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鸡鸣寨

韩谦一行人乘船逆沅江而上,紧赶慢赶,也是大年初五才经辰阳入辰水,于黄昏抵达鸡鸣寨。

辰水虽是沅江的支流,但中下游从辰阳到鸡鸣寨的近百里河道,所流经的沿岸地形相对平稳开阔,而汇聚武陵山南麓深处的大小溪河,水量充沛,航行条件相当不错。

从辰阳到鸡鸣寨的这段辰水流域,即便冬季河道平均宽度也都在三十丈,地势落差甚微,也就没有什么险滩,中心河道的水深也都在一丈以上,

在当世两千石载量的船虽然是罕见的大船,但实际折算下来仅有百吨载重而已,即便冬季也是完全能在辰水位于辰阳、鸡鸣寨之间的流段航行。

只是叙州所造的帆船都是尖底船,无法随意停到河滩上,但叙州能铸造三四千斤铁重的四爪铁锚,可以直接抓住河底的淤泥,有需要就直接停泊在河心、江心而无惧风浪的吹打,也就克服无法靠滩停泊的弊端。

这也是不管辰州刺史洗英父子如何上窜下跳,韩谦死活都不肯将鸡鸣寨归还给辰州的一个关键原因。

叙州要更往南一些,北面又有武陵山脉的群山峻岭阻拦,寒流难以南下,冬季最冷的时候也极少结冰,通常说来穿件夹袄便足够了。

船舷缓缓往码头停靠过去,韩谦身穿灰色袍衫站在船首,看着赵庭儿怀里抱着婴儿,与赵老倌、洗寻樵、田城、奚昌、高宝、季福留守众人以及杨再立、向建龙等土籍大户的代表。

虽说韩谦在叙州坚决的推行土客合籍,但千百年来推行土客籍制在普通民众以及这片山水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不是三五年所能抹除的,杨再立、向建龙在当地依旧拥有不弱的影响力,只不过韩谦更为耀眼、强大,将他们衬托得毫无光彩罢了。

韩谦健步跳下船舷,不理会簇拥过来的众人,从赵庭儿怀里强抱过小脸别着想哭却不敢哭的孩子,心里满是感慨,他这还是提前返回金陵,要不是有拒婚这个借口,杨元溥即便没有杀他的心思,还不知道拖多久,才能见到自己刚出生的儿子。

韩谦捏了捏大胖小子胖乎乎的小肉脸,养得真好,又拽住乱蹬想挣扎出他怀抱的小脚丫子,问赵庭儿:”这小子还不会叫爹吧?”

“这才几个月?要到五六月份才会学着开口说话呢。我娘说男孩子说话还要晚一些呢,”在众人面前,赵庭儿克制着满心的欢喜,依偎在韩谦的身边,小心拿着托着信儿的后背,怕他挣脱掉下来,又回过头看弟弟赵无忌袍襟被江风吹得凌乱,伸手帮他整理,抱怨道,“你都多大的人了,衣服怎么都乱糟糟的,该找家姑娘帮着你收拾收拾……”

“那这事要赶紧张罗,我还打算过了正月,便叫无忌去守南僚寨。”韩谦跟赵庭儿说道。

“我不着急,不着急,回家里住过几天,便可去南僚寨。”听韩谦与她姐提及他的婚事,马背上箭术无比的赵无忌脸却涨得通红,连忙推却,就怕他爹娘在后面听了得劲,真赶在这个正月硬塞一房媳妇过来叫他圆房。

“你们一走便是整年,哪里能说住几天就跑掉?”赵庭儿嗔怪道。

“无忌将军去守南僚寨,大人可是想在渠水上游再多置一县?”洗寻樵凑过来问道。

叙州目前往北方向,乃是据沅江中下游的辰州洗氏,往西南乃是据沅江中游的业州田氏,往西乃是据辰水上游及武陵山南麓的田州杨氏,势力都颇强,并且都早就内附大楚,叙州想往这三个方向扩张,阻力极大不说,还师出无名。

韩谦要进一步提升叙州的实力,短时间更多还是要在深耕细作方面下功夫。

五溪蛮乃是秦汉以来对位于沅水沿岸山越族人的统称,渠水又名朗溪,作为五溪蛮的发源地之一,乃是黔阳城西南角流入沅江。

叙州很早就在渠水的下游河谷置朗溪县,推动土客合籍时,于渠水中下游录得土客籍四千户、两万五千余民众,但实际上渠水往南深入黔东南深山大岭间,全流段长约四百里,沿岸山岭间少说有上百家番寨皆在朗溪县控制之外。

这些番寨理论上都是隶属于叙州的,只是一直以来都未能有效控制过,又称为生番。此外,渠水山高水险,全流段沿岸有近半皆是深峡,但也有不少六七百步宽的溪谷、河谷可以开发成片的水田。

换在以往,土籍势大、客籍势弱,中央王朝对这些偏远州县的控制力微乎其微,想要在朗溪南面、以目前受叙州直接控制的南僚寨为基础,新置一县收编生番、开发渠水中上游的河谷,是困难到难以想象的事情。

而目前叙州在渠水中下游推动田亩改制、土客合籍等新政较为顺利,等冯缭、高绍带着大部队回来,韩谦手里有大量熟悉军务吏事的人手可用,也有足够强的军事实力镇压中小番寨的反抗,这时候在渠水中上游新置一县的条件可以说是完全成熟了。

除了考虑在渠水中上游新置渠阳县外,韩谦还想以鸡鸣寨为基础新置辰中县,将老龙峡以北、辰水中游两岸的土地彻底从辰州划出来。

这样一来,叙州最初的黔阳、朗溪、芷江三县,将进一步扩张到黔阳、中方、龙牙(临江)、朗溪、芷江、渠阳、辰中七县。

当然,冯缭、林海峥他们所率领的大部队,再快,第一批人乘马而行,差不多也要到二月上旬才能翻越雪峰山回到叙州,韩谦现在难得将所有的事都推掉,也不想这时候就着急推进这事。

韩谦午时在鸡鸣寨宴请过田城、奚昌、洗寻樵、杨再立、向建龙等人,也没有留众人进一步商议其他事务的意思。

除了杨钦率领更多的船只,补充新的干粮、肉脯、柴炭等物资,已马不停蹄的掉头前往鄱阳湖水系的支流信江(饶州境内),迎接西迁的老弱妇孺之外,韩谦便叫众人先各自回去。

有马匹替代脚力的情形下,从郎溪到黔阳这段路,能日行百里,精壮汉子都十分的辛苦,大部分老弱妇孺走三四个月,都未必能走到黔阳县境内。

好在翻越黔山进入饶州境内,有信江(上饶水)通鄱阳湖,而经鄱阳湖入长江,逆流而上再入洞庭湖,再入沅江,水路虽然多绕一两千里,速度却要比乘马而行不慢,对于虚弱的老弱妇孺而言,坐船走水路,身体消耗也将降到最低。

杨钦、冯翊等人带领船队离开,韩谦也没有住进龙牙城或黔阳城,即便次日带着赵庭儿、奚荏登龙牙山祭拜父亲,除了在山上住了一夜,之后还是直接回到鸡鸣寨住了下来。

鸡鸣寨在辰州洗氏手里,自建寨算起来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洗英手里发扬壮大,但寨子里最鼎盛时也就住千余口人。

即便在叙州军出老龙峡时,将守军诱到老鸦峪击溃,较为完好的夺下鸡鸣寨,但除了前期迁入的奚氏族人,这时候又有一千三四百将卒随韩谦驻入鸡鸣寨,偌大的寨子也显得非常的拥挤。

韩谦住在鸡鸣寨,每天由赵庭儿、奚荏二女陪在身边伺弄孩儿,甚是快活,但辰州刺史洗英的感觉却不好受。

鸡鸣寨早初乃是辰州洗氏的族产,于削藩战事初期被叙州兵马占得。

即便洗英后续投附楚廷,率番营参与对马氏的平灭战事,立功也甚是卓著,洗英及其子洗射声、洗射鹏等人还因此得授辰州刺史、兵马使等要职,相当于世袭辰州,但也没能将鸡鸣寨重新拿回去。

金陵事变发生后,韩谦从蜀地逃归叙州守孝,看到岳阳众人对韩谦的排斥势态,洗英曾派人过来交涉,想要将鸡鸣寨讨回去。

不过,这件事情还没有眉目呢,韩谦突然离开叙州潜往金陵,从信昌侯李普手里夺得桃坞集兵户残部的兵权,之后目无暇给间就见大楚的形势便发生一系列的逆转,这一期间洗英也无法去提鸡鸣寨的归属问题。

洗英二子洗射声、洗射鹏率两千人马的番营,这次也受到征调,编入沿江招讨军随岳阳兵马主力一路东进、抵达金陵城下。

番营将卒作战勇猛,洗射声、洗射鹏又知兵事,战功卓著,在岳阳诸将里地位不低。

因此韩谦在金陵没有陷落之前就返回叙州,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洗英身在辰州,多多少少还是清楚内情的。

只是洗英知道内情又能如何?

削藩战事初期,辰州诸姓势力折在叙州兵马的手里,还可以说是那时郑晖指挥得法,韩家父子不过是躲在背后搬弄权谋、经营地方而已。

现在左广德军或许注定要支解拆散掉,赤山军的崛起虽然也是极为短暂,却又毋庸置疑是耀眼的、辉煌的,也将韩谦的个人声望推到一个更高的程度。

至少三皇子杨元溥继位登基后花心思、气力遏制叙州之前,洗英绝对不想跟这么一个人物正面为敌的。

只是韩谦回到叙州后,就直接住在鸡鸣寨,大量的兵马也随他入驻辰水中游,这些事在洗英看来便不美妙了。

过了正月半之后,沿辰水南岸便有成百上千的匠师匠工聚集,于鸡鸣寨两翼同时有大量的宅院以及临岸的货栈、码头兴工建设……

这一切的迹象都表明,韩谦下一步要将辰水中游作为重点地区经营。

要是仅仅将鸡鸣寨及以西辰水上游地区划出去,洗英捏着鼻子也就认了,但辰水入沅江的河口辰阳乃是辰州控扼东西南北的要冲之地,将直接处于叙州兵马的窥视之下。

韩谦口口声声说回叙州为父守孝,清楚内情的洗英怎么可能真就相信?

他怎么可能不防备韩谦有往外扩张的野心?

而一旦辰阳被叙州兵马占去,辰州州治沅陵与洗氏目前最重要的根基之地溆浦就被切断联络。

目前,洗英甚至都不敢切断辰水、沅江,那样只会给韩谦师出有名的借口,他只能暗中加强辰阳城的守备,期待三皇子能尽早攻陷金陵城继位登基。

这样的话,一方面射声、射鹏能率番营主力回来,另一方面以三皇子与韩谦内中如此紧绷的势态,绝对不会容忍韩谦以武力兼并周边那些名义上也归附大楚的羁縻州县……

当然了,洗英也暗中派人联络业州田恭、思州杨行逢以及沅江上游的其他大姓势力,希望他们能一起加强对叙州的警惕!

第三百四十六章 妇孺第四章 危机四伏第四百零三章 偷梁换柱第三百二十五章 联词第六百九十三章 解套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计第六百七十三章 决堤第五百零一章 偏执的胜利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诏(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工匠书第三百三十八章 离城第五百一十四章 相见(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穷酸王侯第七百八十五章 将死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间定计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四百五十九章 山川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二百八十二章 问策第二百六十七章 冯缭(三)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锋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六百八十一章 母子情绝第三十三章 论赌第二十四章 真龙种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三百一十七章 蔚侯第一百三十八章 举荐为吏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阕残词第二百三十八章 奴婢第十八章 误导第一百八十章 问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谋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惮第一百零九章 访寨第一百五十二章 盐事第五百九十七章 聘礼第六百零三章 迎亲(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势危急第五百二十七章 传旨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九十章 破寨第六百七十章 未知数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七百五十八章 关中(五)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诏(二)第六章 山居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四百一十章 山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谣言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七十四章 相赠佳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见肘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间第九十章 破寨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计第七百八十六章 望风而降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七百七十一章 听闻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五十八章 往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谋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病逝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扬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忧第六百章 宫中(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北上(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五百八十二章 晋帝消息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探第七百五十七章 关中(四)第六百零四章 迎亲(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会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四百四十八章 婚约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四百二十三章 胜算第三百三十三章 波澜不惊第一百一十九章 拦虎路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议第七百九十六章 劝嫁(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为城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六百八十二章 半阕残词第七百七十一章 听闻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谈(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计第三百七十九章 归乡第六十五章 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