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三章 京都置业

通和布庄因为在花朝节的第二天开业,直到花朝节过去三四天,店铺里还是人满为患,而为了这次开业,福江口的十字绣已经全部都运到了京城。

现今,花朝节刚刚过去,京都后宅之中就开始流行绣十字绣,就是各家绣坊也买了不少的样绣让自家的绣娘绣出来卖给客人。

知趣园也越发变得热闹起来,而因为布庄开业的事情,秦澜心花朝节期间一直呆在店铺里,并没有时间出外邀上几个好友踏青赏花。

钟逸这几天也十分忙碌,只有晚上城门关了,他才有时间见秦澜心一面。

不过,花朝节过后,两个人都有了时间,这天一大早,钟逸就带着秦澜心单独出去了。

自从秦澜心在恭亲王府名气更加响之后,节前节后有不少人来到知趣园,不是求她写行书,就是让她出对联,要不就是来让她帮忙挑衣服、教十字绣,堂堂的县主都被他们“缠”得没有一点儿自己的时间了。

因此,这天钟逸吩咐了知趣园的下人几句,就带着秦澜心“逃跑”了,两个人去了京都北郊外的千鹤北山湖边的千鹤山庄,而这里是先帝当年赐给钟逸的私宅。

到了千鹤山庄之后,秦澜心发现这庄子里真的养着白鹤,而且千鹤山庄就建在千鹤山脚下的湖岸边。

这里山清水秀,天蓝蓝,草青青,花香阵阵,幽幽入鼻,真是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钟逸带着秦澜心先去了千鹤山的瀑布崖游览了一番,这里不但千鹤山庄是他的,就是整个千鹤山都在他的名下,平时这里交由专人打理,而他自己诸事繁忙,很少会来这里游玩休息。

“逸哥哥,这里好大呀!”只走了瀑布崖,秦澜心就觉得有些累了。

这座千鹤山乃是自然形成的山脉,其主峰叫鹤牙峰,周围山高谷深,地形地貌很是奇特,而且奇峰林立、崖悬壁险,瀑潭溪流众多,山上还建有各式凉亭,可供登山游览之人驻足歇息,山顶更有一座主殿,云雾缭绕之时,就仿若仙界宫殿一般。

如此美丽的山水画卷竟归钟逸一人所有,直到这时候,秦澜心才算真正见识到钟逸的“财大气粗”,这广袤的自然山河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喜欢这里吗?”钟逸和秦澜心在正对瀑布的潭水石边坐了下来。

一阵春风刮过,吹皱了清碧的潭水,吹来了山野间的花香草味,吸入这天地之间万物的灵气,两个人都觉得身心仿佛被洗涤了一般。

“喜欢,这里很美,很安静,云淡风轻,山水叮咚,能让人忘记一切尘世的烦恼!”大自然永远都是最美的,在这青山绿水之间,人也最容易放松,秦澜心觉得她被暖风吹得都有些困意了。

“那以后我们常常来这里,在后山有一处农庄,那里有好几千亩的农田,更有着还未开垦的大片荒地,你以后要是想种田了,就在这里便可以,而且农庄里住着很多农户,他们都能帮你,其中还有很多钟家家奴。”

这个地方钟逸最喜欢的一点便是有大片的良田,而且田地离水源也比较近,因这里是自己私人领地,所以没有旁人可以来打扰,以后他和秦澜心成婚之后便可以常住这里。

“是吗?那我们待会儿去看看吧!”秦澜心原本就打算在京都买房置地的,总是从福江口往京都运酱菜,她觉得太麻烦,不如就在京都种菜然后自产自销,福江口做的菜则销往别的地方。

“好,待会儿我骑着越影带你去!”虽然这一大片地方都是属于自己的,但从山庄到后边的平地农庄可是要绕一大圈,走路肯定是太远了。

于是,两个人在潭水边坐了一会儿就骑着越影去了后山的农庄,而到了后山对于秦澜心来说又是另外一番美丽壮观的景象。

平坦辽阔的田野像一块绿色的油布一直伸展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远方碧波微漾的湖水泛着柔光,三三两两的农人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好几头耕牛拉着铁犁不知疲倦地劳作,靠近湖岸边一排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正双手各提一个水桶往稻田里快速地走着。

“逸哥哥,他们在干什么?”秦澜心站在田间,指着远处那一排提着水桶的小伙子们问道。

“他们在给稻田灌水!”钟逸带着秦澜心往前走着说道。

自从秦澜心栽种水稻的方法在福江口慢慢推广之后,现在大魏朝很多种水稻的百姓听说之后也有模有样的学起来,水稻成熟之后的产量比之前提高了一二倍,现在在很多地方百姓们对于秦澜心这位福慧县主的赞誉和敬意都在慢慢加深。

“灌水?我看那片稻田挺宽的,他们像这样提水,什么时候能给稻田灌满水呀?”秦澜心那几百亩地现在主要种的是蔬菜、大豆和小麦,水稻种的少,主要是福江口这个地段水流比较平缓,还有支流小河可以灌溉农田,所以她也就没有费心去想什么提水农具。

“我也不知道,他们应该一直都是像这样种庄稼的吧!”钟逸没有认识秦澜心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农事方面的东西,认识她之后,从她那里倒是学了不少种田的知识,只是他也是知道却没有亲自下过地。

“我们去那边看看吧!”秦澜心觉得这样提水太辛苦了,他们家当时好歹是用了大水桶灌满,然后再用车子拉到地里的。

山庄、农庄的大管事钟荣远远地跟在两个人后边,这里一年钟逸也不会来一次,没想到这次竟然带着福慧县主来了,这位县主的大名现在满京都人都知道,他自然也不例外,而且看着自家小主子和县主的关系,说不定这将来的女主子就是眼前这位县主。

钟逸带着秦澜心先去了稻田看了看,然后又带着她去农人取水的源头。

秦澜心到了湖岸边的时候,她发现在距离众人取水的几十米处就是一个很急的下坡,那边水流有些湍急,而且离周围的田地也不远,倒是水源处需要走过荒地才能到农田里。

“县主,那边水流太急,您小心点!”钟荣一见秦澜心往下游走,有些担心着急地说道。

钟逸也一把拉住了她的手,说道:“澜心,你要做什么?”

“逸哥哥,没事的,我就是去看看,要不,你跟着我一起,保护我!”秦澜心语气带着一点撒娇地说道。

“好吧,握紧我的手!”明知道自己在她身边,她不会有一点儿危险,但是钟逸还是担忧地说道。

秦澜心点点头,真的就握紧钟逸的手,然后拉着他往前走,到了那处水流最急的地方仔细地观察了很久,然后问道:“逸哥哥,农庄里可有会木工活的人?”

“有吗?”钟逸不了解,所以他看向了身后的钟荣。

钟荣立即点头说道:“有的,有的!农庄里有好几个会做木工活的人,手艺都很好!”

“嗯,那我待会儿画出来一个东西,你让他们做出来,然后按照我说的把那个东西安在这个水流比较急的地方,以后就不用那么辛苦地提水了!”在《天工开物》中可是有讲到如何制作筒车,而秦澜心看了看,水转筒车安装在这里很方便,另外她还可以帮忙设计一些轱辘和滑轮,这样的话提水会更方便。

“好,我让他们立即照你说的做!”对于秦澜心所说的东西,钟逸十分期待,而钟荣等人虽有些怀疑,但也只能听命行事,他家主子要讨好喜欢的姑娘,他们自然要表示支持。

于是,秦澜心和钟逸先回到了农庄里,她用简易削好的炭条裹了纸做成笔,然后先画了一个筒车的基本零件,有大转轮、竹筒、流水槽等,另外她还画了省力的滑轮出来。

之后,她把水转筒车的安装步骤也都详细地写了下来,而东西画好之后钟荣立即拿给工匠们去制作。

钟逸也相信,一旦秦澜心说的这种水转筒车的提水农具制作出来,那么是利国惠民的好事,以后可以在大魏朝有水的地方都可以制作出来。

“逸哥哥,我看你这农庄里种了很多的蔬菜和粮食,平时你都是怎么处理它们的,全部吃掉还是一部分卖掉?”农庄外边的几千亩地都种着各式各样的蔬菜、粮食、瓜果,一个恭亲王府可吃不完。

“这地方原本种的都是粮食,等到熟了之后会放进农庄的粮仓里,以备不时之需。这些菜是今年才开始种的,我想你会用得到,王府有自己的地来种粮食、种菜,以后这里的都归你管!”

这个地方一切的人和物都属于钟逸个人的,当然恭亲王府的家业他占着一多半,不过现在钟怀邵还没有给嫡子、庶子分家,所以田产土地房屋之类的还都没有分开。

“我本来还想着在京都买地种菜呢,你这里倒是一个不错的基地,不过在其他地方我也想再置办一些田产土地,说不得以后家里人都要搬来京都,这里总要有个落脚之地。”

对于钟逸的全然信任秦澜心自是很受用,不过她也有自己的考量,这里的一切只能等她真正变成这里的女主人之后才可以说“掌管”之类的话,现在她需要为家人多打算一些。

“明天我带你去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我觉得你会喜欢,而且地价很便宜,你想买多少都可以!”钟逸颇有些神秘地说道。

“真的?”据秦澜心所知,京都城内城外的地价都很贵,就是郊外也比福江口贵了不止多少倍,唉,在哪个时空都是一样的,一国心脏之地便是寸土寸金。

钟逸点了一下头,明天他还有一个惊喜要送给秦澜心。

到了第二日清晨,钟逸又是早早地把秦澜心给接出了知趣园,然后从码头雇了一条小船,逆流而行绕到了京都群山连绵的南郊,然后在一个不起眼的小码头,钟逸和秦澜心上了岸。

上了岸之后,秦澜心对这里总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说不清是因为什么。

等到钟逸带着她往这个叫南郊小码头的地方里面走了走,她才恍然明白为什么自己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了,这里就像还未有被开发出来的福江口白石码头。

走着走着,她突然看到二层楼高的石头房子,十分像百味食肆,而且不远处的高山地下也有正在盖建的房子,极目远望怎么瞧着都和她的百味庄园十分相似。

荒凉的码头上突然有了这么两处建造精巧的房子很是突兀,秦澜心有些奇怪地看向了钟逸,却发现他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

“逸哥哥,这码头上的石头房子还有那边不远处正在建着的庄子,是不是你……”秦澜心这时看着有些穿着破衣烂衫的百姓正在用扁担担着货物坐着渡船往顺天码头的方向驶去,她没想到在京都还可以看到这样穷苦的百姓。

“我知道你喜欢住在石头房子里,所以也在这里建了一个百味食肆,以后你可以在这里只招待朋友,那边是仿百味庄园的外观建造的,不过里面的构造会不一样,以后咱们可以住在这个地方,旁边我也已经买了下来,成婚后,你可以用来建造百味客栈。另外,这里还有大片的荒地无主,你可以为家人建房买地,到时候即便你嫁人了,也可以和家人常来常往。”钟逸拉着秦澜心先走进了石头屋里说道。

京都郊外之地历来都有“北富南穷”和“东贵西商”的说法,京都的北郊和东郊千百年来都是达官贵人所拥之地,而西郊因为顺天码头的原因,所以商人比较多。

相比较来说南郊的穷人是最多的,再加上这个地方密林深山、湖泊江水较多,道路也不宽阔,所以百姓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而钟逸选中这个地方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南郊小码头上这处地方与白石码头十分相似,所以在这里他先是建了与百味食肆很像的石头屋,又建了与百味庄园一样的庄子,另外还预留了几千亩的地方给秦澜心以后用来筹建百味客栈。

同时,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处不错的地方,是留着给秦澜心家人的,这样以后就算秦澜心嫁人了,她与自己的家人也不会相隔太远。

钟逸想的如此周到,而且连自己以后家人的住处都设想好了,秦澜心很是感动,在她不知道或者与他分开的那些日子里,他在京都一直都默默地为她做了很多事情,这份深情她唯有以更深的浓情来回报。

两个人牵手走进最靠近外边的石头屋之后,秦澜心发现里面的结构与百味食肆一模一样,只是面积要比百味食肆大狠多,足足能够容纳一二百人坐在这里同时吃饭,石砖铺就的长台后边的厨房、灶台都比百味食肆要精致。

从这个屋子直接可进入后院,院子里种着梧桐树、槐树和枣树,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深井,而且无论是主屋还是两边的侧房都是上下两层的,楼梯都在屋子里,能住下不少的人,说起来做小客栈都绰绰有余。

石头屋后边有几十亩已经种上庄稼的良田,钟逸告诉秦澜心,这里他交给附近的村民帮忙栽种,等到日后秦澜心接手,一切都由她做主。

看完了石头屋,两个人又去了正在建造的百味庄园,负责建造这里的工匠是钟逸从别的地方找来的人,他们建房子的手艺和现在负责建百味客栈的那批人不相上下。

现在百味庄园主院主楼已经完全建造完毕,而为了能将四周景色尽收眼底,钟逸一下子竟然让人建了六层,他说三层太矮,四层寓意不好,五层与皇家有忌讳,六层刚刚好。

并且,他连同四周的山也买了下来,还请了大悲寺的高僧给看过这处地方,说是这里乃风水宝地。

同时高僧还建议说最好在庄园后面的最高的山顶平缓之地建造一座佛祖神殿,不但子孙福泽绵延,还能福佑这一方百姓。

现在,那座佛祖神殿也已经完成,秦澜心站在远一点的地方抬头远望便能够看到神殿的屋顶,想必为了建造这个地方,钟逸也费了不少心思。

“逸哥哥,虽然现在这个地方还很荒凉,百姓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但我向你保证,过不了几年,我一定会让这里变得热闹繁华起来。”

秦澜心刚才仔细地观察过四周的地形,这里是一处被大江、大山给围住的还算平坦的地方,山那边的百姓很困难地才能到这边的小码头,而通过小码头也要很艰难地翻山越岭才能回到自己的家,这也是南郊小码头为何人烟稀少很是萧瑟的主要原因。

不过,只要慢慢地把山路打通,把码头重新建造,再开几家很吸引人的店铺,这里就会渐渐变得有人气起来,一旦人来人往,南郊的百姓自然会跟着受益,生活也会好起来。

当然,现在一切还都是秦澜心的美好设想,但她相信,迟早有一天,这南郊小码头也会像白石码头一样热闹繁华起来。

“我相信你!现在你去看看要在哪里买地盖房,南郊这边一直很少有人关注,所以这里的土地也都是荒地,价格也很便宜!”

钟逸做生意的头脑也不差,这整个码头上的土地和附近的山他都可以花钱买下来,因为他很清楚,一旦这里经过秦澜心的改造,日后必定会是人人争相购买的宝地。

不过,他因为在山顶上建造神像,已经惊动了齐佑,好在高僧的那番话齐佑也知道了,还说要把这片地方都赐给钟逸,但他没让齐佑这样做,不想太过张扬。

秦澜心对京都南郊不太了解,不过光看这里的地形地貌地势,还有来往百姓的衣着脸色,她也能知道这片地方未来的前景会是怎样的。

因此,她决定尽自己现在最大的能力来这里购买最多的土地,这样以后她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建造这片地方,否则什么人都来这里买地盖房子做生意,说不定一个好地方被建造的乱七八糟的。

于是,回到知趣园之后,秦澜心让重鹰回了一趟福江口,让杨婆婆在保证百味客栈能如实建造的情况之下,将其他的银两都拿到京都来买地。

而在南郊小码头买地的事情,钟逸让秦澜心全都交给他的手下钟荣来办,虽然钟荣管着北郊的千鹤山庄,但他的能力很强,对于京都的各个地方都是了如指掌。

秦澜心很相信钟逸,自然他相信的人她也相信,于是将银子全都交给了钟荣去买地,留下一些用来日后盖房子和请人把荒地开垦出来。

不到半个月的功夫,钟荣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而秦澜心不知道的是,她和钟逸几乎把南郊小码头那片地方连同四周的山全都给买了下来。

不过两个“豪主”也因为一直在盖房买地手里似乎都没剩下多少银两了,钟逸并不在乎,他名下还有好几个铺子,这些铺子也都能赚钱,不怕到时候养不起妻儿。

秦澜心虽觉得一时困顿,但她手底下能赚钱的铺子同样不在少数,不过总体来说还是有些小紧张,所以她必须要赶紧想办法多挣钱,这样南郊小码头才能早一日地焕发生机。

“县主,您不必着急,醴泉春酒、百味菜坊、百味面馆还有通和布庄这些每日都赚了很多银两,您手里还有皇上、皇后赏赐的那么多好东西,又是福江口的县主,不会没有银子花的!”重双这两天见秦澜心总是抱着账本在那里看,还时常皱着眉头,想着她定是因为银钱不足在苦恼。

秦澜心将手中账本放下,看着重双说道:“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那些铺子虽然在赚钱,而且赚得也不少,但花钱的地方更多,而且任何生意都是有成本在其中的,去掉所有的成本,赚取的利润又花在别处,那么手中的银两就会越来越少。所以,我要尽快想办法多挣钱才是,现在已经是三月了,时间过得也太快了!”

作为福江口的县主,秦澜心已经说过不会要百姓的税收,那么她就是再缺钱,也不会拿福江口的钱。

而作为秦家的大女儿,她手底下也有很多人要养,这些人的衣食住行都要她这个主人出钱,所以她又必须要紧张起来才行,可是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县主,千鹤山庄的大管事钟荣来了!”重喜在秦澜心的房间外喊道。

秦澜心让重喜先把钟荣带到知趣园的待客厅,因为再过几天秦澜兵就要参加武状元的比试,所以她把南郊小码头的事情都交给钟荣、重飞来一起办。

“钟管事,是不是码头那边出什么事情了?”因为后备资金还不足,所以秦澜心暂时只把地买了下来,盖房子、开垦荒地的事情只能以后再说了。

“回县主话,码头那边没有任何事情。小的这次过来,是为了水转筒车的事情。小王爷最近在青龙营里公事繁忙,说是筒车的事情问您就行了!”钟荣禀告道。

“我听逸哥哥说,水转筒车农庄里的工匠已经做出来,按照我写的也都安装好,并且已经能使用了,不是吗?”对于古代工匠的手艺秦澜心早就见识过了,所以千鹤山庄里的人能做出水转筒车她是一点儿也不意外。

“回县主话,千鹤山庄的筒车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前几日有几位山民去农庄帮忙的时候,看到了田里的水转筒车,万般惊奇之下就将这件事情给传了出去,现在已经有很多人知道山庄里有一种能从河里方便提出水浇灌农田的工具,就连户部的几位大人也已经找上了门,小王爷说这水转筒车是您想出来的,应该有您来决定该如何办!”钟荣说道。

该如何办?秦澜心也犹豫了,按说这水转筒车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不过对于生产力和农具改造落后的大魏朝来说,的确算是一项很“伟大”的发明或者改进,更是一项利民措施。

“钟管事,你现在去找一些木匠活比较好的人,然后再找一个林木比较多的地方,让这些木匠都学会制造水转筒车,我再给你画两张畜力筒车和高转筒车的设计图,你让他们都学会,京都要是有哪家需要筒车的,就让这些木匠去。另外,你再把这些图纸交给逸哥哥一份,让他送进宫,皇上要是同意,就让户部的人鼓励百姓使用筒车。”

这种省时省力的提水工具,秦澜心觉得有必要在大魏朝的民间进行推广,同时木匠们学会之后也算一门手艺,顺便她还可以赚些小钱。

钟荣拿着秦澜心画好的筒车图纸先去找了钟逸,然后钟逸又派人直接将临摹之后的图纸送到了宫里,当天皇帝就召见了户部的人,第二天就下旨全国,让百姓们在田间地头有水流的地方安装筒车提水浇灌田地。

面对“筒车”这个陌生的事物,很多人都是好奇不解的,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东西。

到钟荣带着工匠做好一辆大筒车,并且就安装在顺天码头上一个支流河边的时候,很多人终于明白为什么皇帝要下旨让百姓们都建造筒车了,实在是这筒车提水太方便,尤其是在水流急的地方,根本就不费任何人力。

一时间,京都各地木匠学习筒车建造的热情万分高涨,为此皇帝还专门让户部的人开设了建造司,凡是想要学造筒车的人,经过户部官员检验之后便可以进来学习。

大魏朝地域广阔,有太多的地方能用得到这种筒车,只要学会就是一门受益终身能赚钱的手艺,所以前来建造司的大多是有些木匠手艺的普通百姓。

秦澜心对于这股学习建造筒车的热潮也是很欢喜的,不说赚多赚少,以后各地百姓浇水的时候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她也算做了一件大好事。

时间终于到了秦澜兵比试武状元的这一天,而因为比试是封闭式的,刀剑无眼,秦澜心虽是县主按照规矩也是被挡在了门外。

因此,她和秦澜悦都有些着急地一直在比武场外等候着,好在钟逸会在里面,所以想着秦澜兵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姐,你说哥哥他会考上武状元吗?”秦澜悦也有些紧张,她们这些观看的人都被官兵挡在很远的地方,只能远远地看着练武场上的小人影。

“这几年来,他一直都很辛苦地练武读书,我相信他!”自从立志要当武状元的那天起,秦澜兵学武就十分刻苦,兵法他也学得很用心。

对于这次武状元的比试,其实秦澜心的内心也是有矛盾的,她几天前才知道,凡是武状元比试中高中前三名的人,都要去真正的疆场上历练一番,如果能建功立业,日后必定加官进爵,前途无量。

但如果不幸在沙场上失掉性命,那么一切就都没有了,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的兵士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武状元。

所以,秦澜心一方面希望秦澜兵此次能够达成所愿,另一方面又担心他成功之后迎接他的会是更残酷的现实,他必须小小年纪就要远赴边疆,如果韩氏知道,一定会更加担心的。

经过一天的漫长等待,夕阳西下的时候,武科举的比试就已经有了结果,青龙营十四岁的秦澜兵不负众望夺得魁首,成为了历年来大魏朝最为年轻的一个武状元。

一听到这个消息,秦澜心、秦澜悦两姐妹自然是十分高兴,这一天她们都守在比武场的外边。

但两个人看到秦澜兵和钟逸等人出来的时候,他的脸上、身上都有伤痕,想着这一天的比试定是十分凶险,好在最后他成功了。

“姐,我终于考上武状元了!”自己能考上武状元,实现心中所愿,秦澜兵认为他最应该感谢两个人,一个一直以来对他敦敦教诲的姐姐,一个是指引他方向教他内功的钟逸,没有他们两个,就没有他的今天。

“澜兵哥,你真是太厉害了,武功竟然这样高!”罗修昀现在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每次都打不过秦澜悦了,她有一个拳法厉害的大姐,更有一个武功高深的大哥,看来自己以后要更加努力练功才是,否则不是被这臭丫头压住一辈子。

“大弟,辛苦了,今天晚上姐姐亲自给你做一顿好吃的!”秦澜心也是真心地高兴,她的弟弟在十四岁的年纪就名扬天下,她怎么会不高兴,十四岁的武状元,这在大魏朝可是好多年也没出来一个。

“嗯!”

今天的对手都很强,但秦澜兵坚持下来了,他永远忘不了当年秦澜心对他说过的那句话——“很多事情,你就算尽心尽力付出全部去做也可能失败,但不能因为有失败的可能就不去做,不去尝试永远不会成功”,所以他努力尝试了,而且最后他成功了!

回到知趣园之后,秦澜心和秦澜悦就忙着为秦澜兵准备好吃的,青龙营的人也早知道了这个消息,都嚷着要给秦澜兵一起庆祝,于是秦澜心干脆多做了很多好吃的,请了很多人到知趣园里去吃晚饭,还去酒坊买了很多醴泉春酒,让他们一次喝个够。

当青龙营的人和秦澜兵在前院里吃吃喝喝高兴地庆贺时,已经在后院忙完的秦澜心坐在一个木墩上抬头望着天上的繁星,大魏朝的规矩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秦澜兵终究还是会去战场上的。

这时,从前院来到后院的钟逸走到秦澜心身边坐了下来,而周围的下人都很有眼色地退避开了,就是秦澜悦也跑去了前院不打扰他们。

“是不是在担忧你弟弟以后的事情?”钟逸不用问也知道此刻秦澜心心里在想些什么。

“逸哥哥,你为什么没有早点告诉我?”她还以为武状元就像科举考试的文状元一样,就算考上了,也还是能留在京都的。

“因为连我也没想到他能考上武状元,这一次参加武状元考试的人选都很强,我的预估是他连前三甲都进不去。可是你没有看到你弟弟在比武场上的顽强,那是任何一个人看到都会肃然起敬的顽强少年,他的不屈和毅力根本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我想之前他一定是隐藏了自己的实力。”这一次也令钟逸对秦澜兵刮目相看,从中他也感受到秦澜兵对于真正疆场的那份执念。

或许,秦澜兵天生就是要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勇士,虽然现在他只有十四岁,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在怀疑他能力和未来的时刻,但钟逸相信在不久之后,秦澜兵一定可以让世人见识到他领兵打仗的真正才能。

“大弟他真的是长大了,从小他就很崇拜我爹,以前听我爹讲起当兵的事情,他就说长大之后要当将军,当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秦澜心笑了,她说过会支持秦澜兵做的每一个决定,那么这个决定想必也是秦澜兵很慎重地考虑之后下的。

或许正是冲着考上武状元才能去战场上当一名真正的兵士,所以他才坚持下来。

“你放心,我已经问过皇上了,你弟弟的去处他已经有了安排!”钟逸不希望秦澜心太过担忧,这次他也是被秦澜兵给“骗”过了。

“皇上让他去哪儿?”秦澜心有些着急地问道。

“去北疆我大舅舅的麾下做一名先锋官,我大舅舅现在是贺家军的统帅,由他亲自来教导澜兵,你就放心吧!”钟逸会尽自己最大能力来保护秦澜兵,但他更希望尽最大的能力来让秦澜兵成长,因为秦澜兵的的确确是一个当将帅的好苗子。

“很多年前我爹是贺家军中的一员,没想到有一天我弟弟也会成为一名贺家军!他现在知道了吗?”秦澜心问道。

钟逸摇摇头,皇帝的圣旨明天才会下来,而且真正上任还要等到秦澜兵回到福江口看过秦向争和韩氏,然后再由福江口拿着任令去北疆。

果然,到了第二天,秦澜兵在青龙营宿醉醒来之后,皇帝命他去北疆的旨意就下来了,还特许他回家看望家人。

这一次,秦澜心自是跟着一同回去的,而出乎意料的,倪小武、邓思捷、罗修昀这三个人也决定同秦澜兵一起去北疆,谁劝都不管用。

一问之下,秦澜心才知道,这四个人竟然已经撮土为香,结为了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要一起去北疆守土保国。

“你这孩子是不是疯了,娘不同意!”奉恩侯府内,邓婉如一听罗修昀要去北疆当兵,当即就反对起来,原先罗修昀要去青龙营,她只当儿子是小孩心性爱玩,所以任由他闹,可这次不行。

“娘,您不同意,我也是一定要去的!”做人要讲信义,罗修昀是绝对不会抛弃兄弟留在京都的。

“不行,我说不行就是不行!”邓婉如说什么也不同意。

“娘,我一定要去!”

第百三十三章 新婚小事第50章 冤家路窄第4章 小弟打架第百五十章 年前分家第百三十一章 热闹添妆第2章 好心客人第百三十八章 试菜大会第百四章 儿行千里第64章 找上门来第63章 有了新家第56章 不给就抢第76章 大赚一笔第2章 好心客人第4章 小弟打架第百五十九章 要有喜事第67章 又起风波第百五十九章 要有喜事第百六十九章 宝宝出生第百三十五章 重改店铺第百二十章 组团逼婚第百六十八章 边疆来人第45章 董家来人第44章 拒之有因第百七章 江口决堤第88章 亲人找来第百八十九章 钟逸归来第百二十八章 谁最重要第66章 巧妙应对第百三十三章 新婚小事第百五十章 年前分家第百八十八章 前线捷报第百十二章 狗急跳墙第百六十二章 天赐麟儿第22章 惹人嫉妒第1章 百味食肆第百二十五章 水家村人第百七十五章 西沙儿媳第9章 五亩田地第70章 雇人买人第2章 好心客人第百三十七章 百味酒楼第99章 送给你们第97章 被迫封妃第百二章 诸葛连弩第百九十一章 仇人见面第99章 送给你们第百四十五章 情诗谁的第41章 师爷登门第百五十三章 卖不出去第百十四章 开办商会第百九十一章 仇人见面第87章 吃是大事第百三十五章 重改店铺第百八十四章 平怡郡主第50章 冤家路窄第百十八章 绳绣百花第百四十三章 祭月供品第23章 不惹小人第百七十四章 公开秘方第76章 大赚一笔第百五章 想新点子第百八十六章 做做红娘第47章 事情真相第30章 淤泥做肥第百七十一章 故友相聚第百二十四章 制作冰粥第96章 再到京都第70章 雇人买人第百四十七章 宗亲进京第百二十章 组团逼婚第13章 意外之财第百六十章 身世秘密第77章 以善之名第百五十二章 初到西北第17章 卖包子吧第40章 祭月佳节第62章 散财之地第百五十六章 糯米砂浆第百五十四章 甜粉热销第45章 董家来人第77章 以善之名第32章 做女先生第百五十二章 初到西北第百十八章 绳绣百花第93章 十字绣法第64章 找上门来第13章 意外之财第百二十章 组团逼婚第百五十八章 水窖问题第5章 被逼搬家第58章 全都送你第百二十四章 制作冰粥第97章 被迫封妃第94章 进山救民第48章 御使难缠第83章 前往京都第75章 又添新客第96章 再到京都第30章 淤泥做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