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文献资料之十一

附录:文献资料之十一

有关纳粹德国的公共文献摘编

纳粹德国(Nazi Deutschland),--正式国名为德意志帝国(Deutsche Reich)和大德意志帝国(Grodeutsche Reich),又称第三帝国(Drittes Reich)。

纳粹德国通常是指1933年至1945年期间的德国,当时它处于阿道夫·希特勒的独裁和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体)意识形态的坚固统治之下。

“国家社会主义”一般又称作纳粹主义,“纳粹”(Nazi)是德语“国家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简称,原意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国社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NSDAP)。

如今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则泛指一般极右法西斯主义者。

纳粹德国(阿道夫·希特勒)与军国主义的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和法西斯主义的意大利(本尼托·墨索里尼)结成的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同盟集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策动者。

第三帝国的起源:

“第三帝国”一词源于意大利末世神学家、佛罗伦萨教派创始人尤阿兴姆?菲奥雷斯(Joachim von Fiores)与其他中古世纪神学家对圣经经文的解释,原初意义是指“圣父之国”(Reich des Vaters)、“圣子之国”(Reich des Sohnes)之后的“圣灵之国”(Reich des heiligen Geistes),即上帝拯救世界后,完美、无尽止、由圣父、圣子、圣灵统治、以基督为王的第三阶段神国(Reich)。

到了近代,“第三帝国”的概念已脱离神学领域,而被运用在浪漫主义文学甚至保守的政治革命中。

1923年阿图·莫勒·凡登布鲁克(Arthur Moeller van den Bruck)在“第三帝国”一书中主张创建一个取代魏玛共和国、同时在传统上与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以及由普鲁士主导建立的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一脉相承的新国家。这个概念在魏玛共和国时代被反民主分子与激进右派团体(包括纳粹)广为引用。

(根据一本由一位保守派作家亚瑟所写的书,神圣罗马帝国是第一帝国, 1871年--1918年期间的普鲁士帝国为第二帝国。亚瑟认为魏玛共和国在1919年的失败后,德国人要为德国重夺荣耀,建立“第三帝国”。)

纳粹政权的特点是政治上控制社会的一切方面一体化(Gleichschaltung),以追求种族(雅利安人,北欧白种人)、社会和文化的纯净。

纳粹党通过迫害被认为是不纯的事物来达到他们的目的,特别针对少数人群如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和政治上的敌人。这一时期的政治反对派(德国抵抗运动)无法公开参加政治活动,只能转为地下。

这种迫害在政权的最后几年中达到了高峰。大约六百万犹太人、一千万斯拉夫人及各种各样的其他人被有组织地杀害。这种灭绝种族的罪行在英语中称为Holocaust,意为“大屠杀”,在希伯来语中称为Shoah,纳粹委婉的在德语中称其为“最终解决方案”。(Endlsung,一般将犹太人杀死就叫“最终解决”)。

纳粹党组织了一个混杂各种职能的“精英组织”----党卫队(Schutzstaffel,缩写SS,其标志为两个闪电型的字母S),其中包含准宗教职能、情报机构职能、准警察职能和一支武装力量(称作“武装党卫队”。这支部队原本由经过严格挑选具有雅利安血统的人组成,但后期随著局势恶化而成分混杂),号称纳粹武装力量中的精英,在战争后期常常充当战场消防员的角色。

二战末期,根据希特勒遗嘱,北部战区司令邓尼茨海军元帅任总统兼元首、海军部部长、作战部部长。最后邓尼茨向盟军投降。

第三帝国时代终结。

纳粹的意义(名词解释):

纳粹党(NSDAP),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简称。

纳粹主义(Nazi**us),国家社会主义,就是民族社会主义。

意思比较明确,如何理解呢?迪特尔·拉甫的《德意志史--从古老帝国到第二共和国》中的介绍的比较好。

(希特勒):“民族社会主义既不把个人也不把人类作为其考虑问题、发表意见和作出决定的出发点。它有意识地把民族当作它整个思想的中心。这个民族对它来说是一种由血缘决定的现象,它认为这是上帝授予的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是会消亡的,民族是永存的,自由主义世界崇拜个人,必然导致民族的毁灭。相反,民族社会主义则要求保护民族,必要时牺牲个人为代价。必须使每个人逐渐认识到,他的自我同整个民族的存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希特勒利用国会纵火案,“在选举之前就把政治上的左派排除掉”,“通过一个新的紧急法令,即‘总统关于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实际上暂时取消了所有的基本权利。”在国会获得微弱多数,得以上台。

修改宪法,向国会提出《授权法》,“把为期四年的立法权授予政府” 。

《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公布法令,“取消各州议会,使各州政府完全服从中央。这样,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禁止政党和工会,“剩下的只有‘唯一的政党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附属团体。并公布法律,这个党被宣传为‘同国家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集权,用希特勒的话说:“一个人身兼党、国家、行政数职已成为迅速得以实现的民族社会主义统治原则。”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提出的口号是:“信仰、服从、战斗”。

第三帝国的灭亡: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为尽快结束欧洲战争发起了柏林战役。

经过近二十天的激烈战斗,苏联红军击溃德国100万大军,占领柏林,纳粹头子希特勒被迫自杀身亡,法西斯德国宣告灭亡。

与此同时,苏联红军在进攻国会大厦时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盘踞在这里的近2000名德军不愧是第三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的最后最后的精锐。苏军在以巨大的代价进入柏林市区后,30日下午3点30分,眼看无望翻盘的“御林军”,他们使苏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大厦的任何一角,都在进行激战。苏军靠着源源不断涌进大厦内的强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敌的抵抗。

21时50分,苏军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

5月2日7时,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苏军总指挥朱可夫元帅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

至中午时分,柏林守军全部投降。

至此,苏德战争最后一次大决战柏林战役宣告结束。

此役苏军俘虏德军38万人,而苏军也付出了30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

第三帝国也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第7章 留西科夫的背叛和张鼓峰事件第53章 穿越高加索山区第26章 冯·舒伯特介入熊计划第21章 亚洲丸邮轮直达那不勒斯第15章 焦急的等待第42章 巴扎罗夫在柏林的初次公开露面附录文献资料之四第7章 留西科夫的背叛和张鼓峰事件电影剧本上集24--28节第4章 贝利亚的远东之行附录文献资料之三第34章 别济曼斯基的困惑第5章 二审留西科夫第14章 巴扎罗夫到达大连附录文献资料之一第58章 红场之夜之一第二 卷目录附录文献资料之三第53章 穿越高加索山区附录文献资料之七附录文献资料之三第30章 索契,永远的索契附录文献资料之十第12章 斯大林紧急布局附录文献资料之五电影剧本下集39--51节电影剧本下集78--83节第4章 贝利亚的远东之行第30章 索契,永远的索契第三 卷目录第28章 留西科夫的别动队准时出发电影剧本下集78--83节第43章 第二次行动计划的一些细节第11章 别济曼斯基的双重身份附录文献资料之九大清洗2附录文献资料之六第25章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9章 最后一次审讯留西科夫第5章 二审留西科夫第33章 留西科夫返回伊斯坦布尔第49章 伞降土耳其电影剧本下集24--31节第18章 亚洲丸邮轮准时启航电影剧本下集78--83节电影剧本下集78--83节第39章 莫斯科的雪电影剧本下集52--61节第15章 焦急的等待附录文献资料之一第45章 巴扎罗夫第二次受辱电影剧本下集21--23节第19章 亚洲丸邮轮漫长的航程之一第54章 开往莫斯科的货物列车第47章 模拟爆炸电影剧本上集63--67节电影剧本下集24--31节第38章 德国参与刺杀斯大林的基本背景第1章 留西科夫越过苏满边界第17章 贝利亚紧急布局电影剧本上集19--23节电影剧本上集24--28节第29章 苏土边境的枪声第13章 别济曼斯基初见留西科夫第49章 伞降土耳其附录文献资料之七第29章 苏土边境的枪声第57章 巴扎罗夫返回莫斯科电影剧本上集63--67节电影剧本上集50--55节第3章 莫斯科方面的行动和部署第57章 巴扎罗夫返回莫斯科电影剧本下集21--23节第6章 三审留西科夫电影剧本下集32--38节第3章 莫斯科方面的行动和部署第28章 留西科夫的别动队准时出发第45章 巴扎罗夫第二次受辱电影剧本下集88--95节第22章 热闹的港口出港大厅电影剧本上集75--85节第30章 索契,永远的索契第四 卷目录第6章 三审留西科夫第32章 巴扎罗夫重返土耳其第10章 熊计划正式出笼第30章 索契,永远的索契第53章 穿越高加索山区第18章 亚洲丸邮轮准时启航第8章 特别班与九段办事处第56章 留西科夫到达莫斯科第24章 黑海休假胜地----契索第37章 飞往柏林的专机第60章 莫斯科郊外的追击第58章 红场之夜之一第48章 圈套和巴扎罗夫的最后判断第39章 莫斯科的雪第27章 查找莱欧第三 卷目录第44章 卡塔琳娜再次送出情报