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十章 节前福礼

“大哥,你手底下又不是没人,干嘛总揪着我不放,你就不能让你三弟好好地轻松几天!”齐天乐很是“不满”地说道。

齐天筹一听就板起脸训道:“你都轻松三十多年了,以前你怎么吃喝玩乐我不管,现在你和二弟都要帮我,过了节你和你二哥都去皇家兵器库,二弟,以后皇家兵器库暂时有你掌管,三弟在一旁协助你。”

齐天筹这话一出,除了齐天乐和齐俊安没什么大反应,其他人都愣住了。

众所周知,梁王府齐天筹、齐天骁、齐天乐虽都是在老梁王妃的膝下长大,但齐天骁乃是庶子,大魏朝嫡庶差别很大,就连皇家也不例外,继承王位也有立嫡不立长的规矩。

因此,齐天骁自小就知道与自己的兄弟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也很安分,三兄弟的感情一直都很好,只是因为齐天骁是庶子,并不得皇家重用。

但齐天筹很了解自己这个二弟,他对于兵器研究方面很有天分,这些年他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帮他一起支撑整个梁王府,现在里有太多需要能人去解决的问题,所以他把齐天骁推荐给了齐佑。

齐佑与先帝用人不同,在他眼中有能力的人比嫡庶更重要,所以他准许了齐天筹的提议,让齐天骁担任皇家兵器库的掌管人。

“大哥,这……我……”齐天骁原本就是一个嘴笨的人,这样大的一个消息冲他砸过来,他没有晕倒都是万幸了。

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希望能进皇家兵器库,因为那里有太多他没有接触过的精巧兵器。

进入皇家兵器库对他来说就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其实能够像这样在背后帮助齐天筹为大魏朝兵器的改进做出贡献,他就觉得很满足了。

现在突然告诉他,让他掌管兵器库,他能不傻眼吗!

齐天骁的妻子儿女此时也都是兴奋激动的,虽说梁王府的二房出去也有些地位,但到底京都贵人圈中结交,还是看你自家的男人或者父亲是何种地位,只有地位高的人才能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

与梁王府相隔半条街的勋国公府内,这一日也因为恭亲王府的节前之礼而变得有些“慌乱”。

府内后宅一处幽静雅致的院落内,勋国公府祖太夫人满头银发的姚氏端坐在厢房软榻上,左右两边坐的都是府内的女眷,房中放着一个大红木箱子,已经被打开,里面是飘散出香气的月饼还有其他一些瓷罐、小包裹。

箱子旁边恭敬地站着一位青绿纱裙的沉稳少女,她便是贺芳晴身边的大丫鬟红俏。

“回太夫人话,这箱中之物乃是福慧县主从福江口送来的节礼,其中这新点心叫月饼,馅料口味一共有八种。王妃得知太夫人您最喜欢桂花味的糕点,所以就把这桂花月饼都给您送来了。刚才小王爷从宫中回来,皇后娘娘大喜有孕,很爱吃五仁月饼,王妃就把所有的五仁月饼放在一处,给皇后娘娘一半,给您送来一半,她还嘱咐您吃的时候小心,这里面的果仁硬着呢。”红俏笑着慢慢说道。

姚太夫人此时很激动,这么多年过去了,贺芳晴终于放下心中的“怨恨”,打算和勋国公府再有联系了吗?

这孩子的气性可真大,都二十多年了,她愣是没有再回过勋国公府,连见都不愿再见这娘家人一面。

“晴儿这孩子有心了,福慧县主也是想得周到,呵呵!皇后有喜乃是大事,来人,拿着我进宫的牌子,将这另一半五仁月饼也送到宫里去,有身孕的人可不能委屈自己的嘴。”姚太夫人笑着欣慰地说道。

“是,太夫人!”立即就有人按照姚氏所说的去做,拿着另一小盒五仁月饼快马往皇宫的方向赶去。

等到红俏离开之后,听到王府送礼的贺老将军急急地走进了姚氏的厢房,而此时那些礼物都被收了起来,姚氏正和贴身的嬷嬷看着秦澜心送给她的十字绣,乃是一副“鹤寿延年图”。

“娘,听说晴儿送了礼物来?”贺老将军一进屋就问道,他期盼这么多年,如今真是愿望成真了吗?

“没错,你看这点心,可是你最喜欢的桂花味的!”姚氏笑着说道。

“是晴儿做的?”他可是有好多年都没吃到自己女儿亲手做的桂花点心了。

姚氏摇摇头说道:“不是,是逸儿的未婚妻福慧县主做的,不过是晴儿让人送过来的,不管怎么说,她愿意送礼到府里,就代表这孩子的气慢慢消了!”

“唉,她怨我这个爹也是应该的,是我毁了她一生的幸福,是我!”虽不是贺芳晴亲手所做的点心,但怎么说也是自己未来的外孙媳妇做的,虽当年在宫宴上只是瞧了秦澜心几眼,但贺老将军对秦澜心的印象很不错。

“事情都过去二十多年了,就不要在想了,如今这孩子肯为了逸儿的幸福再与咱们亲近,也算是个良好的机会,说来,还都要感谢福慧县主,那孩子是个心思巧的,有意给勋国公府送礼,却把礼先送到晴儿那里,这样一来,晴儿可不就得派人过来。”姚太夫人这中间的曲曲绕绕早就看得明白,而且从恭亲王府给福江口下的聘礼就可以知道,钟怀邵对秦澜心也是很满意的,而贺芳晴的“满意”早在那日恭亲王府的寿宴上她就听闻了。

“哼,一个未过门的儿媳妇倒是比她亲爹还有用!”说到底,贺老将军心中对贺芳晴这个“任性”的女儿,也是有怨的,即便当年是他做错了,可她二十多年断绝与家人的联系,也该消气了。

贺芳晴是老爷子唯一的嫡女,虽他也有庶女,但从小最疼的还是贺芳晴,拿他当做掌中宝、心头肉,如果知道当年的一个决定会让她如此怨恨自己,他一定不会那样做的。

“你呀,就别和孩子们计较了!”姚氏看着自己的儿子笑着说道,还真是个老小孩。

“娘,这逸儿未来的媳妇总归是个心思明的孩子,以后让府里的姑娘多和她走动走动!”怨归怨,女儿的想法能转变一些,这是贺老将军最喜欢看到的,而且秦澜心的存在,无形中就成了两家的助力。

“这个你放心,娘心里有数!”对于秦澜心的好感,姚氏可比自己的儿子深,因为她娘家的生意可都是秦澜心背后帮衬的,这个小丫头精着呢。

离祭月节还有两天的时候,福江口的天气很是宜人,秋高气爽,百姓们过节的气氛也很是热闹。

百味庄园内,秦澜心让重双统计一下所有下人、女工、男劳工一共有多少人,虽然这里是古代,但她打算效仿自己在现代的商业管理模式,八月十五当天给所有人放假一天,而八月十四,也就是后天,给大家都发一些过节的福礼。

“县主,咱们院子里签了死契的下人有六十个人,绳绣园那边的女工有一百三十六人,长工、男劳工有三十二人,统共是二百二十八人。”重双专门拿来了记着各种工人名字的名册说道。

秦澜心想了一下说道:“你让月饼房那边多做几百斤的月饼出来,另外你和重喜带几个咱们自己的人去后山的大粮仓,运出来二千斤的白面,还有上次重鹰从嵋城买来的粗面还剩下不少呢,也都运出来吧。”

吩咐完重双,秦澜心又让书香去内渔巷程家的小布庄去买四百个盛面的小布袋,等到粮食拉回来之后,十斤白面的小袋子和三十斤粗面的小袋子各装了一百六十八个,这些都是她打算送给那些辛苦许久的工人们的福礼。

要不是现在粮食紧张,她肯定每个人都会多送一些的,等到以后再说吧,不是还有过年的嘛!

到了八月十四这天吃完午饭,秦澜心分别把男女劳工都聚在了后院里,月饼生意再好这两天也停止不做了,回家过个团圆节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多说废话,秦澜心直接告诉他们,下午他们离家远的就可以先回家过节了,到了八月十六再来上工,离家近的,可以在百味庄园再忙半天。

“你们在我这里上工其实也都很辛苦,因为京都那边菜坊和布庄的生意都很好,过了节我还打算在京都开家点心坊,怕是之后的几个月你们都没办法再回家了。当然,一切的辛苦都是有回报的,除了你们应得的工钱,这次祭月节我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礼物,只要你们以后好好干活,我这个县主是不会亏待你们的。”秦澜心说完就让重双、书灵她们分别带着人给众人发福礼。

秦澜心的大方慷慨和仁爱在整个福江口都是出名的,所以很多人都争着来百味庄园上工,但这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随便便有机会进来的,而进来的人都很用心地做事,不想错失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这些女工和男劳工里有近一半都是秦澜心刚刚才招收的难民,他们从别的地方而来,虽有幸被选中在秦澜心手底下做事,但从来没想过过节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回家,而且主家还会给礼物。

当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到十斤白面、三十斤粗面还有二斤月饼的时候,好多人眼眶都是红的,有激动,有惊喜,更有对秦澜心深深地感激。

拿到福礼的人都会对着秦澜心跪下磕一个头,她不但是这福江口的县主,还是他们的主家,更是他们的恩人,磕头也不能表达此时他们内心的感恩。

而对于自己手底下的那些死契下人,秦澜心每个人都赏了银子,而且庄园里的点心任由他们吃,她还特意让殷家送来了好几车酒,其中大半都赏给了府里的下人。

不仅这些劳工有福礼,就是帮忙盖百味客栈的工匠们也都有福礼,除了月饼点心,秦澜心让人给他们炖了好多酱骨头,还送了十几坛好酒过去。

这天傍晚过后,被秦澜心取名为新福村的福江口西北难民聚集之地,好多人还都趁着最后的光亮继续盖着房子,因为都是土墙茅草顶,好多难民自己都会盖,所以经过这段时间的加紧赶工,几乎家家都有房子住了,现在都是在垒院墙。

“咦——那不是在县主院子里上工的人吗?怎么今个儿都回来了?”正在忙着垒院墙、还有刚拿着农具开垦荒地的村民都停下了手下的动作和脚步,看着不远处男男女女近百人赶着好几辆马车回来了。

等到这些人走近村头,好多村民都围了上去,这些人可都是他们新福村的骄傲,因为他们都是被县主选中的人,是离他们的恩人最近的一批人。

“春生,你们怎么这时候回来了?是不是做了啥错事,县主把你们都给赶回来了?”村里年纪最大的老郝爷颤巍巍地问道。

在旗河口大灾中,他失去了二个儿子、儿媳和三个孙子,如今就剩下一个孙子和孙女在身边,其中孙女阿巧幸运地被选入绳绣园做女工。

“爷爷!”十四岁的阿巧赶紧从这群人后边跑过来扶着他,“爷爷,我们没做错事,是祭月节到了,县主让我们回家过节,后天再去上工。”

“那被你们护在中间的车子上是什么?”有些村民好奇地问道,似乎还隐隐能闻到很香的味道。

“是县主给我们发的过节的福礼,有面、有点心还有庄园里晒好的一整条鱼呢!”阿巧也不知道怎么了,说着这些竟然流下了眼泪,她是激动高兴的!

“哎呦,真的呀?!”好多人都想要围上来看着究竟,但都被这些人给挡住了,如今粮食可是很贵重的,万一待会儿谁手脚太长,少一份可就麻烦了。

于是,车子停在了村头,大家都把自己的福礼一脸喜气洋洋地扛回了家,其他村民则是一脸羡慕地看着,县主给的东西可真多呀!

老郝爷如今身体不太好了,只能帮忙提个点心,巧儿自己背了四十斤的面,她弟弟也跑了过来,帮她拎着鱼干,然后爷三个回去了。

一回到自家的茅草屋,阿巧把面放下,然后就急切地把老郝爷按在屋子里坐好,然后解开了点心盒子,拿出一块月饼递给他说道:“爷爷,这是月饼,是县主做出来的点心,在内渔巷可要一两银子才能买一斤呢!”

阿巧的弟弟阿水早就馋了,就是以前他也没机会吃上什么点心,没想到今天还能吃到这么贵的东西。

老郝爷一听就怔住了,赶紧把阿巧手里的月饼又擦擦手放回盒子里,说道:“这点心这么贵,吃了太可惜了,要不拿到小码头上去卖掉,还能攒下一些银子。”

阿巧也犹豫了,这月饼可是稀罕东西,她一路上都在想象爷爷和弟弟看到月饼喜欢的样子,可她也知道爷爷说得对,这里面可是有两斤月饼,要是卖出去就是二两银子呢,不知道能买多少斤粮食呢!

与老郝爷想法一样的可不止一家,今年十八岁的春生算是旗河口灾民中比较幸运的一人,他们家人都逃了出来,只是房子和地都没有了,现在他和大妹妹春草都在百味庄园里上工。

当兄妹二人一下子拿回来二十斤白面和六十斤粗面的时候,可是喜坏了春生的爹娘和小妹妹,总算能吃饱饭了。

“这四斤月饼可是四两银子,咱不能贪这个嘴,明天早上我拿着去附近的小码头上看看,能卖出去最好,卖不出去咱们再吃!”春生的爹说道。

“爹,这月饼能放半年呢,咱总能卖出去的,就是辜负了一番县主的美意,没吃到嘴里!”春草咽了一下口水说道。

春草的小妹妹春英大眼睛巴巴地看着,她好像吃一口,但知道这点心很贵重,一个都能买好多好多粮食呢!”

“爹,我明天陪你一起去,待会儿我再问问还有谁家不舍得吃也要卖的,咱们一起去,月饼多的话咱去个大码头。我都听庄园的大管事说了,这月饼县主给了咱们,咱们可以自己做主,是吃是卖都行。”

当天晚上,春生就去问了,结果大家都舍不得吃这么贵的点心,于是就把月饼都放在一处,第二天一早去了码头。

刚等他们把月饼摆出来,就被南北的走商给买光了,比一斤一两卖的还要多些。

秦澜心对于劳工们拿着月饼回家不舍的吃这一事情早就预测,如果不是她手里资金周转不过来,给大家发的就不是月饼而是银子了。

等到祭月佳节一过去,秦澜心藏在后山的果酒也基本已经储藏好了,而这一次她把酿制好的果酒封坛之后,除了留下几坛自家人喝,剩下的全都运送到了京都,包括各种馅料的月饼也用货船运了过来。

就在百味菜坊不远处进入九月后又开了一家百味果酒坊,而通和布庄不远处则是开了一家百味点心坊。

两家铺子一开业,立刻人满为患。

祭月节换礼的时候,听说恭亲王府的门槛都要被踏烂了,好多人一听王府拿月饼做福礼,都兴冲冲地拿着自己的福礼找上门了。

这么多年来,高门槛的恭亲王府第一次祭月节的时候这么热闹。这都要得益于秦澜心送的月饼,吃过一次的人都想再吃一次。

这天,以徐琰、徐爽兄妹为主的明镜诗社在徐家郊外一处风景优美的小庄子里,爱好诗文的众人又聚了起来。

“唉,也不知道澜心妹妹什么时候能再来京都,这诗社里没有她,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张语乔有些失落地说道。

“说的是呀!在福江口的那段日子,我才真正认识到她是多么地与众不同,一个年纪比我们还小的女子,不但扛起一个家,撑起整个福江口,还对百姓那么有善心,每天都忙得没了自己!”说起这些,徐爽顿觉有些羞愧,她是闲得无事干,而秦澜心则恨不得每天都多出很多时间出来。

“看我给你们带来什么,这可是刚刚开张的果酒坊里的野果子酒,还有月饼,甜的、咸的都有!”齐平宝让人捧着几个酒坛子还有点心盒子过来了。

“唉,好像咱们只知道吃喝一般,与福慧县主相比差多了,身为男儿却不能为国尽忠,惭愧呀,惭愧!”作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徐琰等人再也没有了以往附庸风雅的兴致,自从听了徐爽讲述的在福江口的一切,他们这些文弱书生也想为国为民做些什么,不能连一个女子都比不上吧。

“你们这都是怎么了?”齐平宝还以为她拿过来酒和点心,众人会很开心的,又能吟诗作对一番,她就跟着吃吃喝喝,可是气氛好像有些沉重。

“其实,我们也不是什么都帮不上忙!”张语乔突然眼睛一亮地说道,“澜心妹妹不是已经在福江口开办了一家百味学堂吗?我五叔现在就和他的一些朋友在白石码头上帮助她,而且我还听说这学堂里分为男女学堂,学生们每天学得内容都很丰富,还有琴棋书画呢!不如咱们也在京都办一家百味学堂,专收贫民家的孩子,也好为了大魏朝多培养一些人才,反正咱们这帮人闲着也是闲着!”

“张姑娘这个主意甚妙!”徐琰一听就猛地站起来,仿佛是一下子找到了他人生的目标似得,看着张语乔的眼神也热烈起来,这也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姑娘。

张语乔本就对徐琰有几分钦慕,此时见他火热地盯着自己,而且满面笑意,她就羞得低下了头。

“这个好!我也听我三叔说,澜心妹妹那里还有什么,对,‘课程表’,咱们让她给送一张课程表过来,就以‘明镜诗社’的名义,相信澜心妹妹一定会支撑咱们的!”齐平宝也来了兴致,她对算术很感兴趣,九九乘法表早就会背了,以后她可以教那些女孩子学算术。

“好,好!咱们办的就叫‘明镜学堂’,我们可以像澜心妹妹那样也做女先生,招收一些贫家孩子过来,可是在哪里呢?”徐爽也表示赞同。

于是,接下来诗社里的人开始极其兴奋地讨论开办明镜学堂的事情。

而秦澜心还不知道,在她的影响下,类似于现代小学的学堂日后在徐琰等人的大力推广之下,在大魏朝遍地开花,为大魏朝培养了不少的栋梁之才。

就在这一年的九月,皇帝齐佑突然公告全国,大魏朝自此开始准许百姓栽种、贩卖外族种子,海禁令也稍微变松了一点点。

皇帝这个旨令对于绝大数人来说看似都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见过外族种子,更别说栽种或者贩卖了,而且对于百姓们来说,东西还是自家的好。

不过,这对秦澜心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她那些苦心栽种的“种子生种子”的外族种子终于可以面世了,这两三年来,她积攒下来的“种子”可是有不少了。

因为之前有钟逸和钟敬轩的担保,还有袁大人得了帝王准许令,所以她能大范围地栽种甘薯、土豆、南瓜和花生,但却只能自己家吃,不能拿来赚钱。

现在好了,她那几百亩的好东西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到了明年等到福江口西北之地开好荒,她就作为重点的甘薯、土豆基地来培养。

“县主,今年的甘薯还都放进地窖吗?如果放的话,可能还要挖好几个大地窖!”重振对秦澜心说道。

“不用了,留出来一部分,现在皇上对于外族种子限制不那么严了,这些甘薯、土豆都可以出来见人了。”秦澜心打算先把甘薯做成前世喜闻乐见的粉条,不过要准备的东西也很多,现今百味庄园的后院肯定是不行了,地方太小!

于是,秦澜心打算在百味庄园附近再买一处地方,最好是直接就能用的地方,否则重新盖的话又要费时间,而红薯这几天都快能收了。

要买房子自然要找最熟悉这里的掮客,于是她又把林德叫进了庄园里,告诉他自己要买庄子。

“回禀县主,这附近五里外有两处相邻的庄子,因为地形偏僻,主家准备卖掉,价钱不贵,小的可以带府里的大管事去看看!”林德恭顺地站在秦澜心面前说道。

“好,我让重言跟你去一趟!”她就喜欢偏僻的地方,安静,不会吵到别人,别人也不会吵到自己。

不过,林德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想了一下,对秦澜心说道:“县主,有个事情,小的不知道该不该先跟您说一声?”

林德想着就算自己现在不告诉秦澜心,过两天她自己也会知道的,而自己先说了,还能表表忠心。

“说吧,什么事情?”

“回禀县主,这几天,小的听其他掮客说,董家有意想要把外渔巷都给买下来,具体要做什么小的不知道,不过已经有些掮客开始找外渔巷的几家百姓暗地里去谈了这件事情。”林德斟酌了一下说道。

“消息可准确?”这董家已经沉寂了好一阵子,虽说董家的家主已经回到了外渔巷,但无论是董其宏还是董其昌、柯继才等人都变得很老实。

“应该准确,但小的也没有十分把握!”林德说道。

“嗯,我知道这件事情了,随后我会让人查清楚的,有什么事情我会再找你!”秦澜心让林德先去找重言了。

之后,她叫来重飞,让他暗地里去查董家出钱要买外渔巷的事情。

一日后,重飞带着查到的消息来到了秦澜心的书房,对她说,是丁二狗从邓氏的娘家兄弟那里套到了一些话。

原来,是那次秦澜心派人假扮城隍地仙吓唬邓氏三兄弟,让他们离开邓家,也期望以城隍地仙的身份劝他们改邪归正。

而丁二狗见邓家三兄弟急匆匆地离开外渔巷心有疑惑,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错,前段时间,丁二狗偶然又碰到了邓氏的二弟邓二奎,就请他喝酒,结果邓二奎被丁二狗灌得烂醉,有些话舌头打着结就被油滑的丁二狗给套出来了,说是外渔巷这片地有城隍地仙保佑着。

丁二狗起初不信,可见邓二奎说的煞有其事的样子,回到他家又问了申婆子一些神仙鬼怪的事情,结果申婆子扯开了话茬子一样也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这就让丁二狗有些信了。

这时,因为旗河口决堤,妙远大师来福雲寺祈福,天上又现了七彩祥云,丁二狗就觉得是他赚钱的机会到了,于是就去找到了柯继才,将城隍地仙的事情告诉了他。

柯继才这人贪财,但贪财的人也都有个毛病,那就是很信鬼神,所以他也信了,就把这件事情又告诉了董其宏。

董其宏则是信了三分,另外七分,一是他觉得这外渔巷自从有了秦澜心,是变得越来越热闹,南北的商人去的也勤快,反正有一天秦澜心是要嫁到京都的,这福江口说什么也应该是董家的天下。

因此,他就有了要买下外渔巷,并且拆了重建的想法,到时候董家的生意还不是蒸蒸日上,就算秦家要住在福江口,也要看他们的脸色。

当然,这些话重飞都是从董其宏那两个不省心的姨娘嘴里探查出来的,而得知董其宏的真实想法之后,秦澜心是断不可能让董家在福江口继续做大的,好歹这也是她的封地。

“县主,现在该怎么办?”重飞问道。

秦澜心思索片刻,勾唇一笑,让重飞近前,然后在他耳边嘀嘀咕咕一阵。

既然城隍地仙的这出戏已经在外渔巷演过一出,那她就接着演第二出,这次她倒要看看,是董家的银子厉害,还是城隍地仙的“威力”更强。

到了第二日,一个衣衫破旧的算命瞎子走进了外渔巷,一文钱一卦,很是便宜。

而这天韩氏拉着邓氏、余氏几个妇人正在伍氏家里闲聊,虽韩氏现在是县主之母,但她也常来外渔巷,与众人的关系并没有变疏远。

“夫人,外边来了个算命的瞎子,站在门外就是不走!”这天,秋纹也跟着韩氏来到了伍氏家里。

“哦?怎么回事?”韩氏惊讶地问道。

“那瞎子说,这院子里有贵人,他一定要来拜见一番不可!”秋纹似是有些气恼地说道。

这时,邓氏、余氏几人都乐了,说道:“县主之母在这里,可不是贵人嘛,呵呵!”

韩氏也乐了,说道:“那就让他来吧,待会儿你多给他一些银线便是,出外谋生活的都不容易!”

秋纹领命就把那算命的瞎子给带了进来,而那瞎子进来之后,竟真的先对着韩氏恭敬地拜了拜,又对着在坐的其他人都拜了拜。

邓氏几人就奇怪了,对着韩氏拜礼是有道理的,对着她们几个贫贱妇人算是怎么回事,于是有了疑惑便问了。

没想到算命的瞎子掐指一算,笑呵呵地说道:“贫道虽眼瞎,但初来贵地心中便有了祥云环绕,昨日夜间更得城隍地仙托梦,今日又掐指一算,特来此地点化你等。”

“你要点化我们什么?”邓氏笑呵呵地问道。

她觉得这算命的瞎子说不定就是个骗子,不是来“点化”,是来骗银子的。

算命瞎子神秘一笑,说道:“风水宝地慎决断,子孙福缘一念间,切莫贪财送重家,否则命苦世世难。”

说完这些,算命瞎子扭头就大笑着走了,而韩氏、邓氏几人都觉得奇怪,想着这算命的瞎子疯魔了不成,他说的话众人也都没听明白,于是也没太在意。

不过晚上秦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秋纹故意提起了这件事情当个乐事说给了秦澜心几人听。

听完之后,秦澜心皱起了眉头想想了说道:“这算命瞎子是不是说,外渔巷是块风水宝地,让大家不要轻易地送给别人,否则就会变得命苦?不过这‘切莫贪财送重家’是什么意思?”

其他人也都不理解,不过韩氏倒是记住了秦澜心说外渔巷是“风水宝地”的事情,怪不得她要一直在外渔巷开百味食肆,原来这地方是风水宝地。

没想到,接下来的几天和秦澜心说得差不多的话就在外渔巷悄悄地流传开,而且还有一种传言,说是董家已经知道外渔巷得了城隍地仙的保佑,打算花钱买下外渔巷的房子。

这传言传着传着就成了外渔巷人口中的“真事”,而且邓家三兄弟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专门来外渔巷,邓二奎先把故意灌酒讨他话的丁二狗给狠揍了一顿,然后又告诉张发和邓氏说什么也不能卖掉外渔巷的房子。

原本有些心思松动的百姓,一听说董家是因为这外渔巷是城隍地仙保佑的福地才花大价钱买的,而且又听了算命瞎子那些告诫的话,一个个又都把自家的地契、房契捂得严严实实的。

这世上谁不想住在风水宝地的地方,谁都不想子孙后代都有福泽,谁又想变得命苦呢!再傻,他们也知道对自己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给我一千两、一万两,我也不卖自己的房子,外渔巷穷了那么久,自从来了福慧县主,总算是有几天好日子过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老贺头这天与外渔巷的邻里在一起说话的时候高声说道。

“没错,董家就算是宫里娘娘的娘家,咱们不卖他也不能把咱们怎么着,再说这里还有福慧县主呢!咱福江口可是福慧县主的封地,她才能真正地做主!”周大发也说道。

“就是,就是!”现在外渔巷的百姓可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和秦澜心现在都是一条心。

董其宏自然也听说了城隍地仙和算命瞎子的事情,而柯继才一听说之后,就屁颠颠地凑到他跟前说道:“老爷,既然这外渔巷是风水宝地,您就更不能错过了,一定要得到手才行!”

“蠢货!你懂什么!”董其宏恼怒的拿起一个茶杯朝着地上狠狠地摔去,什么城隍地仙,什么算命瞎子,分明是有人故意要和他作对,不想他买外渔巷的房子,阻他董家发达之路。

“老爷,怎么了?”柯继才现在都想去外渔巷买几间房子,可他不能明着和董家作对,只能忍痛放弃这风水宝地了。

“怎么了?你不会真的以为那外渔巷真是什么风水宝地吧,狗屁!这定是秦澜心那个小丫头或者钟敬轩想的鬼主意,不想让我董家买,他们也别想安宁!”董其宏恶狠狠地说道。

“老爷,您说怎么办,小的这就是照办!”一说要整治人,柯继才比谁都积极,鬼点子接连往外冒。

“烧!给我全部烧光,让这个世上永远没有外渔巷!”董其宏冷声怒道。

第95章 年前诸事第百四十八章 泽霞之死第百二章 诸葛连弩第46章 进了监牢第百六十三章 家人来了第百二十章 组团逼婚第48章 御使难缠第96章 再到京都第百八十九章 钟逸归来第47章 事情真相第48章 御使难缠第79章 名酒面世第5章 被逼搬家第76章 大赚一笔第百二十七章 敌人敌人第百二十八章 谁最重要第38章 热闹秋夜第36章 中秋咋过第百二十八章 谁最重要第百八十三章 罪有应得第34章 为何不收第百九章 花样月饼第95章 年前诸事第百四十六章 棉花之用第15章 开解邓氏第21章 余氏娘家第65章 把人揍了第百二十七章 敌人敌人第31章 启蒙读物第20章 雇人帮工第百十章 节前福礼第14章 极品出现第34章 为何不收第54章 制作泡菜第71章 绳结大卖第百十五章 帮御膳房第百六十章 身世秘密第百五十八章 水窖问题第百五十一章 离别在即第百七十四章 公开秘方第百八十八章 前线捷报第82章 热闹过年第65章 把人揍了第37章 全都买吧第40章 祭月佳节第百三十五章 重改店铺第82章 热闹过年第64章 找上门来第24章 再添人手第7章 重新开张第百四十五章 情诗谁的第百六十六章 吴越来人第22章 惹人嫉妒第45章 董家来人第百四十四章 要办宴会第62章 散财之地第48章 御使难缠第13章 意外之财第百四十七章 宗亲进京第百六十五章 苎麻针织第百六十二章 天赐麟儿第百八章 只为积德第6章 李家相助第64章 找上门来第65章 把人揍了第百四十七章 宗亲进京第35章 再添进项第27章 惹上官司第百四十三章 祭月供品第55章 连吃带拿第84章 结识新友第15章 开解邓氏第百九十章 殷家出事第百十三章 县主及笄第75章 又添新客第百七十一章 故友相聚第80章 冬日暖情第17章 卖包子吧第64章 找上门来第百七十五章 西沙儿媳第百四十七章 宗亲进京第49章 何物御寒第57章 分菜不均第58章 全都送你第32章 做女先生第百二十六章 再获种子第84章 结识新友第40章 祭月佳节第3章 以面换药第百十三章 县主及笄第26章 大姐威武第百四十六章 棉花之用第百六十九章 宝宝出生第百八十章 欢聚一堂第百四十五章 情诗谁的第百四十六章 棉花之用第百四十八章 泽霞之死第百十八章 绳绣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