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前后夹击

朱允文收到马萧的信的时候正在吃中午饭,结果一看信连吃饭都忘记了,只是在那傻傻地笑,马晓羽链接喊了他几声都不应,就在她刚准备差人去叫太医的时候,朱允文说话了:“可怜的四叔哟。”

这句话说的莫名其妙,马晓羽不解地问道:“皇上,燕王怎么了?什么叫做可怜啊?现在他可是你的敌人呢,皇上居然可怜他啊?”

朱允文扬了扬手里的信说:“嘿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记不记得朕和你说过的,朕有一个手下在罗刹国的。”

马晓羽点头:“记得。”

朱允文说:“他现在在那边已经混成了一个大官,听说四叔造反以后,现在他发兵来支援我啦,信中他说要朕北上他南下,把四叔给夹击在北平。”

听到这里,马晓羽作了一个可怜的表情,说:“悲剧的燕王殿下啊,本来就没什么希望的,现在还被夹击,看来……皇上,还是不要把他虐得太惨吧,毕竟是你的叔叔,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朱允文点头说:“那是的,只要他投降答应削藩,他还是可以住到京城燕王府来的嘛,你看那桂王他们都是这样啊,在这里有吃有喝的,多爽。”

马晓羽说:“好了好了,那些事情以后在说吧,现在是吃饭的时间。”

吃过了饭,朱允文做了一个决定,要御驾亲征。明摆着要赢的战争,不去露个脸实在是说不过去。

第二天一早,朱允文在早朝上宣布了御驾亲征的消息,结果引起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响。

大臣A:“皇上龙体要紧,还是不要去了吧。”

大臣B:“皇上政务繁忙,那些事情就让给属下们去做吧。”

大臣C:“皇上,御驾亲征的时候记得带上小臣……”

……

朱允文原本以为三个女人一台戏有些夸张,没想到这些大臣更夸张,他们简直就是如同连续剧一般的存在。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朱允文铁了心要亲征,七岁的太子朱文奎监国,皇后马晓羽垂帘听政。

说一不二说到做到是朱允文的一贯作风,只不过是宣布了御驾亲征的第二天,他就在两千禁卫军的拥簇下出发了。他的这一行为让大家猛然醒悟,这皇上肯定是出去玩的,战争那边已经要胜利了,不然皇上不可能就带这么一点人出去。当然,这是大臣们的想法,至于民间,老百姓看到朱允文贵为皇帝,居然还亲自出去打仗,都小小地感动了一把,弄得那些准备继续闹下去的士子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顿时,朱允文的民间形象迅速跃上了几个台阶,当然,他自己并不知道。

朱允文他们走的是水路,从上新河进长江,然后从九江口北上京杭运河,一路畅通无阻,只不过五天的时间,河西务,只要再往被走一点点就到北平了。不过朱允文却在这里停下来了,不是他不想走,而是他遇见了正在和燕军激战的秦裕。哦,不对,不能说激战,应该是燕军阻挠秦裕北上,然后秦裕用船上的大炮对着岸边来两下,他们就吓住了不敢再来送死,于是秦裕继续北上。

看到朱允文的时候,秦裕显得很是兴奋,他的第一句话是:“皇上,劳烦您这么远来看我,我真是过意不去。”

朱允文:“……”

朱允文的到来给已经在京杭大运河上跟燕军打了几战的士兵们士气大涨,个个都跟磕了药似的,遇见了燕军就是一阵扫射,弄得朱允文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正是因为他们的野蛮行径,船队的前进速度快了不知道多少,很快,他们就到了通州,也就是顺天府外的那个通县,由于这里比较繁荣,所以治安管理人员也多,北边是定边卫,南边是神武中卫。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北边属于城管大队管,南边属于城管中队管。历史上有一副很出名的对联,就是描述这里的繁华的,上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北平是朱棣的老巢,防守严密自然是不用说了,朱允文他们只得在一个叫做张家湾的地方停下来安营扎寨,这里处于连接京杭大运河和卢沟河的一条小河的北岸,如果从这里对着西北方向直接打过去的话,那就可以从大兴城的南门攻进去。不过路比较远,估计有几十里地。

北平在朱棣的治理下显得很是繁华,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这里红灯区面积广大。

朱允文正眺望着远方的景色,突然想起了那个曾经在某个地方看过的画眉同学,那精致的面容,惹得他一阵神情激荡,他握紧了拳头,心里默默地说:“等这次回去,一定要把这个妞收到后宫里面去。”

“皇上,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进攻?”朱允文被这个声音吓了一跳,往后面去看时才发觉是秦裕,这个家伙出来这么长的时间了,家里的娇妻还等着安慰了,所以在朱允文刚来的时候他就提出了很有建设性的意见,他说:“今天晚上我们就把北平攻下来吧。”当时朱允文就觉得很无语,现在他居然又来问了,于是他说道:“好吧,这里这么多百姓,我看你怎么下手,要打的话也要凌晨吧,他们都回家睡觉了我们再来,那个时候才是好的,知道不?”

秦裕大喜:“明白明白,我这就叫兄弟们去准备。”

看了他那么心急的样子,朱允文也不去管他了,手下有激情,这个不是更好么?

当下秦裕便吩咐下去,大家全部不准睡觉,在船上随时待命。

过了大约三个时辰,那繁华的夜市已经快要落幕了,虽然是昼夜营业的,那是有些行业注定见不得光,只是由于道德本质决定了,虽然大家都需要。

到了东方泛起鱼肚白,朱允文知道,现在是时候了他站起神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深吸一口气道:“叫兄弟们开始吧。”说实在话,虽然知道朱棣的主力军队被马萧牵制在北方,但是他还是不敢大意,毕竟是老巢,不可能没有防备的,就像现在的京城已经被他叫了千牛卫给围成了铁桶一般的存在。

秦裕终于听到了朱允文发出了进攻的命令,他等了一个晚上早就等的不耐烦准备要暴走了,现在终于可是施展一番手脚了,他一艘船一艘船地通知:“快点起来出发,打完这一仗就可以回家抱老婆了。”

大家一听到老婆都兴奋起来,连那些锅炉工都鼓足了干劲,用最快的速度装好煤,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京杭大运河的尽头驶去。

北京最早于隋朝(公元581年—618年)称北平(见《隋唐演义》北平当中称罗艺为北平王,即北平王罗艺——罗成他爹),后于1427年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北平早于北京近600年。

现在的蒸汽机开动起来动静还是很大的,没办法,现在的东西都还是初级产品,没有那么精细,只好将就着用了,在离开北平城墙不到八百步的地方,城里面的人终于有所察觉了,一时间警报声大作。按照朱允文的想法,最好是偷袭进去的,但是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叫秦裕他们停下来更加不可能。这就好比如果那男人刚好要射了你叫他停下来,他绝对不答应。

到了城外,秦裕带领的人留下一部分人守船,其余的人都大声叫喊着向城门冲过去。每一尊大炮都由一辆蒸汽车牵引着,速度居然也不慢。朱允文看着他们一副吃了兴奋剂的样子,不由地摇头道:“唉,现在的年轻人,还是太冲动啊。”

城里的人见秦裕他们过来了,也不甘示弱,开了城门列出一队骑兵来。这下子,朱允文和朱棣就算是正面对抗上了,就是不知道朱棣本人现在在不在城里,如果在的话还能叔侄俩叙叙旧什么的。

从城里面冲出来的骑兵的领头将军是苏浙,据说他爹是苏州的,娘是浙江的,自称是苏浙的混血儿,所以取了个这么**的名字。这人原本在地方供职,是洪武年间的武举人,被派到朱棣身边协助抵抗元军的,现在却成了朱棣造反的鹰犬了。

朱允文在上辈子看古装戏的时候,最不理解的就是为什么两军对战的时候主帅都喜欢对骂,照他看来,打仗是锻炼动手能力的,直接冲上去操家伙才是王道,一群大男人在野外对骂算个什么事情?但是很不幸,今天他要亲眼看一回这种事情的发生了。因为秦裕已经在喝水润喉咙了,相信不久以后就可以欣赏到经典的国骂了。

不过,很显然的是对面那家伙跟朱允文一样是个行动派,不热衷对骂这种怨妇一样的行为,只见他枪指向前,道:“对面的那位,你到底打不打啊,居然还喝水,真受不了你。”

秦裕没想到自己喝口水都被人歧视了,于是他毅然丢掉水壶,说:“来吧,单挑还是群殴?”

第八十九章 朝鲜第一百三十一章 靖难(四)第十六章 王八看绿豆第四十七章 效忠第一百五十五章 你太丑了第六十二章 坦克(二)第九十六章 洪武三十年第四十九章 五大杰出青年(上)第二十九章 涅尔琴斯克第一百五十八章 女眷第三十二章 第一场战争(一)第七章 名声第一百四十九章 【扬威】第一百八十八章 开会(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出发第五章 灾区第九章 封锁京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人弹第一百章 行动第五十五章 货币新论第一百七十四章 交战第一百八十一章 跨时代第一百三十二章 前后夹击第三十二章 第一场战争(一)第九章 封锁京城第一百八十七章 开会(一)第八十六章 皇宫第三十一章 地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农问题第二十章 大婚前夜第一百六十三章 回国第一百零九章 收割机与专利局第五十八章 科举(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上杀人了第五十八章 科举(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明第一件专利产品(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反叛的筹码第五十四章 微服私访(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南下第三十一章 地道第六十七章 燕云战事(二)第七十章 长孙献宝第六十八章 燕云战事(三)第七十六章 现代化军队的构想(六)第一百一十三章 鸳鸯浴第六十九章 洪武二十六年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科举2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百零五章 驾崩第一百四十九章 【扬威】第一百二十四章 修书【第二更】第十八章 压箱底第一百零七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一章 士子【第一更】第四章 不追究(主角开始称朱允炆)第一百八十八章 开会(二)第八章 贪污犯第一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来第一百七十二章 马萧的消息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农问题第五十九章 科举(二)第三十九章 大功告成,亲个嘴儿(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无语的章节第九十三章 寡妇门事件(上)第四十九章 五大杰出青年(上)第四章 不追究(主角开始称朱允炆)第一百二十章 叛徒【第二更,求订阅】第六十二章 坦克(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一天第六十四章 蓝玉第一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一天第五十二章 赚钱之道(明天零点冲榜)第五十一章 五大杰出青年(下)第八十七章 松之阁第七十三章 现代化军队的构想(三)第二十五章 述职(上)第十九章 第一个女人第二十八章 冰天雪地第一百一十一章 立太子第一百五十九章 接管第一百八十七章 开会(一)第三章 遇刺第一百二十九章 靖难(二)第三十六章 第一场战争(五)第五十八章 科举(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国家科学院1第七十三章 现代化军队的构想(三)第八十四章 专治各种不服第三十四章 第一场战争(三)第三十九章 大功告成,亲个嘴儿(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农问题第一百五十四章 女人和黄瓜第十三章 结束和开始第五十七章 新年(二)第四章 不追究(主角开始称朱允炆)第八十章 宣扬国威(一)第六章 踢到铁板了第十六章 王八看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