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偏见与疏离

十一月初五,韩谦也没有特地赶太早,待家兵子弟在河边的院子里清晨操练过后,才吃过早餐,在赵阔、范大黑的陪同下,不慌不忙的骑马赶往临江侯府。

此时和熙的日头已经爬上树梢头,韩谦着赵阔、范大黑将马匹牵到马厩去,他刚迈步跨进前院,冯翊就一脸急切的走过来:“那日夜里从侯府离开,李冲拉你去干什么去了?”

韩谦心想冯翊真要是急切想知道李冲找他到底说了什么,之前大家有三天休沐假在宅子里,冯翊什么时候跑过去找他都成,而不应该拖到今日到临江侯府才问起这事。

不过,平时做什么事都风风火炎的冯翊没有主动去找他,倒也未必是他耐得住性子,韩谦猜想更可能是冯家在破绽百出的“行刺事件”发生之后,见宫中态度暧昧不清而变得惊疑不定吧?

韩谦自然不会将实情说给冯翊知道,颇为苦恼的说道:

“我也不知道他吃错哪门子药,硬拽着我去晚红楼吃酒,不巧姚惜水那天不在晚红楼,害我到现在连姚惜水的小手都没有摸到。”

冯翊也没有看出韩谦是在敷衍他,颇为苦恼的说道:“这两天,宫里的风声好像有些变了。”

“怎么变了?”韩谦故作不知的问道。

“你进去便知道了。”冯翊拉着韩谦往里走。

韩谦与冯翊往东院书堂走去,没看到三皇子杨元溥,在前院正堂及书院伺候的内侍、宫女中,却多出一些韩谦以前往未见的陌生身影。

虽然很多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整件事最后定性为内侍与侍卫营侍卫勾结“行刺”,将跟平时与赵顺德牵连密切的一批内侍、宫女撤换掉,也就是掩人耳目要需要做的一些事情,并不能说明什么。

“管保、钱文训都被调走了,说是督管不力,陛下从身边调了两个人过来顶替这二人出任侍卫营副指挥及侯府副监——你说说看,真要追究督管不力的责任,也该是将郭荣跟陈德撤换掉啊?你说宫里这是什么意思啊?”冯翊问韩谦。

“谁知道?”韩谦摊摊手,故作糊涂的说道。

风声是有些变了,但也只是让三皇子杨元溥不再像以往那般,像个被捆住手脚的孩童,处处受制于郭荣、宋莘等人,韩谦还不指望此时朝中大臣能立刻聚集到三皇子杨元溥身边,形成能对抗安宁宫及太子一系的势力。

韩谦猜测天佑帝指派过来的两个人,最终的态度估计跟那日的内侍省少副沈鹤一样,不会坐看杨元溥受郭荣、宋莘这些奴婢的欺负,但也不会敢死命得罪安宁宫及太子一系,能成为三皇子杨元溥的嫡系。

过了一会儿,李冲陪同两个陌生面孔的人走进东院书堂。

冯翊拉着韩谦过去打招呼,韩谦才知道他们就是顶替钱文训、管保,新任的侍卫营副指挥、侯府副监,以前都是天佑帝身边的侍卫及内宦。

韩谦他们与新任的侍卫营副指挥、侯府副监正站在小游园里说了一会儿话,郭荣、陈德以及宋莘陪同三皇子杨元溥走过来,韩谦他们又赶过去参见。

杨元溥对韩谦还是一贯的冷淡,但这种冷淡并不是要掩人耳目所装出来的,而是一种犹豫不断的疏离。

看到三皇子这样的态度,韩谦也是有些惊讶,心里觉得疑惑,心想三天前在晚红楼,他一番说辞应该将“鲁莽行事”的责任完全推掉了,杨元溥对他怎么还这副态度?

是杨元溥真被吓着了,此时还在为当初的行险感到后怕,以致要下决心疏离自己?

只是,杨元溥作为在安宁宫阴影下挣扎多年、一心要挣脱束缚的少年,心中热血正旺,即便在栽赃内侍行刺之时感到后怕、心思慌乱,但此时已然看到这一次的冒险成果斐然,应该感到由衷的兴奋才是啊?

而且李冲在三皇子杨元溥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被自己削低,即便过去三天有机会见到杨元溥,他应该也没有能力在杨元溥跟前上眼药水啊!

难道是世妃王夫人责怪他献计太险,要杨元溥疏离自己?

韩谦虽然没有见过世妃王夫人,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最有可能。

世妃王夫人这辈子最大的一次冒险,可能就是趁天佑帝醉酒上了他的床、生下三皇子,之后就挣扎在安宁宫的阴影下小心翼翼的活了十多年,视三皇子杨元溥为最后也绝不敢拿出来冒一丝险的珍宝及筹码。

他的说辞,或许能说动信昌侯李普以及晚红楼的那些人,让他们深信自己在献计之时,就已经胸有成竹,已经将天佑帝的反应都计算在内,但这在世妃王夫人眼里,可能还远远不够稳妥。

或许在世妃王夫人看来,即便天佑帝的态度进一步明确下来,也不足以令三皇子杨元溥的处境变得更安全,惊动安宁宫的注意,甚至更有可能变得更危险?

韩谦头痛无比,心想世妃王夫人长期所处的阴沉环境,注定了她绝难信任任何一人,也绝难轻易就被任何人说服。

世妃王夫人倘若对他有所成见,这往后还要怎么整?

侍讲沈漾过来后,承接休沐之前的课业,开始讲授前朝盐法。

不过,沈漾依旧是照本宣科,不到一个时辰,言简意赅的将数篇晦涩文章讲完,就坐他那辆破旧的马车回府去了,似乎丝毫没有感受到朝中风向的转变。

沈漾照本宣科、惜字如金,冯翊、孔熙荣在书堂里照旧昏昏欲睡,杨元溥也照旧是如坠云雾、不知所云。

恭送侍讲沈漾离开后,午时在外宅用餐以及午后照旧到箭场练习骑射,韩谦都注意到杨元溥有几次看过来欲言又止。

这证实韩谦之前的猜测,杨元溥并非不愿意亲近他,而是世妃王夫人对他有成见,视他为危险人物,告诫杨元溥要疏远他。

李冲将这一幕看在眼里,眉头微微一蹙。

当晚在晚红楼,他不知道被韩谦这杂碎骂了多少声蠢货,心肺都要气炸了。

昨天宫里才传出消息,说世妃王夫人知道“行刺”原委之后不喜韩谦,他心里自然是幸灾乐祸。

不过,沈漾所授课业艰深晦涩,不肯多说一句,却也是一个问题。

他不知道三皇子有没有耐心,等他夜里回府找策士将前朝盐法讨论透彻之后写成策论呈献过来。

当然,李冲也注意到韩谦有几次要找三皇子说话,但三皇子最终还克制住,没有给韩谦单独说话的机会。

李冲看到这一幕,心里还是颇为爽利的。

倘若不是要掩人耳目,他都想将韩谦这杂碎拽过来,问问他前几天在晚红楼的得意劲哪里去了?

然而李冲所不知道的,他在观察韩谦的同时,韩谦也在观察他与杨元溥及冯翊等人;韩谦也压根就不相信刚刚才尝到甜头的杨元溥会停止冒险。

虽说李冲也不足二十岁,但他显然对十三四岁的少年叛逆心理完全不了解。

杨元溥自幼长于阴冷森严的宫禁之中,长于安宁宫的阴影之下,性格多疑是必然的,在宫禁之中也必然只能依赖其母世妃王夫人的庇护,但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下成长,没有将他性格中的坚韧部分完全摧毁掉,出宫就府后表现出极其旺盛的危机感跟改变现状的强烈欲望。

这本身就注定杨元溥的叛逆及冒险,在出宫就府的那一刻,比任何人来得都要强烈。

这也注定了世妃王夫人所从小灌输给杨元溥的那一切,在出宫就府的那一刻就开始分崩瓦解。

要是杨元溥轻举妄动,受几次大的挫折,他性格中的坚韧跟冒险就会被摧毁掉,但上一次的冒险是大获成功的,是尝到大甜头的。

韩谦不相信杨元溥会停止冒险,不相信已经从牢笼中迈出去一步的杨元溥,会继续被世妃王夫人完全牵着鼻子走,杨元溥今日的疏离,或许也有对他的试探跟欲擒故纵。

韩谦心里一笑,小小年纪,跟我玩小心眼?

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见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关第三百八十章 离别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四百零七章 杀俘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选之迷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丧第六十章 家兵进城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六百章 宫中(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三百五十三章 梁国剧变第五百三十五章 宫门第四百二十章 秘议第五百零七章 起事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国形势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宫月第三百五十九章 病逝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军第二百八十章 医护营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扬州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诰的难处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袭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衅(一)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第五百八十七章 闲时雨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四百八十四章 娘家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绝户计第五百五十七章 对峙(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监军(一)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条件第三百二十九章 拦街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见肘第一百四十七章 荆子口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议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见第一百零二章 威胁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书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七百八十三章 旧事(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残尸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淮东第十四章 下注第二百七十三章 声东击西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见(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放归武陵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第六百零四章 迎亲(四)第七百九十四章 劝嫁(一)第四百二十章 秘议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临(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澜第五百九十七章 聘礼第三百九十四章 将门子弟第七十章 横生枝节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一百零七章 送礼第五百三十二章 彷徨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七百四十三章 围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赠书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干第二百六十六章 冯缭(二)第八十九章 袭寨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诡局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战之过第七百九十五章 劝嫁(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宫中(一)第二百章 安排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京(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五百九十八章 宫中(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闭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相逢第二百三十五章 献策第九十五章 溃败第五百九十八章 宫中(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手诏(一)第六百零四章 迎亲(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旧事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