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惊喜交集

余额不足

楚铮到另一桌敬了一圈酒,身形微晃地走了回来,成安礼忙扶他坐下。楚铮满脸通红,摇了摇头道:“这千里香果然厉害,禁卫军中我的酒量也算排得上号的,没想到喝了这么点儿头就晕了。”

成安礼道:“公子酒量已是成某生平仅见。我们平日喝这酒都是用小杯,哪像公子这般用这碗的?”

楚铮哈哈一笑道:“在军中待久了,已养成这般习气了。”

成安礼无奈地摇了摇头。楚铮吐了口酒气,赫然对成安礼道:“世兄,容楚铮厚颜,日后小弟若想约见苏姑娘,不知世兄能否帮帮小弟?”

成安礼此刻略清醒了些,听楚铮此言不觉有些犹豫,平心而论他对苏巧彤也存爱慕之心,可苏巧彤却一直他对颇为冷淡,成安礼并不是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自己无论是相貌还是学识都只能勉强算得上是中流,而这表妹来京城不过半月,名声便已响彻京城,也不知那苍乐山怎么会养育出这般女子。像这种女子绝不是他成安礼能消受得起的,她也不可能看上自己。自己既然得不到苏巧彤,还不如用她来换取最大利益,父亲非要跟着郭怀一条道走到黑,自己身为长子也要为成家考虑,楚铮若真娶了苏巧彤,无论是妻是妾,楚家日后对付成家总要留手几分。

成安礼忽然笑道:“依成某看,楚公子与表妹实属天作之合,我这做表哥的当然要从中搓合。至于家父,我们这些做小辈的不便评说,但成某心中自然有数。”

楚铮兴奋地说道:“太好了,此事若成,小弟必不忘世兄之恩。”

成安礼笑道:“楚公子太客气了。”

楚铮搓着手,一副坐立难安的样子,道:“世兄不知道,当日小弟送苏姑娘到贵府,回来后魂牵梦萦,茶饭不思,若不是顾及令尊成大人,小弟早到府上拜会苏姑娘了。就不知苏姑娘那日对小弟如何评价、印象又如何,世兄可否知晓?”

成安礼笑道:“公子放心,表妹若是对公子无情,今日又怎会请公子上楼相聚?至于那日公子离去后,家父为表妹摆下洗尘宴,表妹在桌上未曾提及公子,完后父亲就让我等兄妹几人各自回房了,直至晚饭才见他们从家母房中出来。这也难怪,女人家脸皮薄得很,又怎会对我们几个初相识的表兄妹说。”

楚睁眼中闪过一道异彩,道:“世兄说的是。来,小弟再敬你一怀。”

又喝了十来怀,成安礼颓然趴倒,楚铮道:“世兄,小弟到隔壁去一下。”

成安礼勉强摆了摆手,嘴里咕噜了几句,便再无声息。

楚铮走了房门,双目登时变得清澈无比,轻笑自语道:“苏巧彤,只能说你运气太差,初到上京城就遇上了本公子。”

听成安礼方才所言,楚铮已可确定苏巧彤身份绝对可疑,而成奉之夫妇自然也脱不了干系。可楚铮突然觉得索然无味,这的确是运气问题,若不是自己察觉到那老妇身负绝世武功,凭此女的掩饰功夫,他怎么也不会轻易怀疑到一个侍郎的侄女。如今苏巧彤生死可说已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奉之这吏部侍郎的头衔根本护不了她,只需要捏造个罪名突然强行进入成府搜查,楚铮自信绝对能找到证据。

楚铮叹了口气,两眼又变得迷离,摇摇晃晃地走向另一间雅间。

三个女人一台戏,屋里有了四个女人就更热闹了。除了楚仪略逊一筹外,其余三女喝了点百花酿吵嚷着谁也不服谁,酒菜已被撤到一边,桌上铺着白纸三人挽开袖子正在以诗会友。

楚铮站在门口张大嘴愣愣地看着,难怪前世有人曾说过永远不要相信你所看到的女生宿舍,女生的世界是男人无法想象的。这不,连柳轻如都杏目圆睁,额头微汗,这让楚铮总算又回想起了初见她时倔强的模样。

楚仪轻咳了一声,三人这才发现有男子进来了,争论声顿时细声细气许多。

楚铮走过来团着舌头问道:“你们几个在干吗呢?”

楚倩闻到他身上刺鼻的酒味,冷笑道:“二姐说得果然不错,楚家五少爷喝酒是拿金子付账的。”

柳轻如也恢复了平时温柔的样子,为楚铮倒了杯茶,笑道:“苏姑娘果然名不虚传,诗文论道都有独特见解。像写诗她就认为应重意而轻形,是否工整押韵只是其次。”

楚铮不由得点点头,道:“说的不错啊。”

楚倩见弟弟反偏帮外人,微怒道:“无规矩何来方圆,你懂不懂,不知道别乱说。”

柳轻如见楚倩训诉自己夫君,忙扯开话题,拿过一张纸道:“苏姑娘有几首诗倒极为精彩,这是当年她在苍乐山隐居时所写的,妾身念给夫君听听。”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楚铮听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一口茶水“”的喷了出来。

柳轻如见此状不由得一惊,忙上前扶住楚铮道:“公子怎么了?”

楚铮俯着身子,愣愣地望着地面,心中乱成一团。苏巧彤所写的前两句由于年代久远他已经印象不深了,可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太熟了,分明就是陶渊明流传千古的佳句,可在他记忆里陶渊明根本没在这个世界存在过,难道苏巧彤竟是和自己一样,根本就不属于这个时代?

楚铮感觉到另三人走近自己身旁,只听苏巧彤问道:“柳姑娘,楚公子他没事吧?”

楚铮回过神来,不管这女子是什么人,她是别国奸细几乎可确定,而且柳轻如和楚倩就在一旁,自己也不便向她询问。楚铮眼珠一转,干呕了数声,声音嘶哑地说道:“轻如,快去拿个盆过来。”

楚仪忙跑了出去,不一会儿领着店小二拿了个木盆进来,放到楚铮身前。楚铮一运气,硬将腹中东西逼出来不少,屋里顿时弥漫着一股酸酸的味道,楚倩和楚仪忍不住以袖掩鼻,柳轻如却毫不在意,仍轻抚楚铮背部。

苏巧彤袖中双拳紧握,神色有些紧张地看着楚铮。楚倩见了觉得有些奇怪,暗想莫非这苏姑娘也看上了自己弟弟?这倒颇有可能,不然他们二人怎会在此处相聚。

那店小二对此似早已司空见惯,谄笑道:“这位将军酒量真是了得,小店的‘千里香’酒劲十足,寻常人喝两三壶就醉倒了,将军却喝了整整一坛有余,传了出去恐怕没几人会相信。”

楚倩撇撇嘴道:“这又不是什么值得夸耀之事,传出去别人还以为我们楚家五公子是个酒囊饭袋呢。”

苏巧彤听小二如此说,不觉松了口气,暗笑自己神经过敏,这楚铮分明是饮酒过量,自己怎么会想到那方面上去。

柳轻如搀着楚铮手臂,轻声道:“公子既然不适,那我们先回去吧。”

楚铮含含糊糊地说道:“先让我休息会儿。你一动我就要吐。”说完往桌上一趴,再也不肯动弹。

柳轻如只好作罢,吩咐小二将那木盆端出去再打些清水进来。

楚倩见楚铮已无事,向苏巧彤歉然一笑:“苏姑娘,我家小弟行事孟浪,让姑娘见笑了。”

苏巧彤笑道:“楚将军如此海量都已不支,小女子两位表兄恐怕更为不济。”

楚倩道:“这些男子喝酒不知节制,日后难成大事。算了,不说这些了,别让这些酒鬼扫了我们姐妹的兴致。苏姑娘方才那首诗确是上佳之作,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犹为出色,廖廖数笔,田园风光便已跃然纸上,小妹虽久居深院之中,但亦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苏巧彤暗叹,又来了。楚倩和柳轻如二人虽是女子,但胸中所学绝不逊于她曾所见过的西秦几位大家,苏巧彤以一对二,早已心力憔悴,只能言顾其他,将话题引到别处去:“四姑娘过奖了,小女子拙作哪及姑娘所推崇的曹植曹子建。”

楚倩果然上当,道:“苏姑娘过谦了。小妹虽钦佩曹子建,但只钟爱他后期之文采,纵观子建一生,以建安为界,其父魏王在世时对其甚为宠爱,过的是富贵无忧的日子,所作之诗如《白马篇》、《侍太子坐》等皆为不及世事、年少气盛趾高气扬之作,就如我这弟弟一般。”

楚倩说着向楚铮一指,苏巧彤差点儿笑出声来。柳轻如听楚倩批评自己夫君,不满地看了她一眼,心想:公子为楚府日夜操劳,岂是你想的那般不堪,这番话应给予你自己才是。

“自魏王逝,其兄曹丕对这个曾一度是王位继承者的弟弟百般刁难,甚至还设了监国使者,以防子建对他产生威胁。那首‘煮豆燃豆箕’的七步诗虽可能是旁人所作,但确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子建满腔抱负无从施展,心境郁闷之下,其文学造诣反步入大乘境界。曹氏三父子皆可称为文坛一代大家,但真正广为流传的只有子建的文章。”

谈及文学史苏巧彤可丝毫不惧:“四姑娘此言实有偏颇。小女子认为曹氏三父子造诣最高的应属一代君王曹孟德。”

楚倩冷笑道:“想不到苏姑娘对这一代奸相如此推崇,小妹倒愿闻其详。”

苏巧彤暗道若说曹操是奸相,你父亲楚名棠难道就差了?此话嘴上当然不敢说:“曹子建大作确实流传最广,但苏姑娘可曾注意到,其后期所作之诗大都感伤凄婉,《七哀诗》中‘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和‘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这几句甚有以怨妇自居之意,而曹孟德雄才豪行、英伟气势即使到暮年也未曾消减,‘乘云驾龙,郁何务务;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乃何等大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是这般豪迈!”

“且此类文风在建安文士中影响极大,掀起一股寻求建功立业的风潮,即使是曹子建也曾写过‘当编壮士籍’‘捐躯赴国难’的诗句。小女子认为文需载道,曹孟德仅以诗句便可激励仕子报效于国,已胜过当时诸位大家。”

苏巧彤接着道:“而曹子建虽也有一番雄心壮志,只可惜其兄曹丕始终未曾给他这个机会,满腔抱负无从施展,曹子建心灰意懒之下只好寄情于诗。自古以来落泊潦倒的文人、壮志未酬之豪杰如过江之鲫,比那些功成名就之人不知多出几倍,曹子建诗中落漠之意正好道出这些人的心意,与之共鸣,流传自然广泛了。”苏巧彤轻轻一笑:“而且这些诗句,与你我这般长期深居闺中的女子心境颇为相合,四姑娘推崇曹子建也无可厚非。”

楚倩忿忿不服,道:“按苏姑娘所说,曹孟德造诣最高是因他权握天下,但以子建才情,若继承了其父之位,定能胜曹孟德一筹。”

苏巧彤淡淡说道:“四姑娘只是假设而已,是否真会如此谁也不得而知。可小女子倒可以确定,曹子建若真能登上王位,他名扬天下的哀婉诗篇是决计写不出来了。”

楚倩一时语塞,回头看了看柳轻如,只见她正用手巾醮湿了为楚铮拭脸,根本未曾注意这边的事,更是气结。

苏巧彤看了心中不解,方才四女饮酒时楚倩只是介绍这女子姓柳,并未说她是何许人也。如今见楚柳二人如此亲密,苏巧彤忍不住问道:“四姑娘,这柳姑娘与令弟关系非同一般啊。”

楚倩没好气地说道:“那是当然,轻如本就是五弟妾室,是由家母做主许给他的。”

苏巧彤大为惊奇,没想到这个看上去还未满二十的柳姑娘,难道就是传闻中楚铮的南齐侍妾?苏巧彤顿时有种直觉,这女子绝不会像密报中所说的那般是个默默无闻之人,以她的才智,肯定是楚铮身边的一个重要人物。

苏巧彤故作迷惑,轻声道:“可小女子听说楚将军与当朝敏公主情投意合,柳姑娘却比之先入门,公主难道毫不在意?”

楚倩叹道:“怎么会不在意啊……”忽然似有所觉,楚倩道:“此事关系甚大,不说了。”

这样一来连楚仪都起了好奇之心,道:“倩妹妹,敏公主到底怎么了,这一年来京城里再也没有她的消息,这里又没有外人,说给姐姐听听。”

楚倩不住摇头,怎么也不肯说。

原来,一年前楚府为楚铮授过成人之礼后没几天,柳轻如便正式入楚家门。依楚名棠的意思,把这事悄声无息地办了就算了,毕竟只是娶个小妾,可楚铮却并不答应,一定要让柳轻如风风光光地进门,硬是将他在军中要好一些的军官尽数请到。这场婚事虽远不如楚轩大婚来的隆重,热闹却犹有过之。楚名棠对此颇有不满,但奇怪的是楚夫人却大力支持。当晚宾客散尽后,楚铮正想欢欢喜喜入洞房,没想到赵敏直闯踏青园,后面事情如何楚倩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第二天她去踏青园时,院内狼藉不堪,楚铮鼻青脸肿。

过了一段日子楚倩才知道,此事全是她母亲一手造成。楚夫人对赵敏一直没有什么好感,况且以楚家的实力是否再迎娶公主已无关紧要,于是便设法将此事让赵敏知晓。楚夫人原先的想法是如果赵敏能忍下此事,她倒还愿意赵敏进楚家门,否则一个醋坛子进来,又是公主身份,楚家非翻天不可。而楚铮却被自己母亲瞒在鼓里,他本来想过两天等生米煮成熟饭后再去向赵敏解释的,没想到如意算盘尽数落空,赵敏竟直接打上门来。为了皇家的颜面,赵敏一定要让他先休了柳轻如,要入门也得几年后再说。楚铮却并不答应,说实话在他心目中柳轻如的地位远甚于赵敏,赵敏越吵火越大,最后竟拳脚相加。楚铮心中有愧,起先只是躲避,等连挨了十几下也气了,他的武功已高出赵敏不止一筹,平日里又与她切磋过多次,对“如影随形”的身法也已比较熟悉,拼着挨了几下一把抓起赵敏将她扔出楚府墙外。楚夫人在暗地里看得咋舌不已,不由得庆幸自己英明,否则楚铮娶了赵敏,这小两口都有一身超绝武功,楚府哪还有太平日子过。

赵敏自此再也没有来过楚府,楚名棠也严令府中诸人不得将此事外传,否则家法从事。楚倩虽是身份不同,但也不敢有违父亲之命,任凭楚仪和苏巧彤怎么问,不敢再透露半句。

三人语声虽轻,但柳轻如也已练了三年多天魅门的心法,耳目远胜于常人,倒也听得清清楚楚。她不希望苏巧彤和楚仪二人再追问此事,楚铮为了她连公主都已放弃,柳轻如自认已无以为报,不想再给楚铮惹麻烦,于是走过来道:“苏姑娘先前所写的诗句都是在苍乐山中所作,可听仪姐姐所说姑娘到了上京城后也有不少佳作,何不让我们见识一番?”

苏巧彤不知为何竟有了些顾忌,不愿再剽窃“前人”诗名,推辞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小女子只是碰巧而已,哪敢再贻笑大方?”

楚铮趴在桌上,心头却如若雷击,这两句分明是南宋陆游所作,苏巧彤又怎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巧?楚铮不由得暗暗庆幸,幸亏自己今日在此,否则日后将她错杀了,那是何等憾事。

楚倩却是眼睛一亮,道:“苏姑娘此言真是说到小妹心里去了,小妹写诗有时笔若悬河,可稍过片刻也许就思绪堵塞,连一字都写不了。”

楚仪笑道:“小女子愚钝,不如倩妹妹体会得深。不过巧彤曾赠予小女子的几首短诗倒还记得一清二楚。”

柳轻如笑道:“那还不快念来听听?小女子早已心痒难熬。”

楚仪道:“那好,这首是巧彤到了京城后的思乡之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楚仪吟咏那首《静夜思》时,苏巧彤双眼死死地盯着楚铮,可直至楚仪念完,楚铮仍一动也不动,苏巧彤顿觉一阵轻松。

却不知楚铮只想放声大笑,盗版啊!这苏巧彤真是什么都敢盗,前人,哦不,是后人若有知,恐怕气得要在娘胎里打滚了。就不知苏巧彤到底会多少诗词,不要把那些千古名作都搬到这个时代来,那今后近千年文坛都将星光黯淡了。

楚铮在这边胡思乱想,只听楚倩叹道:“苏姑娘,小妹真服了,此诗浅明易懂,意境却极为深远,这种境界小妹穷尽一生也未必能达到。”楚倩有些心灰意懒,她对自己胸中所学极为自负,没想到在这苏巧彤面前连争胜之心也渐渐消失,看来自己不过是个井底之蛙。柳轻如也如她一般,黯然不语。

楚铮身子突然动了一下,喃喃说道:“好酒,再来一壶。”

楚倩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无心再在此逗留,向苏巧彤施礼道:“今日能与苏姑娘一会,实是此生大幸。只是我这弟弟已人事不知,只好改日再来讨教。”

柳轻如俯到楚铮耳边轻声道:“公子,我们回府吧。”

楚铮腾地站了起来,两眼直直地道:“小二,结账!”说完从怀中掏出一锭金子扔到桌上:“不用找了。”

店小二惊喜交集,将金子放于怀内。这锭金子再摆个七八张桌酒席都够了,今天看来要发笔大财了。

楚倩和柳轻如拒绝了苏巧彤相送,命小二将楚铮扶到车上起程回府。

苏巧彤怔怔地看着马车远去,忽觉意兴阑珊。端起面前的那杯残酒轻抿了口,一股清香顿时沁入肺腑,不由得暗想即使在原来那个时代,这酒也可算别具风味了吧。

苏巧彤看着淡红色的酒液,轻叹了一口气。

寇大娘推门走了进来。苏巧彤唤楚铮上楼时她便走开了,不想与楚铮会面。她对这少年深感忌惮,天机阁资料中虽曾提过他勇猛好武,但寇大娘还以为是那些上阵杀敌的马上功夫,怎么也没想到他修习的竟是龙象伏魔功,而且已到了如此境界,不知是谁能调教出这样的弟子,想必也是当世高人。她所修内功是燕家的心法,但招式中却有不少是寇家的独门武功,真若动起手来很难说会不会露出马脚,因此能不见还是不见的好。

若说还有一人令寇大娘看不透的话,那就是苏巧彤了。寇大娘记得在秦国时这女子只以谋划见长,并没听说她的文采有多好啊,怎么到赵国就以此名扬上京城了?寇大娘虽只是略通文墨,但也知道苏巧彤所作的那些诗篇绝对可算是传世之作,难道她一直深藏不露?那她究竟是何居心?寇大娘认识苏巧彤也已很久了,当时她还只是个孩子,聪明乖巧,甚得寇大娘欢心,原本还想收她为衣钵传人,没想到这孩子旁鹜太多,根本无法专心练武,心思全用在阴谋诡计上了,特别是施计结识秦王,更是让寇大娘不喜,便与之疏远了。

楚仪送走楚倩等人,回到屋内坐在苏巧彤身边,心有余悸地拍了拍酥胸,道:“巧彤,你和楚家小五是怎么认识的?姐姐怎么不知道,今日带柳轻如到此差点惹出祸事来。”

苏巧彤淡淡说道:“怎么,仪姐对那楚铮就如此畏惧?”

楚仪苦笑道:“我们楚家子弟谁还不知道太尉大人是想立他为下任宗主啊,他们府里一些支持他大哥的家人全被调去镇守北疆了。还有,当年他刚入禁卫军时,军中有几个与原上京楚家交好的几人,都被他整得苦不堪言。唉,这楚小五别看他脸上一天到晚笑呵呵,背地里阴毒得很……”

楚仪突然住口,自己说这些干什么啊,万一苏巧彤与楚铮真有私情,岂不是给自己惹来大麻烦。

苏巧彤猜到她的心思,笑道:“仪姐无需顾忌,小妹与楚将军只是数面之缘,当初小妹初至上京城,人生地不熟的,是楚将军将小妹送到姨父府上。今日他领兵在城内巡逻,小妹请他上来只是聊表谢意而已。”

楚仪稍稍放下心来,不好意思地笑道:“姐姐哪会有此意?”

苏巧彤道:“不过那柳姑娘终究是楚将军侍妾,这般抛头露面他见了怎么也没当回事?”

楚仪笑道:“巧彤有所不知了,柳轻如虽是侍妾,可小五却对她宠爱之极,当初她进门时,与小五有些交情的京城少年子弟基本都收到请柬了。若不是柳轻如身世不明,年纪又远较小五大,否则这正室之位必属于她。即便如此,楚府的下人对她都极为尊重,绝不敢将她当成一个侍妾看待。”

苏巧彤道:“可她看上去比五公子也大不了多少啊。”

楚仪叹道:“是啊,姐姐我曾多次问过柳轻如到底是如何保养的,可她就是避而不答。巧彤,你比姐姐有办法,今日既然与她认识了,什么时候我们到楚家府上,想法子将柳轻如驻颜的秘方套出来。”

说起这女人共同关心的话题,两人又热络起来。

成安礼突然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往苏巧彤身边一坐,道:“五公子呢,怎么不见他人了?”

苏巧彤厌恶地皱了皱眉,身子往旁边移了少许,道:“他喝多了些,已经先走了。”

楚仪对成安礼似乎观感不佳,见他进来了,便随意找了个借口起身告辞了。

成安礼冲着楚仪背影呸了一声,道:“什么东西。表妹,你知道她为何见了我就要跑吗?就因为我是成家人,与他们楚家不是一路的。”

苏巧彤道:“表哥想的太多了,小妹也算成家人,可仪姐对小妹从未有过不满之意。”

成安礼道:“你又不姓成,何况苏才女名满京城,不知多少贵公子对你心存仰慕,她当然不会无故得罪你。不是表哥我背后诋毁父亲,他是老糊涂了,我们成家在京无权无势,他却非要和楚家作对。表妹,日后表哥若有落难之时,你可别忘了拉我一把。”

苏巧彤道:“表哥你醉了,怎么说这些胡话。何况成家真若有难,小妹又怎能幸免?”

成安礼笑道:“表妹有所不知,方才五公子跟表哥说了,他对你一见钟情,特地托表哥我为你们从中牵线搭桥。怎么样,我看你待他也异于他人,什么时候表哥替你约他再聚?”

苏巧彤不由得冷笑一声,楚铮这种人也会一见钟情?若是,那才叫笑话,他如此说只不过想从成安礼口中套点消息罢了……

苏巧彤突然心底一寒,笑容凝结在脸上,忙道:“他刚刚与你说了些什么?”

成安礼笑道:“你也想知道了?五公子说了,想约你出去相会,还问那日他离开成府后,你有没有提到他。”

苏巧彤问道:“那你是怎么回答的?”

成安礼见她如此紧张,有些疑惑道:“我就说了,那天你与家父家母在屋中谈了大半天,我也不晓得此事。”

苏巧彤看了寇大娘一眼,只见她也是脸色大变,不由得惨然一笑。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世上怎会有这种愚笨之人,既然知道成楚两家乃是敌对之势,居然还去妄图讨好人家,还将府中之事全盘托出。成奉之在赵国潜藏二十多年,也算是个人物,怎么教出这么个儿子。

成安礼见她脸色苍白,不由得担心地问道:“表妹,你怎么了?”

苏巧彤再也不想看此人一眼,无力地说道:“干娘,我们回府。”还是先回去与成奉之商议一下吧,看来先前所订计划不得不要再次变动了。

两人走出酒楼,苏巧彤突然停下脚步,返身向街对面走去。

寇大娘有些不解,只见苏巧彤走到一对衣衫褴褛的母子面前,从怀中掏出几个铜钱递了过去。那母亲千恩万谢,带着儿子蹒跚离去。

苏巧彤正欲上马车,只听身后店小二说道:“姑娘把钱给那个女子,真是不值了。”

苏巧彤蓦然回首,微怒道:“难道要看这对母子饿死街头吗,你就没有一点怜悯之意?”

那小二答道:“姑娘有所不知,自楚太尉执掌朝政,三年来京城便无饿死之人,方才那女子好吃懒做在这一带是出了名了,宁愿在街头乞讨也不愿到朝廷开的作坊里面做事。否则日子虽过得不算好,但一日三餐总会有着落。姑娘你看吧,等你走后,那女子肯定又会返回此地,反正小的是不让她靠近酒楼门口的。”

苏巧彤回头看去,果然见那女子缩头缩脑地躲在街头拐角处,不由得摇了摇头。

寇大娘坐在马车内,见苏巧彤托腮沉思,道:“巧彤,你想什么?”

苏巧彤道:“还在想那对母子之事。若是那小二之言不假,仅凭这点,虽说有楚名棠之功,但也可看出赵国确比我大秦富庶。咸阳城孤儿寡母何其多,我曾多次奏请皇上开仓救济,可朝中大臣只肯拿出少许,都说库中余粮仅可保证战时所需。若秦赵两国真的交战,我大秦已先输一筹。”

寇大娘还是第一次看到苏巧彤苦恼的样子,心中迷惑:她对孤儿寡母尚有怜惜之心,可助秦王灭权臣满门怎么就毫不手软,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27章 熊耳山贼第34 兄弟阋墙第117章 将罪折功第23章 苦肉之计第23章 梨园祖师第24章 排除异己第10章 流言蜚语第77章 补救措施第20章 险象环生第121章 不明所以第61章 偷梁换柱第23章 苦肉之计第68章 趁胜追击(下)第2章 相逢无常第116章 大闹刑部第142章 终身大事第2章 相逢无常第43章 北疆大帅第2章 针锋相对第10章 马到成功第4章 镇北侯府第43章 北疆大帅第1章 西秦咸阳第6章 大赵储君第34章 心思第40章 离家出走第91章 不死不休第5章 认祖归宗第2章 针锋相对第62章 临阵传令第8章 军中侍女第6章 大赵储君第29章 救驾之功第46章 暗渡陈仓第1章 北疆首战(上)第97章 大长公主第50章 誓血为盟第118章 阳奉阴违第98章 一线生机第136章 班师回朝第60章 四方云涌(下)第59章 四方云涌(中)第60章 四方云涌(下)第4章 太平不平第137章 班师回朝(下)第2章 自投罗网第4章 无可奈何第136章 班师回朝第74章 长公主敏第100章 章 前朝密室(下)第10章 马到成功第27章 一网打尽第33章 春宵第46章 暗渡陈仓第21章 一亲方泽第5章 认祖归宗第101章 天意难违第58章 四方云涌第29章 栽赃嫁祸第21章 风波骤起第20章 内乱(下)第70章 北疆宣抚第114章 得寸进尺第43章 北疆大帅第14章 太平展家第20章 亡羊补牢第118章 阳奉阴违第32章 善后之事第85章 遇人不淑第61章 偷梁换柱第13章 河东狮吼第6章 离家出走第134章 有心无力第31章 是你所为第5章 冤家路窄第49章 棋逢对手第26章 指点第6章 有心无力第32章 夜袭第9章 佛魔二门第22章 一国民心第10章 兄弟重聚第15章 要战则战第10章 绵里藏针第12章 算计第33章 春宵第3章 三箭慑敌(上)第75章 皇室风范第26章 指点第12章 废长立幼第115章 母子相见第122章 大回春手第64章 蓄势待发第121章 不明所以第18章 重回京城第3章 东山再起第72章 一语成谶第4章 三箭慑敌(下)第6章 惊喜交集第14章 联手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