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义利之辨

感谢书友ifansi的打赏,恭喜成为执事

……

在乡寺中的石案前铺席对坐,子贡一边饮着加了蜂蜜的甜豆浆,一边思索。

这赵氏君子,居然能知道夫子前不久对弟子们私下说过的“有朋自远方来”这句话,莫非是哪位师兄弟记述吐露,传到了晋国?

真的有这么快么?

而且,这是不是说明,就如同他在半年前就开始关注赵无恤一样,赵无恤也在默默关注着远在鲁国的夫子呢?

想到这种可能,子贡不由得精神一振。

不过,虽然乡寺居所简陋,但这所饮的豆汁,还有这光滑的陶盏,价格可不低吧,难道赵氏君子是朴于外而奢于内的虚伪之人?

然而,对面的赵无恤却仿佛看穿了他想法般,笑盈盈地说道:“子贡所饮之物,在成邑几乎每个国人都能喝到,种了你带来的戎菽之后,希望明年能让野人氓隶们也受此泽惠。”

他又指了指那光滑的瓷盏:“虽然看似光滑无比,扣之有金玉之声,其实却不贵,仅仅能当两个白陶盏的价钱。”

“竟能如此!君子之领邑,真是叫赐眼界大宽。”子贡一向估价极准,今日却谬之千里,心中不由得微微震惊。

赵无恤不以为意,他心里暗道,这些算得了什么,真正的好东西,都集中在新建的匠作区呢。

当然,在谈生意之前,他觉得还是将两人关系再拉近一些为好,便装作好奇地问道:“子贡此次回鲁国,可见到你的夫子了?”

子贡便将夫子出任中都宰的事情告知赵无恤,本意是想抬高下夫子的地位,比起原先的一个无职下士,一邑之宰显然更拿得出手些。

不过赵无恤对此却不是很关注,没记错的话,之后几年孔丘还会一路走高,最终和阳虎一样,宰执鲁国,一个千室邑宰,只是起步而已。

他关心的,是上次那件事情。

“对子贡赎人而不取赎金之事,孔子是如何评价的?”

说到这,子贡就更加惊异了,他觉得夫子和赵无恤最吻合的地方,就是在对此事的看法上。

当时的情形,子贡记忆犹新,在中都的厅堂中,他和夫子也是对坐席上,讨教此事。

夫子是这样说的:“赐呀,赵氏君子说得对,你这件事情,做的有失妥当。”

子贡大惑不解,他问道:“夫子不是教导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么?赐弃利而取利,有何不妥?”

他觉得自己赎人而不取其抵偿之金,是道德高尚的行为,为何赵氏君子和夫子都反对这种做法?

夫子抚着长须,微笑着摇了摇头道:“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吾辈的追求是以身作则,将教导施于国人,让他们学到仁爱之心,而不是自己独自去实行过分拔高的道德。”

“现在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若是你赎人而取官府抵偿之金,则无损于义;不取其金,其余鲁国人就不会再像从前那样热衷于赎人了。”

子贡不笨,虽然比不上颜回师兄的“闻一而知十”,但也是“闻一而知二”,夫子的话,一点就透。

就在那几天里,他的师兄子路经过汶水时,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便收下了。

夫子听说此事后高兴地说:“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子贡恍然大悟。

原来,他赎人自由,以为是自损财物做了一件好事。然而鲁国这条法律的用意,本是为了鼓励每一个出国的人只要有机会,就赎买同胞,事后可以得到等价补偿,不会损失任何东西。

子贡的错误,在于自以为“取义弃利”的行为,把原本人人都能轻松达到的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今后谁若赎回鲁人,再去领取赎金,就会被认为是不如子贡,是好利而不义的。然而鲁国富者少贫者多,没有几个人和子贡一样,有足够的财力可以保证,损失这笔赎金不至于影响自己的生计。

所以夫子才和赵氏君子一样,认为“赐失之矣”!

而子路救人,既有义,又能得利,必然会得到众多的鲁人效仿。

子贡将此事原原本本说了出来后,又称赞了一通赵无恤与夫子不谋而合,真是贤者必有通惠。

赵无恤则心中窃笑不止,托了前世漫山遍野的国学热,他是听说过这故事的,要不然,怎么敢那么笃定孔子的反应?

不过,赵无恤也不由得感慨,孔丘已经不同于年轻时候骂季氏“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青了。他在齐鲁跌打滚爬二十多年后,已经看透了人心,义和利,并非是绝对的对立。

谁说他食古不化?谁说他迂腐?这明明也是个现实主义者!

否则,他会寻遍诸夏,拜了无数个老师,将他们的思想兼容并包?否则,他会半推半就地接受死对头阳虎的邀请,作为阳虎之党出仕中都宰?能教出行业各不相同,思想成就也偏差极大的孔门弟子们来?

虽然,此人时不时还是会理想主义一把,比如在得到放手治理一邑的机会时,依然是将仁爱和礼乐作为一招鲜的法宝。

治一千室之邑,或许可以靠道德和人格魅力维持,但若执掌一千乘大国,不出漏子才怪。

子贡却不知道无恤心中所想,他觉得时机已经到了,正要摸出怀中的简册,向赵无恤推销夫子的理念。

却见赵无恤先起身道:“子贡,可愿意随我去新建的匠作区一观?你我日后的买卖,可全在那里。”

他只得又缩回了手,默默地起身,垂手跟随在赵无恤身后。

出乡寺后,走了没多会,只见靠近溪水下游的地方,已经建设成了一个小小的匠作区。

此处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有下宫来来的少数织工、弓人、轮人等。赵无恤说,自此以后,一些简单的工具和器物,成乡自己就能造出,不必再去新绛、下宫购买。

而其中最热闹的,当属围在烧窑边忙碌的那些鲁国陶工,子贡猜想,方才他所用的精美陶盏,就是在这里烧制出来的。

但以他的想法,若是以此物贩卖给国人,或许能挣些小利。但终归是薄利多销,瞧这些烧窑和人手,每月也仅能供应几次,利益不大。

赵氏君子所说的买卖,究竟是什么呢?

……

求收藏,求推荐,求三江票……

第337章 小司寇第1057章 《南征记》译者序第303章 陪臣执国命第1044章 怒海争锋(上)第717章 陈恒的救卫计第44章 始作俑者第1037章 大开明堂受朝贺(下)第1044章 怒海争锋(上)第1210章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第1130章 陟彼冈兮第888章 疠疡之惧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573章 夷为郡县番外3 上帝之鞭第476章 疾风烈火第432章 伤寒(上)第186章 束手无策第849章 织女牵牛(下)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629章 将欲取之第665章 朝歌之围(上)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番外5《亚历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590章 诸神的黄昏第884章 匹夫不可夺志也第393章 大盗的纲领第353章 开源节流第336章 多难兴邦第108章 小惩大戒第986章 韩之战(下)第15章 君子六艺第925章 《用间篇》第916章 眼看他楼塌了 上第491章 鱼第657章 大风(14)第266章 侈靡之业第50章 殖我田畴(上)第896章 吴中剑客第653章 大风(10)第104章 照打不误第1020章 分娩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1089章 王侯尽北望(中)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65章 暮春三月第636章 中行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480 金布律第34章 巡视乡里第164章 九章数术第826章 困于陈蔡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988章 叛国罪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1081章 肯为君王卷土来?第388章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第23章 君子如玉第1084章 死于安乐第974章 欲穷千里目第953章 富贵险中求第660章 卿士之死(上)第548章 济清第814章 迁都第798章 走投无路第280章 父与子(上)第183章 骤然生变(上)第517章 隐士写在第三卷开始前的话第527章 弑君者(下)第7章 车骑之争第71章 封建制度第522章 十年后的霸主第427章 上阵父子兵(下)第497章 再笑倾人国第746章 长矛对技击第1132章 东郭先生与狼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163章 常山临代第8章 挟强弓兮射白鹿第585章 泗上诸侯第688章 邯郸九月(下)第1065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上)第427章 上阵父子兵(下)第492章 侯犯第61章 姗姗来迟第674章 合众弱以攻一强第345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上)第440章 灵鹊(下)第945章 荡气回肠(上)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选第623章 死不能入庙第1157章 千乘万骑走北邙第946章 荡气回肠(下)第697章 携芍药以求兮(上)第699章 不过是场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