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客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于秋已经开始在利用洺州的规则,改变这个世界了.

比如,工人干活不仅给饭吃,还给薪酬这一套规则在洺州实施后,别处一些需要用工的地方,再想凭两餐饭食就让一个人给自己卖力干活,就变的很困难了。

尤其是在洺州的用工量比较大,而且招工的宣传力度比较广的情况下。

大家都不是傻子,有饭吃有给钱的工作不做,要帮你做没钱给的工作?

至于那些被奴役的,自然没的说,必须得干,但那是被迫干,有抵触情绪的干,做事的效率和正常打工赚钱,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创造性,指望那些每天被皮鞭抽赶着去为地主豪强干活的奴仆去为这些奴役他们的地主豪强的利益着想,可能信不大。

而朝廷,也是不愿意治下百姓被那些地主豪强奴役的,这样,会少了很多纳税的户头,所以,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李渊和李世民,对于秋出格的行为一直保持着放纵,也因此,李唐的经济税收,一直在快速增加中,不像前几年,死气沉沉的。

还有另一个类型,比如,于秋给洺山书院定的招生规则,除了年龄以外,需要学生能听的懂汉语,会简单的说汉语,才能入学。

这样,那些想要送子弟来洺州学习先进技术知识的外国贵族子弟,就必须教自家的孩子汉语,从而,让汉语的普及程度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就好比现在进入书院的那些突厥各部子弟,就是在之前于秋对外宣布了招生规则之后,突击学习了半年的汉语。

而且,现在各个突厥部落的首领,几乎都请了懂得说汉语的人,在教自己那些未到入学年龄的孩子汉语,这势必会形成一种风气,或者说习俗,会让很多普通突厥人以为,不学习汉语,就不能学习到先进的生产知识,就不能让自己变的更强一样。

毕竟,有了洺州带到越冬场的养殖技术,突厥人的牛羊长的都更肥了,繁殖也更加快了。

还有许多其它的方面都是如此,例子简直多到数都数不完。

所以,洺山书院,除了教授孩子们知识之外,还会教授孩子们比较科学的规矩,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让他们学成,习惯,理解了之后,再去改变更多的人,提升所有人的素质。

作为一个习惯了现代文明社会的人,是如法理解这个时代的人们在生活方面的粗糙的,于秋至今仍然记得,去年上半年饥民们汇聚到寡妇村了之后,治理随地大小便的困难程度,也亏得李秀宁用上了那一套常年治军养成的铁血手段,否则,仅凭于秋自己恐怕是不行。

光这一项,都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才完全纠正,其它很多在于秋看来是恶习的习惯,所花费的时间更长。

比如,北方人冬天不爱洗澡这一条,要不是现在于秋给各个工坊严格下了规定,恐怕大多数百姓依然是全身脏兮兮的一层泥壳子。

要知道,这还是生活在中原地区的百姓,突厥人,高句丽人,新罗,百济人,室韦人,奚人,甚至是半野人状态的靺鞨人,别说是随地大小便和不洗澡这样的事情,就是办男女之间那点事,都不见得会避讳什么,讲究什么卫生,导致很多人早早的就因为各种不卫生引起的疾病而去世了,人口一直增长不起来。

在生态环境如此好的这个时代,因为这种生活陋习,而损失那么多人口,是非常不值得的。

今年入学的外籍学子,差不多占据洺山书院三成以上的数量,有一千五六百人之多,现在,已经有很多不太干净的草原部落的孩子,在那些在山庄里生活了一年多的孩子的帮助下,用药水清洗头发,去除虱子,或者将一些打结了的头发剪掉,或者整个刮掉,在他们的敦促下,用温水和洗浴用品冲洗身体,驱除常年活跃在他们身上的跳蚤和各种寄生虫,以及身上那一层厚厚的泥巴。

在这个时期的小老百姓的认知里面,皇帝身上都是有三只御虱的,因为,他们自己身上普遍都有,所以,觉得皇帝身上也有。

其实,让这些从偏远地区来,一生可能只洗三次澡的孩子泡石灰水,才是于秋看来更加有效的办法,但是,为了让大家更加体面一些,于秋还是用了这种比较温和的方式,今后的内务整顿工作,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大致都会由在山庄里生活了一年多的这些孩子们来负责督导完成。

临近正午,大部分学子都已经通过了新生报到处的整理换装,进入了抽签分配到的宿舍。

每间宿舍住八个人,分上下各四个铺位,每个铺位都有棉制的铺盖被褥,有柔软的枕头,每个学生还配一个干净的大木柜子,木柜子里面,他们可以挂上在新生报到处领取的多种款式的校服,鞋子,袜子,毛巾,手套等。

每张床下,还有一个装有口杯,猪毛牙刷,膏状牙膏盒子,和一块芙蓉香皂,一瓶洗刷水的盆子,光是这一整套东西,都得数百贯,这瞬间让那些孩子们爱上了这里,并且,让很多跟过来宿舍观看的大人们觉得,一万贯,或者一万五千贯的学费,交的很值。

正午时分,书院门口的广场处,有大队的车马到来了,打头的是刘政会带领着的朝廷的一干大臣们,这几天他们大多是泡在洺山图书馆里读书论道。

跟在他们这行人后面的,有高句丽王子高恒权,新罗公主金德曼,百济王子扶余璋等,带领着本国王室或者一些受他们国家出资来洺山书院读书的孩子们。

让于秋比较意外的是,跟在他们后面的,是吐蕃使者吞弥阿鲁一行人,和心情忐忑,不知道自己带来的孩子,洺山书院会不会收的犬上三田耜一行倭国使者。

而队伍的最后,是多达千人的西域诸国使者和一些商人。

他们没敢上洺山图书馆的开馆仪式,总算是赶上了洺山书院开学的这场盛宴,而且,从他们的行头可以看出,这些人看上去比去年富贵了很多,显然是去年从洺州贩回去的货,让他们赚了不少。

而且人数,也比去年增加了好几倍,因为于秋和李唐联手剪除了向西的通道中几个不听话的势力,让他们通商的道路更加顺畅了。

“远来捧场是客,我得去迎一迎。”在操场栏杆处看了下面好久的于秋朝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说了一句,便迈步往下面走去。

他还得利用跟随刘政会而来的几位大儒和书法大家的名头,为洺山书院增加一些文化底蕴,当然,真正的目的,是向那些西域胡商推销洺山书院,将中土的文化,通过这些商人,传播到西域去。

在书院里待了一上午,收获不少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亦是快步跟上,作为下官,他们没有不迎接上官的道理。

而且,他们得防着点魏征,上次一个不注意,就让他从于秋手中买走了三十车汽油弹,害得他们两人不得不发急信去长安,提醒李世民有所戒备。

这次,他们可不能再让他从于秋手中买走什么厉害东西了,就算阻止不了,也必须得和他一样,进行同步升级。

握手礼是洺州地界现在已经全面流行起来的见面礼仪,于秋匆匆的跟刘政会几人握了一下手之后,就直奔最后面的那些西域胡商,看到这一幕,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才知道,于秋所说的远来是‘客’,说的是这些西域胡人。

“亚克西,你比去年胖了好多,一定是贩卖我洺州的货物在本国赚了大钱,每天大鱼大肉的吃出来的吧!”

“那是当然,去年从于都督你这里进购了八十万贯的货物,又借贷了一百万贯的货物,回去之后,换了五十万个金币,外带一座有三百间房屋的城堡。你知道吗?在我们拜占庭帝国,只有公爵才能住的起这么大的城堡,养的起数百个奴仆。”亚克西大笑道。

于秋知道他根本没有说实话,他报出来的这个数字,肯定还不到他实际盈利的一半,但依旧用一副赞叹的表情道,“不算城堡,光五十万个金币,就相当于我大唐五百万贯钱财了吧!走一趟货,赚三倍以上的利润,了不得啊!”

“算不得什么,算不得什么,今年这些钱,还不是要在你们洺州采购货物。”亚克西谦虚的道。

“是么?我听说,你们之前被太子东宫的人请到长安去了,难道没有在长安那边采购需要的货物么?”于秋故意问道。

“嗨,长安城里的好货,还不都是你们洺州产出的,我们可没有那么傻,在那边用现金高价买货,反倒是借着去长安的机会,出手了不少我们从本国带过来的货物,当然,于都督你需要的那些种子之类的货物,我都给你留着的呢!

不过,今年你可一定要多给我一些货,大食和波斯那边来的人,一定会抢购你们洺州的货物的。”亚克西的声音越说越小道。

此时,于秋已经看到了,许多中亚和西亚特征的胡人已经向自己这边靠了过来。

“呵呵,亚克西,你对我们现在的洺州太不了解了,我建议,你先在洺津渡和洺州城周边的各个工坊看看,不要那么着急着采购,否则,你可能会错过很多赚大钱的机会。”于秋十分自信的笑道。

相比于去年潦草的制造出来的那些商品,今年洺州在各个方面的商品都有了一大轮的升级,不仅如此,还会推出许多商品,香水且不说,透明的玻璃茶具器皿,分毫毕现的化妆镜,穿衣镜,各种色彩的琉璃摆件工艺品,甚至,望远镜,摆钟,等等等等之类的,连这些西域胡商,都还搞不懂它能给这个社会带来多大变化的商品,洺州应有尽有。

亚克西闻言,开始不断的询问于秋洺州今年推出了一些什么好货,但是,今天是洺山书院开学的日子,于秋不能总跟他们讲商业上面的事情,只是告示他们,一会儿注意听自己的讲话,听明白了里面的内容,他们自然就知道,洺州的什么商品是最赚钱的了。

第五百零四章 回到夏国第一百八十一章 于秋的选择第六十一章 阚棱第二百零八章 唐朝版上学难第三百九十七章 通电第两百六十四章 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第五十五章 返村第两百八十五章 试航第六章 哭成一团第五章 河上漂尸第四百七十九章 抵达高昌第六章 哭成一团第三百九十五章 进一步扩展第五百一十一章 对世界的呼吁第一百一十五章 无工不商第五百二十九章 根植文化第四百一十章 功过分明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庄的日常第四百四十一章 夏国的教育第两百六十一章 形势分析第一百八十七章 掐准心思第四百六十八章 有子封赵王第三百零五章 客到第三百九十一章 扎扎针第两百六十七章 冯氏兄弟第两百九十四章 图书馆开馆第三百五十二章 夏国天兵第三十章 第一个女工第两百五十六章 乐业安居第一百八十四章 轻松获胜第两百二十三章 海产养殖产业第一百八十四章 轻松获胜第两百三十三章 人工降雨第八十七章 刘黑闼上道第四十五章 活下去第一百九十七章 四方会盟第三百零七章 对于书院的一拨推销第四百六十一章 统治者应该干的事情第两百二十七章 海战进行时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钱请人去长安第三十三章 寡妇们的想法第五百一十五章 卫星升空第一百二十六章 讨债第三十三章 寡妇们的想法第一百二十六章 讨债第两百七十五 长孙无忌的构想第九十章 大变样的寡妇村第六十三章 养殖教学第四百一十七章 无法阻挡第一百三十一章 系统初步升级第五百二十四章 交给你了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庄的日常第八十九章 正确的打开方式第两百二十二章 神仙下凡于都督第两百八十七章 放开手脚干第四百八十一章 高级技能的强大第四百七十一章 都有好算计第五百一十二章 卫星发射试验第两百八十七章 放开手脚干第两百一十七章 于秋施行的是圣人之道?第五百二十七章 曾经的他第六十七章 不好卖的豆腐第四十二章 理智的思维第两百四十二章 崔氏之谋第四百八十一章 高级技能的强大第三百五十三章 夏王府的国宴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礼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结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提请自治第一百四十一章 岔开话题第四十六章 肉羊第三百一十一章 开始上课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然发展的思潮第两百零二章 卖菜第九章 好吃到流泪第一百六十三章 谁在隔岸观虎斗?第四百九十五章 狡猾如狐第三百五十九章 夏国的四大工程第六十六章 给阚棱的建议第四百二十三章 人究竟要到哪一步才算好?第四百三十一章 李渊北巡第两百零六章 新年的军事计划第三百一十七章 于秋的施政方略第一百七十六章 给属下将领开蒙第四百五十八章 还得谈第两百五十五章 洺州的做事原则第一百一十五章 无工不商第四百八十四章 成为世界的债主第三百四十七章 联合执政联盟提议第两百八十八章 九成宫的乌龙第三百零五章 客到第两百二十二章 神仙下凡于都督第一百三十八章 厕所里的学习讨论第三十四章 杀猪第三百一十一章 开始上课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方面准备第四百二十七章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两百八十二章 精确无误的战斗第两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第一百一十二章 探究的杜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