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

日头西斜,韩谦站在残破的城头,听郭却汇报北线汇总过来的情报。

奚任、袁国维、冯翊三人守在韩谦身后,听到这消息,也都是松了一口气,这一仗打到现在已经是极其不易,要是还将持续下去,他们都担心赤山军能不能支撑得住。

韩谦沉吟片晌后,吩咐郭却说道:“将北线最新情报快马传报高绍、赵无忌,着第三都、骑营放缓进逼宣城的速度,临夜在夏渡河北岸择地宿营,分出少量兵马,在南漪湖西岸择地建立哨岗。在新的军令之前,暂时不宜强过夏渡河,小心宣州兵在夏渡河南岸犹有可能组织兵马反击……”

“我亲自走一趟,然后再将郭奴儿的尸首运来郎溪安葬。”郭却说道。

韩谦疲惫的点点头,示意郭却亲自过去传信也好。

驻守南塘寨的六千精锐,伤亡率超过四成;后续从东线调往南塘寨的援兵,伤亡率也将近三成。

肖大虎、林靖宗两人所部两千多兵马,在第三都兵围郎溪城后,全部赶到洪林埠参与对宣城援兵的拦截,打剩下不到千人。

骑营千余精锐,分散支援三个战场,最后拼剩下不到四百人。

追随他身边多年的家兵子弟郭奴儿,也在代表他赶往洪林埠督战时,不幸在夜战中颅骨被敌军铁箭贯穿英勇战死;除了郭奴儿之外,还有一名副都将级的高级将领施绩,也是最初随韩谦从叙州赶回金陵的桃坞集子弟,在增援南塘寨的战事里英勇牺牲。

第三都为攻下郎溪城,战死在郎溪城下的尸骸就超过两千具!

郭却等人与郭奴儿手足情深,要将郭奴儿的尸具送回来择地安葬,韩谦心痛也觉得应该如此。

看着女营护理兵正在城下收敛战死的将卒尸骸,韩谦这一刻内心悲痛之余,深处也是有着深深的侥幸,暗感楚州军此时要是派出更多的精锐兵力南下跟顾芝龙会合,他又必须进一步压榨赤山军的潜力进行拦截作战,实在不知道赤山军的元气到时候会被伤到何等的地步。

冯璋奉命从广德南诸寨临时征用的两千新兵,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兵甲,只有一杆狼牙筅,穿着草鞋,及时进驻郎溪城,这时候与冯宣会合后,登上东城楼来见韩谦。

看到城墙还有很多被火油烧焦的将卒尸骸没有收殓起来,冯璋也是唏嘘不已,没想到顾芝龙所部牙军精锐被骗出城后,攻打郎溪还如此的残酷、血腥。

幸亏是攻下来了,要不然后果还真难以想象。

当然,也恰是如此,顾芝龙所部牙军精锐事先被骗出城,才更显得关键。

要不然的话,他们怎么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拿下郎溪城,而拿不下郎溪城,他们就必须赶在粮尽之前,攻入湖州,到时候又将是一场场艰苦卓巨的恶仗在等着他们。

不过这一仗过后,就像龙雀军熠然崛起,天下再没有谁敢轻信都是贱命贱种组成的赤山军了。

“顾芝龙还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啊,他在郎溪城里囤粮就有十一二万石,够我们狠狠的缓一口气了!”冯宣振奋的吸了一口气,将他刚刚到各处粮库粗步察看的情形禀报说道。

高绍率第三都还有些余力能压榨的四千兵马南下与赵无忌会合,第三都留下三千兵马,其中伤兵占到三分之二,由冯宣统领留下来,助韩谦留守郎溪——韩谦也着他具体全面负责郎溪的军政事务。

好在冯璋及时从广德率领两千新兵赶过来,叫他松了一口气。

要不然的话,仅仅是看押两千七八百名俘兵,就叫他夜里不敢睡觉。

“顾龙芝在郎溪囤下这么多粮谷?”袁国维颇为意外的问道。

他倒不是不信,而有些震惊,但也更明白冯宣为何会说顾芝龙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郎溪守兵之前最多时也只有六千人,即便在城里筹备五六万石粮食,也足以供驻军充足供应一年。

顾芝龙在郎溪城里囤积了远超过他们所预估的粮食,意味着顾芝龙其实是想在楚州军与安宁宫杀得难分难解之时,将宣州所有的兵马都聚集到郎溪来,以彰显他在接下来的战局里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地位。

说来说去,顾芝龙就是想卖个好价钱。

顾芝龙的算计落到空处,而他们现在有了这十一二万石粮食的收获,再加一个月后广德旧县及郎溪秋粮收割在即,赤山军即便不再往郎溪以南的宣州中南部地区、往湖州境内扩张,三十万老弱妇孺也应该能支撑到年后。

这将到少能为赤山军赢得难为珍贵的三多个月的休整时间。

袁国维这些天都在韩谦身边,尤为深刻的知道以如此简陋的条件,却要护持这么多的老弱妇孺,还要尽极大克制的不掠夺平民及小户人家,是何等的不容易。

疏散到浮玉山北麓的妇孺,虽然从深山老林里能获得一些食粮来源,但分配的口粮还在太少了。一些老人更是暗暗将口粮让给年幼者食用,以致每天都有几十个老人因为严重的饥饿、浮肿病而死。

赤山军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之下,保持昂扬的斗志,还成功夺下郎溪城,获得维持接下来三四个月相对充足补给及休整时间与空间,袁国维当然清楚这是何等的不容易。

如此辉煌的战果,可以说是完全靠将卒不畏死的血战拼出来。

此时,攻占郎溪,缴获兵甲近六千套,以及利用城内囤积的铁煤、皮料、布匹以及比广德寨条件要好的诸多作坊,赤山军的装备在接下来两三个月来也能提高一大截。

“顾兆的尸首用棺木收殓起来了?”韩谦问冯宣道。

顾兆是顾芝龙的次子,是郎溪城的主将。

虽然韩谦在攻城前下令要尽可能留顾兆的活口,但孔熙荣带着先登锐卒攻上城,双方将卒都杀红眼,顾兆也算是敢战,率领亲卫死守东城门楼不退,最后死在乱刀之下,身上被砍得没有一处完整的地方。

韩谦总不可能责怨孔熙荣他们不听命令,只是吩咐冯宣将顾兆的残尸用棺木收殓起来,然后将顾氏留在城内的女眷都保护性的关押起来,不令将卒骚乱。

“收殓起来了,周元和就在城下。”冯宣说道。

“将他带上来。”韩谦说道。

周元和乃是文吏,攻城最激烈时没有在东城门楼上。

顾兆战死之后,守兵便全线崩溃投降,周元和在县衙束手就擒,因此除了被擒时挨了一顿拳脚、打落几颗老牙外,却也没有受多严重的伤。

鼻青脸肿的被带上城墙,周元和却也颇为狼狈。

“这一仗,双方都打得太苦、太惨了,将卒急躁粗鲁,有失礼之处,还望周大人体谅。”韩谦看着周元和,平静的说道。

不管之前多看不起韩家的这个纨绔之子,但周元和还是知道“胜者王、败者寇”的道理,他只是不清楚韩谦此时将他拽到东城门楼来的意图,沉默着不吭声。

“虽然战前我下令尽量留下你与顾二公子的性命,但激战之下,刀箭无眼,顾二公子不幸战死,亦非韩某人所愿来,希望周大人见到顾大人后能代我致歉,”韩谦淡然说道,“明天我会派人护送周大人及顾宅女眷去宣城,周大人见到顾大人后,告诉顾大人以及宣城内的各家家主,我这人的耐心很有限,十天之内宣州没有切实的行动投效潭王殿下,投效湖南行尚书省,待他日我率赤山军精锐进逼城下,就不要怪我到时候放纵将卒屠灭全城的世家门阀!”

说到这里,韩谦也没有便示意冯宣着人先将周元和带下去。

看着周元和被人带下去,任荏问道:“顾芝龙有没有可能会被你吓住?”

“吓是未必能吓住,但他现在投附过来,多少还能卖个好价钱,再拖延两三个月,赤山军兵势愈强,他龟缩在黟山之内,能将自己卖给谁,又能卖什么价钱?”韩谦说道。

冯宣看了一眼袁国维,迟疑片晌,说道:“顾芝龙此时或许不甘愿投降,我们也未必要逼迫太急了……”

袁国维咳嗽了一声,说道:“我去城下看看去。”

此时若能叫顾芝龙投效岳阳,当然是更有利于当前的局势往岳阳倾斜,但顾芝龙实力没有大损,却要急于拉拢、招降他,那便只能允许他及宣州的世家门阀保留相当的实力加入岳阳,顾芝龙未来则将是岳阳的实权派人物之一。

而这一仗过后,顾芝龙及宣州的世家门阀即便投效岳阳,投效殿下,但对韩谦、对赤山军的仇恨只会更深,不可能轻易化解掉。

也就是说,韩谦打赢这一仗,他在岳阳内部所能获得的支持非但没能增加,反倒有可能针对他、反对他的势力得到增强。

冯宣话里的意思,实际是想等待赤山军得到充分休整跟加强之后,再兵临宣城城下,强迫顾芝龙无条件交出兵马投降、由赤山军全面收编宣州降兵、接管宣州的一切资源。

那才是对韩谦、对赤山军最为有利的。

袁国维觉得他实在不适合留下来参与这种话题的讨论,还是找个借口下城门楼再说。

“招降顾芝龙乃是殿下的旨意,我等不能有违。我们出兵打郎溪城,也是促顾芝龙投效殿下!”韩谦看着将要下城墙的袁国维,问道,“袁老大人,您以为呢?”

“以打促降,韩大人真妙策也,”袁国维听韩谦这么说,则是一笑,作礼道,“楚州军北撤了,张平大人应该会从南塘寨回来,我去城北看看去,顺便等张平大人回来——这时候或许我与张平大人能在这事为岳阳、为殿下效些力,迎接韩老大人平安归来!”

袁国维自然不愿看到韩谦与三皇子起分歧,心想他与张平第一时间赶去宣城见顾芝龙,倘若能说降顾芝龙,并保住韩文焕、韩道昌等人的性命,或许便能消遣韩谦不宣而战、攻打郎溪所滋生的一些隐患,也能叫信昌侯及岳阳众人对韩谦出兵攻打郎溪一事无话可说、无可指责。

“那便劳烦袁老大人了。”韩谦朝袁国维还礼道。

“腆脸分韩大人的功绩而已。”袁国维一笑,便下城墙而去。

看袁国维离开,左右仅有奚荏、冯宣、冯翊等人,韩谦才又跟冯宣说道:“我不是不为叙州,不为诸多拼搏奋勇的儿郎考虑,现在最关键的是还不知道梁帝何时便能全面掌控中原的局势,要有可能还是要尽快将楚州军逐到江北去。要不然的话,淮寿等地尽落梁军之手,单独守长江,太难了——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意义,我记得有跟你们提及过,目光要放远,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要不然你我与那顾芝龙何异?要重视军事力量,要不怕展示军事力量,但也要记住军事力量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甚至军事力量的展示与使用只是为解决问题做更好的铺垫而已……”

“明白了。”冯宣闷声应道,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甘愿,但想到老太爷还在顾芝龙的手里,心想适应的妥协也是不得已之法。

韩谦心里一笑,梦境世界里太多的经验教训,他也是到这时有一些更深刻的体会,也不指望冯宣他们能比他理解得更透彻,学堂已经有雏形,大不了他多印些小册子,多啰嗦一些。

这时候一骑快马从东边驰来,等其驰到城下,见是李遇身边伺候的一名郡王府卫,只见他此时在革甲外披着一件白麻孝衣,韩谦看到这一幕,心里微微一叹,一代名将李遇在广德寨阖然辞世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金第七百一十一章 长信太后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诡局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二百七十七章 削藩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鱼第七百四十七章 战役(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献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慑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七百零三章 分兵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宫月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四百六十九章 刺客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一百零二章 威胁第六百二十八章 诡局第六百二十八章 诡局第六百八十九章 澜涌第六百四十四章 刚柔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七十四章 相赠佳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短兵(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知情第一百五十二章 盐事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一百七十章 举吏第五百七十九章 将领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三十三章 论赌第四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二百九十七章 缓追(二)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五百八十二章 晋帝消息第三百九十七章 责难第六百九十三章 解套第三百二十九章 拦街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御山河第六百三十九章 南归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子第七百零一章 尾声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四百八十五章 顾虑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五百零四章 密谈第六百九十七章 流放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旧事第四百七十四章 风起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四百二十三章 胜算第一百七十章 举吏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战之过第六十章 家兵进城第六十三章 选人第三百零五章 赏田第六百零四章 迎亲(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一百一十九章 拦虎路第五百零六章 道侧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线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战第七十五章 楚州馆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二十七章 水蛊疫第七百六十九章 顾芝龙第六百零一章 迎亲(一)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七百八十章 绝望突围第七百七十五章 战败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正轨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别第十四章 下注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四百三十九章 条件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宫庄园第三百九十九章 问话第七百四十二章 光阴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议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三百九十章 山水之隐第五百三十五章 宫门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阳第六章 山居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阳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四百零六章 勇将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