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北疆宣抚

等赵敏来到镇北侯府,楚方两家的人已经散尽,赵敏扑了个空,只好依礼看望过王老夫人后郁郁离去。

楚名南和方令白说炮制的战报不到两时辰便已送到了宫内,送战报的也是北疆军士,只不过换成了樊兆彦的心腹罢了。赵茗与赵应得到消息,自然兴奋不已,毕竟谁都可以看出来此战的胜利对天下大势具有何等影响,马上召集群臣朝议。

提前得知此事的除了三大世家几位首脑,加上其亲信也不足十人,满朝文武绝大多数对此一无所知,赵应刚说完,大殿之下无不喜形于色。

礼部尚书楚名南趁机出列进言,朝廷应及早派遣一宣抚使前往北疆,表彰北疆大营将士的不世功勋,并昭告天下。众大臣纷纷附和,连礼部侍郎梁临渊也难得与自己顶头上司同执一辞,出来说了几句赞同话。

王老侯爷的自荐奏折恰如其分的送到,众臣想了想,大都觉得由前任北疆大营统领给现北疆大帅宣旨,足可成为一段流传青史的佳话,无人提出异议,赵应毫无经验,只知这是件大喜事,又没人反对,也就这么准了。

一阵”皇上圣明“恭维声令赵应直感熏熏然,方令信看在眼里,暗中冷笑,上前一步,先是一番颂扬之辞捧得赵应不知身在何处,忽道:”皇上下旨已任王老侯爷为宣抚使,臣再举荐三人随老侯爷一同前往。“

赵应笑道:”相国大人请说。“

”臣举荐吏部尚书成奉之、礼部尚书楚名南、刑部尚书方令白为宣抚副使,与老侯爷共赴北疆。“

赵应一听有些犹豫,他犹豫并不是自己该不该允许,二十在担心如果自作主张姑姑那边怎么交待,先前王老侯爷毕竟退隐已久,但这三位地位权势也就仅在楚方二人之下,都是朝中一品大臣啊。

梁临渊见皇上面露为难之色,主动上前蘀君分忧:“相国大人,你所举荐三人均为当朝一品,我朝有史以来还从未有过三位尚书同时离京这等先例,下官一位从六部各抽调数人组建宣抚使团便可。”

“梁大人,”楚名棠出列说道。“北疆此番大捷歼西秦军十余万,俘敌过三万,东西突厥前后更是死伤近三十万,而我军仅伤亡不足两万,这等骄人战绩我朝史上有过么?本官认为授予再高礼遇也不为过,若不是相国大人和本官政务繁重,我二人都欲亲自赴北疆向郭元帅道贺,向北疆全体将士以示敬意!”

方令信阴声说道:“莫不成在梁大人心中,北疆将士此番大功可以轻轻抹过吗?”

见楚方两人近期来难得政见一致,三大世家的官员心领神会,纷纷出列指责梁临渊并对方令信的提议深表赞同。梁临渊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仍苦苦支撑,他已隐隐感觉到三大世家别有用心,毕竟郭怀向来忠于皇室而与三大世家不和,而楚方二人不知为何突然对他如此推崇,其中定有隐情。

“下官曾与宫内连总管同在北疆近一月,对将士们身处苦寒之境仍英勇善战亦深表钦佩,绝无轻怠之意。”梁临渊道:“不过方才太尉大人也说了,现正处一年开春之际,政务繁忙,三位尚书大人均为一部之首,一举一动均关系天下苍生,梁某以为不宜离开京城。”

楚名棠微微笑道:“梁大人,三位尚书大人虽名为宣抚副使,但各自均有重任在肩。从目前战况看来,郭元帅很快便可得胜班师回朝,立功将士名册,封赏及用何种礼仪相迎都需礼部参与,而胡蛮柔然诸部慑于我大赵军威,已有称臣之意,楚大人亲去北疆无可非议,而西秦三城七镇有望纳入我大赵版图,对于新归顺之地,即便末微细节也不可有丝毫大意,吏部成尚书亲自前往亦是慎重行事,考察当地民风民俗,结合响应世纪调配官员。”

“至于刑部尚书……咳,此战我军俘敌近四万,其中还包括为数不少的突厥人,以往军中私自私下处置战俘甚至屠戮之事屡见不鲜,虽说打了胜仗,但此风绝不可长,方尚书此去北疆可助郭元帅和王老侯爷严整军纪并安置战俘,刑部亦唯有他才有这般威望。”

方令信冲楚名棠点了点头,楚名棠起初安排成奉之和楚名南随王老侯爷同去北疆,方令信心生不安,面对这几人樊兆彦就算再了得也只有唯唯是诺的份,方家利益恐怕难得保证,因此极力提议其弟方令白一同前往,没想到在楚名棠说来竟是这般合情合理,直叫方令信佩服之至。

“太尉大人,下官仍觉此事不妥。其一……”

梁临渊正待再出言反对,方令信脸色一沉:”梁大人,太尉大人已经说的极为透彻了,你竟还这般不明事理!楚尚书?“

楚名南上前一步:”下官在。“

“你们礼部掌天下礼仪之先,怎么出了这么一个官员。”

“下官教导无方,请相国大人恕罪。”楚名南对梁临渊不满已久,但楚名棠曾吩咐过不可过于为难此人,而且他还是成奉之的女婿,只好忍了下来。

不过此时相国大人既然开口了,楚名南厉声喝道:“梁临渊,命你即刻回府,闭门思过三日。”

梁临渊看看四周,之间百官有的幸灾乐祸,有的不屑一顾,平日与自己交好的几人亦无一敢出来为他辩解,而皇上亦是目光闪烁,不敢与自己直视。梁临渊长叹一声,向赵应施了一礼,转身离开大殿。

赵应看着他的背影,第一次感觉到即使没有姑姑的压制,当皇帝也决不是件乐事。

方令信微微躬身:“还请皇上下旨,命北疆宣抚使早日起程。”

“这个。”赵应犹豫了半天,推?道:“还是等明日再定吧。”

方令信一怔,忙道:“事关重大啊,皇上。战报都已到了,如一再拖延岂非寒了北疆将士之心?”

可无论方令信怎么进言,赵应只是摇头。在他心中姑姑远比楚方二人更可怕,而且看了方才那场辩论,赵应更不敢私自作主了。

方令信无奈的看看楚名棠,只见楚名棠亦是双眉紧锁,赵应趁此机会,赶紧宣布散朝。

赵茗毕竟是女子,不能在朝堂上露面。后世垂帘听政这种事绝不为楚名棠和方令信容忍的,因此她只能坐在偏殿,不过有几个太监来回为她传递消息,朝堂上的事她亦了如指掌。

“敏儿,你怎么看?”赵茗问坐在一旁的赵敏。

赵敏有几分迷惘:“听楚太尉之言,确是很有道理,但梁侍郎……”

赵茗哼了声道:“这个梁临渊,话说的颠三倒四,只是一味在胡搅蛮缠。”

赵敏却道:”姑姑,孩儿倒觉得他似看出了什么。“

”哦?“赵茗柳眉一扬,”来人,将梁临渊带到此地。“

就这么梁临渊还未出宫门便又给召了回来。赵茗听了他的分析,心中亦起了疑虑。

楚名棠和方令信在散朝后简短商议下,径直来见赵茗,却见梁临渊居然也在此,两人心中均是微微一沉。

不过楚名棠是何许人也,无论赵茗提出何质疑,他都应付得天衣无缝,何况还有方令信在一旁助阵。这两人联手,恐怕就算当年三国曹操复生,至少口舌上也得退避三舍,赵茗和梁临渊均被噎得哑口无言。

但赵茗既已心生疑虑也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嘴上说不过,索性拂袖起身:”本宫累了。“头也不回就这么走了。

楚方两人大眼瞪小眼,毫无办法。若换成以前赵王,他二人便会锲而不舍追在其后,直至他同意为止,可赵茗毕竟是女子,楚名棠和方令信自问谁也没这胆量私闯大长公主寝宫,不然仅传出去没脸见人,且史笔如刀,不知会将他二人描述成何等不堪。

过了半晌,方令信一顿足:”名棠,你纵容出来的好事!方某无能,先走一步了。“

不知是赵茗灵光一闪还是受人指点,第二天心平气和的接见了楚名棠方令信二人,一口答应昨日之事,但有一点,由长公主赵敏亦为宣抚使,代表皇帝和她前往北疆慰问有功将士。

楚方两人目瞪口呆,他们不是没考虑到这点,但赵国皇室这些年来人丁稀少,除了平原城的昌平王外,其它各地宗室至少都是三代以上的远亲了,且京城根本无一人选,也就没放在心上。万没料到赵茗异想天开,由长公主赵敏宣抚北疆。

方令信清醒过来,连称此举史无前例,万万不可。赵茗将他昨日所说的原句奉还,认为皇室宗亲一同前往更可体现皇上对北疆将士的体恤,女子又怎么了,何人不是女子所生?包括你相国大人,方令信气的眼前发黑,又道两军阵前历来最忌讳有女子出现,切不可伤了士气云云。

此言一出赵茗顿时怒不可遏,称此为愚昧无稽之谈,又引用上京城最近反响颇大的戏剧【花木兰】中情节【这自然是苏巧彤的功绩了】,一句“谁说女子不如男”赵茗更是吟得抑扬顿挫,将方令信劈头盖脸训斥一番。方令信实在无法忍受,也不施礼扭头就走。

夜晚,三大世家首脑再度齐聚王家,方令信向王老侯爷复述赵茗之言时仍身子微颤,最后道:“女子执政,实乃亡国之先兆。老侯爷,名棠,断不能再这般容忍下去了。”

楚名棠叹道:“方兄,并非名棠故意纵容,而是这女子在皇室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皇上无力与之相争,我等做臣子的难以插手其中啊。”

方令信不屑的说道:“区区一女子,有何可惧!”

王老侯爷道:“方家小子,你们方家历来是文官出身,根本不知大赵叶门是何含义,又不晓得这叶门在当年天下四分时起得何等作用。”

方令信起了好奇之心:“老侯爷请说,方某洗耳恭听。”

楚名棠将当年魔门与合称“如画江山”的四大武林世家纠纷一一道来,只是隐去了楚王两家的来历不表,西秦寇家和南齐江家历来张扬,方令信对他们倒并不陌生,愣了半晌,不由感叹道:“原来其中还有这等秘辛?方某历来瞧不起那些所谓的武林中人,没想到如今天下四分竟与其如此相关。”

王老侯爷道:“但逢乱世,最先起兵的总少不了那些武林豪杰,这有何奇怪了。”

方令信迟疑了会儿,又问道:“那大长公主的武功究竟如何?”

楚名棠答道:“她应是世上寥寥无几的天道境界的高手之一,你们方家那位铁南星亦是步入宗师境界的高手,但似他这般十人也未必是大长公主之敌,当年魔门的宁大先生率千余部陷入五万胡蛮围困之中,他仍突出重围,飘然远去。”楚名棠看出方令信心怀杀意,索性给他点名了。

王老侯爷笑道:“若我三大世家率数万大军围攻太平宫,那与造反何异?方家小子,这口气你就忍了吧。”

“既是如此,那就忍吧。”方令信倒也有几分洒脱,既知无望,索性也不再去想。“名棠,长公主前往北疆之事,你可有解决之道?”

“没有。方兄来之前,名棠已与岳父大人商议过了,不如就让她去吧。”楚名棠无视方令信惊异神情,继续道:“只要郭怀不死,皇室迟早会了解这一战的详情。我等将大功加于郭怀,主要是为掩盖我军主动攻击秦军之事,就算长公主知道了,除非想让我大赵陷入内乱,否则为了大赵的颜面,她亦只能主动遮掩下去。至于消除平民将领之事,她确是一麻烦,不过铮儿亦在北疆……”

“哎呀!”方令信一拍额头,“我怎么忘了这一出了?呵呵,长公主还是名棠未过门的儿媳,自家人那,况且有令郎在……唉,早想到此处,方某何必受这番折辱。”

到了第三日,楚铮射杀北疆大将军沈从放之事在京城流传开来,楚家五公子之名顿时风头极劲,一时无双,之前几个风流韵事也都被再度提起,楚铮若是在京城,恐怕只有易容才可出府了。

不过踏春园内仍往常一般安静。柳轻如斜披着罗裳,靠在窗边,整个人儿透露一丝慵懒之意。楚铮不在,踏春园内几乎成了女儿国,连她也多了几分随意。

而苏巧彤俯在案上,对着高高一叠密报埋头苦读。柳轻如无奈的说道:“巧彤,你在做什么?都已是看过数遍了。”

苏巧彤闷声道:“我在研究你家小相公谋划布局的手段,并学习之。”

不过看的这么久也有些累了,又被柳轻如一打岔,苏巧彤也没了心思,把手中秘报随手一扔,身子往后靠去,一双玉足毫无淑女状的搁在案上。

“轻如姐,你这小相公真是到什么地方都不安分啊。”

“什么你的我的。“柳轻如抿嘴一笑。”你我姐妹还分什么彼此啊。”

苏巧彤白了她一眼,心知自己毕竟云英未嫁,与已婚少妇谈论这个话题讨不了好。转口道:”这半月来秘报一天两份以上,这已是第三十四份了,总算结果出分晓了,相信京城许多人终于可以安心了。”

柳轻如叹道:“郭尚书与薛方仲驰骋沙场无敌,此战一个大败溃输,一个自始至终被蒙在鼓里,想来真是有些冤枉了。”

苏巧彤小嘴一撇:“有什么冤枉的,有道是性格决定成败。郭怀太过耿直,若不是楚伯父暗中袒护,方令信轻易便可将他玩弄于股掌之上,听闻他还对楚……公子极为欣赏,真是活该……”

“巧彤!”柳轻如不满的说道。

苏巧彤冲她扮了个鬼脸,继续说道:“至于薛方仲,比起郭怀他在朝堂之上略胜一筹,不过也难说,毕竟西秦没有楚伯父和方令信这样的权臣,呃……君子可欺之以方,小妹在西秦时就未将其放在心上。此战信任他郭怀没有错,但根据小妹所知西秦军方在北疆大营亦多名细作,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赵军中三大世家将领的动向,细节注定成败,他败得一点都不冤。”

柳轻如点了点头,有些感慨:“一个临时起意的布局,竟然收到如此效果,看来真是天兴赵国了。”

窗外突然传来紫鹃的声音:“苏姑娘,老爷和夫人请您去内院一趟。”

第12章 当断则断第29章 试探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一章第32章 善后之事第3章 颠倒乾坤第132章 魔门双璧第9章 佛魔二门第22章 天赐良机第28章 大功告成第52章 三方会盟(中)第24章 弄巧成拙第17章 羿之神弓第39章 程氏一族第38章 四足鼎立第3章 吏部侍郎第92章 世事无常第117章 将罪折功第72章 一语成谶第138章 楚家宗祠第67章 趁胜追击第31章 走马上任第10章 欺上瞒下第33章 春宵第17章 后世名人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72章 一语成谶第9章 佛魔二门第34章 心思第75章 皇室风范第6章 大赵储君第7章 五绝狂生第31章 使诈第125章 体制问题第66章 将星殒落第125章 体制问题第94章 在此一举第13章 左家巷子第4章 太平不平第4章 上京风云第9章 佛魔二门第2章 转世重生第3章 三箭慑敌(上)第127章 势在必行第13章 功成名就第12章 威逼诱降第18章 权力重组第73章 逃出生天第7章 去芜存精第1章 春意浓浓第31章 走马上任第30章 赏罚分明第35章 暗下伏子第120章 初登朝堂(下)第38章 四足鼎立第53章 三方会盟(下)第25章 食杀第16章 柔情第30章 余波未平第90章 李代桃僵第26章 再度相遇第27章 熊耳山贼第106章 楚家长孙第58章 四方云涌第12章 当断则断第1章 北赵楚氏第121章 不明所以第46章 暗渡陈仓第55章 围三阕一第51章 三方会盟(上)第101章 天意难违第5章 火云神驹第85章 遇人不淑第94章 在此一举第9章 未雨绸缪第14章 兄弟重会第5章 顺水推舟第23章 梨园祖师第21章 夜探第20章 亡羊补牢第35章 暗下伏子第2章 风雨飘摇第22章 一国民心第17章 羿之神弓第6章 一败涂地第18章 后悔莫及第9章 未雨绸缪第5章 万事具备第49章 棋逢对手第35章 一见钟情第23章 梨园祖师第2章 自投罗网第105章 在劫难逃第17章 羿之神弓第16章 皇储之位第53章 三方会盟(下)第69章 京城暗流第110章 试探之举第60章 四方云涌(下)第22章 天赐良机第86章 叶门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