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东西方大战结束

“奥格斯堡公爵的女婿,是真死在我们军队的手上吗?”

奥托面无表情的听完了手下的汇报,沉声问道。

“这个...”

众人对视一眼,面面相觑,尽皆摇头。

“公爵大人,这个...这个真不清楚。”

“亚历山大少爷送来的信中,只说了确定我们的骑兵和奥格斯堡的军队起了冲突,双方都有不少伤亡,但具体伤亡了些谁,根本不知道。”

“这个可以理解啊,开打的时候,谁还问对方是什么身份啊,不过确实对方的队伍中有肯普滕男爵的旗帜。”

奥托闻言,感觉头大无比,这段时间事情怎么这么多啊。

深吸一口气后,奥托轻轻问道。

“所以,奥格斯堡公爵的女婿,还真有可能是我们的人杀的?”

“不排除这个可能性。”韦德的回答异常严谨。

奥托揉了揉太阳穴,这下他也感到了事情的棘手。

“那么,咱们暂且就当事情是我们做的好了,当做一次意外。

奥格斯堡公爵方面,有什么要求?”

“严惩凶手,当时参与冲突的贵族和士兵都必须交给奥格斯堡公国进行审判。”韦德轻声回答道。

“涉及哪些人?”奥托看向韦德。

韦德没说话,扭头望着金特。

“嗯...嗯...这个嘛。”金特有些犹豫,近卫军是他在管,他自然清楚。“有不少阿勒曼尼亚公国贵族的子弟。”

话说到这个份上,奥托明白了。

一边是自己封臣的子嗣,近卫军的精锐。一边是奥格斯堡公爵的女婿,算是家族的重要人物。这倒确实不好处理。

“暂时先不交吧,拖拖时间。

算了,我亲自写封信,你们帮我送过去,韦德你再亲自跑一趟,和奥格斯堡公爵好好沟通。

我现在不能离开列日,等我回去,再亲自处理。”

奥托有些无奈的说道,虽说西线无战事,但是他这个最高统帅,也不能轻易的擅离职守。

奥托的任务,本就是牵制西法兰克王国的部分兵力,只要他人在,军队在,那西法兰克王国和他对垒的军队就不能调到意大利战场。

因此不管奥托在干嘛,哪怕是在为自己的孩子举办订婚宴,哪怕没和敌人发生过一场战斗,只要对面的军队没走,就没人能指责奥托玩忽职守。

但是,擅自离开前线就不一样了,那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很容易遭到别人的攻击。

最近自己的运气如此不好,正值哈布斯堡家族多事之秋,奥托怎么可能主动给别人送把柄呢?

因此哪怕知道眼前这件事,很有可能引起阿勒曼尼亚公国和奥格斯堡公国的战争,奥托也只能将其放在一边,稍后再处理。

在战争时期,没有什么时期比战争更重要,这一点,奥托明白,其他的贵族们更明白。

至于如何缓和与奥格斯堡公爵的关系,需要付出什么东西来保住那些不小心干掉了奥格斯堡公爵女婿的贵族子弟,奥托心中也隐隐有了想法,到时候好好的韦德聊一聊,试探下奥格斯堡公爵是否会接受。

-----------------

意大利,第一次特雷维索会战结束。

东法兰克军队和西法兰克联军打了个五五开,双方互有损失。

最终,战役的结果,以东法兰克王国军队后退,放弃封锁特雷维索到意大利其他地区的道路为结局结束。

与奥托当初的反应一样,起初阿努尔夫看见突然出现的维京人时,同样也是大吃一惊。

他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找来了波美拉尼亚和萨克森地区的贵族,

询问情况。

得到的回复是,对面的这伙维京人,他们也不认识。

换言之,这些维京人,不是日德兰王国旗下的,也不是北欧活跃的。

那对面维京援军的来历就不难猜了,要么是私掠东欧的维京人,要么是英格兰岛的维京人。

鉴于地理位置,显然,对面的维京人是来自英格兰岛。

如果真是东欧的维京人,这个时间点,根本不可能这么快赶到意大利境内。

虽说意大利方面获得了西法兰克王国和维京人组成的援军支援,但阿努尔夫也没带怕的,还是硬碰硬的和对方来了一仗。

这年头,维京人虽然在面对其他王国和种族的时候,凶猛无比。

但在法兰克人面前,由于有着荷兰之战的原因,法兰克的贵族和士兵普遍都有着心理优势的,觉得对方不过如此。

可战役开始之后,阿努尔夫发现自己有些低估了这些维京人。

相比于百年前的维京人,眼前的维京人似乎更难对付。

除了世世代代相传的悍勇和精湛武艺之外,这些维京人的武器装备也得到了极大的升级。

换言之,那就是此前制约维京人战斗力的最大短板,武器装备,在对面的维京人身上根本没有了。

于是乎,整个战场上,最亮眼的军队,无疑就是维京人的部队。

甚至,比法兰克的骑士们还更加值得关注。

尤其是,当阿努尔夫发现这些维京人的骑兵,采用的战术和己方完全不一样时,对于他的心灵冲击,可比对面来了几万援军更大。

在中世纪早期,骑兵,不应该是骑士老爷们作战的时候,实际上和步兵区别不大。

也都是带着刀剑这样的武器,搭配轻便的盾牌,像重装步兵一样战斗。

由于武器装备的优势,由于战马的速度和冲锋威力加成,哪怕只是简单的坐在马上冲击步兵方阵,亦或是和敌人的骑士互相砍杀一番,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也能取得不错的收获和战果。

也就是说,虽然是骑士或者是骑兵,本质上只是骑着马的精锐步兵罢了。只不过因为这个时期大多数步兵都是没什么士气和战斗力的农民征召兵,才显得骑兵无往不胜。

然而,这一次,维京人的骑兵,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做法。他们真正将骑马步兵,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冲击骑兵”。

在远距离交战的时候,还未近身之前,维京骑兵往往会先投掷几轮的短矛。

这种锋利的短矛,在骑兵坐骑的加成以及骑士们的勇武之下,对于敌人的杀伤,比什么箭矢更强。

而在马上进入接战距离之后,骑兵们则会使用长矛或者骑枪,凭借着速度加成,轻松的刺破拦路的敌人铠甲,给对方来个透心凉。

这样的战术,不仅是阿努尔夫没有见过,几乎所有加洛林王国的贵族们没有见过。

在特雷维索战役爆发的前两天,凭借着维京骑兵远超于这个时代理解的战术发挥,险些就将东法兰克王国的军队给打崩溃。

要不是关键时刻,阿努尔夫果断派出了以贵族骑士为主的精锐骑兵迎上了维京骑兵,恐怕这场特雷维索会战,早已分出了胜负。

不过,虽说凭借着东法兰克骑士们高超的战斗经验和技巧,以及更好的装备,成功挡住了维京人的骑兵。

但东法兰克王国一方,付出的伤亡代价,远远高于维京一方。

这也很好理解,双方骑兵交战的时候,维京人一矛刺下,没刺中就算了,但凡刺中,非死即重伤。

而东法兰克王国的骑士,哪怕成功把对方砍下马,但也不一定保证对方死亡或者重伤。

类似的情况,其实大多数骑士互相冲锋的时候都发生过。

否则,加洛林的王国之中,也不会有那么多负伤数次依旧生龙活虎的骑士们了。

这样的战损比,再加上骑士的培养成本远比维京骑兵更高,打了两天之后,哪怕是阿努尔夫,也受不了这种伤亡。

开玩笑,再打下去,能不能征服意大利王国不说,东法兰克王国怕是所有贵族家族家家都要哭泣了。

于是乎,针对维京骑兵,阿努尔夫的对策就很简单了。

步兵方阵,你投矛前排就立盾,你要冲锋就让你试试十字弩的威力。

十字弩,是这个时期欧陆当之无愧的最强远程武器。哪怕着甲的维京骑兵,近距离之下也基本挡不住十字弩的穿透力。

现阶段欧陆能近距离防御十字弩的,也就只有拉菲甲了。

在吃了十字弩几次亏伤亡不小之后,维京人也学乖了,骑兵也不冲锋了,就盯着东法兰克王国的骑兵。

东法兰克王国这边,知道自己的骑兵战术不如对面之后,阿努尔夫也不准备再派骑兵出战了。

很搞笑的一幕就发生了,加洛林王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会战,到了后面几天,几乎全是步兵方阵在打。

甚至有双方的骑士,下马作为重装步兵出战的情况,让人哭笑不得。

步兵会战嘛,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很难扩大战果,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

双方的军队,都分成了一个个的步兵方阵,且彼此手上都捏着一支精锐骑兵。

所以,当双方任意一方击溃了对方的一个步兵方阵之后,很难出现迅速掩杀敌人溃兵的情况。因为敌人的下一个步兵方阵,马上就会上来进行阻拦。

而溃兵,很容易就被后方的将领收拢。

双方之间高级指挥官差距不大,阿努尔夫和巴里公爵实力半斤八两,虽说都不是这个时代的顶级,但也中规中矩。

而双方同样有着数量庞大的中低层指挥官——也就是大量贵族,也不会出现指挥不畅的情况。

因此,这场看起来似乎至关重要的特雷维索会战,就演变成了一场消耗战。

最终,面对巴里公爵从意大利国内源源不断征集的援兵,阿努尔夫果断选择了后撤。

倒不是说阿努尔夫手上的实力不多,不能再继续打了,而是他觉得这样消耗没有意义。

东法兰克王国的军队远道而来,目标是打下都灵,打下罗马。既然目标有着坚城,继续将宝贵的兵力浪费在这种看不到胜负的消耗性会战之中,没有任何意义。

阿努尔夫让开了特雷维索通往帕多瓦的道路之后,巴里公爵一方也没有追击。

他的任务就更简单了,只要守住意大利的绝大多数区域,拖住足够的时间,等到西法兰克联军主力从伊比利亚返回,这场战争的赢家肯定就是西法兰克国王。

况且,这样的会战,对于巴里公爵控制下的联军消耗同样不小。

哪怕是有了西法兰克和维京人的援军,但巴里公爵手中掌握的兵力数量,也是远远不如阿努尔夫的。

这也很好理解,东法兰克王国本就强盛,这些年对于圣战热情又不高,自然有足够的兵力。

反观巴里公爵呢,会战后期来的不少援军,其实都是教会旗下的武装力量,只不过打着其他贵族的旗帜罢了。

如果不是教会把自己压箱底的东西都掏出来帮忙,恐怕这场会战阿努尔夫还真不一定选择结束。

此次会战,西法兰克联军一方,累计投入兵力约为六万人,伤亡约两万。

东法兰克王国一方,累计投入兵力九万余人,伤亡一万五千左右。

是的,哪怕在骑兵上吃了大亏,但最终伤亡对比,占据优势的还是东法兰克王国一方。

这也很好理解,西法兰克联军中,除了维京人之外,其他的留在国内的军队和出征伊比利亚参加圣战的军队战斗力还是有差距的。

何况,这一次意大利王位继承战争,东法兰克王国可不是像此前征伐匈牙利王国一样只进行了部分动员,而是全体动员。

两场战争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贵族们的参与度也不一样。

前者说起来是进攻性战争,按照封臣义务,封臣无需动员所有的军事力量参战,只要按照要求就行。

而意大利王位继承战争,按照东法兰克王国官方的说法,是西法兰克国王使用卑劣的手段,联合教廷篡夺了原本属于东法兰克国王的王冠,这是一场防御性质的战争。

对于事关王位继承的防御战争,贵族们哪敢不出力呢。

要知道,哪怕当年明知道要灭亡的洛塔林吉亚王国,贵族们哪怕私底下和两个法兰克王国都眉来眼去,但基本都按照封建契约保卫了洛塔林吉亚王国。

不然,奥托和维尔纳几千人打穿洛塔林吉亚南部的神奇战绩,哪有这么容易实现。

封臣们如果在领主的防御战争中都不尽力,那么当封臣的领地和利益遭到侵犯的时候,又怎么可能指望领主出兵保护呢。

哪怕是还待在封地的贵族,比如埃尔、巴赫伯爵,又比如奥格斯堡公爵等,也都各自派出了自己的主力参加战争。

也正是因为如此,此次意大利王位继承战争,东法兰克王国一方出动的兵力加上奥托统帅的,足足有十五万之多,且军队素质比进攻匈牙利王国时还要更强。

东法兰克国王,可是连自己压箱底的军队都拉出来了。

如果不是还在继续围困阿奎莱亚,以及在边境留了不少预备队,阿努尔夫这一次会战能投入的兵力将会更多。

在第一次特雷维索会战结束之后,双方都进入了相对和平的休整期。

西法兰克联军一方,由于军队数量的劣势,无力发动进攻,只能依靠坚城和地利防守。

东法兰克王国一边,阿努尔夫则是等待阿奎莱亚围城战的结束,顺便从后方征调预备队,以及思考,该怎么应对维京人骑兵的战术。

东法兰克王国的骑兵数量本就不少,如果不能发挥骑兵的优势,这场意大利王位继承战争的胜负,还真不好说。

虽说优势在东法兰克王国一方,但时间拖长了,伊比利亚的圣战或许有可能有变数。

阿努尔夫倒没想过西法兰克国王会和科尔多瓦苏丹国议和,他顾虑的是,对方可能会在圣战中采取守势,抽调不少兵力来支援意大利战场。

“大家对于如何对付维京骑兵,有什么想法吗?”阿努尔夫召集了众多贵族,想要听听众人的意见。

“我觉得维京人的战术相当聪明,相当好用。

这次战场上的情况已经证明了,骑兵只用作第一波冲击,效果十分好,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一名贵族说道。

“是啊,我们的骑士战斗力不比维京骑兵弱,就是因为战术和武器的问题,才导致伤亡那么难看。”另一名贵族也跟着补充。

“我觉得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可以开始训练骑兵使用长矛这样的武器了。”其他人认同道。

“......”紧接着,一群人讨论起了是否要和维京人使用的武器一样,还是要换种思路。

眼看话题逐渐跑偏,阿努尔夫咳嗽一声,重新开口。

“大家先停一停,我知道维京人的骑兵战术很好,但是,这不是让大家讨论如何学习对方的战术。我想知道的是,应该怎么应对这种骑兵战术。

哪怕现在开始学习维京人,短期内,难不成我们的骑兵就能学会了吗?”

“这...”贵族们一时间回答不了。

“公爵大人,我觉得您之前的应对就挺好的,他们的骑兵比我们厉害,单纯用骑兵硬碰硬,损失太大了。”

“是啊,多带点十字弩,维京骑兵来了射他们就行了,反正他们也不能举着大盾冲锋。”

“......”

又是你一言我一语,阿努尔夫摇摇头,索性随他们去了。

看来,这些人还是靠不住,只能自己想办法。

阿努尔夫突然间想到了奥托,以奥托此前的战绩,说不定有办法呢?奥托可是多次使用过不同寻常的战术,赢下过不同的战役。

或许,自己该问问奥托怎么办。

“投矛和骑枪骑兵,这有什么难的,用轻骑兵,弓骑兵溜他啊。”

在接到阿努尔夫的信件,看完了阿努尔夫面对的难题时,奥托忍不住摇摇头。

在奥托看来,骑枪啥的都不是什么新鲜的战术,早在奥托准备打造自己重骑兵的时候,也曾考虑过给他们装备骑枪。

然而,最终奥托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

让奥托决定只给重骑兵增加装备,不改变战法的,还是因为成本的原因。

倒不是骑枪的成本,而是人员的训练成本。

骑兵的训练和培养周期本就不少,训练一种新的战术,想要形成战斗力实在太久了。

且奥托也不觉得这种骑枪盾牌的冲击骑兵有多强,在奥托的心中,用钉锤盾牌的重骑兵才是天下无敌。

这可不是奥托什么想当然,而是因为铠甲质量决定的。

要知道,拉菲甲近距离下连十字弩都没有办法洞穿,长矛和骑枪哪怕有着势能的加成,想要洞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既然都是靠着冲击力击伤敌人,那为什么不直接一步到位,上钝器呢?

奥托提起笔,刷刷的就给阿努尔夫写了回信,信上的内容十分简单。

“让骑兵一人装备五把十字弩,射就完事了。”

因为阿努尔夫的信使到来,奥托也得知了在意大利战场,东法兰克王国的进攻算不上顺利。

这让奥托就十分不满了,如果这场意大利王位继承战争,打个几年,那自己莫非就要在这列日待几年了?

这也太不爽了吧,无论是帮埃尔报仇,还是处理与奥格斯堡公爵的纠纷,这都需要奥托回领地之后去安排,在列日,这种问题可没那么好解决。

这又不是奥托的地盘,这么多贵族的眼皮底下,他能做的不多。

难不成,自己应该主动结束目前的静坐战,主动进攻西法兰克王国联军?

娘耶,偏师变主力,牵制变进攻,这待遇和任务实在是有些严重不匹配啊。

奥托还在纠结,一个消息传来,震惊了奥托,也让奥托不再纠结。局势的变化,帮他做出了决断。

因为,西法兰克国王和科尔多瓦苏丹国,签订和平条约的消息已经传到列日。

这下,哪怕奥托想要主动进攻,也变得不再可能。

消息的传递需要时间,这个时候,恐怕那位西法兰克国王和他参与圣战的主力,此刻已经在回程的路上了。

科尔多瓦苏丹国,蒙齐尔王子成功发动政变上台,推翻了他坚持继续战斗的父亲,成为了新的苏丹。

在成为新苏丹之后,苏丹蒙齐尔只做了两件事,干掉了阿巴斯的军队,以及积极和西法兰克国王和谈。

在科尔多瓦新苏丹的极力促成以及西法兰克国王的心急之下,双方很快在各自教会的监督之下签订了一份条约。

这份条约,与其说是和平条约,倒不如说是一份停战条约,因为其中的许多地方都含糊其辞,对于领土的划分同样也模糊不清。

由于条约在萨拉曼卡签订,又称《萨拉曼卡条约》。

在《萨拉曼卡条约》中,这场战争,并没有所谓的胜利者,也没有输家。这一点,是双方教会的要求。

这样一来,无论是哪一方的教会,回去之后都能宣传这场战争是自家胜利了。

新教一方这么宣传倒也罢了,毕竟是实打实的占领了这么多科尔多瓦苏丹国的领地。

这种一听就瞎扯淡的理由,有没有人信呢?

答案是,很多人信。

既然是停战条约《萨拉曼卡条约》中自然也规定了停战时间,时间也是三十年。

至于领地的划分嘛,那就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以双方的实际控制区域为主。虽说西法兰克国王让步了不少,但基本上科尔多瓦苏丹国还是损失严重。

首先,是阿斯图里亚斯王国,拿到了伊比利亚西海岸的大量土地,包括整个莱昂公国在内,夺走了大片区域。

其次是纳瓦拉王国,领土面积也是向西南翻了一个倍。

收获最多的,自然还是西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夺走了加泰罗尼亚、阿拉贡、巴伦西亚三个公国,直接控制了伊比利亚的东北部。

至于其他新教联军已经占领的如托雷多等地,则还给了科尔多瓦苏丹国。

《萨拉曼卡条约》对于新教联军一方和科尔多瓦苏丹国一方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新教联军最为出力的三国,各自都获得了新的领地,这场战争没白打。

至于科尔多瓦苏丹国也勉强能接受的原因,在于科尔多瓦苏丹国的核心区域一直是在伊比利亚南部,北部地区实际上开发程度不高。

本来战场上的局势就是科尔多瓦苏丹国劣势,再打下去会严重影响国力,如今用本就丢掉的土地换取和平,肯定能接受。何况,一些丢掉的土地,这次西法兰克国王还直接送了回来。

在和平条约签订的次日,西法兰克国王就马不停蹄的前往意大利,追赶此前派出的援军,想要亲自赶到意大利指挥战斗。

至于收尾的工作,则交给了手底下的封臣和新教教会。

新教教会事实上才是这次圣战的最大赢家,通过这次的圣战,教皇埃德森不仅稳固了自己在教廷的权势,也保证了教廷对于西欧各地教会的控制。

借着这次圣战的机会,教会旗下的圣光骑士团,可是在两个地方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分别是伊比利亚和波美拉尼亚。

更别提,由于征服了科尔多瓦苏丹国的土地,新教教会完全可以宣称赢得了圣战,这对于整个新教教会的权势,对于和正教的宗教斗争,会带来多么巨大的帮助。

当《萨拉曼卡条约》的消息传到教皇埃德森的耳中时,教皇陛下可是激动得在日神神庙前虔诚的祷告了三天。

在西方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签订了和平条约时,东方的巴尔干半岛,决定匈牙利王国命运的一场会战,最终以匈牙利王国的胜利而告终。

持续了两年多的贝尔格莱德攻防战,最终以东罗马帝国军队后撤结束。

这意味着,在西线战场,东罗马军队再也无力发动进攻。

两年多的围城战,最终没能啃下贝尔格莱德这块硬骨头,让东罗马帝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超过两万名精锐士兵和十万名农夫,永远的埋葬在了贝尔格莱德城下。

据说,贝尔格莱德攻防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在人们前往贝尔格莱德的路上,都能见到土地中未被掩埋干净的白骨。

在贝尔格莱德战役结束后仅仅不到三个月时间,由东罗马帝国皇帝亲自指挥的一场骑兵战役,则以匈牙利王国的惨胜收场。

科拉比亚,这个多瑙河下游一个不知名的村庄,成为了这场史诗级骑兵会战的发生地。

此战,东罗马帝国一方投入了近三万骑兵,其中五千重骑兵,其余轻骑兵。而匈牙利王国一方,兵力则是东罗马帝国一方的两倍还多,足足拥有近七万骑兵。

这其中,有两万是波兰骑兵。

虽然匈牙利王国占据着兵力的优势,但东罗马帝国一方同样占据着士气和装备的优势。

此前数次东罗马帝国骑兵和匈牙利王国骑兵交手,几乎都是东罗马的骑兵获得了胜利。

这一次,匈牙利王国在没有了和东法兰克王国的边境冲突,不再需要顾忌东法兰克王国威胁,并在得到了波兰王国援助的情况下,主动发起了对于东罗马帝国军队的进攻。

最终,在科拉比亚,双方的骑兵队伍展开了激战。

战役开始初期,虽说匈牙利和波兰联军有着数量优势,但战局俨然还是向着此前无数次发生过的场景一样演化。

凭借着更好的装备以及更加熟练的配合,占据兵力劣势的东罗马帝国骑兵,在战场上处于上风。

真正的转折点,在于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战马突然倒地,当那顶象征皇帝的旗帜倒下的时候,整个东罗马帝国军队的士气几乎瞬间崩溃。

虽然,那个紫色的旗帜很快再次立起,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再次骑上战马,出现在东罗马帝国骑兵眼中,但帝国骑兵却因为这短暂的变故一时间失去了指挥,阵型大乱。

这种战场上转瞬即逝的战机,让匈牙利国王把握到了,趁此机会发动了全面的猛攻。

东罗马皇帝重新上马观察战场局势后,立刻意识到现在的情况对于己方多么威胁,当机立断的做出了决定,那就是——跑。

很快,在皇帝的命令下,东罗马帝国的骑兵选择了一个方向突围。

最终,东罗马皇帝在精锐骑兵们的拥簇之下,还是成功的逃离了战场。

此战,东罗马帝国跟随皇帝逃脱的骑兵,不足五千人。

而获胜的匈牙利王国联军一方,伤亡同样惊人,超过三万骑兵失去了生命或者战斗力。

可以说,如果不是东罗马皇帝意外坠马,这场战役就不是匈牙利王国惨胜,而会变成东罗马帝国的大胜。

科拉比亚战役结束之后,又听闻贝尔格莱德最终没能攻下,东罗马帝国皇帝萌生了退意。

虽说到目前为止,整个东罗马帝国实力尚存,两场战役的损失也没大到让帝国伤筋动骨的程度。

然而在失去了精锐骑兵之后,只凭借着步兵,继续进攻匈牙利王国,进入那广阔的平原地带,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考虑到这一次已经拿到了不少土地,东罗马帝国皇帝觉得是时候休战,回去休整了。

东罗马皇帝想要和匈牙利王国议和的请求,很快就得到了匈牙利国王的积极响应。

通过这几年的战争,匈牙利王国上上下下都已经深刻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现阶段,无论是东法兰克王国也好,还是东罗马帝国也罢,都不是匈牙利王国能招惹的,还是先老老实实的积攒一段时间的实力再说吧。

由于匈牙利王国两个战役都是惨胜,而东罗马帝国实力犹存,后劲十足,匈牙利国王也不敢造次。

他知道,至少在这个时期,君士坦丁堡皇帝的权势,绝对是整个欧陆最强大的。

面对东罗马皇帝提出的归还大片原保加利亚公国领土,匈牙利王国支付战争赔款,以及匈牙利境内的教会服从君士坦丁堡领导的种种要求,匈牙利国王只能无奈的照单全收。

比战斗力比不过东罗马帝国,比战争潜力更是比不过,老老实实趁着这个机会停战好了。

一东一西,两场至关重要的战争结束之后,所有停下了的势力,便将目光放到了欧陆的中心,关心起了加洛林家族内部的王位继承战争。

谁都知道,意大利王位继承战争的胜者,很有可能成为能够挑战东罗马皇帝的势力。

想到这里,不禁有人在思考,如果加洛林家族不内乱,而是像东罗马一样维持着统一的状态,那么这样的加洛林王国,甚至是加洛林帝国,会有多可怕呢?

只可惜,在查理曼大帝之后,加洛林家族似乎更加关注内斗,而不是对外扩张。

“北意大利分我一半,让我退兵?”东法兰克国王满身酒气,醉醺醺的看着眼前西法兰克国王派出的使者,忍不住哈哈大笑。

“你去告诉我那个堂弟,让他乖乖交出属于莪的王冠,我还可以看在家族情分上不找他麻烦。

如果他不识趣,我让他连这个西法兰克国王都当不成。”

当使者把话带到特雷维索城中的西法兰克国王时,西法兰克国王勃然大怒,下令发动对东法兰克王国军队的进攻。

这一次,西法兰克国王带来了三万主力,且更多的西法兰克联军主力在从伊比利亚半岛赶往意大利,让他有了足够的信心。

他觉得,等到伊比利亚的军队调回之后,西法兰克联军的总兵力,一定会超过东法兰克王国一方,优势自然是在他的手里。

另一边的阿努尔夫,在接到了奥托送来的回信之后,哭笑不得的就将这件事情忘了。

一个骑兵人手五把十字弩,这说起来轻松,那是真没考虑过成本啊。

由于十字弩的成本都在于箭矢上,因此大多数贵族,都没有选择大量制作十字弩。

你造那么多的弩,没钱供养那么多的弩矢消耗,一切不都是白搭吗?

哪怕是奥托自家哈布斯堡家族的军队,那也没做到人手一把十字弩,大量的弓箭依旧在使用的范围中。

没办法,十字弩的弩箭,为了保证杀伤,那弩矢制作成本比一般的箭矢实在高太多了,打仗嘛,也要考虑经济因素。

哈布斯堡家族是有钱,但也不能乱花嘛。

总不能对于那些穿着皮甲的普通民兵,也用十字弩洗地吧,那也太人傻钱多了。

不过奥托的想法,倒是给了阿努尔夫启发,那就是既然维京人喜欢近战,那就不给对方近战的机会就行。

于是乎,阿努尔夫又紧急再次从东法兰克王国境内征调大量的弓箭手。

在战场上,普通的弓箭手这玩意,训练难度不算太高,只要能拉得动弓,射得出箭矢就行。至于准头?

那不用担心,除了一些极特别的神射手之外,这年头弓箭手的杀伤力,都是来源于抛射,而不是直射。

既然是抛射,杀伤效果那不就是靠运气吗,至于准头谁还在意。

可没等阿努尔夫想要凭借步兵加弓箭手的方式,试图再和对方来一场主力对决,西法兰克国王就先到了。

这下,阿努尔夫可不敢怠慢,连忙在特雷维索地区自己的驻扎地点修筑了十余座坚固的木制堡垒,以防西法兰克国王的袭击。

因为这个时候,阿努尔夫调集的弓箭手还没完全赶到,而他又抽调了部分部队去弗留利地区攻城。

前有强敌,后有坚城为破的情况下。

阿努尔夫只能先做好防守,万一西法兰克国王带兵莽一波,自己败了,再加上后路还没完全清扫干净,但凡弗留利地区的守军稍微拖延下时间,他手上的大军就有可能交代在这里。

夫善战者,未算胜,先算败。

阿努尔夫没听过这句话,但也很清楚的知道,在进攻别人的时候,最好还是给自己先留下退路。

不曾想,他的这个退路,倒反而帮助他取得了一场重要的胜利。

阿努尔夫怎么也没想到,西法兰克国王竟然会如此鲁莽,进攻有着强大远程火力的坚固营寨。

阿努尔夫要是知道原因竟然是西法兰克国王是遭到了他父亲东法兰克国王的侮辱,最终才气急败坏在主力没完全集结的情况下发动进攻,估计不知道会有怎么样的想法。

但不管怎样,当看见密密麻麻的西法兰克王国联军,从城中出来,摆好阵型准备进攻自己立下的坚固营寨时,阿努尔夫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对方的指挥官,莫不是疯了?

第21章 远道而来的商队第77章 送礼的艺术第50章 精美的画作第86章 开挂都不管?(祝大家春节快乐)第19章 穷,但不完全穷第42章 珍贵的面包第47章 鹰堡升级条件第28章 十字弩问世第96章 天生的强盗第44章 不如卖技术第70章 幕后之人第115章 丐版东西方教会大分裂第60章 受封纳韦尔第101章 圣光骑士团第61章 别谢我,谢公爵第81章 对面有高达第58章 墨尔森条约第170章 欧皇的自谦第88章 进军不莱梅第37章 战后协议第39章 卖十字弩第55章 佯败诱敌第133章 教皇,他有几个师?第123章 取偿于西第96章 天生的强盗第60章 受封纳韦尔第36章 初战告捷第158章 东法兰克王国的变故第65章 破败的施瓦本领地第164章 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第41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161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19章 风云激荡(二)第137章 哈布斯堡万胜贷第65章 破败的施瓦本领地第47章 鹰堡升级条件第132章 埃德森的关注第95章 为了利益的接触第1章 我奇观没了第21章 远道而来的商队第60章 受封纳韦尔第1章 我奇观没了第139章 五年了,奥托都成公爵了第31章 大势未改第152章 政变与栽赃第117章 我想起了高兴的事情第23章 强悍的山匪第79章 人间的君王无权管辖教会第41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98章 不介意多杀一点吧第102章 不莱梅宴会第25章 错综复杂的巴塞尔地区第127章 罗马教皇更迭第113章 蛮子打蛮子第95章 为了利益的接触第118章 风云激荡(一)第139章 五年了,奥托都成公爵了第118章 风云激荡(一)第55章 佯败诱敌第65章 破败的施瓦本领地第4章 厉害的凯琳夫人第133章 教皇,他有几个师?第158章 东法兰克王国的变故第39章 卖十字弩第113章 蛮子打蛮子第120章 风云激荡(三)第58章 墨尔森条约第141章 父亲,我也要!第41章 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第139章 五年了,奥托都成公爵了第97章 不管你信不信,我信了第83章 快去写小说第155章 你们这个教皇,是假的!第9章 可怕的奥托第124章 托马斯的困境第37章 战后协议第58章 墨尔森条约第13章 倍受质疑第135章 作秀不如脚踏实地第6章 不愿面对的梦第49章 巴塞尔城拿下第80章 你在养寇自重?第86章 开挂都不管?(祝大家春节快乐)第47章 鹰堡升级条件第166章 熟悉的大饼,熟悉的味道第34章 王国动荡第21章 远道而来的商队第146章 战·匈牙利(三)第91章 大胆的埃尔第38章 山匪来了第168章 香饽饽的哈布斯堡家族第69章 这事儿难办吗?第84章 天下乌鸦一般黑第71章 封地与采邑第166章 熟悉的大饼,熟悉的味道第65章 破败的施瓦本领地第78章 我的儿子,亚历山大第133章 教皇,他有几个师?第19章 穷,但不完全穷第169章 奥托大撒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