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驿道

韩谦就在武冈县城外,与县令宋泽及韩成蒙等人见了一面,以三皇子严令禁扰地方为借口,谢绝宋泽的宴请,更没有进入武冈城,而是直接带着人赶往县城西边的田庄花溪寨。

花溪寨位于雪峰山东麓的一座山谷里,由于这里位于雪峰山驿道的东口,作为罗氏的私产,占地不过两百亩地的花溪寨,依山壁而建,却也建得坚固异常,石砌的寨墙足有一丈多宽。

罗嘉率叛军南逃时,能带走的物资差不多都带走了,不能带走的以及木楼屋舍都纵火烧毁,花溪寨也就剩下一座残寨以及二三百间仅剩残墙断壁的破房子。

一道数丈宽阔的溪河,从残寨前流淌而过,驿道沿着溪河的北岸,往山里、山外延伸。

溪河两岸以及后山的梯田,总计三千余亩,皆是罗氏的私产。

好在叛军没有时间摧毁田地里的农作物,两百户赐奴先一步迁过来,正赶上田地里的庄稼成熟,等到韩谦他们赶过来,已经有四千余石粮谷收进残寨的粮仓之中。

这两百户赐奴,主要是攻陷武陵、汉寿两城之后,收编进工辎营、医护营的两地降吏及亲族家小,当然也包括周处、赵际成的亲族家小在内。

说实话,这些降吏及亲族家小多少不事农耕,驱使他们经营田庄,还远不如那些原本就替马氏等潭州宗族耕种的奴婢,同时他们的心思游离,也相当的不安分,甚至可能都有南逃永州投附赵胜、罗嘉叛军的心思。

不过,韩谦将他们作为封赏讨要过来,主要是因为除了这些降吏之外,他们的子女乃是当世难得受过教育之人,真要是能将他们规训好,其价值实要比同样一千四五百名普通奴婢大得多。

目前花溪寨的管事,乃是韩老山的侄子韩东,是个三十岁多头的剽健汉子,与一个月前到潭州城参见韩谦时相比,韩东要削瘦许多,可见仅带着七八名人手,要管住两百户、一千四五百名心思不安分的降吏亲族家小,压力要比想象中大得多。

当然,为了防止这些人逃跑,韩成蒙特地从县里调拨了一队乡兵,就驻扎在花溪寨东面的谷口。

不管韩谦领不领情,韩东却是要如实禀报的。

两百赐奴迁入花溪寨,除了收割谷田,种植入冬的农作物、修缮屋舍外,韩东还照韩谦的吩咐,将近三百名青少年组织起来进行集中编训,将女眷组织起来纺麻线、织造布匹衣物。

此时,花溪寨进行近一个月的混乱整顿,此时却也算得上井井有条,并没有出现逃奴。

换作别人看到这一幕,定然会大吃一惊。

即便是韩成蒙这类家学渊源,自幼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又多年参与打理家族事务,也很难在这么短时间内,将人员如此复杂、人心如此躁动的一座寨子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在赵启、奚发儿及杜家兄妹等随行人员眼里,则稀疏平常得很,甚至能挑出很多韩东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

站在五尺宽的寨墙之上,韩谦眺望寨前清澈见底的溪河。

深秋时节,水位变浅,溪河仅能靠渔舟荡漾,难以供载货的舟船通过,雪峰山驿道还是以为山道陆路为主。

“虽然你们都被贬为奴婢苦役,但你们终究是被胁裹进乱事之中,将来少不得有立功脱籍的机会,”

韩谦跟身后的周处、赵际成说道,

“这两天你们去跟各家说,我韩谦也没有奴役、盘剥他们的心思,他们要是能安心留在花溪寨,附近的田宅都照户头分给他们,仅需要照叙州所行的田税上缴一部分钱粮便可。而到织造院做工的女眷,也照例能领到工钱,想来各家维持生计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这次殿下许我父子收编三百名家兵部曲,诸家十六岁以上的少年,愿意编入,皆照募兵发给钱粮,立下战功之后,也一样会推荐升官任吏,只是应募的年限跟寻常募兵有些不一样……”

目前叙州州营所行的募兵制,主要以叙州子弟为主,以五年为期,到期之后转为五年期的预备兵。

在五年预备期内,每年需要有四个月的时间到州县参加轮训、轮戍,轮戍期间兵饷照常发放;轮戍期外自谋职业、兵晌减半发放。

五年预备期后,则自谋职业,兵饷再减半发放,直至逝世。

韩谦这次要招募的家兵部曲,除了立下战功得授勋官另任外,则是终身制的。

这次除了信昌侯李普早就重编家兵部曲,并进一步扩编到五百人(含李冲、柴建受赏部分),韩谦、沈漾等一批人都获得资格拥有私兵。

而韩谦与其父韩道勋作为首功,拥有家兵部曲的数量,也从之前三十兵户激增到三百兵户。

封赏给他们的田宅,也主要是用来豢养家兵的。

这也意味着韩谦等人成为削藩之后,随三皇子在潭州成为新崛起的强豪势力。

对韩谦而言,最大的好处除了以田城、杨钦、奚昌、冯璋等人为首的叙州州营,以及随高绍编入缙云楼的郭雀儿、林宗靖、郭奴儿等人外,赵无忌、奚发儿、孔熙荣、赵启都得以部曲的身份站到明处,在韩谦身边负责统领家兵。

苦训多年的奚氏少年这次能正式编入韩家的家兵部曲之中。

当然,除开这些,能正式上阵作战的精锐家兵,还严重不足,但要保证州营的战斗力,也不能抽调太多的精锐老卒,还需要额外招募一批新人进行训练。

花溪寨的这两百户奴婢,名义上就是韩家的私奴,自然是优先从他们里招募一批人。

韩谦当然可以将体格强壮的少年、青年健勇强行编进来,但还是希望周处、赵际成出面做思想工作,尽可能将负面抵触情绪降到最低。

周处作为乡兵出身,一步步升任县尉,此时也是年逾四旬,却是能胜任协助编训、统领家兵的事务。

当然,周处、赵际成出面做工作,也是连唬带吓。

韩谦许以这么优厚的条件,各家在花溪田平均能分得十五亩地的口粮田,还能进入织造院做工,除了奴婢身份难以更变外,相当于是直接免除掉他们所要承担、极可能会令他们后半生陷入噩梦难以自拔的苦役,他们还能有其他什么要求?

而他们想要摆脱奴籍,出路极为狭窄,应募到韩道勋、韩谦父子身边担任家兵部曲,一步步成为嫡系亲信,对他们来说,反倒是前途最为光明的出路选择。

三天后,韩谦从花溪寨出发,翻越雪峰山前往黔阳城,队伍就迅速扩充到二百余人。

韩谦将韩东、赵际成两人留下来,打理花溪寨,他用赵启、周处、孔熙荣为将,统领这二百名新募家兵,随他们走残破多年的驿道,返回黔阳城……

…………

…………

雪峰山驿道始于武冈县城,经花溪、江口、火麻、硖洲诸寨,抵达巫口寨对岸的沅江河畔。

这是一条汉代-开辟以便对武陵蛮用兵的通道,修建之初就极其险陡,前朝中晚期土客矛盾加剧,兼之地方割据,这条驿道也就基本废掉了。

在田城率兵的威慑下,诸路番寨不敢设卡阻拦,但绝大多数的山路,石阶崩坏、山体坍塌,很多隘口都无法骑马过去。

韩谦他们足足走了六天,才走通这条仅一百三十里的雪峰山驿道。

韩谦一行人从武冈县城出发时,带了四十多匹马随行,也都没有驼运什么物资,这一路过来便有七匹马不慎掉入悬崖损失掉了。

另外,走得这么慢、这么小心谨慎,还有三名新募家兵不幸滑入深谷丧命,摔伤跌伤者更是多达二十多人,可见这条驿道的险僻。

路途险阻也是削藩战事期间叙州与邵州相距甚近,却又都无法对对方出兵的根本原因。

出雪峰山,有一片野柿子林,此时正是层林尽染的深秋时节,野柿子林红叶似火,十分的壮美。

杨钦带着两艘战帆船在东岸等候有两天了,望穿秋水等到韩谦他们出山,说道:“约定好时间,还以为你们在山里遇到什么事情,要不是老大人那边沉得住气,田城倒要率兵进山去接你们了。”

“山里的番寨,真要有异动,你们带兵能打得进去?”韩谦笑道,“山里连下了几场雨,路更陡更滑,我们又带了这么多人,迟缓三天已经算是快的了。”

韩谦与众人登船,天将黑时才抵达黔阳城。

比预定的时间足足推迟了三天,叙州这边也有些担心,看到父亲站在城门楼前凝视,韩谦心头也是一热。

没有让安排什么隆重宴席,韩谦回到芙蓉园,就让韩老山的老婆周氏烧了几样下酒的小菜,让韩老山、范锡程、赵阔、田城、杨钦他们陪着喝酒。

韩谦知道父亲绝对不会高兴讨论天佑帝对诸多逆犯的血腥处置,多半也不多谈这次韩家所得的封赏,席间只谈他们走雪峰山驿道绝险以及沿途所看的壮美秋景。

“从潭州沿湘江南下,经衡阳至宁乡,抵达衡州与永州分野的狮子岭,需要走水路五百余里。而从叙州黔阳县巫口寨,走雪峰山驿道,经武冈县抵达邵州与永州分野的五指岭,则是三百多里陆路,”

韩道勋没有机会亲自走雪峰山驿道,但其意义之重要,却有很深刻的考虑,沉吟着说道,

“不管多困难,这条驿道还是要整修,到时候只要不是粮食这样的大宗物资,体积较小、货值较高的茶药布匹以及铁器纸张、食盐、丝绸等货物,自然还是走陆路翻越雪峰山,往来于邵州、叙州要便捷得多;人员往来,会更加快速。”

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四百九十一章 夜色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二百九十六章 缓追(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衅(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穷酸王侯第五百九十七章 聘礼第五百七十四章 错估第一百四十三章 筹贷第九十二章 灭寨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六百六十章 交换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给你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二百零二章 巧遇第五百零九章 瞻前顾后第二百九十六章 缓追(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会合第三百三十五章 货殖之道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干第八十七章 变速第五百七十四章 错估第二章 梦境窥史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选第六百四十四章 刚柔第二百一十四章 询问旧事第五百六十七章 讯问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七百零九章 年节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七百八十五章 将死第六百七十章 未知数第一百五十七章 戴罪立功第四百二十五章 山庄第七百八十章 绝望突围第一百八十章 问心第七百四十六章 战役(一)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八十一章 大事已成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该渡江第五百八十三章 条件第二百二十章 厚礼第四百零四章 请战第六百八十六章 对峙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谋第六百三十四章 异动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六百四十四章 刚柔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为明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见第一百八十五章 金陵来使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二百七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六百二十四章 华柱峰栈道第五百章 回京第八十一章 大事已成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书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十四章 下注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献策第六百三十章 黄雀在后(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再见马循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宫月第七百五十七章 关中(四)第三百四十章 图穷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四百七十四章 风起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约(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二百一十七章 锻造之事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拢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阕残词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二百七十四章 诱敌出寨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为明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一百零一章 杀人活命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势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传议第十一章 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