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子产之政

见邓飞推辞,赵无恤微微一拜道:“先生何出此言,吾闻鲁国三卿之孟僖子逝世前,曾令二子师事下士孔丘,此事传为美谈,无恤愿效仿之。吾又闻孔丘有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无论贵贱身份,一日为师则终身为师,先生精于律令法规,足以教我。何况,无恤在下宫中的六艺师、傅,也是士,请不要再推脱。”

从知识的掌握上就可以看出,春秋后期,已经是公族落,士人起的时代了,无恤对一些不学无术,荒淫无道的贵族,是打心眼里看不起的。对日后社会中坚,撑起华夏文明轴心时代的士们,比如老聃、孔丘、邓飞等,倒是很有好感。

邓飞推脱不得,只得接受,对无恤不由得又高看了一眼。

离开课时间还早,无恤便和邓飞对案而坐,向他请教一些晋国的刑法问题。作为后世人,他对律法是比较关注的。因为从一个松散的宗法制家族,变成一个组织严密的律令制国家,这是赵鞅正在为之努力的目标,也是赵氏以后的必经之路。

闲谈间,无恤得知,邓飞的家族,来自遥远的南方,是蔓姓的邓国后人。邓国本是楚王之母舅,被外甥楚文王背信弃义偷袭灭亡后,邓国公族部分入楚为士,甚至出过一位司马。剩余部分则北上中原,居于郑国,曾担任过士师职位,协助子产铸刑书,所以对刑律很是精通。

邓飞在数年前以游士身份辗转来到了晋国,投身于籍秦家中,却没有做委质效忠的家臣,而是成了自由身的幕僚,平日的职责是庶子大夫的辅助和法律顾问。

说起律法,就聊到了第一位将成文法公开化的人,郑卿子产,邓飞对他推崇不已。

“郑子产名驷侨,郑国七穆之一,昔日子产铸刑书,公布于新郑,使国人皆能观看,知刑罪之缘由,那时飞尚在襁褓。”

赵无恤道:“然而无恤听闻,晋大夫叔向曾批评子产此举,其辩论孰对孰错,先生能否与我详细说说此事。”

邓飞自然知无不言,原来当得知子产铸刑书后,子产在晋国的好友,羊舌氏的叔向便痛心疾首地写信劝他,信中是这么说的:

开始我还对你寄予厚望,现在却全然绝望了。上古先王不制定刑法,这是害怕民众为此产生争夺之心,却无法防止犯罪。一旦让小民知道法律,他们就不再忌惮上位者,争斗之心就会因此而产生。他们将会弃礼而征于刑书,上面刻划的一字一句,都要争讼个明白,其结果就是乱狱滋丰,贿赂并行。

昔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这三刑兴起后,三代的结果如何?还不都很快就到末世了。所以你现在颁布刑书,纵使暂时徼幸成功,你的邦国也迟早会落入无法治理的境地。

叔向最后还有些生气地预言道:吾闻之,国将亡,必多制,说的就是眼下的事啊,郑国将要在你的执政下衰败了!

赵无恤听完后,摇了摇头说:“然而叔向追求的圣人之治不可能再现,礼治的时代已经结束,无恤料想,未来只有以刑律及法令治国,方有希望。叔向死后不久,他的家族就被扣上了作乱的帽子,很快衰亡破灭,反倒是子产治郑有了成效,使得郑一区区伯国,晋楚却不敢小觑。”

不过,叔向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大概是因为他在栾盈之乱中,因为弟弟羊舌虎是栾氏之党的缘故,被范氏下狱,差点身死牢狱。而他的另一个弟弟羊舌叔鱼,又身为刑狱之官,贪赃受贿,被人攻杀,还留下了“贪墨”这个恶名。所以,因为这两次经历,叔向才对刑法有种厌恶和不信任吧。

赵无恤还知道,子产之政,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既维护郑国公室的利益,又限制七穆等贵族的特权。他整顿田制,重新划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将国野民众按什伍加以编制,对私田按地亩课税;作丘赋,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铸刑书,修订并公布了成文法;实行卿大夫之子也必须学有所成,方可从政的用人制度。

殊为难得的是,这位改革家面对国人的不理解和诽谤,不毁乡校,容许国人在那里公开议政。要知道,他们唱的可是“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啊!

赵无恤铭心自问,自己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当成乡国人反对他推行代田法时,他的做法是,借用鬼神之言裹挟舆论。

邓飞侃侃而谈道:“然也,所以子产回复叔向的信中,只有一句话。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公孙侨并非圣贤,做不到您说的那种程度,无法考虑到世世代代的礼乐王治,我的使命,我的政令,就是来挽救当前时局的!我不能接受您的劝谏,仅能不忘你敦敦劝导的恩惠!

“妙极!”赵无恤忍不住出言赞叹,子产此言,太对他胃口了,这是两个现实主义者相隔两千年的惺惺相惜啊。

隐隐约约,赵无恤也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居然颇合子产的政见,或许,他未来治理领地和家族的大致方向,已经找到了。

不过他随后又哑然失笑,自己现在只不过是一乡之宰,治下仅仅两千多人,好高骛远作甚,还是学习子产一样,想想如何“以救现世”好了。

和赵无恤在成乡的新政一样,子产也同样以事实打了反对者的脸。

子产从政之初,被国人诅咒“去死”,但一年之后,歌谣就变成了“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的颂扬。而邓飞描述子产逝世时的情形,说新郑城无人不哭,连远在鲁国的孔丘也慨然而叹:“子产,古之遗爱也。”

不知不觉,泮宫开课的钟声响起,赵无恤才恍然起身,他和邓飞相谈甚欢,居然忘了时间。

邓飞送无恤走到室外,拱手说道:“能让君子师事之,飞惶恐惭愧,吾之学问,其实远远不如我在郑国的族兄邓析,可惜他执意非子产之刑,而自己编篡什么《竹刑》,以干世人,为民争讼……”

邓析?他说的那人,赵无恤倒是没什么印象,也不知道在历史上留下过名字没,不过撂开子产之法而私修律法,这倒是很特立独行的做法。

他辞别邓飞后,趋行出门,方才一聊就是一刻,门外的赵广德恐怕是等急了。

谁知出来一看,却见小胖子像个童子般乖乖地站在门口,朝阳升起,热得他一头是汗,出于对赵无恤的信任和尊敬,他居然却没进去催促。

这让无恤感到微微惊讶,觉得除了让小胖子在庖厨之道上狂奔外,在其他方面,此人还是可以栽培栽培的。

晨学武,暮学文,这也是泮宫中的传统,所以今晨的课,是剑术。

赵无恤换上了上衣短小而方便活动的玄色剑士服,佩戴自下宫时就一直在用的二尺剑,与赵广德一起往剑室走去。

剑者,君子武备也,所以防身。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从西周开始,佩剑成为一种男性贵族的时尚。在晋国,还有过“令吏带剑”的规定,凡是贵族和官吏必带剑。

而且,剑不仅仅是礼仪和装饰,不仅仅是身份和等级的标志,还是可以杀人的利器。作为在战场上运用最广泛的短兵,相应的剑术便应运而生了。

剑室位于桃林之侧,和后世霓虹的剑道馆有些像,占地并不大,地面铺着木板,中间空出几处,可以容纳十多人同时对练。当然,用的并非是佩剑,而是木剑或者未开刃的钝铜剑。

赵无恤刚走进来,就觉得气氛不太对劲,周围那些手持木剑正在对砍少年纷纷停了下来,把目光投向了他,他们多半是范、中行一党的大夫子弟。

在靠近侧门的位置,缩头缩脑的乐符离正隔着人群,对赵无恤挤眉弄眼,似乎是想提示他什么。

无恤有所警觉,刚要转身,却发现有一个人,一个消失很久的熟人拦在了他的面前。

……

求收藏,求推荐,第三更在晚上9点半

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178章 损己利人第32章 三里归附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405章 以谁为主?第14章 老豺范鞅第788章 太阳照常升起(中)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520章 沧浪之水第47章 心怀愧疚第649章 大风(6)第482章 战和第439章 灵鹊(上)第892章 过河卒第381章 兵贵神速第320章 无间道(上)第1084章 死于安乐第286章 “战国时代”第58章 雨夜惊变(下)第321章 无间道(下)第449章 阳虎之死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887章 所击无所不摧第140章 知瑶之谋第396章 鸳鸯阵!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496章 价值连城第86章 汔可小康第1162章 大道第1003章 纵死侠骨香第354章 造纸术第215章 如霹雳弦惊(下)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吴第13章 赵乐联姻第330章 放虎归山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567章 列为正卿第111章 暴雨将至第670章 又死了一个卿(上)第932章 盐粒第750章 国之之鼓第836章 复辟第1021章 宋裂第648章 大风(5)第627章战争的序幕第538章 巫颂(上)第656章 大风(13)第1220章 !第982章 虎头蛇尾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1章 家族黑历史第431章 营中有变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958章 意外第469章 第药第1054章 赵国太子第539章 巫颂(中)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1182章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第933章 天灾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975章 杀人盈野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418章 大雪满弓刀(上)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诉未来夫婿第858章 马革裹尸第622章 更与谁人说?第68章 少君魏姬第759章 此战到此结束第1207章 内诸夏而外夷狄第58章 雨夜惊变(下)第921章 邻人失火第395章 武卒的弱点第287章 高筑墙,广积粮第501章 百里而趋利者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855章 临战合刃之急者三第1044章 怒海争锋(上)第147章 其罪当诛!第1065章 稻花香里说丰年(上)第90章 君子有为第895章 兵者诡道也第286章 “战国时代”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183章 骤然生变(上)第924章 祸乱之源第984章 韩之战(上)番外3 上帝之鞭第1033章 列为诸侯(上)第993章 鸣条第329章 相忍为国第1章 家族黑历史第669章 破城第640章 投机者第848章 织女牵牛(上)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988章 叛国罪第899章 计然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