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民族之根

天,依旧是那么蓝,海,也依旧是那么蓝,并不因为朱允文倒了一桶大粪就有所改变,在无边的大海上,数十艘大船正在往北航行,这是朱允文的船队,此时此刻,他正要往京都方向去,那里是扶桑国的核心所在,自己把人家灭了,不过去打个招呼实在是说不过去。顺便也探讨一下接下来扶桑应该要往什么方向走。说真的,朱允文是绝对不会允许扶桑国的存在的,无论是他们说的再好听归附的决心有多么大,朱允文都不会动摇自己的选择。他深深地知道,扶桑这个国家是有多么地反复无常,这和政治无关,完全是这一类人的人性。

“皇上,我们这一次,会看到什么样的场景?”刚离开没有多长时间,郑和就开始幻想了,他可是知道孙东是直接从北方往南打的,不知道现在打成了什么样子了。

朱允文笑道:“反正路又不远,你到了地方亲自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朕来这里的时间也不长,没有得到那边的消息,不过料想得到,他们肯定已经把扶桑国的军队给降服了,毕竟大明的军队拥有火器,装备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既然是这样,那么扶桑全境就已经被我们大明的军队控制了,那么皇上,您是准备要怎么来控制这一片地方呢?就像洪武时候的朝鲜那样?作为大明的藩国存在?”

“朝鲜?”朱允文冷笑两声:“说实在话,那个地方朕并不放在眼里,你不觉得,朕这一次出来是带了士兵的么?按照道理来说,你们已经把地方控制,朕也只需要带个卫队来就成了?为什么还要把军队也带上?就是要在往回走的时候,顺便把这个李氏王朝也给收拾了。”

郑和听了朱允文的话,也是震惊不已,这个李氏王朝,在洪武二十七年的时候派人到大明去,连国号都是朱元璋给起的。不过这个国家的军队也不是那么好惹的,据说他们极其善于守城,躲进城中就像一只缩头乌龟一样,只露出那坚硬的壳来。八百年前,隋朝就是因为隋炀帝一直想要攻打高丽,结果没有成功,白白耗费了那么大的功夫,弄得天怒人怨,最终被李渊得了皇位。后来,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也是跟高丽干了几战,消耗了国力,同样没有收到效果。

“皇上,这样做会不会有不妥?”郑和还是有些担心,隋唐时期国力强盛,最终也没有能把高丽拿下来。当然,他不是说现在的大明就不强盛,他也不敢说这话,他只是觉得,朱允文现在没有正式带兵来攻打,现在这些兵马名义上还只是护卫朱允文到扶桑国来的而已。

朱允文知道他在顾虑什么,他信心满满地说:“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朕还料不到吗?出发的时候,朕带领了三万人,你出来的时候有多少?现在你手下又有多少兵?再加上孙东那里还有那么多,汇集起来,这里人还少吗?再说了,他们现在都是拿着近战武器,就算是弓箭也射不了多远的距离,而我们的枪,却可以在几百步之外就把他们的人射杀掉,这个差距,并不是人多就可以弥补得了的。”

郑和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朱允文总是找借口往这边派人,原来在他的心中,这些是早就已经计划好了的。他不由得暗暗心惊,才当上皇帝就有这样大的气魄,等他成长起来,不知道会有多么大的能耐。对外有铁腕手段,对内却极力安抚,弄出那么多东西来,现在民心安稳,对朱家的统治也是持支持的态度的,那么多百姓,就是朱允文最坚强的后盾。

“况且……”朱允文的眼神飘香了东边,那茫茫的大海的那一头,还有一个大陆,等待着他去发现。现在要做的事情,只不过是为了以后做铺垫而已,据说美洲土著擅长炼制黄金白银,朱允文就是要快人一步,把这些地区都控制起来,到那时候,建立起地跨太平洋的大帝国来,那是多么大的功绩。他接着说:“你应该已经知道了,朕要召集全世界所有的国家的领导人,来我大明召开会议,朕现在这么做,就是要给他们看看大明的实力,免得他们耍了什么花招去。”

把扶桑和李氏王朝覆灭,他可以对外宣称,这两国不肯参加会议。这样,把事情做出来给其他的国家看,让他们心生惧意,对大明言听计从。这是杀一儆百的法子。

船行了四天的时间,就从扶桑国最南边到了中部大岛,这就是京都所在的位置了。还离开码头好几十里地,朱允文就看到了天空中飘扬着的大明龙旗。想必是孙东弄上去的,这样国旗一插,等于是直接宣布了这里已经是大明的地盘。这手段,倒是比旁边这位郑和要强大多了。

郑和也赞叹道:“这个孙大人还真是位大能,在扶桑国的中心就这样明目张胆。”

朱允文道:“朕倒是觉得,这才像是大明将士的作风,都已经把城池给攻下来了,为什么还不能明目张胆,难道还怕他们会反抗不成?恐怕到时候,镇压起来还会更加厉害。这种情况,扶桑国人不可能不知道,既然能够镇压他们一次,那就可以镇压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他们不反抗为止。”

“好狠。”郑和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心狠手辣,胸有大局,这才是圣明君主应该具备的啊。郑和现在都开始期待,大明在这位皇帝的领导之下,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样子。

靠了岸,朱允文就看到孙东带领这几个下属在岸边迎接他,那些大军都分散在了各地,是没有办法来这里的了。朱允文下了甲板,孙东马上恭敬地行礼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文摆摆手,说:“看来这里已经被你彻底控制住了,你为我大明立下大功,回去可是要好好奖励才是。”朱允文刚刚下船,就开始向大臣们许诺好处了。不过这也算正常,有了功劳就要赏赐,有了过错就要处罚,只有赏罚分明,才能够凝聚人心。

“都是皇上运筹帷幄,臣愧不敢当。”中国的官,最会说的就是场面话,就算是这孙东他只是一介武夫,但是这拍马屁的功夫也是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了,不然也不可能爬上高位。

自从穿越过来,消灭扶桑就一直在朱允文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个国家,在未来的某一段时间里,可是给大明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的,可是偏偏大明的官员还要去巴结他们,每当朱允文想到这些事情,他的心里就会燃烧起熊熊怒火。崇洋媚外是自卑的表现,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无论什么东西都想要去学习其他的国家,那么毫无疑问的,这个国家就好比是建造在火山的山口一样,随时都有可能会覆灭。

当上了皇帝,朱允文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这个扶桑国给消灭掉,现在看来,这件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只剩下最后的处决问题。路上,孙东向朱允文请教道:“不知道皇上对这个国家以后的发展有什么规划没有?”

朱允文说道:“不,你说错了,从现在开始,这个扶桑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了,朕就给它取个名字,叫神户,以后这里就是我大明的东大门,是我们的一个行政省,你可要记住了。”

孙东全身一震,这个消息是在是太震撼了,这皇上居然不是按照旧时候的惯例,要是在以前,把这种小国家攻打下来,朝廷也不会把他们收为己有,而是设立一个傀儡政权,把持国家的大权而已,现在朱允文居然要打破旧制,直接把一个国家变成一个省,这种气魄,也算是旷古绝今了。

“孙大人认为如何?”这个时候,朱允文居然问起了孙东来。

孙东说:“皇上好魄力,这个想法臣赞同,任何一个国家,如果被别国占领,就算是他们表面上臣服的表情再虔诚,在他们的内心伸深处,也还是会有反叛的心里,只要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况且如果他们仍旧维持着国家制度,那就是一个潜在的危险信号,因为在人的心中,国家总是一种凝聚力的象征。皇上设置行省,就等于是把这股凝聚力给大散了,对于控制这些地方有着重大的意义。”

孙东分析得很不错,朱允文听的连连点头,他说:“你说的很对,这个国家制度就是一种凝聚力的象征,把这种象征都打碎了,那更加利于控制,不过,你还漏掉了一种东西,那就是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要想彻底消灭一个国家,仅仅是靠武力征服他们的军队是不够的,还要控制他们的思想。只有当他们的思想都被完全同化,才有可能彻底把他们控制住。”

文化?孙东再一次震惊,皇上居然想要消灭扶桑国的文化?

第一百八十一章 跨时代第一百五十六章 民族之根第一百四十七章 打倭寇第一百八十六章 觐见第一百五十二章 复仇者第一百五十五章 你太丑了第七十四章 现代化军队的构想(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蒙古军营第一百一十一章 立太子第七十六章 现代化军队的构想(六)第四章 不追究(主角开始称朱允炆)第一百五十六章 民族之根第八十二章 宣扬国威(三)第七十八章 闲话章节第一百四十章 科学院揭牌第一百六十七章 筹码不够第一百六十一章 投降第一百二十章 叛徒【第二更,求订阅】第一百八十一章 跨时代第四十四章 乞丐(冲榜,求花)2更第九十八章 病危第一百八十七章 开会(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人弹第一百二十五章 爆发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科举2第一百八十九章 思维混乱第八十六章 皇宫第五章 灾区第九十章 在他乡第三十二章 第一场战争(一)第八十一章 宣扬国威(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儿女情长第二十三章 大婚(三)第一百七十章 斥候第二十二章 大婚(二)第三十二章 第一场战争(一)第三十三章 第一场战争(二)第一百一十章 开业第一百四十二章 台湾第一百五十章 戴绿帽的禹第一百七十九章 蒙古军营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科举1第九十一章 4P第一百一十三章 鸳鸯浴第一百四十七章 打倭寇第八十二章 宣扬国威(三)第七十八章 闲话章节第一百二十五章 爆发第十三章 秦淮河序章 邵年第四十六章 小子眼光不错哦第一百七十五章 人弹第九十章 在他乡第一百六十一章 投降第一百二十八章 靖难(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图谋第一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来第十九章 第一个女人第三十八章 大功告成,亲个嘴儿(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决心【第一章,求首订】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峰山第一百三十二章 前后夹击第八十一章 宣扬国威(二)第一百六十章 高丽第七章 名声第六十二章 坦克(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山雨欲来第八十一章 宣扬国威(二)第八十六章 皇宫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峰山第三章 遇刺第一百一十九章 决心【第一章,求首订】第五十九章 科举(二)第二十七章 出发前最后一次温存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还要第八十七章 松之阁第八十一章 宣扬国威(二)第四十八章 关于红薯问题的大讨论第一百零五章 驾崩第八十一章 宣扬国威(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回国第一百三十五章 儿女情长第三十四章 第一场战争(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立太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回国第九十六章 洪武三十年第五十三章 微服私访(上)第五十九章 科举(二)第十一章 东宫来客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农问题第一百五十章 戴绿帽的禹第一百零二章 北上西进第一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一天第十三章 秦淮河第一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一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还要第七十六章 现代化军队的构想(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尾第一百一十章 开业第四十二章 烤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