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周室之乱

感谢书友猫妖?,甘万,夜风来袭2006,立冬有夏,烟雾炼狱,亦家人fis的打赏!也谢谢各位书友两个月来的支持!

嗯,这是最后一章公众章节,明天,《春秋我为王》,上架!

……

在原本的历史上,董安于因为治家有方,谋略无双,被晋卿知跞深深忌惮。

于是在六卿之乱的最初阶段,赵氏处于劣势,有求于知氏时,知跞便强令赵简子将董安于杀死,函其首献之,才同意帮助赵氏洗去“首祸者”的罪名。

赵简子重情义,自然无法下手,可董安于为了赵氏安危,竟然主动自缢而死。赵简子大悲,按照遗言将他陈尸于市,满足了知氏,战后才把董安于灵位配享赵氏宗庙,直到后世依然保留这个传统。

所以赵无恤对董安于的最初印象,就是前世在某处赵氏祠堂里见到的那尊泥塑文臣像。

谁料,辗转两千五百年时光后,他居然能见到其真人。

这也是一出极大的悲剧和遗憾,不知道这一世,无恤能否挽回?

父子二人数月未见,在交待完公事情后,赵无恤的心情一下子有些忐忑起来,欲言又止。

他当然知道,赵鞅这次可不是单独归来的,自己名义上的未婚妻乐氏女,也一起来了下宫。虽然赵鞅曾在信中说此女“可为良配”,但赵无恤不亲自过目,总觉得不太踏实。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赵鞅却不急不缓,竟然先对赵无恤说起了自己南下勤王的事迹来,无恤只能按捺住心神,耐心地听着。

成周的战事,剪不断理还乱,简直就是一团麻,归根结底,还是得追溯到十多年前的那场王室内战。

作为那次战争的亲历者,赵鞅叹了口气道:“事情,还得从王子朝之乱说起。”

当年,周室难得一出的英明之君周景王认为,自己的太子王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仪,而庶长子王子朝却有勇有谋,有王者风范。于是周景王便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

但他的这一计划遭到了实权卿士刘、单二族的反对,认为王位传嫡不传贤,若是乱序,恐怕会重演周幽王废平王而立伯服的骊山之难。

到了周景王二十五年夏,天子终于下定决心,欲发动政变除去单、刘二卿,更立太子之位,但未及发难就心脏病突发而死,死前传位王子朝。

然而单、刘二卿违景王遗诏,刺杀顾命大臣,立王子猛为王。而另一边,颇有贤名和才干的王子朝则在尹、甘、召诸卿大夫的支持下,也称了王。

自此,周王室东西两王并立,互相攻杀,数年不决。

在当时,周王室的实力是连一个中等诸侯国都不如了,这样的战争,在大国看来几乎是小打小闹。但双方积怨已久,打得如火如荼,战斗虽不宏大却极其惨烈。胜败多次转换、兴衰易手,弄得外人眼花缭乱。

当时晋国作为诸侯之伯长,诸姬里的老大哥,闻周室大乱,自然要干涉。晋国内部六卿专权,早些年晋文公、晋悼公那点将周室一系取而代之的心思,也早就没有了,只能尽力扶持,过一天算一天。

那么问题来了,该支持哪个王?

现在出现了两个周天子,双方都来寻求支援,都声称自己是正宗,对方是违法的,晋国方面也感到为难。

最后,晋国派了大夫士景伯(范氏小宗)去王城来裁决这件“正统”之争。且不说让诸侯大夫审理判决天子合法与否,本身就是前所未有的大笑话。何况,明眼人只要知道,晋卿范鞅和周卿刘氏之间的密切关系,结果自然就注定了。

最后,果然是王子朝败诉,被晋国视为叛逆,遣大夫知跞、赵鞅、籍谈率兵入周镇压。王子朝那点兵力在晋国攻击下,自然是土崩瓦解,周王匄(gai)重回王城,至此,王子朝之乱初步平定。

成王败寇,王子朝带着召氏、毛氏、尹氏之族奔楚。他们还将宗周的大部分典籍一并带到了楚国,这是整个春秋时期最大的一次文化转移。这批从殷商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典籍,无疑灌溉了楚国的文化,培养出了两百年后灿烂的楚辞和海量楚简,周史官老子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不知所踪的。

然而事情还没结束,王子朝跑到了南方后,居于方城一带。三年前,楚国被吴师攻破都城,举国大乱,自保不暇,也无法庇护王子朝。于是周王室便乘机派刺客将王子朝杀害,这一举动,又引发了新一轮的叛乱。

王子朝在周室名声太好,党羽太多,十年之后还潜伏了不少。去年年夏天,周大夫儋翩率领王子朝余党作乱,这次他们勾结郑国夹击王畿(ji),内战零零星星打到了去年十二月,甚至将天子赶离了王城。

事已至此,指望他们自己理顺家里的事情是不可能了,晋国只得再次发兵,范鞅、赵鞅、魏驹三卿南下勤王。在他们的支持下,四月,单、刘二卿在穷谷打败了叛党,局势有所扭转,所以赵鞅才得以归来。

最后,赵鞅感叹道:“周室衰矣,天子已卑,正如诗言,周宗既灭,靡所止戾,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兄弟相争,不可不慎……”

他似乎是在暗暗告诫赵无恤,不要兄弟相争太过,酿成周室二十年大乱的悲剧。

说罢,赵鞅忽地从席上站了起来,虎目直视无恤,语气变得冰冷:“你告诉为父,半月前成乡遭遇盗寇,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实话实话,自然有我为你做主!”

赵无恤知道,今天的这场对话,终于到了摊牌的时候了。

他按着之前早已准备好的答案,装作懵懂地回答道:“真只是一群胆大的小盗寇而已,无恤已经将其尽数击溃斩杀,头颅悬于乡寺,震慑宵小!”

赵鞅目光慢慢变得温和,仿佛长出了一口气,暗道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庶子无恤不仅颇有才干,且还存留着孝悌之心,还会为他两个不争气的哥哥隐瞒。

如此一来,赵鞅就彻底将仲信和叔齐从世子人选中筛除掉了,他再次告诫无恤道:“如此便好,诗言,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辱,汝需谨记!”

至此,那件事算是揭过去了。

赵无恤也松了口气,在这位虎一般的卿士面前演戏,还真不太容易。不过如此一来,只要赵鞅在一天,两个猪头哥哥就再也不敢来招惹自己了。

却又听赵鞅玩味地笑道:“公事已了,就轮到私事了,你去与乐氏的淑女见上一面罢,她就在鹿苑,与你阿姊在一块。”

……

求收藏,求推荐,明天六章献上!七月在此再拜,求订阅!

第1091章 狮子回头望虎丘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730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第726章 山不过来,我便过去!第354章 造纸术第149章 轻骑夜击 下第502章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第704章 叶公子高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232章 士冠礼(下)第164章 九章数术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第47 2章 学校第622章 更与谁人说?第806章 覆手为雨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301章 鲁城曲阜第600章 阿姊(上)第366章 不朽者第462章 反垄断第628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1122章 远赴绝域第895章 兵者诡道也第673章 尽弃前嫌?第200章 为君前驱第382章 “西鲁互保”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气如山(下)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1010章 奴隶制第1149章 身骑白马第119章 可为良配第622章 更与谁人说?第535章 鬼神第990章 蒲坂之战(上)第345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上)第62章 公族之学第110章 麦熟时节第1184章 白公胜变法(下)第1085章 徐偃王第657章 大风(14)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气如山(上)第496章 价值连城第704章 叶公子高第85章 中原有菽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441章 用人第774章 搬山第177章 遍寻名医第523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682章 无恤在邺第1108章 齐桓晋文之事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816章 秦人第480 金布律第886章 少梁砲第158章 清扬婉兮第1089章 王侯尽北望(中)第33章 魏舒方阵第89章 无心插柳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144章 瓮中捉鳖第279章 孙子兵势第345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上)第512章 田忌赛马第514章 突骑第366章 不朽者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选第7章 车骑之争第1009章 函首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716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见》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808章 赵策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953章 富贵险中求第50章 殖我田畴(上)第40章 硕鼠硕鼠第1204章 西域列传第69章 大宗小宗第757章 战争从此变得不同 上第111章 暴雨将至第967章 历史的尘埃第688章 邯郸九月(下)第378章 虎入平阳第213章 众志成城第328章 枭臣的末路(下)第805章 翻手为云第808章 赵策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950章 武装赈灾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1009章 函首第1188章 东临碣石有遗篇第657章 大风(14)第884章 匹夫不可夺志也第361章 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