乱第118章 同盟会?第290章 时钟问世第351章 后装手枪第417章 逃逸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301章 新年大朝会第20章 火药司第251章 谢道临之梦想第338章 苗族守护者第137章 政务院第145章 巧合第44章 夜袭第15章 佳人之约第452章 初露锋芒第178章 珍妮织布机第82章 禁军第196章 汉苗之争第378章 襄阳城第95章 演福寺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书第443章 伯颜之见解第82章 禁军第14章 文陆双杰第251章 谢道临之梦想第109章 人生没有如果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542章 九死一生第198章 结义第498章 凤凰村第213章 又见李庭芝第114章 打草惊蛇第138章 救援第105章 案情分析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265章 国家债劵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85章 武举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95章 演福寺第341章 击掌盟誓第470章 晴天霹雳第525章 王家宗祠第431章 老外第492章 再战樊城第245章 太师斗蟀第104章 雄才伟略第340 大小乌河寨第276章 安丰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