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亚洲烟王的巅峰之路——关索

关索坝工程建成后,这里将出现两条世界上最大的制丝生产线,每小时生产24吨;这里将会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卷烟机,每分钟生产600包;这里将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封箱系统:这里还将会有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物流自动线、高架自动仓库,实现从烟叶进厂到装箱入库的全线自动化……

迈出国门:更强的国际化动力

厂长与书记:无可避免的权力之争

分拆引进,必须一流

***帮大忙:协调外汇额度

受到隆重接待的国际大买家

关索坝为证

迈出国门:更强的国际化动力

从1985年开始创汇的时候,褚时健就下了迈出国门的决心,而设备和原料革命的成功加速了这个进程。褚时健深知,要成为一个跨国公司,就必须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他发现,在国际上生存是保持竞争力的一种方式。在云南省创汇分成制度出台后,玉溪卷烟厂有了更强的国际化动力。

1992年以前,他们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创汇:一是国内旅游市场,像友谊商店之类的地方;二是通过**转口贸易把产品卖到东南亚等国家。到1991年,他们的创汇额已经超过三亿美元。

“红塔山”声誉曰隆之际,褚时健决定真正走出国门了——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他们考察了几个国家和地区,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到马来西亚、中国**等地,最后选择在新加坡设立一个生产分部。

1991年9月,在代理玉溪卷烟厂海外市场的印尼华人熊德龙的推动下,由玉溪卷烟厂、英美烟草公司新加坡分公司、中国台湾中华烟草国际有限公司组成了产供销一体的跨国公司。实际上,三家公司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由玉溪卷烟厂提供“红塔山”的原料和技术,英美烟草公司新加坡分公司负责生产加工,熊德龙的中华烟草国际有限公司负责在世界各地推销。

这是一种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流行的来料加工和品牌代理的合作模式,英美烟草公司新加坡分公司每加工一箱“红塔山”就能得到75美元。第一年,他们生产了5万箱“红塔山”,销往美国、中美洲和南亚,而从中国**的转口贸易则主要走向东南亚市场。1992年,合作的第一年,这项合作就为玉溪卷烟厂带来了3000万美元的净利润,当年他们的创汇总额达1.2亿美元。此后几年,海外市场的销售逐步增长,到1995年,创汇额达到了1.8亿美元,按当时的外汇调剂价计算,差不多是18亿元人民币。有了这笔外汇收入,玉溪卷烟厂可以把钱放在新加坡,需要使用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褚时健解释了为什么没有像菲利普·莫里斯之类的世界烟草巨头那样商接到国外办厂,主要原因是,国家规定向海外投资不得超过100万美元,如果超过则需要得到对外经贸部的批准。和这些部门多年打交道的经验告诉褚时健,拿到批文太麻烦,难度太大,因而他选择了一种新的“出海”战略。他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不需要招工和管理,不用投一分钱,只派三个人过去,每星期结算和收款就行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玉溪卷烟厂的国际化战略越走越快,他们通过赞助国际知名体育赛事的方式来扩大“红塔山”在北美的影响力,并发展了越来越多的**店加盟其间。到90年代中期,“红塔山”在美国市场上每年的销量已超过3万箱。

厂长与书记:无可避免的权力之争

即使在事业处于顶峰的时候,褚时健依然觉得,国有企业的权力之争是让他无比苦恼的事情,那也是褚时健踏进玉溪卷烟厂最早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

厂长和书记的权力之争几乎是国有企业“书记一厂长”双头领导结构下不可避免的事情,尽管褚时健不喜欢权力之争,但他也无可避免要卷入其中。

在他早期的搭档林某某走后,玉溪地区的老专员和他搭档,过了一段相安无事的日子,到1986年“三合一”体制建立之后,褚时健集党委书记、厂长、**局局长、烟草公司经理四职于一身,这个时候没有权力之争的问题。

但是没过多久,一个问题出现了,褚时健的工作越来越紧张,每周还要花大量精力来处理党务文件,这让他痛苦不堪。他确实没有时间做这些了,觉得需要单独设置一个党委书记来处理党务问题。这个时候,他的中学同学来找他,说她丈夫在玉溪行署担任副专员,由于表现不佳刚刚被降职了,她希望褚时健能够帮忙把他调到玉溪卷烟厂担任党委书记。

褚时健回忆:“她说大家排挤他,让我帮帮忙。我这个人有些时候脑子也不太会转弯,就直接答应了。我去向省里面的有关部门汇报,找了省委组织部、省烟草公司,谈好了,任命他做党委书记。谁知隔了三年,他又‘胡来’了。”

所谓“胡来”,其实是那位党委书记看着褚时健已到退休年龄(其实旱过了),就在一个与省长和志强关系很好的记者的带领下,到省长那里去“活动”去了。他告诉省长,褚时健选择了乔发科做接班人,而乔发科并不适合,他觉得自己才是适合继任厂长的人。其实,这时褚时健压根儿就没有决定选谁做接班人。

消息在第二天传到了褚时健这里,据他回忆说:“我跟他说,你想当厂长,你就正儿八经地竞争去。”

在并不清楚和志强的意思的情况下,他采取了以退为进的办法,向省里写了个申请,陈述自己的年龄已超过60岁,而厂党委书记也在四处活动想当厂长,就由他来当吧。

和志强发现这个事情闹大之后,他来找褚时健谈话了,褚时健告诉他:“他这个党委书记照这样下去,玉溪卷烟厂的障碍会很多,我随你们选,我不打算干了。”

作为省长的和志强当然担心褚时健的离任会影响到云南经济的发展,他让褚时健等他做完这一届省长再说。

而原厂党委书记则在随后的玉溪卷烟厂党委书记选举中,以只得到一票而落选了,他不得不去担任一名调研员。

褚时健说:“不了解情况的人说,老褚霸道,两个党委书记都被他撵了。我说我不是为我,凡是玉溪卷烟厂的发展障碍,都得排除。”

之后的日子,褚时健不得不再次同时担任党委书记。

一个工厂到底谁是第一负责人?中国的国有企业一直都不明确,而是给出了一个模糊的表述——党委书记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到底最后谁来负责,褚时健一真很迷惑。一次,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褚时健甚至说,党委书记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其特点是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少数服从多数。这样,如果厂长的意见是对的却处于少数的地位,就只能服从多数然而却是错误的决定,如以后发生了问题,厂长也可以不负完全责任,甚至可以推卸掉责任。这样显然对企业的发展不利。

对于党委的集体领导,褚时健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如果都是大家说了算,等于谁说了都不算,企业会处于无人负责的状态,这种状态常常表现为集体负责,其实谁也不负责任,出了问题国家要追究责任,连该打谁的屁股都找不着。”

在他为这个问题万分苦恼的时候,当时的中共中央******到云南视察,在获得***接见的座谈会上,褚时健向他请教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遇到的问题——党委书记和厂长职权冲突的问题。******对他说:“你们要两心合一心,心心相印。”

分拆引进,必须一流

在1987年玉溪卷烟厂成为中国同行业第一后,褚时健就定下了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并且立志要和当时全球最大的烟草制造商菲利普·莫里斯一争高下,并为此着手进行布局。

褚时健认为,竞争无非三样东西:原料、设备、管理。既然要和世界第一流的公司竞争,这三大要素就必须达到一流水平。

原料和管理两场革命完成后,褚时健认为玉溪卷烟厂的原料已属一流,“红塔山”的原料甚至超过了“万宝路”的;而管理上也相差不远,在1992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褚时健说,随着玉溪卷烟厂设备的更新,效益会越来越接近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在玉溪卷烟厂第一套设备引进之后,3700多人就立即富余出1200多人,而随着新流水线的引进,下线的员工不断增加。褚时健认为,如果只计算双方的一线员工,玉溪卷烟厂的效率甚至超过了菲利普,莫里斯,而设备的增加又会把那些富余员工的效率提上来。所以,从管理角度看,他有信心做得和菲利普·莫里斯一样出色。

而眼下,设备的淘汰和更新又成了新问题,和菲利普·莫里斯这样的公司相比,最明显的差距就在设备上。

他计划首先替换掉那些老掉牙但还在拼命干活儿的“新中国”,借着1990年的“名烟翻番计划”,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设备更新。这一次,褚时健在省里已经不会遇到什么麻烦了,省里的领导人已经形成共识,只要是玉溪卷烟厂报来的项目,那就尽管批,他们还没有搞砸过。计划正在进行之际,从中央发出的关于控制外汇引进设备的文件,差点儿让这个3000多万美元的项目砸了锅。

文件规定,单次设备引进不得超过500万美元的限额,面对这样的规定,他知道自己磨破嘴皮子也没用,中央文件一般是从总体判断出发,并不需要考虑一家企业的远大追求。但时不我待,面对这样的规定,褚时健又一次显示了他超人的智慧和冒险精神:既然只规定了单次引进的上限,并没有规定只能一次引进,那么,把这些项目分拆开来引进,不就不违背中央文件的精神了吗?这又是一次边缘突破的绝妙案例,云南省有关部门配合了褚时健的行动,这次引进很快完成了。但在项目安装完成并开始运营后,也许是因为被举报的缘故,国家有关部门识破了褚时健的“诡计”,于是,一个调查组紧随而至。

褚时健告诉前来调查的人,在市场需求如此旺盛的情况下,玉溪卷烟厂迫切需要更新设备来提高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如果不这样做,不一次完成引进,那么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数千万美元,税利的损失可能更大。听完他的陈述后,调查组认可了他的理由,并把他当成了“用活中央政策”的典型。

此外,在获得了利用外汇购买设备和配件的许可后,褚时健绕开了有关部门,采取直接和外国厂商或代理公司联系的方式,直接从国外进货,而不是层层汇报。有好心的同事提醒他,最好还是向有关部门请示一下。但褚时健认为,请示虽然风险小,但拖延了时间,生产损失大,对国家不利。

到1992年,玉溪卷烟厂完成了最后一批旧设备的更新,无嘴烟的历史就此结束。这个时候,玉溪卷烟厂已经完成了对日本烟草公司的超越,升到了亚洲第一的位置,褚时健成了名副其实的“亚洲烟王”。

***帮大忙:协调外汇额度

此时,褚时健在策划一个宏伟的计划,这个宏伟的计划就是关索坝工程。这个工程的预算投资高达46亿元,其中引进设备的投资就超过了20亿元,在当时,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投资额。而且,全部投资都由玉溪卷烟厂自己筹集,这在当时的国有企业中实在是少之又少。

按这个工程的计划,玉溪卷烟厂将完成整体搬迁。搬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老工厂正好处在地震带上,不安全;二是褚时健希望加快步伐,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工厂。这个工厂不仅要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还要有优美的、有尊严的工作环境,彻底告别中国工厂灰霾、嘈杂、拥挤、狼狈的形象。

但玉溪卷烟厂很多人并不理解褚时健的行为,他们觉得原有的厂房已属一流,为什么还要投那么多钱另外建设新工厂呢?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褚时健说:“过去烟草工业的辉煌并不在云南,而在河南,河南烟草辉煌了十年就落伍了,云南烟草已经辉煌十年,能否继续辉煌下去?赶在我们有优势、有能力的时候把装备搞到世界一流,是为我们今后在中国乃至世界保持领先地位打基础。”

褚时健的话表现出了技术追求没有止境的倾向,他和手下的人说:“哪一年哪一天我们停止了科技进步,哪一年哪一天我们就为自己的生存埋下了危机。”

“视今天为落后”是褚时健为玉溪卷烟厂定下来的精神信条,他在言行中也践行着这一信条。

“关索坝计划”早在1992年之前就在褚时健脑海中开始构建了。但计划正准备实施的时候,新的麻烦又来了。褚时健一生总在和各种麻烦打交道,解决这些麻烦所花费的精力,比他真正投在工作上的要多得多。

这一次的情况是这样的:为了防止投资过热,国家又出台了两条新规定:一条限制了外汇使用额度;一条禁止了银行给企业的建设性贷款。

玉溪卷烟厂不缺外汇,他们每年从创汇分成中能分到很多;他们更不缺钱,存在银行的钱都快堆不下了。但现在,国家不允许你花这些钱,哪怕钱是你的。

愁眉不展之际,时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的***来云南玉溪卷烟厂视察,褚时健决定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请***帮这个忙。他们讨论了一些“过热”投资,褚时健认为只要有市场,投资有效益,就不能算“过热”。***似乎同意他的看法,然后他抛出了他的问题,请这位熟悉经济运行的副总理帮他解决困扰他的外汇指标问题。

***问:“你们有外汇吗?”

“有,用不完。”

“那配套有人民币吗?”

“有,更用不完。”

***当场答应褚时健帮他协调外汇额度。

但他还是不忘问褚时健一句:“这个投资完成后你的税利能增加多少?”副总理显然很关心税收问题。

褚时健笑着说:“您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啊。这个改造完成以后,中央财政一年最少增加30亿。”

***听了有点儿吃惊,对褚时健说:“老褚你别吹牛。”

褚时健告诉他:“我跟同行都不会乱说,何况跟您?等到改造完成后,您可以问问财政部这笔钱拿到没有。”

***知道,作为全中国排名第二位的税利大户,褚时健当然不会随便吹牛,他也许是想刺激一下褚时健吧。事实上,随后几年,玉溪卷烟厂税利的增长远远超过了褚时健的承诺,从1992年的52.39亿元,到1993年87.7亿元,1994年时达到了146.79亿元。

当关索坝工程改造完成后,褚时健还不忘提醒***手下的工作人员:“请朱总理注意一下老褚的承诺是否兑现了。”其实,这个提醒完全是多余的,在关索坝改造投产的第一年,玉溪卷烟厂上交的税利就已经位列当时中国所有工业企业的第二位,到1996年便一举超过了排在前面的大庆油田,排到了税利第一位。朱总理当然会知道谁交的税最多。

受到隆重接待的国际大买家

1993年6月,玉溪卷烟厂完成了工程建设的设计、招标工作,准备破土动工。

在得到玉溪卷烟厂关索坝改造工程的消息后,那些烟草设备制造的国际巨头自然是闻风而动,争相向玉溪卷烟厂推销他们最新的设备。

褚时健决定带领技术团队飞往欧洲进行设备引进的最后考察,他们在1994年4月10日离开昆明,转中国**飞往法兰克福。

在欧洲的两周时间里,褚时健马不停蹄地穿梭于法兰克福、汉堡、纽伦堡、不来梅、阿姆斯特丹、巴黎和伦敦等城市,考察了欧洲最重要的几家设备制造商,着重看了它们最新的产品。

他在欧洲享受到了帝王般的接待。对于欧洲的这些制造商来说,玉溪卷烟厂的快速崛起让他们感到非常吃惊:短短十年时间不到,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变成了行业内世界前三的企业巨头,并且前所未有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购买了他们这么多产品。几大制造商都是总裁或董事长亲自出马,在机场等候。在德国豪尼公司,董事长叶力沙笑称对褚时健“无秘密可言”,带他参观他希望看到的任何东西,包括那些还处于设计阶段的产品。在英国莫林斯公司,褚时健看到了一款不错的新玩意儿,他认为值得引进,但又担心在新厂房安装有一定困难,莫林斯公司的总裁索山马上承诺:“不要紧,我们负责安装。”说完迅速让人拿来安装图纸,并在半小时内让工作人员先后两次制作安装图纸,直到褚时健一行人满意为止。在巴黎,意大利GD公司总裁马蒂斯已经等在戴高乐机场,而同时在那里等待的还有法国德古费勒公司的总裁。

褚时健的欧洲之行在高效率的工作节奏中结束,两周时间走访了欧洲最顶尖的几家设备制造商,并实地考察了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他差不多购齐了20亿元的设备,这绝对是烟草世界的第一大采购。

他同时考察了欧洲的那些花园式工厂,他提醒随行的副总工程师李穗明,玉溪卷烟厂新建的厂区一定要学习人家。

关索坝为证

1994年5月26日,关索坝打下了第一根桩。

这地方原本是一个小山沟,褚时健决定把这个长1.3千米、宽500米的地方填平,作为玉溪卷烟厂的新厂区。

有记者问他:“为什么把厂址选在施工难度大的山里,而不是平坝的工业开发区?”

褚时健回答说:“我是农民出身,知道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地少人多,良田对农民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宁可多投5000万削山填沟,也要为后代子孙多留点儿好地。”

年轻的工程总指挥李穗明指挥着4000多人的队伍在工地上苦战,十四冶建设集团集中了全部重型机械,这个工程需要处理300万土方,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这里会聚了数百位国外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和4000多名中国建筑工人一起,日夜奋战在这块工地上。

关索坝工程建成后,这里将出现两条世界上最大的制丝生产线,每小时生产24吨;这里将会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卷烟机,每分钟生产600包;这里将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封箱系统;这里还将会有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物流自动线、高架自动仓库,实现从烟叶进厂到装箱入库的全线自动化……

褚时健说:“我管总体把握,放手让小穗明干。”于是,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挑起了数十亿高技术含量的技改工程的重担。

这个年轻的总指挥并没有让褚时健失望。

工程原计划在1998年竣工,但随着工期的不断提前,竣工时间不断更改:1997年、1996年,最后,仅用时一年零九个月,24万平方米的厂房全部完成;1995年8月第一条制丝线投入生产;1996年3月,主要车间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完成了搬迁调试,6月,新厂区全面投入生产,年产量可达200万箱,并从设备、原料、人员上保证了1998年达到年产量250万箱的目标,待德国进口的膨胀丝生产线完成后,生产规模可达每年300万箱,赶超菲利普·莫里斯公司350万的年产量已经指日可待。

不过,这中间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在关索坝工程热火朝天地进行之际,国家计委对这个工程进行了干预。他们拿出一个十几年前的老文件对褚时健说:“你们这是在搞违规建设,必须停下来。”褚时健回忆说:“这个老文件规定,技术改造不能超过原资产的30%,而我们超过了原来资产的若干倍,我们原来的设备价值几个亿,这一回投资是好几十亿元。”

褚时健一下子就蒙了。这个项目一直是按国家规定进行立项、审批的,他也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文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找国家有关领导。这一回,他找的是国务院分管国家计委的副总理邹家华。由于办公室人来人往,无法静下来沟通,褚时健选择在晚上到邹家华家拜访。他很小心地把握着话题,在一个适当的时机谈到了玉溪卷烟厂目前的发展态势、上缴税款、战略规划及可见的远景,邹家华听得入了迷,对褚时健大加赞赏。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向这位温和的副总理道出:“这回遇到麻烦了。”

“什么麻烦?说出来我帮你解决。”

褚时健道出了关索坝工程的全部原委,并告诉邹家华,实在是产品供不应求了才考虑搞这么大的建设工程。邹家华乐呵呵地反问他:“就这事儿吗?”

过了几天,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联合工作组来到玉溪,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总是处在风口浪尖上,步步惊心,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十几年的岁月向来如此。可以说,这是变革者的宿命,或者是他们和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

褚时健说:“在新的生产线投产后,世界备大烟草商都派人到这里来参观,他们的结论是:玉溪卷烟厂已经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卷烟厂,即使和美国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相比,也只有超越的地方,没有不足的地方。”

第六章 等待变化的日子第十九章 重回哀牢山(下)第十七章 烟王陨落(下)第十六章 烟王陨落(上)第十二章 红塔山的崛起前言 见证风雨二十年第八章 把握问题 问道欧美第二章 能不忆昆明第十七章 烟王陨落(下)第十七章 烟王陨落(下)第十章 第一车间革命(下)第八章 把握问题 问道欧美第十六章 烟王陨落(上)第十章 第一车间革命(下)第五章 玉溪卷烟厂的风和雨第四章 山中岁月第五章 玉溪卷烟厂的风和雨第一章 故乡的记忆第十四章 烟外出拳,缔造帝国第十四章 烟外出拳,缔造帝国前言 见证风雨二十年第十二章 红塔山的崛起第十六章 烟王陨落(上)第二章 能不忆昆明第五章 玉溪卷烟厂的风和雨第九章 第一车间革命(上)第一章 故乡的记忆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第十章 第一车间革命(下)第一章 故乡的记忆第四章 山中岁月第十九章 重回哀牢山(下)第五章 玉溪卷烟厂的风和雨第三章 燃情年代第十九章 重回哀牢山(下)第十五章 步入巅峰的人第十六章 烟王陨落(上)第十四章 烟外出拳,缔造帝国第十四章 烟外出拳,缔造帝国第十一章 管理革命的内部裂变第十二章 红塔山的崛起第十三章 亚洲烟王的巅峰之路——关索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第十五章 步入巅峰的人第九章 第一车间革命(上)第十六章 烟王陨落(上)第十七章 烟王陨落(下)第六章 等待变化的日子第五章 玉溪卷烟厂的风和雨第五章 玉溪卷烟厂的风和雨第十章 第一车间革命(下)第十一章 管理革命的内部裂变第七章 1982年——褚时健元年第四章 山中岁月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第五章 玉溪卷烟厂的风和雨第八章 把握问题 问道欧美前言 见证风雨二十年第十章 第一车间革命(下)前言 见证风雨二十年第九章 第一车间革命(上)第七章 1982年——褚时健元年第十三章 亚洲烟王的巅峰之路——关索第六章 等待变化的日子第一章 故乡的记忆前言 见证风雨二十年第十七章 烟王陨落(下)第三章 燃情年代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第十六章 烟王陨落(上)第十四章 烟外出拳,缔造帝国第十三章 亚洲烟王的巅峰之路——关索第十二章 红塔山的崛起第九章 第一车间革命(上)前言 见证风雨二十年第八章 把握问题 问道欧美第三章 燃情年代第六章 等待变化的日子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第十八章 重回哀牢山(上)第一章 故乡的记忆第三章 燃情年代第十一章 管理革命的内部裂变第十四章 烟外出拳,缔造帝国第一章 故乡的记忆第八章 把握问题 问道欧美第八章 把握问题 问道欧美第十二章 红塔山的崛起第九章 第一车间革命(上)第十章 第一车间革命(下)第八章 把握问题 问道欧美第十七章 烟王陨落(下)第四章 山中岁月第十二章 红塔山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