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以和为贵

“你心中的不解之处,正是北疆大营取得这场前所未有大胜的主因,亦是日后大赵问鼎中原的根基。”

苏巧彤这段话再度在赵敏心中浮现。赵敏不得不承认,这话是有很道理,至少在明面上赵国是北疆战役获利最丰的一家,突厥陷入内乱,柔然诸部未成气候,而大赵百年来一直渴望统一中原的梦想,从此已不再只是奢望。

但三大世家的势力也因此更加强盛,赵国所有精锐之师现已都在其掌控之中,赵敏无奈地发现,若不想大赵自陷内乱,皇室除了忍让再无良策。何况苏巧彤也说过,胜者无可指责,至少短期内不可指责,眼下与三大世家起冲突最为不智,否则可能在不明真相的世人看来,皇室就是忌惮功臣,忘恩负义。

而目前三大世家中最为关键的居然就是面前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少年,更是自己最深爱之人,赵敏想想就觉得心酸。记得姑姑当初交待过,楚铮以后极可能是楚家下代家主,希望自己将来能以楚家主母身份影响他,逐步将朝中大权重归皇室,可这般活法还有何乐趣可言……

不知不觉案前的烛火已燃去近一半了,楚铮轻轻咳嗽一声,打破了帐中的沉静。

楚铮方才见赵敏咄咄逼人,索性就将其中利害直接跟她挑明了,见她此刻似已冷静下来,语气也缓和了些,毕竟此时与皇室闹得太僵有害无益:“长公主,其实当前紧要之事是如何使此战战果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追究其中纠葛,不然这一仗就白打了。”

赵敏不语。楚铮又道:“西秦北疆大军尽被灭,黄河以北再无可抵抗之师,秦王郑炯想从别处调集兵马绝非短期可至,我大赵应趁机将这三城七镇彻底掌控在手,需知这几城镇已属西秦百余年,安抚民心、选派官员等诸多要事刻不容缓。虽说几位尚书大人亦来到北疆,但还需请长公主主持大局。”

“有王老侯爷在,还……”赵敏不再往下说了,这话说出来更是自损皇室尊严。

楚铮笑了笑,道:“外公他老人家亦是大赵之臣。唯有长公主出面才可代表大赵皇家对这些新归附百姓的关爱安抚。此外,还有军中阵亡将士的抚恤及战功审核评定。此事亦不可再拖延了。需知北疆大营将士虽各有隶属,但在那些下层军士心中。自己是在为大赵开拓疆域,抵御外敌,对他们来说,大赵就是他们的天,是他们为之效忠朝廷。”

楚铮拱手道:“长公主,小臣等人地功劳一笔抹过亦无关系,但对那些军士绝不可忽视。他们才是大赵真正的根基所在。”

赵敏依然沉默不语。楚铮知道此战的内幕对她来说震惊不小。而且自己也确实太令她失望了,还是先让她静一下吧。便起身道:“长公主,天色已晚,小臣先行告退了。”

还是无人回应。楚铮有些无奈,一时不知是走是留。

“长公主,小臣告退。”等了一会儿,楚铮再度施礼。虽说赵敏与自己已有媒妁之约,但毕竟人言可畏,一直留在这里总不是回事。

“等等!”见楚铮要走,赵敏下意识地将他叫住,却又不知说些什么,想了半天才道,“你不是正与华长风将军在追赶西秦残军么,怎么突然回来了?”

刚刚劈头盖脸把我训斥一通,这时倒想了起来。楚铮心里嘀咕,顺口答道:“回长公主,是王老侯爷派人命小臣速回,说是……”

楚铮突然顿住,外公的原话是快些回来管管你媳妇,这可不能说。

好在赵敏只是想找些话说,并不关心他到底为何回来,又道:“那西秦元帅薛方仲现如何了?”

一提这事楚铮就有些泄气:“被他跑了。”

赵敏微惊,问道:“听说枫林渡之战秦军已只剩下三千余人,怎么仍被他跑了?”

楚铮摇了摇头:“薛方仲用兵当真了得,枫林渡之战后,他已知就近已无法再渡黄河,便率军向西而去。翻越贺兰山途中我军屡次被其疑兵所迷惑,有一次甚至险些中伏,还好我军及时发觉,利用人数优势反客为主,又歼灭千余秦军。但自从进入关西境内,小臣与华将军很难再追踪到秦军行踪,只能在黄河沿岸广布斥侯,防止秦军突越黄河。后有迹象显示,薛方仲可能已向西海湖(青海湖)而去,准备从黄河上流绕道回咸阳。若真如此,我军就再如何奋起直追,恐怕也难追上了。”

楚铮说的很是平淡,但赵敏却可以想象统率数万大军在草原追敌千里是何等艰辛惨烈,不由说道:“你的事我在上京城就听说了,一箭射杀西秦北疆大将军沈从放,他人都道除了当年郭大人斩杀胡蛮单于,论军功无人再可与你相提并论。”

楚铮没有半点喜悦之情,看着赵敏道:“你既已深知此战内情,就应知我根本无法与郭帅相提并论。”

两人不知不觉又恢复了你我相称。

“不错。”赵敏道,“但在你们三大世家操纵之下,寻常人等有谁会知其中真相?”

楚铮忽然觉得又有争吵的迹象,便笑道:“那就烦请长公主将小臣从功劳薄上抹去就是了,小臣绝无怨言。”

赵敏哼了一声:“说的好听,射杀沈从放这等大功你当真不要了?”

“无所谓。”楚铮耸耸肩,见赵敏颇为怪异的看着自己,这才想起耸肩是前世老外的常见举动,后来通过影视才被国人效仿,而这个时代最重礼仪举止,更别说似他这等世家子弟,看来与苏巧彤呆久了,前世地一些不良习惯也冒头了,以后还得时刻注意着。

“小臣此战之后便要回京城了,日后恐怕很难再有机会边疆从军。”楚铮忙解释道,“何况小臣年纪小小,都已经是大营参将了,若是再提升何以服众,这些战功就算了吧。”

年纪小小这四字差点让赵敏笑出声了,可想了想楚铮说的也有些道理,他如今已是北疆大营地参将,他若回到禁卫军最多也只能任参将一职,将禁卫军副统领这等职位交于楚家人,姑姑和皇兄决定不会放心。

想到此赵敏才又记起楚铮应该比自己还小两岁地。可自从楚铮到了京城后,在他面前从来没有姐姐地感觉。自己的喜怒哀乐似均在他操控之中,真是有些奇怪。

“功劳是免不去的。”赵敏说道“你射杀沈从放这事已经传遍天下,既然不升职就多赏赐和加封你的爵位吧。对了,你现在是何爵位?”

楚铮不由低下头去,轻声道:“郡男。”

赵敏诧异道:“什么,郡男爵,这……怎么可能?”

赵国对爵位封赏控制甚严,爵位分为六等。王、公、侯、伯、子、男。这六等当中每等又细分为三等,其中王、公只属于皇室宗主。异姓功臣最高也只能为一等侯,如王老侯爷等人。而楚铮现在还只是小小的郡男,在所有爵位当排倒数第三。还是刚出生时赵王下旨封的。本来每隔几年逢到什么喜事应该加封的,可自从父亲楚名棠重归楚家,楚铮就成了被皇室遗忘之人,军职越升越高,这爵位却直至现在都未动过。在伯爵子爵遍地走地上京城,楚铮简直羞于提及。

不要说楚铮觉得丢人,连赵敏也感到脸上无光,堂堂三品参将居然还是一男爵,至少皇室赏罚欠妥是肯定了。

见彼此都有些尴尬,楚铮主动解围,道:“此次被薛方仲逃脱,实乃北疆大捷最大憾事。此人人称西秦擎天一柱,绝非过誉之辞,若想灭秦,首除薛方仲!小臣与外公等人商议了一计策,还请长公主恩准。”

赵敏忙道:“是何计策?”

楚铮将暗中设法放走高君令,使其回咸阳向秦王禀报此次战事详情地事说了一遍,只是隐去了贵妃应解语之事。

赵敏听了心底发寒,这等毒辣计谋也只有那种权臣才能想得出来,眼前这少年真是越来越象他地父亲楚太尉了。

“既是如此,本宫也无异议。”赵敏对此无话可说。

也不知是叶扶风还是叶摘星在帐门道:“启禀长公主。”

赵敏心情欠佳,闻言高声道:“何事?”

“王老侯爷命人传来前方捷报,西秦北疆最后一座孤城平远已被我北疆大营攻克,至此西秦黄河以北尽为我大赵领土。”

虽然此事早在意料之中,楚铮仍向赵敏拱手道:“恭喜长公主。”

赵敏臻首轻点:“确实是件喜事。北疆战事至此应算结束了吧?”

“正是。”楚铮道,“长公主,这三城七镇现仍由军队管辖,且臣以为明日就应让成大人及吏部三十六名官员起程了,赶往这几城镇,查清户籍,熟悉民生,并迅速组织乡民抢种粮食。如今已是春耕农忙时节,因战事之故已经耽搁了不少日子,且损坏地良田定不在少数,现能多种一分,秋后就多一分保障,朝廷亦可减轻一分压力。”

赵敏看了他一眼,有些奇怪:“你也懂耕田之事,太尉大人还教导你这些?”

楚铮没好气地说道:“家父少年时在熊耳山上打猎为生,对民生之事自然了然于胸,我平日在他身边耳濡目染,知道些这有何奇怪地。”楚铮又在扯谎了,楚名棠政事繁忙,很少能静下心来教导楚铮,这也正是楚名棠百思不解之处,自己儿子如此出色,到底谁教的?

赵敏却并未怀疑:“那本宫应该做些什么?”

楚铮不假思索答道:“督促北疆大营各部助吏部官员迅速稳定当地秩序,对有异动者从严从重处置。而后巡视各城镇,接见当地士绅,以当朝长公主之名安抚,这些人安定了,这一城镇基本就可掌控在手。对于普通百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只需宣布免除这三城七镇两年以上地赋税,民心自会安定下来。”

“就这些么?”赵敏语中微带失望。

楚铮笑了起来:“能做好这些已是足够了,巡视城镇与接见当地士绅时应说什么做什么,你想好没有?”

赵敏想了想道:“本宫会吩咐他们只要安分守已,定不会为难他们,若愿为我大赵效力话,亦可酌情考虑。”

楚铮摇头道:“这般说辞太过普通了,说与不说并无太大差别。应从中原四国同为大汉臣民说起,先缓解他们恐惧之意,再牢扣是秦军先对我军不利,我军只是无奈反击……”

赵敏忍不住哼了一声:“他们会信吗?”

“信与不信并不重要,何况他们又未在沙场亲眼目睹,重要的是以此表示我大赵并非存心入侵,这是一姿态,你可别小视了,比你方才所言暗藏威吓强多了,至少可减轻他们心中戒意。而后再邀请其中德高望重之人出仕,最高可至一地副职,即便其中无人响应,也还请长公主屈尊,请这些人等说说他们希望我大赵如何治理该地。至于什么要其安分守已这类话根本不必讲,由他们去……”

“你说什么?”赵敏睁圆了双眼,“怎可如此放任自流,若其中有人心存叛乱该如何?”

楚铮轻笑道:“长公主放心,先前北疆大营所颁布的诸般戒令决非摆设,若有人心怀不轨,从重惩处就是了。”

赵敏还是不解:“这般做法定会引得那些士绅心生不满,岂非更是不利?”

“每处置一批人,就命吏部官员将当地士绅再召集起来,再重复一遍你所说的话。”

楚铮很想拍拍赵敏小脑瓜:“记住,言语要和善,惩处必严厉,并辅以名利诱之。如此反复个几次,心有异志者也除了,这三城七镇也就差不多可掌控在手了。”

赵敏觉得似懂了,但细想之下还是有些糊涂,忽走到案边取过砚台滴水磨墨。

楚铮顿时感觉不妙,私下教教她还以,留下白纸黑字存心是给自己找麻烦。正想第三次提醒天色已晚,赵敏已将纸笔摆到了他面前。

第5章 顺水推舟第23章 长谈第23章 蛛丝马迹第13章 河东狮吼第24章 弄巧成拙第6章 大赵储君第32章 初上青楼第115章 母子相见第21章 风波骤起第28章 出手相救第8章 黑骑雄风第9章 未雨绸缪第12章 废长立幼第31章 使诈第2章 针锋相对第110章 试探之举第16章 大赵一叶第125章 体制问题第24章 史书之迷第2章 针锋相对第19章 一举两得第19章 一举两得第75章 皇室风范第99章 前朝密室(上)第17章 后世名人第1章 春意浓浓第6章 大赵储君第57章 临别托孤第18章 重回京城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一章第54章 大秦寇家第38章 四足鼎立第20章 内乱(下)第134章 有心无力第35章 暗下伏子第11章 处心积虑第6章 斩除羽翼第55章 围三阕一第7章 各怀心机第32章 初上青楼第24章 文案第19章 内乱(上)第49章 棋逢对手第47章 步步为营第63章 兵变夺权第77章 补救措施第16章 魔门血祭第32章 善后之事第53章 三方会盟(下)第98章 一线生机第21章 各取所需第14章 太平展家第11章 大出风头第13章 火烧山庄第28章 大功告成第6章 一败涂地第108章 用人不疑第68章 趁胜追击(下)第1章 北疆首战(上)第8章 坦承相告第19章 一举两得第6章 离家出走第6章 一败涂地第63章 兵变夺权第24章 排除异己第104章 重回楚府第86章 叶门之迷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一章第92章 世事无常第140章 天道之径第141章 一代妖孽第22章 一国民心第73章 逃出生天第1章 西秦咸阳第9章 利之所趋第114章 得寸进尺第13章 悔意第24章 史书之迷第5章 万事具备第89章 佳人重现第37章 亡命鸳鸯第1章 春意浓浓第3章 心生疑窦第19章 三家联盟第9章 重返大营第11章 大出风头第15章 要战则战第19章 内乱(上)第3章 心生疑窦第9章 未雨绸缪第41章 由你作主第31章 走马上任第89章 佳人重现第117章 将罪折功第77章 补救措施第10章 绵里藏针第56章 别无选择第1章 春意浓浓第24章 史书之迷第16章 魔门血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